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全怪孩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注意力 孩子 不能

管理员

摘要:

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全怪孩子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特别聪明,但就是不听大人的话,经常乱动,不得安宁。即使上课,他们也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搞小动作,打扰别人,注意力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特别聪明,但就是不听大人的话,经常乱动,不得安……

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完全怪孩子

  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特别聪明,但就是不听大人的话,经常乱动,不得安宁。即使上课,他们也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搞小动作,打扰别人,注意力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孩子特别聪明,但就是不听大人的话,经常乱动,不得安宁。即使上课,他们也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搞小动作,打扰别人,注意力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老师讲课的内容自然也都不会。有的家长认为这些孩子之所以不听话是由于自己教育不当造成的,可严加管教之后仍然不见成效。

  其实这种问题多是由于学习能力低下导致的,如身体协调能力差而坐不住,或因为听觉记忆或视觉记忆差而不能集中注意力等。注意力是打开我们心灵的门户,而且是快惟一的门户,门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一旦注意力涣散了或无法集中,心灵的门户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正因如此,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说:“天才,首先是注意力。”在正常情况下,注意力使我们的心理活动朝向某一事物,有选择地接受某些信息,而抑制其他活动和其他信息,并集中全部的心理能量用于所指向的事物。因而,良好的注意力会提高我们工作与学习的效率。注意力的.障碍,主要表现为无法将心理活动指向某一具体事物,或无法将全部精力集中到这一事物上来,同时无法抑制对无关事物的注意。

  当然,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我们知道,人的注意有“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分:前者指自觉的、有目的的、要做出努力、耗费一定心理能量的注意活动;后者指的是不自觉的、无目的的、不加任何努力而不自主的注意。幼年时期的儿童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年龄增长,有意注意才逐渐发展完善。但是如果在幼儿时期孩子受到过多的不随意注意的刺激,就会影响有意注意的发展。

  例如孩子看电视太多,特别是一些电视广告,大量、反复出现的琅琅上口的广告词,孩子特别容易记住,家长还以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其实这是在强制性地刺激孩子们的无意注意。由于孩子对这些刺激容易接受,从而长期处于这种无目的的、杂乱无章的无意注意之中,就阻碍了有意注意的发展,以致进入学龄时期仍无法集中注意听课。因此,家长可以限制儿童看电视的时间,并要挑选适当的节目。另外,家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有意地培养孩子的有意注意。作为家长,如何来教育这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呢?

  1.家长首先应该看到,自己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存心要破坏课堂纪律的孩子,他也有上进心,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这样的孩子更需要家长的耐心和爱心,需要家长更多地关注他们的行为。如果家长觉得别人下班后都不用操心这些,唯独自己要付出额外的努力,并因此而责怪孩子,就是对孩子的误解。所以,家长应转变自己的态度,即把孩子的注意力问题当作是一种心理疾病来看待,而不仅仅是当作性格上和意志上的缺陷。

  2.家长应该给孩子学习提供一个比较安静的学习环境。应在孩子的房间里尽量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因为这种孩子很容易为无关刺激所吸引。在孩子做作业时,家长要拉上窗帘,关上电视或收音机,也不要大声说话,以免打扰孩子。家长还可以给这样的孩子买一些形式活泼、字迹大一些的复习书,以吸引孩子,使之读书的时间更长一些。

  3.家长还应从小开始,培养孩子阅读文字书的能力。这种孩子一般都伴有不爱阅读文字爱看带插图的书的习惯。许多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已经上高中了还总是看卡通书。家长尤其要培养孩子快速阅读的习惯,要让孩子借助上下文猜测不认识的字的意思。

  4.家长还应让儿童有计划地参加体育锻炼和游戏活动,如走平衡木、剪纸、摆积木、玩泥巴、走迷宫、溜冰以及各种球类、体操等活动。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能够为他们充分提供看、听、闻、触摸等机会,使他们的大脑获取更多的感觉输入,再整合好这些感觉,做出适应性反应,使大脑功能得到完善,从而以“动”制“动”。

  5.选择适当的玩具。有时,玩具使用不当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现在一些高级的自动玩具玩法简单,一按开关就能开动,往往一下就能吸引孩子,孩子用不着长时间琢磨玩法或动脑筋动手去玩得更好。这种玩具,孩子也往往很容易失去兴趣,如果同时有许多玩具在吸引孩子,他们的兴趣自然会不断转移,久而久之。养成了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转移的习惯。因此,家长要挑选一些适当的玩具、一些传统的玩具,如七巧板、积木、九连环等,同时要注意不要让孩子一次玩很多玩具,一般来讲,孩子手里的玩具不要超过3件,从而培养专注的良好习惯。

  特别应该注意的是,家长要特别爱护孩子的自尊心,多鼓励孩子。如果我们能看到孩子身上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就等于掌握了教育他们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