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望蓟门》原文及赏析 《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祖咏《望蓟门》原文及赏析,还有阅读!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
祖咏《望蓟门》原文及赏析
《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诗作。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祖咏《望蓟门》原文及赏析,还有阅读!
《望蓟门》
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
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
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
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
⑴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
⑵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一带。一望:一作“一去”。客:诗人自称。
⑶笳: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种类似于笛子的管乐器,此处代指号角。
⑷三边:古称幽、并、凉为三边。这里泛指当时东北、北方、西北边防地带。危旌:高扬的旗帜。一作“行旌”。
⑸烽火:古代用于军事通信的设施,遇敌情时点燃狼粪,以传警报。
⑹投笔吏:汉人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 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
⑺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人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
译文
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
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
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
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创作背景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公元714年(唐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鉴赏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实为一到燕台,四字倒装,既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同时,起笔就用一个壮大的地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传达出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
客子因何而惊呢?首先是因为汉家大将营中,吹笳击鼓,喧声震天。此句借用南朝梁人曹景宗的诗意:
去时儿女悲,归来笳鼓竞。借问行路人,何如霍去病?表现军营中号令之严肃。三四两句更进一步,写这笳鼓之声是在严冬初晓之时发出的。冬季本已严寒,何况又下雪,加之又是多少天来的积雪,更兼不止一处两处的雪,而是连绵千万里的雪;这些雪下得如此之大,又积得如此之厚,且不说它是怎样的冷了,就是雪上反映出的寒光,也足以令人两眼生花。万里寒光生积雪这一句就这样分作四层,以托出一个惊字。这是向远处望。向高处望,则是在朦胧曙色中,一切都显得模模糊糊,唯独高悬的旗帜在半空中猎猎飘扬。这种肃穆的景象,表现出汉将营中庄重的气派和严整的军容。边防地带如此的形势和气氛,自然令诗人心灵震撼了。
以上四句已将惊字写足,五六两句便转。条件如此艰苦,责任如此重大,边防军队却是意气昂扬。
笳鼓喧喧已显出军威赫然,何况烽火燃处,紧与胡地月光相连,雪光、月光、火光三者交织在一起,不仅没有塞上苦寒的悲凉景象,反而壮伟异常。这是向前方望。沙场烽火连胡月这是进攻的态势。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
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仿佛天生是来护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是说防守的形势。这两句,一句写攻,一句说守;一句人事,一句地形。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从惊转入不惊,于是领出下面两句,写望后之感。诗人虽然早年不能象东汉时定远侯班超初为佣书吏(在官府中抄写公文),后来投笔从戎,定西域三十六国,然而见到三边如此壮气,却也雄心勃勃,要学西汉时济南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番王来朝,立一下奇功了。
末二句一反起句的客心惊,水到渠成,完满地结束全诗。
这首诗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全诗紧扣一个望字,描写望中所见,抒发望中所感,格调高昂,振奋人心。诗中多用实字,全然没有堆砌之感;意转而辞句中却不露转折之痕,在笔仗端凝之中,有气脉空灵之妙。
作者简介
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进士。与王维友善,其诗多借状景绘物宣扬隐逸生活。明人辑有《祖咏集》。
祖咏的其他作品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南旅情》
楚山不可极,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江声夜听潮。
剑留南斗近,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无媒寄洛桥。
《苏氏别业》
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
屋覆经冬雪,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闲坐听春禽。
《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田家复近臣,行乐不违亲。
霁日园林好,清明烟火新。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
池照窗阴晚,杯香药味春。
檐前花覆地,竹外鸟窥人。
何必桃源里,深居作隐沦。
《泊扬子津》
才入维扬郡,乡关此路遥。林藏初过雨,风退欲归潮。
江火明沙岸,云帆碍浦桥。客衣今日薄,寒气近来饶。
《别怨》
送别到中流,秋船倚渡头。相看尚不远,未可即回舟。
《陆浑水亭》
昼眺伊川曲,岩间霁色明。浅沙平有路,流水漫无声。
浴鸟沿波聚,潜鱼触钓惊。更怜春岸绿,幽意满前楹。
《答王维留宿》
四年不相见,相见复何为。握手言未毕,却令伤别离。
升堂还驻马,酌醴便呼儿。语嘿自相对,安用傍人知。
《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
秋天闻好鸟,惊起出帘帷。却念殊方月,能鸣巳后时。
迁乔诚可早,出谷此何迟。顾影惭无对,怀群空所思。
凄凉岁欲晚,萧索燕将辞。留听未终曲,弥令心独悲。
高飞凭力致,巧啭任天姿。返覆知而静,间关断若遗。
花繁上林路,霜落汝川湄。且长凌风翮,乘春自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