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上学观后感【推荐】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路上学观后感……
走路上学观后感【推荐】
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上,会观看欣赏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但是观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走路上学观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有人说,《走路上学》以其唯美的画面,纯真的情感带给我们本年度最纯粹的温暖与感动.而当你看完电影,也许还会收获更多……初听片名,我的第一反映是农村,孩子们没钱乘车,只好每天跋山涉水,徒步上学.我自己就出生在农村——一个山高林密,交通极不发达,被人遗忘的角落.从小我就生活在这个狭小的盆地里,眼光从来没有越过对门的丘山,直到够上入学的年龄,父母才将积攒下的学费和自制的帆布书包拿出,我一个人扛着板凳就下山了……可是,当我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知道,片中主人公的求学过程远比我想象中的还要艰辛,至少我还能走路上学,我还有路可走,而他们,想走却连路都没有……
影片以怒江福州贡县马吉乡的孩子们“溜索求学”为原型,讲述了生活在云南怒江边上的小姐弟俩娜香与瓦娃,为了到对面去上学,而不得不每天命悬一线、溜索过江的故事.这部中国首部公益题材儿童故事片,不仅勾起了我童年的记忆,也带给我更多的思索……
当我看到娜香为了求学而溜索飞江时,我就隐约担心她的安全;及至她突然失手坠江,我的心立刻下沉,一阵心痛,一片冰凉.待痛稍缓,我开始思考:娜香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其根源何在?是溜索的质量不好么?看上去是,其实不是,质量再好的东西,也总会有损坏的一天,溜索本身并没有错;是使用溜索的人错了?也不是,无论是父母、瓦娃还是娜香自己都不希望有生命危险;那也许错在求学,如果娜香不去上学,就不用坐溜索,不坐溜索也就不会坠江.这当然也不成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古往今来,历朝历代教育都被摆在了重要的地位,怎么会错?
问题出在农村的欠发达,教育的欠发达上!试想,他们如果有钱,为什么不架桥铺路?溜索既不方便又有生命危险,他们不会不知道.问题在于他们没钱,没钱修路,没钱架桥,没钱兴办教育,更无从谈起教育的现代化.这是我们不忍去想而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我们甚至可以更深一步的想到,从这些地方走出来的孩子,他们所受的教育是很不均衡的,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是非常单调的,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是极其贫乏的;这些求知欲高、可塑性强的花期少年,他们一出生就落伍了,在人生的赛场上,他们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上.而在以后的人格重塑过程中,他们也将用去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弥补,而这又是多么的不公平!这便是农村的不发达带来教育的不发达,而教育的不发达又导致了人生规划的滞后与悲壮.尽管他们主观上异常的努力,却只能徒添其悲壮与悲凉.怎么办?谁来救救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