新课程学习总结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课程学习 总结

管理员

摘要:

新课程学习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程学习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程学习总结

  总结就是对一个时期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新课程学习总结,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新课程学习总结1

  我以学生化学实验的开展为例来谈谈初中化学新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评价

  一、学生实验的开展现状

  化学实验是中学化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化学实验并未发挥出它的重要作用。发人深省的是一些学生对实验结果是对答如流,实验操作能力却差强人意,对实验设计、方法、步骤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二、学生实验评价标准的制订评价标准包含以下五个维度,多个细目:

  1、公民素养:诚实守信,注重修养,举止文明

  2、学习能力:态度与习惯,过程与方法,实践与创新

  3、交流与合作:团队精神,交流与沟通

  4、运动与健康:习惯与技能,身心健康状况,健康生活方式5、审美与表现:审美情趣,艺术表现

  针对学生实验的学习行为评价,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这三个维度,都有充分的体现,实际上也是一个评价累积的过程,评价的最终结果与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联合起来,使评价方案具有了特殊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三、学生实验的评价方式:

  1、评价的体系

  各班以化学科代表为核心,按照自愿的原则,将全班同学分组,每组人数35人,组长负责制,层层管理,层层负责,使实验、调查都得以落实。

  分组的标准是:

  (1)关系互补:

  不仅要男生女生搭配,还要私下关系好,避免矛盾,体验愉悦。

  (2)成绩互补:

  主要体现在对实验原理的把握上,如果不能使实验走到正确的方向上,很难保证实验的成功。

  (3)能力互补:

  有的.同学实验操作规范;有的同学语言表达严谨;有的同学善于提出问题;有的同学实验方案设计合理;有的同学进步突出,他们在一起有很好的帮带关系,使学生的胆量、阅历都有所增加。

  过程评价即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过程水平,能真实反映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判断和描述能力及对实验结果分析归纳能力;结果测评最强调的是“完成”,不直接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只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对学生实验进行评价,不能如实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2、评价的流程

  (1)课堂中可做演示实验,得到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2)实验课堂中担任实验小组长,体验管理的乐趣;

  (3)可自由到实验室做探究实验(每周1次,可多人次);

  (4)单元考试可获得免试资格,无比光荣。

  3、评价的特点

  (1)实践性

  (2)开放性

  (3)主动性

  (4)过程性

  (5)研究性

新课程学习总结2

  这次我有幸参加了“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初中化学教师新课程教学教法研修班”的培训,感受深刻,学习收获很大。在学习过程中,我按照学习流程和要求,全程参与专题内容的学习,细心做好学习笔记,认真的按时的完成作业,并及时与其他学员交流,借鉴他们的长处,以便运用于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与他们讨论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用心记下一些的学习感受。

  通过这次的培训,感受到了知名的教授、专家的授课,使我耳目一新。也使我明白了以前的教育理念已经不能够跟得上现在学生的需求,想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转化教师的教育理念:

  一、正确的教学观念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定的教学观念会导致与之相应的、并受其指导和调控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首先要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师应要有强烈的效率意识和时间观念,教师应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钻研业务、精心备课、因材施教、开拓创新等一系列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其次要理解学生,正确看待学生。教师如何看待学生,直接影响着他们对学生的教育态度和方法。因此,学生观的正确与否,成为师生活动能否协调高效进行的首要问题。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要弘扬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最终体现者,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其自身的主观努力。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要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有兴趣,学生才能学习得主动,积极思维,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方法。“学问”:有学必有问,问来自疑。检验学生上课是否在积思考的方式之一就是看学生能否就教师所讲内容提出问题。要让学生产生臵疑,首先是让学生认识所学知识的重要性,毕竞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是运用巧妙的提问,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探讨与追求的热情。第三,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产生疑问,在解疑中获得知识和自信。

  三、互动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不能是教师在台上讲独角戏而学生在台下无动于衷。在一定条件下,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只是单方面取决于教师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努力程度,而是最主要地依赖于教师智慧特征和努力程度所造成的教学双方相互作用、相互适应,以及有机统一的状况;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洞察和有效利用。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就必须研究学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树立“以生为本”的思想,实现教学主体的有效互动。就要实现并激发学生对化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教师既要考虑知识本身的“可接受性’和“应接受性”。也要考虑学生是否“乐于接受”和“能够接受”。认真研究学生学习的情感需求和非认知的心理状况。

  四、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

  实验资料表明,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1.0%是通过味觉,1.5%是通过触觉,40.0%是通过听觉,83.0%是通过视觉。因此,在化学理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多媒体形声性好的特点,从而加快学生对认知内容的理解及消化,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有效性与理解深度。

  总之,这次培训让我感受到新课程改革钻研路的艰难,要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将这一次学习收获结合化学教学工作特点,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争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新课程学习总结3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新课改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新课改的实施,迫切要求我们的广大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为保障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扎实的推进素质教育的开展,现将新课程培训工作总结如下:

  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战斗在教育的第一线,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反思过去的观念的确存在许多不足,现在的`我应该彻底地转变教育观念,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重视学生的认识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的发展,既要重视眼前的教育结果,又要着眼学生未来的终身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的教学以后要加强学生学习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学习的意义在于积累知识,提高素质,增强能力,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里,适应社会并生活的好是人们追求的价值所在。不可否认,人人都渴望荣华富贵,但是生活绝不仅仅是这些。作为一名教师,在多元价值的今天,应坚持主旋律教育,坚持有意义的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再价值冲突中辨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习得无助”现象和“归因理念”。通过学习反省,“习得无助”现象的确存在,危害甚大。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避免这种现象,不能让学生失去起跳的力量。归因理念告诉我们,不同的归因将导致对成功与失败不同情感的反应。导致对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期望,将影响学生个体的自我观念、信心。

  “让错误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契机。”讲授知识的过程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只是走向学生。前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后者,知识是本位,注重学习结果。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错误只有被理解,被认识才能体现它的价值。也只有这样,失败才会成为成功之墓!”

  感受之深,体会之多,一时恐难道尽!但我深信:这些小小的感受的浪花,在我以后的教育工作中,必将变成波涛汹涌的巨浪,推动我的教育教学不断发生质的飞跃!

新课程学习总结4

  新课程远程研修的培训结束了。通过短短的6天培训学习,使我知道了很多,受益匪浅。每天都在学习,天天都有收获。通过学习,使我拓宽了视野,进一步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其中感触最深的是新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原来过多地关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形成转变为在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物理新课程体现了基础性,时代性,选择性和可操作性。

  新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新课程将以创新为中心,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勇于创新。在日常教学中,就要贯彻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更新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把新课程中的理念和方法很好的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成熟的适应新课程的物理教师。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提高对物理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能力,注重知识与实际的联系,注重物理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的科学观的形成。

  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的沿用原有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一味追求“题海战术”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要求,不断创新教学观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物理教育教学。

  我们要关注物理学的基础性、系统性及研究方法,关注物理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和影响.重点讲述物理学的概念、规律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强化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学习。

  我们应该重视学生经验,创设物理情境。新课程本身要求物理教学中的实验部分再一次加重,目的也就是要求我们要重视学生实验,帮助学生创设物理情境,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运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我们要处理好新课程教学与未来中考的关系。新课程内容要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一样需要参加中考的选拔性考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有长远的、发展的目光,在注重学生双基发展的同时,也要一定程度的把握学生的应试能力水平的提高,打破以中考为风向标的思维模式来教学,重点在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训结束了,但我们的学习远没有结束,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多些这样的培训,多些这样的学习。本次培训的结束也意味着新的课程的开始,让我们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在实际工作中奋发努力吧!

新课程学习总结5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一、 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

  三 、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密切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用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让学生享受“数学学科的快乐”且快乐地学数学。

新课程学习总结6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自己新课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课程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师观念的更新;教学资源要整合;教学制度要改革;教学评价创新,教学方式的探究等。在学校的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成为素质教育重要的价值取向。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就是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多点收获,少点遗憾,让每一位高中学生都走向成功。就是让学生在宽松、民主、和谐的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与想法:

  1、改变了过去繁、难、偏、旧的老问题,体现了基础性和时代性。新课程内容开放、多样,既注重概念和规律的掌握,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注意引导学生从人文和社会的发来审视、理解科学、认识科学与人类的关系,为学生终身学习、适应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新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学习最基本的技能,同时还拓展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

  2、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3、在课程实施上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不再是权威,只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课堂上会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教师尽可能地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课堂教学形式多样,经常开展讲座交流和合作学习,让大家共同提高,老师们多是鼓励性的话语,对待学生和蔼可亲,尽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总之,课改给我们提供了机遇,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要珍惜这次机遇,勇敢地面对挑战,扎实的搞好这次课改工作。

新课程学习总结7

  在物理新课准中指出,物理课程要注重学生的发展,以使学生获得学习的兴趣及良好习惯,因此,如何提高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是其要注重的地方。

  郑州物理辅导培训主任指出,物理的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来找出其物理规律,并运用到社会生活中,从生活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社会。

  因此,新的'物理教学方法,应强调以物理知识为载体,让学生经历其研究过程,逐渐培养出科学精神,使学生在思维、情感等多方面都得到发展。

  郑州一对一辅导教学处主任指出,在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对教师教学也有要求,其实,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还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因此,这是教师们应该先解决的主要问题。

新课程学习总结8

  不管是传统教学还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课堂”都是教学的主阵地,与传统式教学比起来,“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往侧重对“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多地要求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去发现和获得物理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和方法,对老师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上好一堂课,需要老师精心打磨,以下浅谈本人实践中对课堂打磨的初浅认识。

  首先,磨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不仅仅是教学知识,因此需要我们认真钻研课标和教材,充分理解一堂课所要达到的三维目标。例如:《滑轮及滑轮组》这节课我确定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2、能识别生产和生活中的滑轮;3、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轮组。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究定滑轮、动滑轮和滑轮组的作用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合作能力。这样,不仅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知识与技能,同样要求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培养能力

  其次,磨学情。教学是“教”与“学”的有机结合。教师的“教”目的在于更好地引导学生“学”。因此,备课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学情,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技能水平,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心理特点,情感因素等等。相同年级的学生有学情的共性,但不同的班级存在个体的差异。备课时要充分考虑学情,结合不同学情,适当调整教学目标和方式,制定适合大部分学生“学”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第三,磨教学方法与过程。教无定法,要充分理解教材与学情的基础上,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不同的学情,选择最有利的教学方法,准备必要地教学用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期达到课堂的教学目标。例如:《压强》这节课我对情景设置的选择:开始我选用一节录像,正在冰面上玩的小孩,发现冰面裂开,设置问题:小孩该怎样脱险?上过一节课发现效果不理想,学生不知道怎么办,而且没有很好地引入本节课的课题。后来我改为一个小实验:让一个男学生用两手掌将一汽球压破,学生费很大劲没压破。让另一学生用削尖的笔尖刺,一刺就破。这种例子就在学生身边,同时现象明显,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达到引入课堂内容的目的。磨教学方法和过程,要考虑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情景设置,课堂提问,课堂板书或课件,探究过程细节,课堂习题等等,通过精心打磨,才能设计出高效的课堂教学。

  第四,磨教学反思。善于反思,才能不断进步。每一节课都有成功与不足,及时反思,才能使自己不断成长。我通常先反思自己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是否合理,课堂教学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然后反思学生学习效果,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设计的情感状态,有没有更有效地途径发展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课堂是否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人”角色;最后反思教学方式和手段是否合理。课堂是否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学过程与顺序是否合理,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师生交流是否流畅等等。

  反复打磨过的一堂课,才能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率,同时也让我自己得到许多收获和提高。

新课程学习总结9

  自参加新课程远程研修以来,通过认真收看视频教学、撰写作业会、参加交流和研讨,从中我学到了专家和同行们的很多值得我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案例,我深感自己在思想观念上受到教育和启发,我的精神受到很大鼓舞。这些都都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提供了指导和支持,催我奋进。首先,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我可以随时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在工作中,使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处理方式。其次,远程研修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学员按照要求和进度,自主进行每个课程模块的学习。学习主要流程为“观看课程视频→阅读相关文章、资料→完成并提交作业→参与在线研讨和交流→完成作业的提交、撰写培训总结"。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我对本次远程研修总结如下

  一、重新定位,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1、在体育教学中创设各种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合作练习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一个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索等方式,发展走、跑、跳、透的身体素质能力。

  4、在教学中教学方法要多种多样,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一些问题,并自主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学生只有对自己、对体育课有积极的情态,才能保持体育学习的动力,单调的教学方法,不仅会影响学习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是学好体育课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努力创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空间,做到: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2、把体育教学与情态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的或性格内向的学生,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讲话的机会。

  4、建立融洽、民主的师生交流渠道,经常和学生一起反思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互相鼓励和帮助,做到教学相关。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在学习和适用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如何学习做到: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练习小组的学习中来。

  2、引导学生创编练习的方法进行学习。

  3、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

  学习结束了,可思考并没有结束。我们还有许多设想为了实现统一、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极致地发挥所学的最大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继续携手同行路上,注重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学习质量,将远程研修引向未来。

新课程学习总结10

  今天,我们市教育界的同志迎来了教育改革的春风,市全体教师在局长刘晓朝的带领下,步入了教育的殿堂,共享这一盛世盛宴。局长在这次发言中,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教育者教出的人最缺什么?"人们说:现代的人们最缺的是"缺德",他在外国参观时亲身体会到别的国家的"德",有国家的门是不上锁的,如果一个做了一件错事,那么他将一辈子抬不起头来。这样,它们做了互相监督,养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成为一个文明的国都。这样,体现了他们国家教育的成功之事例之一。这次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提供氧料的机会,在这步入知识爆炸的时代,稍不留意,就会被当今的世界所抛弃、唾弃。所以,面对初见端倪的知识经济,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及管理水平,提高教学教研能力,是摆在我们每个教育者面前的最现实的问题。这次新当选的局长给了我们学习的一个得以升华的平台,我们得以好好珍惜这短短的黄金十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刘局长这次大手笔来自他大思考,大决心就是本着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为,任何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往往都起步于教育的重大改革。谁拥有了21世纪最先进的教育,谁就拥有了21世纪。从某种意义上说,基础教育改革事关中华民族的未来,党和国家要把一个民主、科学、充满生机活力的新课程献给新世纪中国的亿万青少年儿童,目的是让他们拥有一个独立自主,健康幸福的明天。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特点,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折射出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追求。这次全市教师的大会师,也是体现课程理念的落实,能否把国家的意志,专家的思想变为千百万教师的行为,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从各国课程改革的历史看,一些重大的课程改革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问题基础上都出在课程理念与教师行为的转化上。从理念到实践之间有一段艰难的路要走,尤其是对广大农村教师来讲,更要经过一个艰难的转化历程。前不久,《中国教育报》记者在报道中所反映的"课程标准是新的,教材是新的,然而课堂教学还是涛声依旧"的现象,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这个问题。所以,师资培训的通识培训和课程标准学习中最重要的任务是让教师接受新的课程理念,然而接受只是一种认同,还没有成为教师的.一种素质。要把一种理念变成人的素质,光有对这种理念的认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这种理念的进一步的感悟,而这种感悟只有在实践中才是最有效的。我们的理念辅导不仅要说清如何做,把功夫下在理念的行为的转化上。这次培训是让教师在转化中进一步认识理论,在转化中感受理论的魅力,品味理论指导教学带来的甘甜。这次培训的宗旨是本着"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让课堂教学充满创新的活力"、"学是为了更好地教"、"发展是硬的道理"。

  这次来自全市小学一线特级教师、优秀教师,每个课都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某一理念或理念的某一方面。因此,都具有深刻的内涵,同时又鲜明地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生命互动,洋溢着生命的灵性,展现了孩子的成长的轨迹。向我们昭示了这些优秀教师是如何把课程的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教学行为。听了这些课,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上课理念的魅力和优秀教师的教育智慧。给我们最深刻的启示就是真正懂得必须深入研究鲜活的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去感悟新理念,实践之树才能够常绿。

  全市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是体现了把根深深地扎在基础教育的沃土中,与一线教师建立了一种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把实行理念的策略与方法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实践来检验策略与方法,在鲜活的实践中汲取营养,在实施中一起成长,是我们实施这样教研的期盼与最终目标的理想实现。

新课程学习总结11

  我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后,使我越来越感受到这次课改绝对不仅仅是改变一下教材而已,而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改革,更是我们教师教学方法上的重点改革,

  读《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现结合具体的工作实践,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

  教师要走进新课程,实现课程目标,其自身必须有先进的、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育理念。为达成这一目标,教师首先要把自己定位成一个“学习者”。教师要在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学习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研究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还要学习与提高对人的认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以及教育研究等方面的知识,构建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使自己不仅会教,而且有自己的教育追求与风格。现代教师不再比喻为“一桶水”,而应当被比喻为“一条不断流动的河流”,“装满一桶水,享用一辈子”的思想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二、学习模式的多元化。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知识传授者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建立起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平等的朋友式的关系,营造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创设师生“对话”的情境,使学生体验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形成自主自觉的意识、探索求知的欲望、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形成平等而又密切合作的'关系,以达到共同合作完成知识建构的目的。创设情境,发挥最佳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同时把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亲近数学,感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初步体现与现时生活的联系。

  三、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如:说得真好!你懂得真不少!你想象力非常丰富!真会动脑筋等等!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实践操作能力。我们体会到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要注意做到:既重视科学精神,又充满人文精神教育。也就是基本功要扎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还要关注每一个孩子,尊重学生人格,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有创新的教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等都会受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总之,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新课程实施,而教材和教师是新课程实施中的重要角色,教材仅提供一些生活背景的素材,还要我们教者细心揣摩发现与数学背景相关的素材,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逐渐完善,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充实自己,不断总结自己的课堂教学,改变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做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

新课程学习总结12

  科技在发展,改革在深入,国际化的大都市呼唤一流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的学前教育,也紧锣密鼓的拉开了课改的序幕。我们深知:要构建一流的学前教育,必须深入实施课程改革,以积极的姿态来迎接挑战,与改革同命运、共呼吸,把握机会,领会课程的精髓,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庄行幼儿园在二期课改新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深入广泛的学习实践,我们深深感到,课程实施的过程还是一次园本化课程构建的过程,是一个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也是一个塑造21世纪一代新人的过程。面对新理念,我们在不断学习、思考与实践中,寻找适合幼儿园发展的,又能全面实施新课程的途径。以下是我们的思考与探索:结合我园环境教育特色,以“因园而异”、“因人而异”去构建选择性课程,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确立开放的、整合的教材观,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积极推进园本化课程的建设。

  一、加强学习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1、学思结合,全面领悟新课程

  《上海市学前教育纲要》和《指南》的出台,为我们确立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开学以来,我们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和一切可以利用的空余时间,组织了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传达上级课改精神、观看新课程辅导报告录象、组织专题讨论、开展参与式培训、问答式咨询等等。一次次的学习与领会、讨论与反思,教师们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从畏难、知难而上到热情接纳的过程。

  首先,我们做到园领导先行一步,抓紧自身的学习,反复研究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实质,在每一次组织教师学习之前先确定好本次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要求是什么?从而有的放矢地组织教师开展学习讨论,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其次,园内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由园长、业务园长、园长助理及三位教研组长组成,每二周召开一次碰头会,了解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商讨制订相应的对策,确保课改能顺利推进。这样通过上下连动,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确立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到目前为止,我们全园上下一心,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确立开放的、整合的教材观,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从开学到现在,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指南》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新教材,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选用、创编适合儿童发展的教材。一般是以主题的形式来选用教材的。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老师们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兴趣需要和生成课程来选择、开发、运用教材。让课程既面向全体幼儿,又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让每一个幼儿获得充分的、全面的、和谐的发展。

  2、以教研为主阵地,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A多种教研形式,开展专题研讨。

  为了进一步学习新课程、新教材,我们以教研组为主阵地,采取大组、班组的形式,展开层层推进的学习研讨活动。我们根据学习计划,安排参与式培训活动、集体与分组、个别学习形式相结合,将课程理念、方案等通过专题进行诠释、分解、尝试。具体的操作方案通过班组的形式,通过案例评述、个案记录等方式进行研讨。本学期我们针对幼儿园研究重点,开展了专题“构建富有生命力的课程运行体系”、“探索型主题活动中的共同探索、一起成长”;“以整合的观念实践新课程”;“园本性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新课程各类活动内容与实施”、“让课程适合每个孩子的发展”等,一系列专题研讨,让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内容等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B创设多种条件,提供教师成长舞台。

  本学期,幼儿园举行了教师教育教学比武活动。比武活动分三个项目进行,即教案说课、活动展示及案例评比。教师们根据新课程要求,以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形式,开展了较为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帮妈妈切萝卜”、“造房子的工具”、“家乡的牧场”、“有趣的数字王国”等,幼儿在广泛收集资料、已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活动过程自然、活泼。教师还注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能引发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各种材料,幼儿能大胆自主地参与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及时记录幼儿的操作情况,把握与关注幼儿生成的活动,幼儿学得主动而积极,所表现出来的创造思维、动手能力都可以感受到教师在推广与实践新课程中的心血。在案例评比中,教师们将教学活动、主题探索活动中幼儿所表现出来的言行,通过教师的分析、反思予以呈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教师多媒体制作的能力,幼儿园举行了教师的“班级网页”制作评比。各班教师充分挖掘潜力,以幼儿学习、成长为主线,制作了内容全面、充实、丰富的网页,为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好的舞台。

  3、下放课程选择自主权,协调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

  在实践新观念时,我们还要求教师能对新课程进行选择性、反思性地学习,这种反思必须是对旧观念的摈弃,对新观念的理解与探讨基础上进行的。我们注重寻找理论依据解决教师实践中的共性问题。

  A课程权下放给老师

  我们明确每一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根据教师的不同层次,给以一定的课程选择权。我们把课程的选择权给教师,让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我们做到宏观调控,加强管理的。一是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作具体的'观察研究和指导,二是抽查各种资料。指导教师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选择、研究教材的依据,帮助教师把新教育观、课程观落实到具体的教育行为中去,从而更全面地将课程内容、形式有机整合。协调好“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关系,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满足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而实现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B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转换与平衡

  其实,在共同性课程和选择性课程也没有很明确的界限,同一种教材在不同幼儿园可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在共同性课程出现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我们采取替换交互的方法,让幼儿的基本经验得到保证。当幼儿在主题发展中转移“热点”或“兴趣”时,我们也多考虑因地制宜原则。在转换与平衡中,保证幼儿基本经验的提高,在生活中学习与提高。

  二、关注幼儿的需要,拓展环境教育资源。

  我园的共同性课程的基本内容都选自于新教材,根据新教材提供的内容,以主题的形式呈现。在实践新教材的同时,我们发现教材有许多的局限性,往往受环境条件的限制,因资源和相应的配套用具、教材缺乏,容易使主题无法拓展。“生活即教育”,我们及时将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进行选择,在基本经验和教材同整的基础上有效利用资源,特别是将幼儿熟悉的感兴趣的资源进行汇总、整合,因地制宜地建构体现双重功能的课程类型。如农村的田野中的红薯、土豆等植物;泥土中的蚯蚓、昆虫;街道边的树木、花草;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居住、风俗;四季的变化、气候等等都是环境资源拓展的空间。

  选择、编排的教育内容,还要充分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与规律,贴近幼儿的实际。我们的幼儿都来自农村,农村的孩子由于受社会、家庭、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对事物的关心、探索和热爱也都从身边所熟悉的事物起。因此我们在考虑选择、编排的教育内容时,尽可能地从孩子的角度去关注理解他们的生成活动,了解他们的需求,判断生成活动的价值,及时予以支持和提升。尤其是重视幼儿生成活动内容与活动方式,把握教育时机,及时调整活动计划和教育行为。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教材的依据,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关注幼儿的需要,把环境还给每个孩子。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提出了以素质教育的启蒙目标,突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课程实施的中心环境是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积极的、支持性的环境,把环境还给孩子。在研讨与实践中我们感到:

  首先,赋予环境创设新的内涵。我们的问题是如何让幼儿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产生互动?《规程》试点以来,我们不断接受和尝试让“墙壁会说话”,运用农村的乡土材料师生共同创设环境。随着对新纲要认识的不断加深,新的理念在不断地冲击着我们,我们开始用整合的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环境布置所呈现的内容,我们更关注孩子的兴趣和要求,更关注时代的特征。基于这种思想,环境创设中更多产生了属于孩子们的“环境”,这些内容不仅满足了幼儿好摹仿的特点,更有利于探索型主题的开展,同时也吸引了家长的积极参与,促进了幼儿经验、社会知识、行为习惯等各方面均衡发展。

  其次,瑞吉欧式的幼儿材料区的创设。由教师根据探索的主题创设特定的探索环境,引发幼儿与环境发生关系,使静止的环境“活动起来”,使环境产生教育价值,让“人”环境与“物”环境相呼应起来。我们幼儿园受“瑞吉欧”理念的启发,在园内创设了一个真正属于幼儿的材料区。幼儿园每天的活动需要大量的操作材料,这样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掘了一切可利用的自然资源,为幼儿所用。材料区的创设大大满足了幼儿对“探索型主题”的深入研究,不必再为收集材料而烦恼了。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教师们加强了社区与家长的联系,从而得到了社会与家长的帮助和支持。更营造了乡土材料应用的大教育环境,形成了实施乡土教育齐抓的合力。

  另外,能满足幼儿收集资料的资料室的开放。特别要发挥本园教育资源的优势是至关重要的。而对普遍存在的农村家长收集资料意识淡薄的现状,我们唯有不但开拓信息、资料的来源,才能满足教师、幼儿在探索型主题开展中的需要。因此,幼儿园化了大力气,腾出专用资料室,广泛收集社区、自然、家长中的资料,包括书籍、录象带、VCD、卡片、自然界中的各种农用实物,如各类果实、农用工具等等。同时又配有电脑,让教师带领幼儿随时可以在网上查找资料。这样多功能的资料室的创设,给教师们更好地实施主题创造了条件,也大大满足了幼儿对知识的渴求,推动了探索型主题的顺利开展。

  四、有机整合,激活课程内容

  在观念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教师遇到首要问题就是“整合观”在一日活动中的体现。强调学科要求、强调教师为中心的课程体系已远远不能适应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时代要求。因此,我们将一日活动各环节进行分段解剖,从观念上的整合;目标上的整合、内容上的整合到资源上的整合,方法、手段及手段上的整合,进行层层对照、分解,从提高幼儿的基本素质出发,发挥课程的整体效应,达到对教育各要素的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

  1、打破学科间界限,加深搭班老师之间的配合与衔接,从而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有机整合。

  以往根深蒂固的学科教学体系,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和展开。打破分科制,体现整合性,新的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的分科制被彻底打破。两位教师同时深入班级,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征、班级实际,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活动。现在,我们每周都安排教师有一定的时间,搭般教师对班级中的每个孩子进行全面细致地分析,在主题活动的预设方面,互通相关信息,共同商定、调整阶段目标,在内容安排上进行有效的衔接和统一。

  2、资源的整合,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变动。

  新课程的一个显著变化是拓展和整合了课程与教学资源,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与教育内容的整合紧密相关的,教育资源中蕴涵着多种教育内容,对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内容的整合,有利于拓展幼儿教育的空间,丰富幼儿教育的方法,形式和手段,使课程由狭变广、由静变动。我们利用农村的广阔资源,进行有机地整合,使资源能真正协调、一致地对幼儿成长产生积极、有效的影响。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都开始成为学习探究的对象,成为幼儿学习的“课堂”。

  3、支持和推动幼儿的生成活动

  生成课程其实是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具有以孩子为本的教育理念,要善于观察孩子并捕捉孩子活动中的问题,从孩子生成的问题出发设计主题,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实施过程教师不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而是鼓励教师互动中的即兴创造,智慧的碰撞,光照课程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既要设计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激励作用的、愉悦的课程经验,也要有效利用日常生活和常规中的偶然、非预设的机会和经验;既让幼儿有机会参加成人设计的活动,也使其有机会自己设计活动,投入到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活动之中。

  新课程在农村的实践让教师、幼儿有更足够的时间从容地探索、试验、活动;让教师、幼儿在更大的范围,以更活跃的形式展开活动,切实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师专业化的发展。二期课改在我园的实践还刚刚起步,在利用选择性课程方面我们还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研究与探索。但我们相信,只要继续追随着二期课改的新理念,依靠市区幼教专家的扶持与帮助,开启二期课改实践研究的基地,不断发挥农村环境教育的优势,以鲜明的教育特色,全方位地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成长氛围,使课程适应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新课程学习总结13

  20xx年8月30日,顺德区教研室组织教师学习音乐课程标准,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给我们上了关于“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听了教授的讲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收获了很多实用的方法和理论。教授详细的为我们解读了新课程标准,并对原标准与新标准进行对比,为我们今后的教学提前做好了铺垫,她具体举例低段的歌曲并进行了示范,让我们亲身参与到教学设计的活动中去,教我们新的教学方法,给我们讲解了新的课程理念。音乐是用听觉来感觉音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体发展,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突出音乐特点,提倡科学综合,不流于形式,应注重通过综合在综合的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宰,把学生看作容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 只传授知识概念、技能方法,只要求实际模仿。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教师开始关注课堂的民主开放,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的想象和创造的环境,始终使学生的学习处于兴奋之中。音乐教育出现了全新的、可喜的变化。

  下面我谈谈自己在学习音乐新课标中的一些体会。随着新课程的推行, 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面临严重的挑战,在贯彻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指引下,音乐教学中大力提倡音乐感受与鉴赏、音乐创造与表现的内容,注重学生的音乐体验,彻底改变了以往“以唱歌为中心,学习读谱”单一的教学模式。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改变应试教育中音乐课出现的机械训练,教学枯燥、呆板的模式,新的音乐课标提出了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

  在20xx年以前,我国中小学生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包括唱歌(小学低年级加有“唱游”)欣赏、器乐和识谱四项。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凸显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强调音乐课程的人文属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潜能开发的课程价值,本标准将原有的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教学领域,并将原来隐含在教学中的音乐文化知识和分散的音乐编创活动,加以集中并扩展为“创造”和“音乐相关文化”两个领域。上述四个教学领域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新的教学领域的划分,既体现了本学科21世纪的发展趋向及本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又在不增加课程实施难度的前提下,与传统的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实现平衡对接。

  例如:从学段的目标来看,1—2年级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善于利用儿童的自然嗓音和灵巧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聆听音乐的材料要短小有趣,形象鲜明。这样激发了对音乐的兴趣,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学生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参与其他音乐表现和即兴创编活动;3—6年级的学生,随着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扩展,学生的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合唱、器乐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吸引学生。本学段5—6年级的学生进入变声期,应渗透变声期嗓音保护知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欣赏的能力,能自信的有表情的演唱,培养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 现摆在我们面前的不是音乐和音乐作品,而是人的各种可塑造的能力。教师要敢于培养自信的学生。教师必须要敢于表现自己,不管是好还是坏,音乐在所有学科当中是唯一当众表现自己的学科。每一个学生都愿意自己被关注,让学生通过音乐学科的学习,使他们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我对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手段都有了新的认识,要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就必须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把新的课标理论融入进去呢?这正是需要我们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们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一节新授课,课程标准怎么设计,教学目标怎么选择,教学重、难点怎么解决和突破,师生互动怎么处理,课后教学怎么总结等一切问题我们都要科学全面地考虑到,在唱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感受音乐的情感审美,让孩子们在美妙的音乐世界里自由的感情流露,这是学习唱歌的最基本灵魂!这样一来,师生同乐的教学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既学到了应学的音乐知识和歌曲,又使同学们的身心健康得到了极好的发展。同学们在小学时代学习到了各个学科的知识,又具有多才多艺的高雅素质,我们试想一下,当你看到我们的学生数年后做出了成绩时,做为他们的老师高兴而愉悦的心情是他人不会理解的。

  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会领会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全面实现课程目标,引导学生喜爱音乐,加深对音乐的感悟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要不断提高音乐教学技能,用自己的歌声、琴声、语言和动作,将音乐的美传达给学生,要善于运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教学,并将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寓于音乐实践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重视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并紧密围绕目标来展开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聆听、演唱、演奏、编创以及综合性艺术表演等实践活动,多听音乐,多唱歌不断积累音乐实践经验。

  通过此次培训,我体会到要学习音乐教学中的知识,方法,技巧。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像这样的培训机会,让我们在各方面的素养全面提高,我也将本次学习所得,运用到以后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尽自己最大努力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新课程学习总结14

  通过这些天的培训,使我获得了很多新知识和新理念,我深深的认识到,当今时代,不再以拥有知识量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素质高低的唯一尺度,关键是创新能力的提高。作为教师,我觉得探究教学要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开展探究教学模式成为物理教学的必然趋势。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与想法:

  一、对新课程理念的领会:

  1、注重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改变过去那种仅重视将物理学知识系统地归纳为简明扼要的知识体系的做法,而将物理学的思想和方法渗透在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挖掘活生生的实例,让学生思考和领悟物理学思想方法的精髓,增强应用科学方法的意识。

  2、体现了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为使教材有利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潜能开发,且对不同区域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课程标准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

  3、在课程实施上更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其中一个很重突出的特点就是开展研究性学习。我们现在高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再听老师讲课这样的基础上了,更多的需要同学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动手实验,才能再这一过程中学到知识,更能应用知识。强调知识的构建过程,注重培养物理实验、科学探究能力;强调基础知识的学习,注重物理学核心概念的建立。强调从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保护探索兴趣,学习欲望;体现时代性强调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注重经典物理与近代物理的融合;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关注科学?技术?社会观念的渗透。反映选择性综合不同地区课程资源,考虑农村和城市学生认知特点;精心设计栏目,使教学内容丰富,为教师教学提供了方便;既重共性,又突出系列特色,为学生发展提供空间。强调可操作性注重继承与发展,开发教材辅助资源。

  4、新课改倡导以人为本的主体教育,这种教育是发展个性,构建独立人格、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是着眼于学生学会发展、学会创造的教育。因此,教师不仅在观念上要不断更新,而且教师的角色也要转变。教师应由单纯的教书匠和"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个性发展的辅导者和社会化进程的促进者",以及把思想政治教学工作作为研究对象的科研者。

  新课程强调教师应该把学生的学习当成是一种创新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去构建创新学习观念,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总是强调学生必须从课本、教师那里接受现存的知识的学习观念,大力推行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理念的以研究性学习为代表的创新学习方式,通过接受、探索、模仿、体验等方式的应用,

  二.在教学工作中应做好一下几点:

  1、应深入研究教材

  为适应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新教材在内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传统的封闭性、定向性习题改成了探索性的“问题”.这些探索性问题的条件、结论、思路等大都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没有标准的答案,往往还联系广泛的现实背景,这对教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教师应花大气力钻研教材,对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对教材涉及的实际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相关资料.要弄清所给的问题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较恰当地预测有关探索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精神等达到怎样的效果.总之,只有教师对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较好地引导学生探索.

  2、要为学生的探索创设有利的情境

  为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教师应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境,这些情境包括时间、器材、组织、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做好学具、教具、音像、课件等各方面的准备;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组织安排,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机会;要为探索留有较宽裕的时间,新教材大大减少了练习和习题的数量,这正是给学生留出探索的余地,教师在教学中要合理安排时间,计划性与灵活性相结合,保证“探索”的优先地位;要增强学生探索的兴趣,一方面,对教材中的内容,教师应努力搜集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与之结合,增强探索内容的趣味性。

  3、做课堂上的促进者。

  课堂上的促进者应更像是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理解与鼓励。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安全感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最信赖的心理支持源,师生之间由于这种和睦、温暖的关系,一种富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便形成了。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引导者上,要尊重差异性、多样性和创造性。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能成功。

  4、应对学生的探索给予引导和帮助

  所谓自主探索,含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动性,表明学生是主动地学习,即“我要学”;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独立性,表明学生是独立地学习,即“我能学”.但学生主动地、独立地探索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学习中逐步形成的,要经历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独立的逐步转化的过程.而这种转化,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帮助.所以,积极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的中心任务.

  首先,对学生的探索要进行正确地导向.探索作为一种学习活动,也有有意义和无意义之分.教师应努力把学生引向有意义的探索,减少或避免无意义的探索.不宜信马由缰,放任自流.对学生进行探索的问题,教师应适当提示探索的方向,并当在不宜继续探索时相机予以提醒.

  其次,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科学合理地予以评价.新课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光要评结果,还要评过程;不光要评显性指标,还要评情感与精神等隐性指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评价.通过评价,使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继续探索的信心;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把引导探索和教师讲授适当结合.当前,由于大力倡导“引导式”教学和相应的“探索性”学习,“讲授式”教学及相应的“接受性”学习似乎成了“祸水”,人们避之不及.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课程改革的本质不是教学和学习形式上的改变,而是使学生进行有价值的学习.而任何有价值的学习都属于“意义学习”.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意义学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具有意义学习的意向,即学生具有把新学的知识与自己已有的知识建立起联系的倾向;二是学习的材料对学生具有潜在的意义,即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能够跟其原有的知识结构建立实质性的联系.教师的教学方式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对上述两个条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够促成有意义的学习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或学习方式就是适宜的,值得肯定的.讲授式教学、接受性学习可能造成“意义学习”,引导式教学、探索性学习也可能造成“机械学习”.总之,教学方式及学习方式并无定式,应由学习内容及学生的情况而决定.新课程教学重视探索,但并不排斥讲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把学生的探索与教师的讲授有机结合起来.尤其是对那些约定性的、常规性的、公理性的知识,更应以讲授为主.

  通过专家老师对探究性教学的讲解,使我对上好新教材充满了信心;通过专家老师对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下学期上好新课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因此

  这几天的培训我的收获还是挺大的,它使我对下面的进行的新课程教学作好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这次课程改革是一场根本性的、全方位的变革,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等各方面有众多的问题亟待研究.本文仅为我个人一孔之见,试为引玉之砖,以期和老师们进一步探讨.

新课程学习总结15

  暑假,我在白马井中学参加了为期一天的新课程培训学习,此次培训是在秉承了过去几年新课改所取得的一些有效经验的基础上,以进一步提升我们中小学教师的课改理念为指导,以转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为目的一次成功的培训。

  本次培训由谢润棠和王忠两位副校长主持,主要内容是:1、新课标解读。2、教材分析。这大大地开扩自己视野的眼界,让人印象深刻,同时明白了合作在新课标中的重要性必要性及可行性。听后,我受益匪浅。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朋友和榜样。

  新型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个性情感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上。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教师需真情对待学生,关爱学生。第二,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此外,教师要自觉提高自身修养,扩展知识视野,提高敬业精神,成为一个富有个性魅力的人。

  二、激发学生学习爱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爱好从某种程度上就决定了教学的成败,因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成为每个教师的当务之急。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乐趣。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并进行积极的评价。这样就调动了学生积极探求知识的欲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情感,让每个学生都信心倍增。

  三、营造创新教育氛围,,发展学生的自主性及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在认识问题,了解问题时,通过合作,每个人都贡献出不同角度的观点进行共同分享。丰富的信息输入能使学生形成更为全面的认识并能帮助我们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我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如何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如何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如何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这就要求自己不断去实践,积累,再实践,再积累。唯有这样不断完善的形,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诠释见识这一职业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新课程学习总结】相关文章:

语文新课程学习总结06-08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06-18

新课程培训学习总结[精选13篇]10-28

学习总结05-17

高中政治学科实施新课程教学总结03-08

《新课程标准》教学设计04-27

学习的个人学习总结03-14

新课程培训心得体会05-22

新课程改革的心得体会05-17

学习活动总结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