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刀词语的来历 “捉刀”一词的来历 文章摘要:“捉刀代笔”一词是有来历的,它与历史人物曹操有关。捉刀是“握刀”“提刀”的意思。后来,人们便称代替别人做事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编者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类词,……
捉刀词语的来历
“捉刀”一词的来历
文章摘要:“捉刀代笔”一词是有来历的,它与历史人物曹操有关。捉刀是“握刀”“提刀”的意思。后来,人们便称代替别人做事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
【编者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一类词,对它们的意思我们比较清楚,然而,理顺每个字的意思就比较困难了。“捉刀代笔”就是一例。“捉刀”一词是什么意思呢?它有什么样的来历呢?我们不妨看看此文,了解这个词语背后丰富、有趣的历史文化知识。
我们时常会遇到“捉刀代笔”这个词。“代笔”是“代人作文”之意,我们很好理解。至于“捉刀”是何意、怎么由来的,也许我们就不甚清楚了。其实,这与历史人物曹操有关。听过易中天《品三国》的同学,也许还记得易老师提及的曹操容貌之矮小对他的思想与政治命运的影响。在古代,人们是很看重人的“形貌”的,做大官、为王称帝也是如此。由此一来,矮小的形貌成了曹操的一大心病。关于曹操的身高、形貌之描写,讲究避讳的正史自然难觅踪迹。然而,其他的文字记载里还是“露出了马脚”。《魏氏春秋》就温婉地指出:“武王(曹操)姿貌短小,而神明英发”。原来,曹操虽“姿貌短小”,却英姿勃发,颇有英雄之气。
我们今天提到的“捉刀代笔”一词也与曹操的身高、形貌扯上了关系。
据《世说新语》的记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而曹操却“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便召来崔瑛,让他来做替身,代替自己接见使者。崔瑛当然一表人才,史书上说他“声姿高畅,眉目疏朗,须长四尺,甚有威重”。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捉刀立床头”)。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道:“魏王俊美,而丰采高雅,但榻侧捉(握、提的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曹操听了汇报,派人赶去将使者杀了。
后来,人们便称代替别人做事为“捉刀”,而用得最多的是谓代人作文,如“捉刀代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