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自考 试题

管理员

摘要: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一份好的试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经常接触到试题,试题有助于被考核者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一份好的试题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秋水》中,“夏虫不可以语于冰”的喻意是( C )

  A.人的认识受先天素质的限制B.人的认识受后天教育的限制C.人的认识受时间的限制 D人的认识受空间的限制

  2.贯穿《论毅力》全文的论证方法是( D )

  A.演绎法 B.归纳法 C.类比法 D.对比法

  3.《吃饭》中说:“弄饭给我们吃的人,决不是我们真正的主人翁。”这句话所揭示的社会现象的实质是( A )

  A.名实不副,相互掩饰 B.主从错位,本末倒置 C.二元对立,执两用中 D.多元相济,和而不同

  4.《冯谖客孟尝君》中,冯谖再三弹铗而歌的主要目的是( D )

  A.我行我素,张扬个性 B.不平则鸣,不甘人后 C.照顾家庭,赡养母亲 D.探求知己,以展怀抱

  5.《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所描述的中心事件是( D )

  A.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略中山之地 B.赵武灵王招兵买马训练胡服骑射

  C.赵武灵王与肥义谋划胡服骑射 D.赵武灵王就胡服骑射事说服公子成

  6.下列文章中,虽然不加议论,但语句多含褒贬之意的是( A )

  A.《西湖七月半》 B.《爱尔克的灯光》 C.《纪念傅雷》 D.《都江堰》

  7.《秋夜》:“我打一个呵欠,点起一支纸烟,喷出烟来,对着灯默默地敬奠这些苍翠精致的英雄们。”这些“英雄”指的是( C )

  A.枣树 B.小粉红花 C.小青虫 D.蜜蜂

  8.《哭小弟》:“他虽然小,在昆明的冬天里,孩子们都怕生冻疮,都怕用冷水洗脸,他却一点不怕。”这里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C )

  A.语言描写 B.心理描写 C.细节描写 D.肖像描写

  9.《都江堰》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 A )P133

  A.写都江堰水流的壮观 B.写为民造福的李冰父子 C.写横江索桥与二王庙 D.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

  10.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A )P155

  A.《诗经》 B.《楚辞》 C.《乐府诗集》 D.《古诗十九首》

  11.《湘夫人》中,通过描述举止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诗句是( D )

  A.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B.鸟何萃兮蘋中? 罾何为兮木上

  C.麋何食兮庭中? 蛟何为兮水裔 D.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

  12.《秋兴八首》(其一)的主要情感内容是( B )

  A.羁旅之苦 B.家国之思 C.前途之虑 D.老病之忧

  13.《早雁》中,“仙掌月明”句所用的典故是( B )

  A.汉武帝将陈皇后打入冷宫 B.汉武帝铸铜仙人承接甘露C唐玄宗时制作霓裳羽衣曲D.唐玄宗遣道士寻觅杨玉环

  14.《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描写心理活动的特点是( C )

  A.先写自己,再写对方 B.先写对方,再写自己 C.由己及彼,由彼及己 D.话分两头,双管齐下

  15.《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警告谗害忠良之徒的词句是( C )

  A.春且住 B.怨春不语 C.君莫舞 D.休去倚危栏

  16.《雨巷》中,最富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是( B )

  A.雨巷 B.丁香姑娘 C.雨的哀曲 D.独自彷徨

  17.《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象征古老中国沉重负载的是( A )

  A.淤滩上的驳船 B.千百年来未落到地面的花朵 C.雪被下古莲的胚芽 D.挂着眼泪的笑涡

  18.《我愿是一条急流》中,“急流”、“荒林”、“废墟”、“草棚”、“云朵”的形象显得荒芜、简陋、残缺,这是为了表达“我”的( C )P215

  A.渺小 B.贫困 C.虔诚 D.谦逊

  19.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婴宁自然天性的是( A )

  A.爱笑 B.痴憨 C.狡黠 D.阴险

  20.《金鲤鱼的百裥裙》的整体构思特点是( B )

  A.以近知远 B.以小见大 C.以古知今 D.以大见小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下列议论文,主要运用例证法说理的有( ABE )P26

  A.《容忍与自由》 B.《咬文嚼字》 C.《吃饭》 D.《我的世界观》 E.《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

  22.下列《马伶传》语句中属于场面描写的有( BE )P94

  A.梨园以技鸣者,无虑数十辈 B.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 C.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D.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 E.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进之,首不复东

  23.从《垓下之围》中,引申而成的成语有(ACD )P68

  A.四面楚歌 B.以五十步笑百步 C.羞见江东父老 D.霸王别姬 E.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24.下列《蒹葭》诗句中,属于借事抒情的有( BD )P220

  A.白露为霜 B.溯洄从之 C.白露未晞 D.溯游从之 E.白露未已

  25.《我愿是一条急流》中相对应的比喻意象有( BCD )P215

  A.急流与太阳 B.荒林与小鸟 C.废墟与常春藤 D.草棚与烈火 E.云朵与小鱼

  三、词语解释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P2

  直:仅,只

  27.号物之数谓之万 P7

  号:称

  28.何其衰也 P11

  何其:多么

  29.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 P14

  判:分开,区别

  30.项王军壁垓下 P65

  壁:在……扎营

  31.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 P73

  出己上:超过自己

  32.虽驱世以笑我

  驱世:世上所有人

  33.知不可乎骤得 P87

  骤:迅速,轻易

  34.峨冠盛筵 P99

  峨冠:高帽,指士大夫

  35.譬如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 P142

  落寞:寂寞

  四、简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阅读《吃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伊尹是中国第一个哲学家厨师,在他眼里,整个人世间好比是做菜的厨房。《吕氏春秋·本味篇》记伊尹以至味说汤,把最伟大的统治哲学讲成惹人垂涎的食谱。这个观念渗透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意识,所以自从《尚书·说命》起,做宰相总比为“和羹调鼎”,老子也说“治国如烹小鲜”。

  A.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答:以伊尹等为例,阐述作者“和而不同”的社会理念。

  B.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

  答:例证法、类比

  C.这里采用了怎样的联想方式和修辞手法?

  答:相似联想和比喻修辞。

  37.阅读《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沮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

  A.这里所说的“淫辞”指的是哪一句?

  答: 责二公以死守

  B.这段文字包含哪四重对比关系?

  答:①“守一城,捍天下”是小与大的对比,突出张巡、许远守卫睢阳城的历史功绩。

  ②“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是数量与趋势的对比。意在突出张巡、许远及部属的英勇顽强。

  ③“当是时,弃城而图存者,不可一二数;擅强兵坐而观者,相环也。”以“弃城而图存者”和“擅强兵坐而观者”来与张巡、许远的决战到底的英雄气慨和爱国精神相对比。

  ④ “不追议此,而责二公以死守,亦见其自比于逆乱,设淫辞而助之攻也。”是邪恶与正气的对比,义正严词,有力地驳斥了小人的谬论。

  C.写出文中的对偶句。

  答:“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

  38.阅读《湘夫人》中的一节,回答问题: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荪壁兮紫坛,芳椒兮成堂;桂栋兮兰 ,辛夷楣兮药房。罔薜荔兮为帷,擗蕙 兮既张;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A.这里描写了什么情景?

  答:湘君筑室水中以迎接湘夫人的情景

  B.这里表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答:表现他对理想爱情生活的无比向往,渗透着湘君对所爱的人深切的思念和殷殷的爱慕之情。

  C.这里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铺陈手法

  39.阅读李清照《声声慢》,回答问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A.开头十四个叠字分别写了什么? 行为、环境、心情

  答:“寻寻觅觅”,写行为,统领作者喝酒、望雁、看菊、听雨等行动;

  “冷冷清清”,写环境,统领气候、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等景物;

  “凄凄惨惨戚戚”,写心情,统领秋愁、家破人亡之思。

  B.“雁过”引发出怎样的思绪?

  答:引发对故土家园和往昔夫妻伉俪生活的追怀,表现词人家破人亡所造成的痛苦心情;

  C.词中运用了哪些宋人口语?

  答:“将息”、“怎生”、“次弟”、“了得”。

  40.阅读《金鲤鱼的百裥裙》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到了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红百裥裙出现。不穿大红百裥裙,固然没有身份的区别了,但是,穿了呢?不就有区别了吗?她就是要这一点点的区别呀!……她多少年就梦想着,有一天穿上一条绣着满是梅花的大红西洋缎的百裥裙,在上房里,在花厅上,在喜棚下走动着。 窸窸窣窣的声音,是从熨得平整坚实的裙裥子里发出来的。那个声音,曾令她羡妒,令她渴望,令她伤心。

  A.“大喜的日子,果然没有任何一条红百裥裙出现”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真正原因是封建等级观念在当时社会,在家庭中根深蒂固,占据着统治地位,家中还是许太太说了算,许太太压制金鲤鱼,不让她实现“鲤鱼跳龙门”而取得“太太”的地位。

  B.金鲤鱼梦想穿“大红百裥裙”的动机是什么?

  答:动机是想争名分,取得许家主人、太太的身份、地位,受到众人的尊重,改变自己低下的地位。

  C.结尾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答:排比,表现了金鲤鱼对百裥裙所体现的身份意识和等级观念的向往和伤心失望,揭示她所受到的身份意识和等级观念的心灵创伤。

  自考大学语文试题及答案 2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障(píng ) 粗(kuàng)伏( quán)人优天(jǐ)

  B.菜( hūn) 徘( huái) 农( yàn) 深痛疾( wù)

  C.呜( yàn)子( shāi)压( zhǎn) 抑扬顿( cuò)

  D.免( chì)跚( pán)窃(bā) 草莺飞( zhǎng)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缥缈 困厄 绿茵茵 天涯海角

  B.嬉闹 缭亮 湿漉漉 忍俊不尽

  C.端祥 枯燥 孤零零 大廷广众

  D.迁徙 绚丽 笑咪咪 五脏六腹

  3.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钟南山和李兰娟院士不顾高龄,心存大爱,逆行而上敢担当,成为家喻户晓的抗疫英雄。

  B.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C.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D.沉静的心灵比暴烈的心灵要伟大得多,汪曾祺文如其人,他的文字自然隽永,耐人寻味

  4.下列选项中,符合语境表述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端午节的家宴上,王苗苗给爷爷奶奶敬茶,她说:“爷爷奶奶,端午节安康!祝你们生活潇洒,心情愉快。年年高升。‘鼠’你最美!”

  B.这周我们班拿到“流动红旗”,班长兴奋地说:“这都归咎于班主任的英明管理,也是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今后我们再接再厉。”

  C.教师节来临,林涛同学给老师的贺卡上写道:”敬爱的老师,三尺讲台播智慧,一支粉笔写春秋。您辛苦了,高足林涛祝您节日快乐!”

  D.主题班会邀请校长参加,邀请函上这样写:“校长您好,本周五下午5时整在初三(1)班举行‘健康成长’主题班会,特请您莅临指导。”

  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清照是宋代婉约派女词人。记梦之作《渔家傲》充满浪漫幻想的气息,气势磅礴,音调谐畅,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

  B.史铁生是当代文坛令人敬佩的作家,他以病残之躯完成了《病隙碎笔》。课文《秋天的怀念》饱含了他对母亲的深切怀念。

  C.契诃夫是英国作家、戏剧家,代表作有《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变色龙》是他的篇批判现实主义讽刺小说。

  D.中国文化注重对人的称呼,在古代“公”“卿“君“子”是对男子的尊称,称呼普通百姓则是“布衣”“白丁”“匹夫”。

  二、名著阅读(共6分)

  6.名著阅读(6分)

  《昆虫记》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书。作者对昆虫的形态习性、劳动、繁衍和死亡的描述,处处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然万物的赞美。阅读《昆虫记》时我们能发现,整本书的章节在内容安排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 )(3分)

  A.绝大多数章节主要写同类多种昆虫,突出一种昆虫。

  B.绝大多数章节只写一种昆虫,从各个角度展开描述。

  C.绝大多数章节写两种不同类的昆虫,进行对比分析。

  D.绝大多数章节写同类的多种昆虫,归纳它们的共性。

  三、古诗文积累与阅读理解(共27分)

  (一)古诗文名句默写(8分,每空1分)

  7.古诗文名句默写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孟子》三章)

  (2)______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春委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无题》)

  (4__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5)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描写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表达舍生取义,以身报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理解(3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8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开篇点题。首先写“客路”,然后写“行舟”,寓漂泊羁旅之情于字里行间。

  B.颔联写所见景色。江水浩渺,两岸开阔,风帆高悬, 舟船平顺,令人心情昂扬。

  C.颈联中“生”和“入”二字化静为动,写出了红日西沉,春色渐浓的江南美景。

  D.尾联紧承上联,遥应首联故乡遥遥, 书信难达, 借鸿雁传书寄托思乡之愁。

  (三)文言文阅读理解(16分)

  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醉翁亭记

  欧阳修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加粗词在文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醉翁之不在酒意:意趣,情趣

  B.云归而岩穴暝:昏暗

  C.伛偻提携伛偻:指老人

  D.泉香而酒洌:冷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

  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⑵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对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先介绍醉翁亭之所在,引出人和事;接着由写景到写人,最后再到写“乐”。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B.本文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第③段的用意不在写宴会之盛,而在展现人民的安居乐业。

  C.文章结尾处写了“乐”的几种情境,依次是禽鸟之乐、太守之乐、游人之乐,并且层层递进,点明主旨。

  D.文章语言简洁流畅,委婉有致。开篇“环滁皆山也”五个字写尽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令人叹服。

  [乙]

  工之侨①国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②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奇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战,世也!岂独一辈战?”(选自《古文百篇译释续编》)

  [注]①工之侨,古代的音乐家。②窾:通“款”,即款识,器物上刻写的文字。

  12.对文中画线句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B.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C.匣面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匣而埋请土/期年出之 抱以适市

  13.琴的美恶在于声音,而不在于古今。工之侨借献琴批判了现实中___________的现象。(答案8个字以内)(3分)

  四、现代文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14-16题。(12分)

  中国文化的冲击与延续

  ①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并不是从来没有遭遇过冲击,关键是冲击过后依然能够保持本色。

  ②秦国统一,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完成统一。中原的核心地位,包含了多种因素,土地、人民、文化是关键要素。秦国统一之后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政策,无疑有利于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而统一之后的中国文化体量,骤然增大。可以说就文化的内在紧密性而言,亚欧大陆西端的任何帝国,从波斯帝国到亚历山大帝国以及后来的罗马帝国,都无法与中国相提并论。

  ③此后,对以中原文化为核心的中国文化的冲击,主要来自北方。《史记·匈奴列传》记载汉朝的一位宦官名叫中行说,他投降匈奴后,努力劝说匈奴不要使用汉朝的纺织品,这样就能减少对汉朝的需要,拥有更主动的战略优势。其实,互通有无是贸易的本质,任何文明区域都需要外来商品的补充。农业地区与游牧地区具有互补性,而冲突发生便会带来文明破坏。总体上说,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效率较高,军事防范也有效果。然而一旦中国自身出现内在问题,遭受北方打击的可能性便会提高。

  ④从文化的内在精神而言,会表现为文化韧性。与此同时,不可忽略中国文化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外在特征。体量庞大,自然增加了被征服的难度。从黄河到长江,这构成了中国文明的战略纵深。

  ⑤冲突过后,中国文化获得新生力量,延续与发展继续。中国文化以中原为基本区,通过文化辐射扩大影响,各地情况或有不同,但动辄几百年上千年的历程,说明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国东北地区而言,唐宋时期,东北地方与中原的文化冲突激烈,契丹、女真都对中原政权构成巨大威胁。但到清朝统治中国之后,东北的汉化日益深入,最终在清朝完成了汉化的全过程。

  ⑥在民族与文化的问题上,中国传统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在文化的差异上,强调环境与条件的作用,于是凡文化都是人的文化,只要是文化,都可以交流融合。“二十四史”的“四夷传”,无不表现为夷夏同源的观点,而这无疑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因为中国文化一直处于发展之中,体量逐渐增大,文化的韧性也在加强延续性于是不断呈现。

  ⑦近代之后,中国遭遇了三千年未有的变局, 来自西方的冲击带来最深刻的变化。然而,著名的历史学家陈黄恪认为,来自西方的文化,最后一定会实现中国化。心中装有几千年的'中国文化史,才会有如此坚定的文化自信。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陈寅恪的判断正在被不断证实。工 具理性的竞争当然会竞争下去,文化的韧力依然是保持延续性的基础。(摘自《新华文摘》李传鹏输入2020年第5期,有删改)

  14.下列关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秦统一后中国文化体量增大,形成了内在紧密性很强的中原文化。

  B.中国文化极有韧性,因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增加了被征服的难度。

  C.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发展的主要方式,有的融合甚至经历上千年。

  D.中国文化直处 于发展之中,文化的韧性在加强,延续性不断呈现。

  15.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高效率的中央集权带来有效的军事防范但这种体制的负面效应也是显而易见的。

  B.东北地方与中原的文化冲突自古就有,契丹、女真直都对中原政权构成巨大威胁。

  C.中国对文化的交流融合,主张求同存异,强调文化的差异主要是环境与条件的作用。

  D.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中国文化将会依然保持延续性,最终会实现西方文化中国化。

  16.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A.第②段用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与秦帝国对比,是为了说明他们没有像中国一样的中原文化。

  B.第③段中运用举例论证,用< 史记·匈奴列传》的材料证明“农业地区与游牧地区具有互补性”这一一观点。

  C.第⑥段中引用“四夷传”中夷夏同源的观点来证明中国人非常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强调文化的交流融合。

  D.本文具有般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严谨准确 ,朴素平实既清晰地表明了作者的观点,也给人文化的厚重感。

  (二)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8分)

  擦星星的人

  王伟锋

  ①那是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晚自习放学后,我孤单一人坐在空荡荡的教室里,抬眼望去,窗外满天的星星都在冲着我眨眼睛。

  ②我好想出去看星星,只是潘老师交给我的任务还没有动笔呢——写一份不少 于500字的书面检查。

  ③个头瘦小、身子单薄而面孔严肃的班主任潘老师是教数学的,偏偏我感到最难学的便是教学应用题。我越学越差,越差越怕,渐渐产生了庆学情绪。我逃课跑去山上挖蝎子,不幸被潘老师抓住,狠批一通。最后,他脸一沉,说:“检查写完送到我办公室!我一会儿通知你爸,晚上在我这里补课。”可是检查怎么都凑不够字数,我磨磨蹭蹭地来到潘老师的办公室,准备挨批。潘老师不在,我松了口气,拿出作业本开始做作业,解那些可恨的应用题。

  ④一会儿,潘老师回来,看到我老老实实在解题目,就什么都没说,坐下来批改作业,批累了,他也会抬头凝神看一会窗外的星空。

  ⑤在等他忙定,我的作业也写完了,他看过后,脸上竟然难得地浮现出笑容,说:“做得不错嘛!很聪明的孩子,不过有一道题搞错了。”然后,仔细地给我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直讲到底听懂为止,潘老师的办公室里放着一张小床,有时候批作业、备课晚了,他就直接睡在办公室。或许是忘记了。他竟没有再提要我交检查的事情。

  ⑥天色更暗了,潘老师泡了一碗方便面给我,说:“饿了吧,赶紧吃!”回想起来,那碗泡面味道实在不错。那年头,泡面在乡下也不易得,我狼吞虎咽,还漫品出味道就见了底儿。

  ⑦从那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我不再怕潘老师,也不再逃课了。潘老师总是在放学后给我补课,看我狼吞虎咽地吃泡面,我则看着他聚精会神地批改作业。渐渐地,我从那些应用题中体会到了乐趣,期末考试成绩也大有起色。

  ⑧潘老师他从不缺课。记得深秋时节的一天,大雨如注,上午第三节课,踏着铃声,他匆匆赶来,裤腿挽得老高,裤子上溅满了黑黝黝的泥巴,黄胶鞋里不时“吧唧吧唧”朝外冒泥浆,或许是刚从田里赶来。他在讲台上边走边讲,不时哈气搓手。我发现,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⑨那堂课,我无心听讲,一直盼望着下课铃快些响起,这样,潘老师就能去办公室换换湿衣服和鞋子。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上的冷。要知道,潘老师已是50多岁的人了。他坚持把那节课上完了,下课铃响,布置完作业,才踩着泥泞的黄胶鞋,勿勿而去……

  ⑩多年后,我大学毕业,在外辗转漂泊,也做了老师。课堂上,我始终不敢忘记潘老师对这方讲台的郑重,从不缺课,从不迟到,也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很淘气的孩子。在我心里,他是永远的思师。

  ?某天,有老同学打来电话告诉我,潘老师去世了,走时被病痛折磨得全身只剩下一把骨头。我走进阳台,默默地遥望星空。窗外的星星,时隐时现。让我想起来多年前在潘老师办公室的那一晚,想起那好吃的泡面……

  ?那夜,我梦到了星空,上面繁星点点,也梦到了潘老师,他还是那么瘦削单薄,满身粉笔尘,他使劲擦着什么。

  ?"潘老师,您干什么呀?”我问。

  ?“擦星星呀!”潘老师停下来,回身说,“瞧,那颗星星,还有那颗,灰扑扑的,我得去把它们擦亮!”

  (摘自(教师博览》2020年第3期,有删改)

  17.阅读全文,体会“我”对潘老师的感情变化,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

  我_____ 潘老师→我____________潘老师→我_________潘老师→我感念潘老师

  18.概括文中的潘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4分)

  19.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画线句子。(4分)

  他的衣服甚是单薄,又湿湿地贴在身上,手指冻得甚至难以握住细小的粉笔头。

  20.结合全文,说说题目“擦星星的人”好在哪里。(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21-23题。(12分)

  骆驼的抗沙标配

  张云广

  ①穿行于瀚海中的骆驼是以酷热、干燥、贫瘠等为特征的沙漠极端环境中的成功生存者。不仅如此,它们还曾一度成为人类在沙漠中最主要的运输工具,素有“沙漠之舟”的美誉,而这一切都源于其拥有一套高效运作的抗沙标配。

  ②骆驼是一种极不挑食的动物,陆地上近百分之八十的植物都在其食谱范围内,即使是一些看起来十分坚硬的东西,也会在其反复咀嚼和消化液的强力作用下转化成可以吸收的汤汁。骆驼的反刍能力惊人,它的脸颊内侧密集分布着手指状指向后侧的突起,这些突起的作用是留住食物,以便再次进行咀嚼,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

  ③骆驼不仅是高效利用食物的专家,还是节能减排的高手。骆驼的腿部有着发达的跟腱结构,这些跟腱如同橡皮筋一样,弹力十足,大大制减了其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骆驼的膀胱相对其庞大的身躯来说,就显得有些小了,骆驼排泄出的尿液量也很小,而其中所含的水分极少。骆驼体内有许多条小管汇聚到肾脏的中心部位,使肾胜具有强大的过滤功能,尽可能地回收尿液中的每一滴水。超凡的减排能力使骆驼在一次性喝下一百升水的情况下,可以行走一百千米的路程所以在沙漠中即使骆驼不喝水也能生存很长一段时间。

  ④此外,作为标志性部位的驼峰是骆驼最重要的战略储备基地,而且会体解性的皮肤厚度有一厘米,里面是被脂肪化了的细胞组织,这样的细胞组织为骆驼在非常时期提供了能量上的补给和保障。这些脂肪具有很好的隔热能力,同时能把脂肪汇聚于一处,这样的布局正是为了方更其他部位能够更好地散热,堪称一大科学布局。

  ⑤骆驼自身的降温制冷机制还远远不仅于此。休息时,骆驼采用的是跪地姿势,带着厚厚的老茧,还有可以耐得住高温侵袭的胸椎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这样一来,骆驼的整个胸腔得以远离地面,免受流沙的灼烫之苦。同时,骆驼的四肢与胸椎骨支起的空间会有气流通过,也发挥了一定的降温功能。

  ⑥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选自《知识窗》2020年第2期李传鹏输入,有删改)

  21.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骆驼具有哪些抗沙特性。(4 分)

  2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4分)

  23.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4分)

  五、写作(共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最熟悉的莫过是日日走过的路,最渴望的常常是他乡陌生的路,最难忘的永远是苦苦奋斗的人生……

  日日走过的路,最平淡,最熟悉,长大后却最思念,最难忘。有时候,我们一生的光荣都已经蕴藏在这条路……

  请以“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以记叙为主的文章。

  要求:(1)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2)不少于600字;(3)字迹工整,书写规范,汉字正确。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C

  6.(1)B(2).A

  7.古诗文默写

  (1)行天下之大道(2)安得广厦千万间(3)蜡炬成灰泪始干(4)无可奈何花落去(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C

  9.D

  10.①有一座四角翘起,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②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密的绿荫。

  11.B

  12.D

  13.重外表轻内在品质。

  14.A

  15.B

  16.A

  17.惧怕亲近心疼

  18.外表严肃,实则关心热爱学生。对学生要求严格,耐心细致;对工作认真负责,辛勤敬业。

  19.这一句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了淋雨后忍着寒冷为学生上课的潘老师的外貌和动作,既表现了潘老师对工作的认真负责,从不耽误一节课,又流露出“我”对老师心疼的情感。

  20.交代了本文刻画的主要人物是潘老师;蕴含着对潘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点明文章主旨;标题与文章首尾形成照应;标题新颖别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1.①极不挑食,消化和反刍能力强,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②发达的跟腱结构消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排出的水分很少;③驼峰为骆驼提供战略储备,利于其它部位散热;④骆驼的休息姿势有利于降温。

  22.①打比方。将骆驼的跟腱比作橡皮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骆驼的跟腱弹力足,能削减长途跋涉时所耗费的能量。②作诠释。具体解释了骆驼排泄尿液和水分很少的原因。③列数字。以骆驼一次性喝水和行走路程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骆驼在沙漠中生存能力强。

  23.本文语言兼具准确性和生动性。准确性:“其反刍次数可以高达五十次之多,从而最大限度地对食物进行吸收和利用”一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骆驼反刍能力之强。生动性:“当人类还在为解决抗沙难题而不懈努力时,骆驼早已攻克难关,并且全部装备到位”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幽默地说明了骆驼抗沙能力强。

  24.写作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