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中医数据分析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中医数据分析论文,欢迎查看! 1评估指导思想和中医学科参评高校情况分析 评估按照“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思路,强调质量,淡化规模……
2018最新中医数据分析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中医数据分析论文,欢迎查看!
1评估指导思想和中医学科参评高校情况分析
评估按照“提高质量、优化结构、鼓励特色、协同创新”的思路,强调质量,淡化规模,建立了新的评估指标和体系。全国中医学科共有21个学位授予单位自愿申请参评,共有博士授权学科14个,硕士授权学科7个。其中,博士一级12个(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二级1个(青海大学),硕士一级6个(河南中医学院,湖北民族学院,重庆医科大学,西藏藏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甘肃中医学院),硕士二级1个(中央民族大学)。全国中医国家重点学科有11个,“国家重点学科”参评率为100%。全国有中医博士一级学科的大学是14个,其中12个参评,2个未参评(福建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博士一级学科”参评率为85.7%。
2评估指标分析
2.1一级指标分析
在本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共有4个,分别是“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由这4项一级指标得分按指标权重计算得出。高于“学科整体水平”的一级指标为“学科声誉”和“师资队伍与资源”,低于“学科整体水平”的一级指标有“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说明我校中医学科“学科声誉”和“师资队伍与资源”实力较强,是我校长期积淀的结果,“科学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相对较弱,表明我校在这2个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2二级指标分析
(1)师资队伍与资源。“师资队伍与资源”的二级指标包括“专家团队情况”“突出中青年专家数”“专职教师数”和“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专家团队情况”是将本单位本学科的“院士、长江、杰青、千人、973首席、教学名师、新世纪人才”等。“突出中青年专家”是指“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基金获得者、973首席科学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教学名师”。我校中医学科在“专家团队情况”“突出中青年专家数”和“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均位列第1。但在“专职教师数”指标上仅位列第9,相对于其他项明显不足。从该指标上看,我校中医学科应着力增加专职教师,促进师资队伍整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2)科学研究水平。“科学研究水平”一级指标包括“代表性学术论文质量”“科研获奖”“专利转化与出版专著情况”“科研项目情况”等二级指标。我校“科研获奖”位列第1。“代表性学术论文质量”和“科研项目情况”位列第2。“代表性学术论文质量”包括“国内、国外收录的代表性学术论文的他引次数”“高水平学术论文”等末级指标。“国内代表性论文他引次数和”是指近5年(2007—2011年)被CSSCI、CSCD收录的代表性学术论文的他引次数和(自选20篇)。“国外代表性论文他引次数和”是指近5年(2007—2011年)被SCI、EI、Medline收录的代表性学术论文的他引次数和(自选30篇)。“高水平学术论文”是指本学科近3年(2009—2011年)发表学术论文中,水平相对较高的15篇论文,提供给专家进行主观评价打分。我校“国内代表性论文他引次数和”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列第1,但“国外代表性论文他引次数和”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第3,“高水平学术论文”位次第2。该指标比起2008年学科评估结果有较高程度的提升,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随着我校师生研究和交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持续增强;另一方面由于我校出台了高水平论文奖励制度,学校教师及科研人员也得到了认可和鼓励,发表SCI论文能力也大幅增长[2]。
但是离“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还很远,仍需加强高水平论文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论文发表数量和质量,特别是SCI收录文章的质量。“专利转化”二级指标是指本学科近3年(2009—2011年)获得授权并已转化或应用的“发明专利”或“国防专利”(不含“外观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等)。我校“专利转化”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仅并列第8,说明我校成果转化能力需要加强,服务社会的贡献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学校应在专利转化上要加大支持力度,出台优厚的政策,鼓励专利成果的转化。“科研项目情况”包括“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及项目数”“人均科研经费”等末级指标。“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863计划、973计划、支撑计划等科技部项目及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科研项目;所统计经费应是本学科近3年(2009—2011年)实际到账的经费之和。“人均科研经费”是指本学科近3年(2009—2011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境外合作科研项目以及30项其他重要科研项目(如横向项目)”并实际到账的经费除以专职教师数。我校“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位列第3,“人均科研经费”在20个参评高校中仅位列第2。可见,我校承接重大科研课题的能力需要加强。科研经费短缺一直是制约我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我校应当创造条件,鼓励科研人员积极争取各类科研项目。
(3)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一级指标包括“教学与教材质量”“学位论文质量”“学生国际交流”“优秀学生”和“授予学位数”等二级指标。“教学与教材质量”二级指标包括“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精品教材”等末级指标。“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是指本学科近3年(2009—2011年)获得的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不包括精品课程等。“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精品教材”是指本学科近3年(2009—2011年)出版或再版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情况。我校“教学与教材质量”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第10,“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第9,“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精品教材”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第10,说明我校应在中医学科的“教学与教材质量”上下功夫,花大力气冲击“国家及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同时,争取更多的“国家级规划教材与精品教材”。
“学位论文质量”二级指标包括“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等末级指标“,学位论文质量”二级指标中,一项重要观测点就是“学生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数”。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教育部为了加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工作,鼓励创新精神,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特别是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开展的。此次评估主要依据参评学科近5年(2008—2012年)入选和提名“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情况。我校“学位论文质量”本次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并列第2。我校中医学科2008—2012年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篇,无提名,排在并列第3的位置上。表明尽管我校中医学科人才培养的成效显著,但其质量仍有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国际交流情况”二级指标包括“学生境外交流人数”和“授予境外学生学位数”等末级指标。“学生境外交流人数”是指近3年(2009—2011年)本学科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时间超过3个月)的学生数。
“授予境外学生学位数”是指近3年(2009—2011年)本学科授予境外学生的学位数。我校“学生国际交流情况”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第3,“学生境外交流人数”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第4,“授予境外学生学位数”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第2,可能与近些年外籍学生数目减少有关。我校已将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作为奋斗目标,因此,必须推进与境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医疗单位高层次、实质性合作,加快我校的国际化进程。走出去拓展我校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同时积极宣传,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优秀学生”二级指标是有参评学科提供本学科的优秀在校生(5名)和近10年(2002—2011年)的优秀毕业生(10名),由本学科专家和行业、企业界人士进行主观评价打分。我校“优秀学生”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第1。“授予学位数”二级指标包括“授予博士学位数”和“授予硕士学位数”等。本次评估对此项指标设置了“上限”,超过上限值的均为满分,而不按规模的'增大递增得分。我校“授予学位数”在20个参评高校中位次并列第1。可见,我校中医学科的研究生学位授予已达一定的规模,今后的重点是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从二级指标层面看,位次等于学科整体水平的有“专家团队情况”“重点学科与重点实验室”“科研获奖”“优秀学生”“授予学位数”。位次低于学科整体水平的有“专职教师数”(第9位),“专利转化”(并列第8位),“代表性学术论文质量”(第2位),“科研项目情况”(第2位),“教学与教材质量”(第10位),“学位论文质量”(并列第2位)等。可见,位次低于学科整体水平的指标偏多,未来提升的需求任重而道远。
3我校中医学科发展的方向及趋势建议
综上所述,我校中医学科较前5年有较大发展,在“师资队伍与资源”“科学研究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科声誉”均有整体优势,这与我校长期的积淀分不开。但在一些方面仍显不足,如:“师资队伍与资源”暴露出“专职教师数”的不足,在“科学研究水平”上仍有“国外代表性论文他引次数和”和“高水平学术论文”不够多,“专利转化”明显滞后,还存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经费”不够多、“人均科研经费”缺乏等问题。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教学与教材质量”“学位论文质量”还有待提高,“学生境外交流人数”不多“,授予境外学生学位”的规模还不大。这些均是学科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代表着学科发展的潜能和动力。因此,在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一方面要继续打造和发展学科平台,稳固学科发展所需的科研基础;另一方面要继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层次领军人物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和科研成果孵化转化能力,加快学校的国际化进程,保持主干学科的国内引领地位。
总之,笔者分析了我校中医学科此次评估中的重要指标,有优势也有不足,希望能为了解我校中医学科的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状态提供一些参考,从而更加明确发展和建设的方向,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学科的内涵和质量建设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