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好学成大家名人故事 名人的成功故事可以很好的激励现在的年轻人奋发努力,去追求人生的高度。从长远来看人才的崛起有利于推动历史的进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熹好学成大家名人故事,欢迎阅览。 朱熹好学成大家名人故事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
朱熹好学成大家名人故事
名人的成功故事可以很好的激励现在的年轻人奋发努力,去追求人生的高度。从长远来看人才的崛起有利于推动历史的进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熹好学成大家名人故事,欢迎阅览。
朱熹好学成大家名人故事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出生于公元1130年,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后居建阳(今属福建)考亭。初为进士,授泉州同安主簿;孝宗时,主张抗金,知南康军;光宗时,历任章州知州、秘阁修撰等职;宁宗即位后,为焕章阁待制、侍讲。不久,即以本职提举南京鸿庆宫,后因支持宰相赵汝愚,被韩伲胄指为“伪学”,横遭压制,不久被罢职,于公元1200年病死,时年七十岁。朱熹在学术上的主要功绩,就是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程颢、程颐)理气关系的学说,阐述儒家“仁”和《大学》、《中庸》的哲学思想,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后世称之为“程朱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朱熹一生之所以能在学术上取得这么大的成绩,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自幼就有遇事动脑、虚心好学、锲而不舍的求知精神。
朱熹的父亲名叫朱松,历任秘书省正字、校书郎、著作郎至吏部郎,向以手不释卷、勤学苦读著称。朱熹从小聪颖机灵,理解能力强。在他刚刚会说话的时候,父亲朱松指着天告诉他说:“这是天。”朱熹也学着说了一句:“这是天。”
可是不一会儿,他又问父亲:“天的上面是什么?”这一下,父亲答不出来了,因为他也不知道天的上面是什么。不过,由此使朱松惊奇地发现,这孩子非同一般,如果细心培育,加之刻苦好学,必然能成大材。
于是,父亲便开始教他读书识字。
在他七岁那年,父亲送他去学校读书。朱熹从师受学后,那种勤奋、动脑、虚心好学的精神,更加明显地表现了出来。
有一天,老师教他读《孝经》。老师只教了一遍,他就全部学懂了,并且在书眉上写道:“不若是,非人也!”意思是:“不这样做,就不能算是人啊!”
又有一天,朱熹被一群孩子约去沙滩玩耍,他本不想去,却又情面难却,还是跟着去了。可是到了沙滩之后,别的孩子有的在水中打水仗,有的在沙滩上摔跤,玩得热火朝天,兴致勃勃,只有他坐在沙滩上,专心致志地用手在沙土上画来画去。恰在这时,他的母亲找他回去,发现后不由得纳闷:别的孩子都在玩,小朱熹一个人在画什么呢?于是,她快步走过去一看,才发现他画的是一幅八卦图,便惊奇地问道:“你是什么时候读《周易》的?”
朱熹笑了笑,没有回答。
公元1148年,年仅十八岁的朱熹进京应试,一举考中进士,去永州同安县任主簿。他虽然读了不少经书,学识也很渊博,但仍感到没有专门的学问,心中很不踏实,便决定去拜精通“二程”理学、学识渊博、治学严谨的李侗为师。
朱熹就是从此开始,走上了研究理学的道路,后来终于成了一位深有影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其著作有《易本义》、《论语集注》、《孟子集注》、《通鉴纲目》、《宋名臣言行录》等流传于世。
拓展内容:关于朱熹教育儿子的故事
南宋著名的学者朱熹,有一天把儿子朱在叫到面前,严肃而又不失亲切地说:“你现在已经长大了,老待在家中是不行的,你应该离开我到外地访求名师,以便使自己的学问更有长进。”
朱在听后,大惑不解,就说:“我经常看到许多人不远千里前来向您求教,我也曾多次听人说您是当今最有学问的人,为什么我还需要离开家另求老师呢?”
朱熹说:“你还年轻,不懂得这其中的道理,让我先从自己的经历说起吧……”
原来,朱熹的父亲朱松很重视子女的教育,在朱熹刚会说话时,他就教儿子认识自然景物,并学习儒家经典。后来朱松因反对秦桧的投降卖国政策被逐出朝廷,不久含恨病逝。临终前朱松把儿子叫到面前说:“你一定要努力上进啊,胡原仲,刘致中,刘彦冲三人学识渊博,根基深厚,才学远在爹之上,我死之后,你一定要前去拜他们为师。”朱熹遵从父亲的教诲,后来徒步数百里求访名师,从而使学问大有长进,终于成为一个学识渊博的人。
在生活方面,由于父亲朱松早逝,全靠母亲一人劳作维持生计,所以生活非常清苦,常常没有饭吃。后来朱熹做了官,并成了有名的学者,仍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有时要向人家借贷才能维持生活。许多年轻人慕名远来求教,朱熹也只能拿豆麦干饭和青菜汤来招待他们……朱熹的回忆使朱在受到很大启迪,朱熹又说:“一个人老待在家中,很容易被生活琐事缠住,并被亲人的温情所牵绊,这样就很难在学问上有长足的进步。自古以来,都是名师出高徒,光靠父母教诲是不够的。即使父亲的学问再大,只凭父教子学,也难以育出英才。
因为父母很难做到对子女严格要求。因此,你还是应离我膝下,千里求师才对啊!一个年轻人,不到外面吃点苦,是不容易长进的。”
朱在听完父亲的解释,渐渐地明白了父亲的用意,过了几天,他就离开父母,到外地求学去了。儿子临行之前,朱熹又想到:孩子独自在外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而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对孩子的成长影响甚大,他连夜提笔书写了一段话,专门告诫儿子要慎重交友,大意说:与他人交往,特别应当慎重选择朋友,虽然都是同学,但也不能没有亲近疏远之分。谁亲谁远应当先向先生请教,听从先生的指导。大体说来,为人敦厚、忠诚、讲信用,又能勇于改正自己错误的人,就是有益于自己的好朋友。那些谄媚奉承、轻薄放荡、粗野傲慢,教唆他人做坏事的人,就是对自己有害的坏朋友。这些你必须牢记于心,万不可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放松警惕,堕落进“小人”的行列,到那时候,即使有再贤良的师长,也没有办法救你了。
朱在谨记父亲的教导,外出求学,进步很快,终于学有所成,后来官至吏部侍郎。
读故事,悟道理
要想使自己的学问有所长进,就要不断努力,虚心向名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