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朱自清 群文

管理员

摘要: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春》群文阅……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

  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难点难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来体会景物特征。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释词、熟读课文、初步分析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旧知识,展现春的意境——今天,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

  同学们想一想,诗人杜甫在《绝句》中怎样描绘春色的?(同学背诵:“两个黄鹤鸣翠柳,一行白簿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油东吴万里船。”)王安石在《泊船瓜州》中又是怎样描绘的?(同学背诵:“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苏舜钦在《淮中晚泊犊头》的诗中又是怎样写春的呢?(同学背诵:“春阳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铜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二、进行比较,激发兴趣——以上背诵的诗都是绝句,容量有限,是取一个景物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春的,今天学的散文《春》写的景物可多了,有山、水、草、树、花、鸟、风、雨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再说,春就在我们身边,现在我们就欢乐地生活在阳春三月的日子里,文中写的这些景物的姿态、色彩等等你注意到没有呢?让我们细读课文,领略大好春光,寻找与作者观察的差距。

  三、学生朗读全文,要求:

  1、提出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2、文中以迎接春天写到描绘春天的美丽景色,再写到歌颂春天,读后分分看,哪几节写什么。

  (第一段)第2至7节描绘春天。(第二段)第8至10节歌颂春天。(第三段)掌握多音字和形近字:

  ①薄:báo薄饼;bó浅薄;bò薄荷;

  ②晕:yùn晕车;yūn头晕;

  ③散:sǎn散漫;sàn散会;

  ④混:hùn混合;hún混水摸鱼;

  四、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析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盼望春天。

  第二部分(第2—7段):描绘春天。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颂春天。

  2、文中具体描绘哪五幅春景图?

  3、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

  五、研读与赏析: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提示:“盼望着,盼望着”。“近”用得十分准确,告诉我们春天还未来到。

  2、为什么用两个“盼望着”?提示:反复的修辞,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齐读全文。

  分析理解课文:

  (二)绘春——

  1、总写的一句话“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中的“一切”说明什么?提示:没有一个例外。

  2、总写春回大地后,先分别描绘了哪些景物?怎样描绘的?提示:山、水、太阳的脸。朗润:明朗,润泽。“朗润”“涨”“红”,非常准确地描绘了春天的山、水、太阳。

  3、第3节写小草,写得很细。从哪些方面写的?哪些词用得特别好?提示:“偷偷”“钻”写情态。“嫩”写质地。“绿”写颜色。“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范围。软绵绵”写姿态。

  4、为什么要写“坐着,躺着,……捉几回迷藏”?

  5、第4节段写出春花的什么特点?

  提示:本段为了突出春花的特点,先后写了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联想到果实累累。下面写蜂飞蝶舞,也是衬托花儿的繁茂,花儿的香甜;野花“遍地是”,表明数量多,“杂样儿”,表明种类多。“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描绘了阳光下野花闪闪烁烁,惹人喜爱的景状。

  6、作者是怎样将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情有感,美妙感人的?提示:多种感官——嗅觉、听觉、触觉、视觉。

  7、雨中的景色描绘得同样十分动人,先写雨的形态,再写雨中景色。找两个词把雨的形态讲出来。提示:“细”和“密”。

  8、“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为什么要这样写春雨?提示:这是春雨迷蒙时特有的景状,作者观察细致,整个空间弥漫着牛毛、花针、细丝一般的春雨,远望去,屋顶上像有一层薄烟,而且是“笼”着,一个“笼”字,非常传神地显示出细雨朦胧的美感。

  9、第2到6节着重写景,第7节着重写人。寥寥几笔,天上地下,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都写到了。

  10、“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应该怎样理解?提示:这里的“工夫”是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做好许多事情,告诉人们应当珍惜时间,奋发向上。

  11、迎春图与其它四幅图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四幅春景图很好地衬托了迎春图,为写迎春图作铺垫。

  三、赞春

  1、赞美了“春”的什么特点?

  2、“赞春”段共有几句话?这几句话能颠倒吗?

  3、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来赞美春天的?

  明确:用比喻手法。三个比喻有联系有区别,使春意越来越浓。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不同角度写,写春的成长,把春天的生意盎然、千姿百态、青春活力描绘得十分动人。

  四、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并用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春天景物的特征。

  2、大量运用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来表现景物特征,抒发内心感受。

  3、结构严谨,层次井然,思路清晰。

  五、作业:

  1、背诵全文,仔细体会本文用词造句的妙处。体会那些像小河里的水流淌一样的词句是怎样从笔端流淌出来的。

  2、写一篇《春天的歌》,也可自己命题,如《春树图》、《春天来到校园》等。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设想:

  课本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同时,还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对作品的情境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感悟。

  二、教材分析:

  《春》是有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构思精巧,语言精美,富有诗意的写景抒情散文,作者以清新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春回大地,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给人的希望和力量。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抓住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写法。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和散文的意境美。

  3.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4.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青春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反复朗读,体会散文的意境美。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难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多角度,按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五、课前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稿(包括朗诵)

  以小组为单位,选用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或歌唱、或积累、或绘画、或朗读)

  教师:

  1、制作课件

  2、准备“早春”短片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1)多媒体播放以“早春”为主题的短片后,教师说: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放声歌唱吟诗作文,挥毫泼墨。

  2)学生展示作品

  2、反复诵读整体感知

  1)感谢朗读组为大家展示了精彩的课文朗读,请同学们先各自朗读品味,然后每个小组合作朗读或者对读。(教师进行必要的朗读指导)

  2.精读文字3-7自然段,思考:文章具体描绘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3、读赏结合美点寻踪

  1)请以小组为单位再读文章,找出你喜欢的画面或句子,按照以下句式,说出你喜欢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多媒体展示)

  我喜欢,因为:

  “以春草图为例,细致赏析文章写景特点和优美语言。

  A:美的画面:我喜欢春草图:因为这幅画面写出了春草的特点,也写出了爱春的人们在碧绿的春的大地上尽情嬉戏的欢乐情态。

  B:好的笔法:我喜欢春草图,因为在写春草时运用了点面结合的笔法,既从点上写出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春草萌芽时的动态及春草的质地美,色彩美,又从面上写出了“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这一春草旺盛,生机勃勃的画面。

  C:生动的词语:我喜欢春草图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字,运用拟人手法,把春草人格化,显示春草旺盛的生命力等等。

  2)小组讨论:自选其他几幅图,从以上三方面精读课文。

  3)纵观全文,我们发现“人”活跃在一幅幅画面中,划出相关语句,按照句式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并对春天的人做出评价。

  草地上的人在,所以春天的人是。

  笔下的人在,所以春天的人是。

  4、再读课文化体验

  1)多媒体播放《春》配乐配画朗诵录音,再读文字,再次欣赏春天、思考春天,与自然对话,思考自然带给我们启示,可以充满情感地说,也可以富有哲理的说。

  春草告诉我:

  春花告诉我:

  2)结束语:让我们把握好人生的春天,一路攀登,一路欢歌,执着前行。(多媒体展示)

  七、布置作业

  1.熟读成诵(必选)

  2.结合自己的日常观察,发挥想象,学习作者描写春草,春花,春雨等图的写景方法,将文字第二段简笔勾勒的春山、春水、春日任选其一,进行创造性,补白似的描绘。

  八、板书设计

  盼春:(总领全篇,开启下文)

  春草图(草报春)

  春花图(花争春)

  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

  春雨图(雨润春)

  迎春图(人迎春)

  颂春:(三个比喻、排比:新、美、力)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认知目标:

  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

  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

  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

  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

  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板书课题、作者)

  二、题目解说

  这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春,本来是自然界的一个季节概念,本文却赋予了它以感情和生命。作者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草木花卉竞相争荣的景象,抒写出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这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更是一首春的赞歌。

  三、知识回顾(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9-1948),字佩弦,江苏省扬州市人。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主要成员,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评论、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

  四、范读、疏通字词

  1.教师范读

  2.学生齐读

  3.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五、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结合课后练习一,让学生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春、绘春、赞春的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盼春

  第二部分(第2-7段):绘春

  第三部分(第8-10段):赞春

  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

  3.找出本文的比喻句、拟人句。

  六、布置作业

  要求课后反复朗读,达到熟练程度。

  第二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讲读示范

  (引导学生领会用词的准确、生动和抓住景物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1.讲读第一部分:盼春

  (1)作者以怎样的心情迎接春天的来到?哪个词明确地告诉我们春天还没有来到?---“盼望着”;

  “近”(拟人)

  (2)“盼望着,盼望着”。为什么要连用两个呢?---这样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反复)

  (3)轻声读第1节,体会四个词尾的作用。两个“着”,两个“了”,给我们以非常柔和、亲切的感觉。

  2.讲读第二部分(第2、3、4、5节):绘春

  (齐读第2、3、4、5节,分析讨论按顺序说明描写的对象;说说描写的角度与方法;哪些词用得很有表现力?)

  (1)总括轮廓

  春终于盼来了,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作者先粗笔勾勒,用“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总提一笔,然后通过远近不同的三种事物---山、水、太阳,描绘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

  (2)春草图

  春草图,着力描写春草勃发的景色。这里有草的动态:“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质地:“嫩嫩的”;

  色泽:“绿绿的”;

  旺盛的长势:“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从不同的角度刻画春天绿草如茵的情景,与夏草的茂盛、秋草的枯黄形成鲜明的对比。接着写人在草地上的活动与感受,从侧面揭示了春草勃发给人们带来的欢乐。

  (3)春花图

  春花图,着力描写春花竞放。作者选择开花时节相仿而花色各异的桃、杏、梨作为描写对象,先用拟人写出它们的争相盛开,再通过三个比喻---“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写出花朵的繁茂,花色的娇艳;

  它们争春比美,互不相让。接着,作者由群花的争芳吐艳展开联想,联想到秋天的果实累累,同时又由花香引出蜂闹蝶飞,用成千成百的蜜蜂的嗡响和大大小小蝴蝶的飞舞称托春花的万紫千红、香味浓郁,进一步渲染出百花争春的气氛。最后,作者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从树上的花写到无数的散在草丛里的野花,它们虽然不像桃花、杏花、梨花那样如火如霞如雪,却也明艳照人,别有一番情趣。

  (4)春风图

  春风图,着力描写春风的和暖与清新。“吹面不寒”“像母亲的手”,通过触觉写它的和煦、轻柔;

  微微润湿的空气中混合着“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和“各种花的香”,通过嗅觉写出了春风带给人的特有的清新;

  呼朋引伴的鸟儿唱出宛转的曲子,牛背上牧童吹着嘹亮的短笛,通过视觉和听觉绘出了一副明快优美、赏心悦目的美好画面。在这幅图中,作者从触觉、嗅觉、听觉、视觉等方面,把无形、无色、无味的春风描写得有声有味,有情有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

  二、独立分析,教师点拨

  1.讲读第二部分(第6、7节):绘春

  (1)春雨图

  春雨图,着力描写春雨的细密轻柔、润泽万物。春雨的特征是,一多二细。先说雨多、雨细,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这三个比喻非常贴切,不仅展示了雨的特点,而且能唤起读者对春雨的喜爱。然后顺着春雨写雨中的树叶儿和小草,“绿的发亮”的树叶,“青得逼你的眼”的小草,无一不带着雨中植物的主要特征。接着又把视线转移到人间,先写“傍晚时候”的景象,用“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安静而和平”的气氛;

  接着写行人,写农民,都不忘是在春雨之中,或“撑起伞慢慢走着”,安宁、悠闲,或“披着蓑戴着笠”,带有浓烈的江南地方色彩;

  最后再写“在雨里静默着”的房屋,与傍晚的宁静气氛互相照应。这一段写出了春雨的特征,写出了春雨之中特有的景象,那一片细雨绵绵的春光,那一派清亮温馨的景色,那一种和平安静的氛围,都描绘得出神入化。

  (2)迎春图

  迎春图,着力写春早人勤。文章由“天上的风筝”引出地上迎春的孩子,进而带出“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一片欢腾的景象,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然后作者巧妙地点出寓意:“‘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前四幅画面主要写春天的自然美,这一幅由景及人,颂扬了像春那样奋发向上的精神,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讲读第三部分:赞春

  (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一遍)

  结尾三个句子,不仅比喻巧,意义深,而且分行排列,先后有序。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因为她是“新生”的;

  把春天比作“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因为她非常“娇美”;

  把春天比作“健壮的青年”,因为她有“无穷活力”。这正是对五幅春景图含义的概括,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三句的顺序,从“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又形象地点明春天成长进程。最后说“领着我们向前去”,表达了作者追求美好未来的强烈感情。而且用“去”字结尾,正与开头“东风来了”的“来”字相呼应。开头是在盼春中到来,最后是进入春天的行列向前去,一来一去,一呼一应,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

  三、齐读课文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是充满喜悦和希望。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语音越自然、质朴越好、切忌拿腔拿调)

  四、归纳写作特点

  1.观察细致,描述生动真切;

  2.诗情画意相融合;

  3.文章语言朴实清新,准确生动。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三(当堂做完,当堂讨论);

  2.完成课后练习四;

  3.背诵全文。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及重点】

  1、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学习本文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

  【教学设计】

  本文是一篇美文,可以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画面上的比较和配乐朗读。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秋天、冬天与春天的画面比较,并出示两首诗的内容。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感受回忆,调动他们的直接经验,进行情感上的铺垫。既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又有利于学生迅速进入课堂情境。)

  二、学习目标

  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1、范读前请学生思考:

  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范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

  四、导读促学,授知授法

  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1、简析“盼春”:

  出示问题组:春天来了没有?(通过“近”字可以看出春天还没有来)作者是以怎样的心情去迎接春天的?(“盼望着”)为什么叠用“盼望着”?(作者心情急切)这一小节有两个词“着”和“了”构成了四个词尾,有什么作用?(给人柔和的感觉)

  2、分析全文第二自然段:

  接下来作者就用了比较多的笔墨来描绘春天的美景。

  从哪儿可以看出是总写呢?(“一切”)

  在这一小节里,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事物?用了哪些词语来描述他们?

  作者抓住了“山、水、太阳的脸”来总写春回大地。分别用“朗润”、“涨”、“红”来描述他们。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朗润”、“涨”、“红”的特点。朗润是明朗润泽的意思,因为阳光照在上面,明亮起来了,山清水秀。冬天的水是枯的,冰雪消融之后,所以水“涨”起来了。“红”字不仅写出了太阳的颜色,也写出了太阳的温暖。同时,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两幅画面的比较,加深学生的印象。

  小结:作者在这一小节中抓住了主要景物的主要特点,写出了春天的总体景色,然后又选取了五幅画面来具体描绘春天的美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这一部分的学习应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然后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仔细品味,揣摩其内涵。)

  五、学生品读、揣摩语言

  在教师教给学生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五幅图画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幅图画,并划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然后说明理由。

  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采取分组合作的方法,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同学之间讨论交流,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作品,仔细品味语言,使“教”与“学”均置身于作品所设置的意境之中。教师要抓住重点语句,以“读”促“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体验性学习。

  1、春草图:(第3自然段)

  这一段用词准确。“偷偷”表现出小草在春的催发下,在人们难以察觉的情况下,不生不响的生长状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的顽强。“嫩嫩的”表现出质地柔软,“绿绿的”写出了颜色的鲜艳。“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采用反复的修辞方法,以口语化的词语写出小草生长茂盛。写人的动作“坐、躺、滚、踢、跑、捉”,抓住了儿童最喜爱的,而且是适宜于草地上开展的几种活动来写。写儿童的活动实际上是写草对儿童的吸引力,突出草这一中心。写儿童的天真活泼,欢声笑语又给草地增添了生活气息,使大自然充满生机。“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借风衬草,照应开头“东风来了”,又为下文铺垫,给人以柔和的感觉。

  这一段在写景的层次上也很有特点。先正面写,第一句用拟人的手法,第二句由近及远,把春草人格化,显示出春草的生命力,“嫩嫩的”、“绿绿的”,从质地颜色的角度,突出了春草新鲜的特点,“满是的”用口语显示出春草生机勃勃的特点;然后侧面写,第三、四句写春草给人的欢乐感受,充满活力。

  2、春花图:(第4自然段)

  在词语运用上:“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百花争艳、生机盎然的热闹景象。“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形象喻色彩,色彩更鲜明。一个“闹”字,既写出了声音又写出了动态。“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采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没有明写风,但风寓其中,没有写太阳,但太阳寓其中,比喻用得形象生动。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树上到花下到遍地,色与味、虚与实、动与静相结合。

  3、春风图:(第5自然段)

  风是无形的,但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作者分别用触觉、嗅觉、听觉写春风。首先从触觉方面,作者引用诗句,又打一比方,让人感觉到春风是温暖的。然后写“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从嗅觉的角度写春风,仿佛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接下来写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和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从听觉的角度来写,仿佛让人听到春风的柔和。这些声音应和着,构成了一曲非常动听的春天的交响乐,和谐优美,此起彼落。风是无形的,可在作者的笔下却有形、有味、有声、有情。

  4、春雨图:(第6自然段)

  在词语的运用上:先用“可别恼”这一口语,显得特别亲切而有情趣。“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写出了春雨细密、闪烁、绵长的特点。一个“斜”字写出了雨的轻盈,同时又暗写了“春风”。“树叶却绿得发亮”是因为被雨洗去了灰尘,“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一个“逼”字让我们感到被雨水清洗后的小草,把青色送到了我们的眼中。“安静而和平的夜”,写出了温馨的感觉。

  在写景的层次上,由物及人,由近到远,由静到动,一幅充满诗情的江南春雨图,流露出作者的对春雨的喜爱。

  5、迎春图:(第7自然段)

  风筝是春天的信使,写风筝多了,实际上也是人多了。“舒活舒活”“抖擞抖擞”,极富节奏感。引用俗语“一年之际在于春”,给人无限的遐想。在写景的层次上由风筝到孩子,写出了春到人欢,迎接春天到来的喜悦心情。从而激发人们奋发有为,不负春光。

  (在这个环节中品读是第一要义,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回答,不需要面面俱到,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通过品读,细细揣摩,反复品味,进行体验与感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图画,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学生朗读时配上音乐,让学生始终处在一个美的氛围中。)

  六、朗读回味,总结拓展

  1、简析本文最后一部分:(8~10自然段)

  作者以赞美作结,颂扬了富有生机的春天,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三个比喻句的顺序,由娃娃到小姑娘到健壮的青年,符合成长的顺序。在朗读时应该节奏明快,由弱到强。

  2、理解本文的写作特点──借景抒情。

  3、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将春天描绘得如此美丽呢?

  首先要有细致的观察,并且善于积累语言,然后由感而发,才能够恰当的表达出来。

  4、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选取几个自然段,进行配乐朗读竞赛。

  七、作业

  根据学到的写景抒情的方法,写一篇《校园里的秋天》(或《校园里的冬天》),300字左右。准备开一个学生作品朗读会,在全班内交流。

  【板书设计】

  春

  盼春(1)语言积累

  总写(2)

  春草图(3)

  绘春(2~7)春花图(4)表达

  春风图(5)

  春雨图(6)

  迎春图(7)

  颂春(8~10)细致观察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总体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抓住春的特点用生动的语言描写的方法

  3.培养审美能力,春(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目标2

  教学难点

  写评析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全文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的音形义。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二位同学即兴描绘窗外的田野景色,由其中的不足来提醒学生要抓住一些特征进行描绘,并向本课学习写法。

  二、检查预习:

  1.三人抽查背诵片断,

  2.二人上黑板默写字词。

  三、范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诵,给学生以美的启迪)

  学生结合练习一听读时思考给课文分成盼春、绘春、赞春三部分。

  四、理清文章层次结构:

  1.抽签提问二生三分法的起止,其它有异议的学生补充后教师评议。

  2.请学生思考第二段与后面各自然段的结构关系。并说明理由。

  采用自由发言式。(总分)

  五、共同分析第二部分的春花图春草图:

  1.请一学生速读课文,分别用两个字概括3-7段的内容:

  2.抽查提问,

  3.师生共同归纳。

  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4.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读春草图,指出文章中分别从小草的哪一方面写的?

  (2)其中的人物是什么的人?有何情趣?

  (3)读春花图,写100字左右的分析短文。

  <提示:抓住哪些景物写,采用什么修辞方法,写蜂蝶的目的是什么,突出花的哪些特点>

  第一二个问题口头练习,第三问题写完后由几位同学朗读。

  后教师归纳:(此问题间接培养审判能力。)

  布置作业:

  六、布置作业:

  在家庭本上练习完成课后练习二(A)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6

  媒体设计:

  本文是篇美文,可向学生提供欣赏的氛围,让学生在相应的意境中得到熏陶。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欣赏图片、欣赏配乐朗诵的录音,或给学生的朗诵配上音乐,还可提供春的画面。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揣摩词语,品味语言,体会美。

  2、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励学生珍惜春光,奋发向上,热爱生活。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教学流程

  一、导入:欣赏春天的图片

  同学们欣赏了这一幅幅画面,你们能用一个字说出你们心中的感受吗?

  是的,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天这样美丽,散文家朱自清笔下的《春》又有怎样的美呢?让我们一起去探寻一翻,看看会有怎样的收获。

  二、诵读之美

  (一)听课文的视频朗读,感受课文的美。

  (二)诵读课文

  朗读要求:

  语气温和语调要轻柔、缓慢

  声音由低到高,由慢而渐快

  语句要清晰自然

  1、自由朗读

  2、小组展示朗诵

  (比一比哪组最能读出《春》之美)

  三、品味之美

  品读赏析

  1、品读赏析的内容:

  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或文章内容进行品味赏析。

  2、品读赏析的形式:

  答记者问(找出自己认为文中写得好的字词句或内容或结构,反复揣摩,设计问题,向对方提问。比一比,看那组或哪个同学的问题提得好、回答得精彩)

  问答举例

  问:很多的读者读到:“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句话时总认为写得非常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答1:我觉得“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一句写得很好,它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很旺盛。

  答2:“偷偷地”一词用得好,写出了小草在人的不知不觉中悄悄的长出来了。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答3: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问:“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答:——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四、情感之美

  通过字里行间,我们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惜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爱春:热爱自然,赞美春天

  朱自清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五、感悟之美

  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样的感悟与收获呢?

  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每位同学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在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用眼睛去捕捉事物的特点,用心灵去感受自然的美,用笔去抒写心中的歌。

  六、创作之美

  仿照课文最后三个比喻拟人句,运用修辞手法,描写你心中的春夏秋冬中的任何一个季节。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清思路,尤其要能理解作者在观察中的思维活动。

  3、学习作者抓特点,多角度,按顺序的景物描写方法,并运用于练笔中,使景物描写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

  4、对文中精彩的句段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解。(以鼓励为主,但要注意引导的方向性。)

  5、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6、从本文的学习中,初步学会阅读文章和欣赏文章的方法。

  教学重点:

  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并能够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运用这两种修辞方法。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体会作者积极热情的思想感情。

  2、把握文章的总体结构。

  3、学习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

  4、揣摩文章中的精彩句段,体会比喻、拟人在景物描写中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1’

  法国有一位雕刻家,叫罗丹。他曾经说过一句话相信大家一定听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确,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美。春天也是一种美,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带来了温暖,带来了生机,带来了力量。(展示春的图片)古往今来,许多文人描绘过春天,歌颂过春天,由此产生了许多不朽的篇章。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一篇赞美春的颂歌,学习的重点是要体会春天美在哪里。他的作者是——朱自清。(板书)

  (二)朱自清1’

  朱自清,字佩弦,是著名诗人和散文家。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他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来在英国留学一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授。他于1948年去世,享年50岁。他留下来的著名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和《绿》,这些文章我们在中学里都会学习到。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他的《春》这篇文章。

  (三)朗读’16’

  1、6’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大家要用你的心去领略春的风光,春的气息。在读的过程中有遇到好的词和句,就用笔把它划下来,这不仅是我们学会欣赏,提高鉴赏能力的第一步,而且也是阅读课外文章,积累词汇的一种常见方法。

  正音正字:“水涨起来了”的“涨”,“涨”是多音多义字。

  自由练习。

  明确:文章中有对春天的赞美,有对春天的描绘,有对春天的期待,现在请大家对照课文想一想,朱自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面对春天,描写春天的?

  明确:饱含着对春天的无限热爱,对春天万象更新的无限赞美,从而让读者感受到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给人以进取的鼓舞。(可以从课文中一些积极的词汇体现。)

  2、通过这种感情作者在描写春天的过程中有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是先赞美,还是先描绘,或者是先期待?现在请xxx朗读一下课文的第一段,看看作者的热爱之情最初是体现在哪里?)

  (四)分析精彩句段:

  1、从对春天的盼望开始。3’

  现在请同学们整齐的朗读第一段,注意读出作者期盼的语气。想一想,这一段哪里写得好?

  (1)为什么要连用两个“盼望着”,用一个不也同样可以表达作者期盼的心情?

  明确:这种叠用,一方面表达了作者向往春天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如我们在叫唤朋友或者父母亲的时候,叫两声往往要比叫一声更加急切一些。)另一方面,也把读者的心悬起来了。(盼望着,盼望着什么?心往上提了一级,没写,还是一个盼望着,急了,心情又提了一级,到底盼望着什么?东风来了,为什么东风来了会让作者如此兴奋?答案还没出来,心又上了一个台阶,最后作者才写道,“春天的脚步近了”,原来作者是在盼望春天。这就给我们读者一种渴望读下去,探究他后面到底写什么的愿望,从而引起共鸣。)

  通过这样一种叠用,作者在文章一开头不仅表达了自己急切和渴望的心情,而且将读者的心牢牢的抓住,使读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为什么只是春天的脚步近了,而不直接写春天到了,或者春天快到了?

  明确:此时春天还没有到,所以一个“近”字非常准确。把春天拟人化,写它的脚步,仿佛一个你最喜欢的人在远处向你招手,缓缓地向你走来,一种欣喜之感油然而生,让人倍感亲切。

  (3)一句很朴实很平凡的语言,为什么我们能体会出这么多的东西呢?这就涉及到我们阅读文章的一种能力:品味和欣赏。(课本P51)

  引出第三单元提示,联系到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春天,有冬天,有秋天。春风秋雨冬雪,大自然是美的。但是朱自清笔下的春最美,最需要我们来品味和欣赏。

  如何品味和欣赏呢?方法之一就是体会文章中的修辞。在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拟人和反复),通过两种修辞手法,表现了对春天的盼望,这是文章的总起。此时春天还没到,只是近了。接下来呢,春天来了,……

  2、绘春:接下来呢,春天来了,走到了作者的面前,作者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朗读第二段。8’

  (1)看到了山,水,太阳。(可以看出这是对春天的——描绘)

  (2)从这一段开始,作者已经开始在描绘春天了,既然它已经来到了作者的面前,为什么他不开始从最细小的一草一木写起呢?

  明确:这一段是对春天的一个整体的描绘。为什么会先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呢?因为这是一种视觉的规律。假如现在来了一个新同学,他就站在门口,我们先会看他的什么呢?是高是矮,是肥是瘦,是黑是白,等等,然后我们才会去看他穿着什么样的衣服,什么样的鞋子,什么样的发型,等等,再接下来,我们将会看到他衣服的颜色,鞋子的颜色,甚至是品牌等等。(或者以自己第一天见面为例。)

  所以,在这一段里,作者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生动景象。

  景象:一切,山,水,太阳。

  知识点:一切,说明了没有一个例外,眼睛所看到之处都是。

  然:“的样子”,表示一种状态。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张开了眼。”是拟人写法,很形象很具体地写出了春天刚到时的特点。

  “朗润”表示明朗、润泽。因为春天到了,山草变绿,林木抽芽,色彩变得非常鲜明,山色由暗淡渐渐明朗,树木由枯萎转为润泽。给人一种清晰明亮的感觉。(点击朗润的山的图片。)

  水涨是因为冬天的冰雪融化造成的。(冬去春回)

  写太阳,拟人。用“红”来描绘,表现了春日融融的暖意。不会给你一种烈日的刺通感。

  (3)这一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拟人和排比。

  排比:“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作用:使句子整齐和谐,有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朱自清在其他文章中的精彩排比还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是,便从凝然的双眼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朱自清《匆匆》)

  学生优秀习作:“在上课的时候,日子从读书声中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写作业时,便从舞动的笔尖上过去。每天都重复着这些,没有什么改变。”

  过渡:这一段是作者在描绘春天中的总写,他用非常概括的语言勾画出了春天的整体景观。那么接下来作者就要对春天进行仔细地观察,用他细腻的笔触去描绘春天的美,为我们展现一幅幅春的画面。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第3到第7段,思考一个问题,作者为我们展现了几幅画,分别以哪一种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你能否为这些画起一个漂亮的名字?

  明确:展现了五幅图画,分别是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

  3、春草图,请同学朗读第3段。11’

  (1)想一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草图的?

  明确:

  质感:嫩嫩的。写出小草柔嫩的特点。

  颜色:绿绿的。有了绿色就等于有了绿色,这里同样也是用绿色来象征着春天里生机勃勃的景象。

  生命力:首先,用“钻”字写出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这种钻不是一下子钻上来的,而是偷偷的钻上来,写出了小草在春的催发下不声不响的长出来的样子。

  “钻”和“偷偷”两个字用语非常准确,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使草具有了了人坚强的性格,显示了春早旺盛的生命力,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从而使得语言更加的生动形象,同时也使没有感情的小草变得像人那样,有感情了。

  其次,“园子里,田野里”,“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表明了春草分布广阔,绿满大地。刚才是从一颗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现在又从整片的小草写它旺盛的生命力。可以看出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描写是多角度的,这样子写出来的文章就会让人感到更加的形象具体。

  再次,“坐着,躺着,打两个滚,……捉几回迷藏。”这一组短语作者连用了六个动词,写了一群天真活泼小孩子。语言是非常口语化的,就像在和一个小孩子说话一样,非常亲切,仿佛就发生在身边一样。

  (2)那么为什么作者在描绘春草图中要穿插这些小孩的画面呢?

  提示:小草和小孩子具有哪一个共同点呢?(小,说明他们都处在生命中最富有生气,最活泼的时期,这个时期的生命力最为旺盛。)

  在春草图中,作者将小草的画面和小孩子的画面组合在一起,也就是将两个最富有生命力的景象组合起来,交相辉映,使得整个春草图显示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3)这些景象也正映现出了作者春天的一股强烈的热爱之情。这种用景物的描写来寄托作者感情的写法,叫做借景抒情,也叫情景交融。(可以叶子、风、草为例作对比。)

  如:叶子,心情好的时候是嫩嫩的,绿绿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粗粗的、黑黑的,或者是枯干的,或者……

  风,心情好的时候是轻悄悄的,心情不好的时候是凛冽的,刺骨的。

  模仿:草,心情好的时候是软绵绵的,更好的时候,甚至是散发着阵阵清香。

  心情不好的时候是——硬梆梆的,针刺般的,甚至是恶臭。

  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也是我们进行品味和欣赏文章的另一种重要方法。同时这种方法放在我们的作文中也同样会为我们的作文增色不少。

  展示优秀习作:

  “望着天空,看着白云,又远又近,有一种刺眼的感觉。……一个人走在回家的路上,阳光照射在路旁的树上,像被击碎的玻璃落在地上。风轻轻吹过,我多想将我现在所有的感觉都寄托在风身上,让它随风远去,随风消失。呼,一天又过去了。”

  评价习作: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了景物当中。

  因此,学会在文章中欣赏它情景交融的地方,学会在作文中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的精髓之一。因此,今天的第一个作业就是要来运用这个精髓:在接下来的四段中,自己学着欣赏这四幅画面,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主要抓住两个点:第一,描写过程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第二,哪些地方是属于情景交融的,有什么效果?在学习运用这两种方法的同时,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认真的'阅读文章,带着问题去思考。

  三、作业

  1、背诵第2-7段。

  2、掌握字词及课下注解,准备小测。

  3、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巩固对课文中生疏字词的掌握。

  2、让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方法自己欣赏文章,领会作者思想感情。(需要老师的适当引导和评价)

  3、掌握多种景物描写的方法,并努力通过联想和想象充分地运用。

  二、教学过程:

  (一)检测字词5’

  (二)导入5’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朱自清先生在春面前的急切和渴望的心情,又学习了他描绘下的第一幅画春草图,这幅春草图是怎样的呢?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背诵一下这一段。

  作者并不单纯用春草图来表现春天,他还描写了春天的花,那么春天的花是怎样的呢?请一位同学来背诵这一段。

  (三)春花图8’

  1、假如现在你手中还握着一架摄像机,按照课文的描写,你将如何进行拍摄?

  明确:从树上似锦的繁花移到花间喧闹的蜜蜂,最后移到地上草丛中烂漫的野花。从高到低作者在进行景物描写中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这是值得我们在在作文时学习的。

  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幅画美不美?

  谁能具体说说朱自清笔下的春花为什么能够写得这么美?

  预计有如下几种答案:因为朱自清喜爱春花,在描写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

  知识广博,语言美,在描写中使用了修辞手法。(引出修辞)

  3、这段话共有几句话?五句。

  想想每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的什么特点?

  明确:

  (1)拟人,写春花报春的气势。

  (2)比喻,写春花色彩的艳丽。

  (3)通感,写春花气味的甜香。

  (4)衬托,写春花数量的巨大。

  (5)比喻,写春花种类的繁多。

  总的特点:春花万紫千红,争芳夺艳。

  从中,我们看到,五句话,写了五层意思,层次极为分明,都围绕着春花写,中心十分突出。从中我们是不是能获得一些对作文很有帮助的启示呢?——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写。在围绕中心写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让文章更加的精彩,让你所描绘的事物更加的形象可感,这就非常需要修辞的运用。就像作者把野花比喻成眨呀眨的星星,很含蓄的写到了风,写到了太阳,使整个画面充满了动感。同时他也将这段对春花的描写引到了下一段对春风的描写。现在请全班同学朗读第5段。

  (四)春风图10’

  请一位同学起来背诵这一段。

  春草和春花,都是具体的、形象、可感的事物,作者容易写,我们也容易读。而春风是一个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东西,作者怎样去写呢?

  1、作者写春风的基本思路是怎样的?

  先写风的温和,再写风的香气,后写风的和悦。

  2、这三个方面分别是从人的哪些感觉来写的?

  触觉、嗅觉、听觉。

  3、作者从触觉写春风,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

  为什么要把春风比成母亲的手,而不比成父亲的手,或者其他什么人的手呢?

  明确:母亲手的普遍特点是温顺柔和,而父亲的手的特点是粗广刚毅。因此,这一比喻从触觉的角度非常巧妙的写出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把本来看不到摸不着的风形象化了。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前面古人所讲的“吹面不寒杨柳风”。因为对同一自然景物的感受往往会因为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不同而不同,但是春风却不一样,古往今来,人们对春风的感受却是一致的,像母亲的手和吹面不寒都具有共同的特点。

  4、刚才说了,风本来是没有味道的,这里哪来的香味?

  这是因为作者通过嗅觉感受到了春风带来的各种气息,有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有青草味儿,也有花的香,写出了春风的香甜和醉人。

  5、作者还借助听觉写出了风的和悦,请问他听到了什么?

  鸟儿“清脆”、“宛转”的叫声,牧童“嘹亮”的短笛声,和轻风流水应和,这是多么动听的音乐。

  6、以上我们看到作者从触觉、嗅觉和听觉三个方面,把无形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味,美妙感人。再看到春花图,作者也同样运用了这三种感觉,还有视觉。从中,我们看到,文章对春景写得如此具体生动,是和作者多方面的感觉和深切地感受分不开的。这里我们又获得了一种启示:要获得实际感受,就耍仔细观察,观察就是要把五官一起开放,使大脑同时通过五条渠道去认识和表现事物。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要在实践中提高观察能力的一种途径。

  (五)春雨图5’

  那么春天的雨又是如何的呢。请同学们朗读第6段。读完后思考或者自由讨论两分钟,让学生上台填写表格。(目的是让学生试着用自学或探讨学习的方式欣赏文章。)要说出体现在哪里。

  明确:

  顺序,由物及人,由近及远。

  修辞,排比,比喻。

  特点,细密,轻盈。

  (六)迎春图5’

  以同样的方法学习这一段。

  (七)赞春4’

  请同学朗读8—10段。说说这三段赞颂了春天的什么特点:生机勃勃,千姿百态,充满活力。

  (八)活动3’

  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为什么?甚至可以只就其中的某一个字或词谈谈体会。

  (九)总结1’

  评价同学的谈话。从文章中作者体现出来的感情,到从作者景物描写的方法给读者的启示,要求学生能够运用这种写作方法进行作文。

  三、作业

  1、背诵全文。

  2、预习并读熟《古代诗词五首》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

  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二、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了生机,春天如诗情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春》,走进那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净化。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

  (1)大声朗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圈出来,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划下来。

  (3)划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或优美的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

  3.老师总结

  (三)概括文章的主题

  (四)自学指导

  第一步:读、析(读析的过程也就是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的过程)

  要求:

  1.细心的品读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或美的句子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读出来,要读的抑扬顿挫,读的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例如:春花图,尽管景不在这里,但要读出来,让同学们感觉到花儿盛开的样子。

  2.析即分析,分析的要透彻,要有一定的深度。在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准确生动的词语、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文章的主旨句、内容……)

  3.品味语言:

  (1)四人一小组合作把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找出来写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分析。

  (2)最好用这种方式:(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或表达方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了什么)当然也可以不用。

  例如:

  (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悬”字用的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上星星的状况。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3)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几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之大。

  (4)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因为它是本文的主旨句,这句话是作者的座右铭,也是今天每个青年学生得以成才必由之路。

  第二步:悟

  悟即感悟(学生才艺展示的过程,学生即兴自我创作的过程,也就是围绕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主旨,由课内知识向课外知识拓展的过程)

  本文作者描写的对象是“春”,表达了对春的热爱赞美之请,与春有关的知识,与课文有关的内容你都可以用你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变成你自己的作品。

  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以从以下几点方面进行创作:

  1.描写春天的词语。

  2.描写春天的诗句。

  3.与春有关的俗语、名言、警句。

  4.如果你的歌唱的比较好,唱一首赞美或描写春天的歌。

  5.本文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文中有诗,诗中有画,作者抓住春的特征,依次描绘了五幅图画,张开你想像的翅膀,画出其中的一幅或几幅从画面中感受文字的魅力。

  6.朱自清在《春》中详细地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户外全景图,而对有些景物如:山、水、太阳采用简笔勾勒,这留给了我们极大的想像的空间,请同学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创造性,补白式描绘春山、春水、春日。(扩写)

  例如:写春水,春水永远是绿色的,春水的绿是原始而纯洁的,有如帝王皇冠、勇士宝剑上的祖母绿。黄金虽贵,也比不上那一丝的绿色。掬一捧春水,绿遍人间;撒万点春绿,洗尽尘俗,真可谓是黄金有价绿无价。

  7.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向往春天,热爱春天,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读着朱自清《春》,面对这大好春色,你的感受又如何呢?请大胆说出你的体验。(谈感受)

  例如:春天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季节,春风拥吻着枝头的绿叶,踏着轻快的舞步,得意得飘向那广阔的原野,调皮的掠过人们那春意盎然的面孔。呵!这俏皮可爱的春风。

  8.本文的结尾写的很美,你能仿写一段或用另一种表达方式写一个结尾吗?(仿写和改写)

  9.你能把整篇文章用短语的形式连起来吗?

  10.你能自己写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或者文章吗?

  11.“吹面不寒杨柳风”中“杨柳”其实指“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能找到这个故事吗?

  12.春风“轻悄悄的”本身没有什么声响,但作者写了春天里特有的几种声响:清脆、婉转的鸟的歌声,轻风的声音,流水的声音,牛背上牧童嘹亮的短笛声,这四种声音交织在一起,组成一支动听的春天交响曲,把这四种声音具体描绘一下。

  (五)学生进行创作

  第三步:获

  获即收获、体会(可以谈你对这节课的认识,语文学习的心得,文中的某个部分给你留下印象,从同学的发言中你得到的启示)

  写作训练:

  有个作家说:“春天来临,风和日丽,气象迷人。如果在这个季节里不出门看一看春天的丰姿,与天地同享欢乐,那简直是对春天的伤害和不敬。”在内心里,我慢慢有了一个主意,那就是明年春天来临的时候出游一次,你和春天有约吗?请以《我和春天有约》为题写一篇短文。400字左右。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9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

  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

  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

  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二、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

  (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作业设计:

  思考:

  1、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

  2、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抽查背诵。

  三、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七、作业设计:

  《我看冬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朱自清《春》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篇10

  教材分析:

  七年级(上)教材的前两单元是以人生为话题,写对人生的感悟,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春》所在的这个单元是以大自然为主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多姿多彩的大自然,陶治学生爱美的心灵,锻炼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所以它在教学中应重视美和感悟对好的词的积累和运用,好的句子的欣赏与游。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简介;

  2、诵美课文、读中理解、读中欣赏、读中品味。

  2、感受作者对春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了解排比、比喻、拟人等语句的表达作用;

  3、记叙文章的情感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课前安排:

  1、解决本文的生字词;

  2、读通读懂本文;

  3、收集有关春的诗句;

  4、收集作者简介。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仿佛展现出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的美景;一提到春,我们就会感到有无限生机,有无穷力量。古往今来,有无数诗人就曾经用彩笔描绘春天美景,请学生展示收集的资料……现在请我们一起去朱自清的《春》看看作者又是怎样写春的?

  二、读中理解

  1、教师配乐背诵,学生对照课文边听边默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语气,并把生字词横线画出。

  3、合作、交流教师引导,明确本文的生字词。

  4、齐读,整体感知课文。

  5、思考《春》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用三个字概括?若学生对第一个问题不能回答,就把问题缩小。请学生找出描绘春景的句子,然后再引导用3个字归纳: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6、请学生朗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归纳盼春—绘春—赞春。

  三、读中品味

  请同学样找出像喜欢的句子或段落来读,并说明理由(估计学生会找出一些修辞句式,教师见机点拨,完成教学重点)让学生找出不同的语段来分析。

  四、说中升华

  1、齐读课文,结合课文说说这课你学到了什么(可能学生会说描写的作用、修辞的运用等)。

  2、请同学们用本文所用的修辞选一至二样说一句话或一段话,如以春天像……,像……,像……等句式;不用这句式,只要能用上相应的修辞手法进行。

  五、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春的描绘,使我们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让我们更加热爱大自然的绚丽风光,同时,我们还学会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到了优美的语言。

  六、布置作业

  1、摘抄好词好句。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仿写《春》的写作方法,为《秋日的校园》写上一两片断。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