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数学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我结合“地砖的周长”这一情境……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问题来了,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周长数学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首先我结合“地砖的周长”这一情境引入,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因为有了学习长方形周长计算的经验,因此在学习本课时,我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探究中展示自己。对周长的计算,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这样学生易于理解,学得也容易。
其次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活动中学生亲自感知、亲身体验。教师能够充分提供给学生机会,使学生在激烈的讨论、大胆的汇报中产生一种成就感。学生在活动中亲自感知,亲自体验,使得课堂真正做到活动化、自主化,切实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中将学生的思维强行纳入预设轨道、限制学生思维空间的弊端。学习过程真正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另外,巩固练习要敢于放手学生独立思考和解本课在教学设计中力图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不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更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图形知识的探索过程。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发现并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他们经历一次知识的“再创造”过程。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者。决问题,不要害怕错误。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为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我在教学中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一节课容量虽然大,但有些慌,给学生充分动手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有点少;课堂中,还要加强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质疑;学生在做题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仔细审题的习惯。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2
一、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问。
教学知识往往是在一个或几个旧知识的基础上推出新知识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会产生一种力求统一矛盾,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所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问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
在这节课上,当学生说,圆形的周长可以用尺子测量出来后,我先进行了演示,后马上抛出问题:我们有的小区里有圆形的游泳池,我要知道它的周长,我怎么去滚呢?并用一根拴有小球的绳子不停的甩动,形成一个虚圆,继续问:这是一个圆吗?要知道它的周长,我怎么滚怎么包呢?如此一来,学生带着寻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中。
二、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
任何一节教学内容,总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概念或知识,如何指导学生去理解、掌握这些概念和知识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平时所说的教学关键指的就是这一点。为了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就要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我在这节课上也体现出了这一点。在师生共同得出应该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圆形的周长后,我还进行了提问:你们估计圆形的周长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出直径后又问:那么圆形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一简简单单的一句提问,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积极投入到实验当中去,并摸索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在探索规律中设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在探究知识时是离不开老师引导的。我在新授内容的探索规律部分巧设疑问,点拨学生思路,启发他们更快地发现规律,完整地概括出科学的结论。
为了确切地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为了使每一节课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思维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结合教学实际,恰到好处地设问,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促进他们积极动脑,尽量使每节课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3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玩《周长是多少》。教材上安排了围一围、摆一摆、拼一拼、量一量、估一估这样5个活动,是建立在孩子们对周长的概念、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知识上进行教学的。活动很丰富,我叮嘱自己在课堂上一定要将各活动连接得紧凑些,否则一定来不及。要求孩子们带的材料有:一根细线,4根3厘米、4根5厘米的小棒,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课前检查了材料是否带齐的情况,令人满意,看来,孩子们对于操作,有着百般的好奇与热情!
围一围我以为孩子们会围出许多精彩的作品,可是,我有点期望过高了,走过第一排,映入我眼帘的不是长方形就是正方形,想必这两天接触得太多;然后有点创意的便是圆、三角形、椭圆;再有就是心形,看来孩子们脑海中的图形比较贫乏。我对他们说:在美术课上,你们得多积累些美丽的图形。提醒孩子们围的图形必须首尾相连后,我问孩子们:范老师现在想知道你们围的图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量最方便?大家都迅速地拉直细线,告诉我:量!呵呵,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显然已经根深蒂固了!
摆一摆考虑摆法比较多,我让孩子们小小组合作摆,由小小组长负责记录。这样一会交流起来会节省不少时间,我把课前就设计好的表格挂在黑板上供孩子们参考。小组力量的确比较强大,没过多久,孩子们已经收集了多种摆法。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逐渐将不同的摆法填入表格,然后再让孩子们根据表格观察得出规律。不得不记录下这样一种声音,黄佳豪如获至宝地告诉大家:摆得时候,要先确定宽,这样摆起来特别方便。
数学真的需要动手,因为随时能获得别样的智慧。
拼一拼利用12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出不同形状的的图形。这个活动显然又上升了一个层次,是一个更能发展孩子数学思维的活动了。
我还是借用了小小组的力量,组织形式与摆一摆类似,同样为孩子们设计了这样一张表格。我还建议孩子们在纸上画一画,旨在培养他们养成画图解决问题的能力,毕竟太直观的东西还是得渐渐抽象起来,或许画图就是一个很好的过渡桥梁。根据孩子们的回答,我有序地填完表格,期望着我的有序能潜移默化地提示到孩子,让他们也意识到拼的时候要注意有序。接着就问孩子们:都是用12个小正方体拼出来的长方形,周长怎么会不一样呢?在这3种长方形里,它们的周长哪个最长,哪个最短?顾拓说:我是通过口算比较的。陆希学说:从表格中,我能发现宽越短,周长越长,宽越长,周长越短。丁江涛说:我从拼的图形中一眼就看出了,摆成1排的,边长全部在外面,周长肯定最长,摆成2排的,有几条边藏里面了,周长开始变短,摆成3排的,藏在里面的'边最多,周长肯定最短。一大段的话没听起来像是在绕口令,语言也并不规范,却是多么的有思考价值,他已经触摸到了数学的本质不是吗?我喜欢孩子们这么有创意地去思考。我觉得,在课堂上根本就不需要强调大家步伐一致地向前行走,跑着跳着才更彰显活力。
量一量或许移一移的方法,我在上星期多次提及,所以在今天完成书上任务时,很多孩子已经能应用自如了,因此讲解起来并不费时。我也不反对一部分孩子运用一段一段地进行测量再相加的方法,脚踏实地本来就是一种不可丢弃的风格。在孩子们经历测量周长的全过程中,我只是反复地提醒孩子们测量要细心,一定不可忽视直尺上的数宝宝们,一步错将全盘皆输!
估一估数学终将会与生活接轨,估一估,在我们的生活中大有作用,我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一个活动,能更为深刻地感受到。我准备了一些物品供孩子们估计,孩子们兴趣高涨,纷纷都想试一试,尽管有些孩子估计得不够准确,但参与就是一种学习热情,有了这样的动力,相信估计能力也会逐步提高。我觉得这种活动就是为孩子们提供了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可以让孩子对周长有更深的理解,也能让孩子真实地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并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所以,这样的活动是有意义的!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4
讲圆的周长时,我想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真正理解圆的周长的公式。主要基于两点考虑:
1.前段时间远程培训时专家对探究教学的引领。
2.以往的教学中,周长和面积这部分知识教的很辛苦,但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他们不理解公式背后的算理,导致我和学生都特别累。因为总有一种担心,担心课堂上时间不够用,所以不敢大胆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知识,匆匆的推导出公式,然后是充分的练习。但是,几天之后,总会发现依然有同学不会用公式。每到这时,我都觉得很无语,也总在生气的责怪学生这么简单还没学会。所以,今年在讲这节课之前,我认真反思了以前自己在讲课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想让课堂真正的交给学生。
探索过程如下:
1.怎样得到圆的周长?你有哪些好方法?
(1)用线围圆一周,放在尺子上量一下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用卷尺围一圈,也能得到圆的'周长。
(3)在圆上做个记号,从记号开始在尺子上滚动一周。郭家乐同学这个方法很好,全班只有他一位同学这样说。这个同学很棒啊,当时我这样想,当然,没忘记及时的表扬他一下。
学生说出来以上几种方法。
2.请你用以上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量出你手中圆的周长。
3.老师演示:直径和周长的关系。
记录:直径10厘米,周长31厘米。
4.同桌合作:
测量你们圆的直径和周长。
5.告诉学生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3倍多一些。这个地方我没让学生去计算,太占用时间了。这个地方学生容易弄不清楚,所以我把它板式出来:圆的周长*直径=3倍多一些,提醒学生注意这里比的前项和后项。
然后我讲解圆周率的有关知识。整个课堂注重让学生探索、实践,经历测量得出圆的周长的方法,学生探索的过程还比较积极认真。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没有让学生计算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是这节课的遗憾。当时考虑时间问题,现在想应该让学生计算一下自己的就行了,然后汇报结果,最后对接近正确结果的进行表扬,鼓励他们操纵过程认真细致,所以误差小。那么这样,这些受表扬的同学的小脸一定会灿烂如花,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这节课的课堂设计和自己以前相比有很大进步,学生的探究活动过程还算完整,但不“完美”。我想,好的课堂应该是高效的,那就是在课堂上尽可能的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价值,好的探究活动来自于老师的智慧,这种智慧就要靠我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断的进步。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5
我上了一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复习课,下面是我从几方面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深刻反思:
一、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数学产生于生活实践,又随着生活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在《新课标》中也提出要求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因此我在讲授《圆周长和面积》复习课时,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出示了圆形花坛的图片,设计了在花坛周围铺一条小路求小路的面积这样的问题,创设了与学生十分贴近的生活情景,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小组合作,归纳数学规律。
知识的.形成单靠教师的讲授是不够的,还必须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这样便于他们抓住知识点规律,系统的归纳出规律。在总结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联系与区别时,我做了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小组合作从三个方面总结。
三、开发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应注意从实际生活和生产中挖掘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解决问题中唤起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问题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四、 加强基础练习 本节课的讲授,我感觉学生对习题的理解分析能力都有所提高,但最基础的计算成了问题,存在着计算速度慢和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使我感到自己应该在计算方面加大力度。通过本课的教学我感到要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自己应该做生活的有心人,积极寻找生活素材,把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6
《地砖的周长》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四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了解了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四节课,学生对周长的概念、以及怎样计算图形的周长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生活经验,在这节课上,我没有直接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而是突出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和归纳出计算正方形周长的正确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
本节课上,我先让同学们回顾了 周长的定义以及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安排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我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很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1、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获得直观经验,通过充分动手实践,促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习新知。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我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充分使用动态的学习材料,精心组织,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在兴奋愉悦的氛围中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最后,为了让学生理解和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我为学生设计了既有趣又具有教强思考价值的分层练习,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育理念。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
1、课堂中,对于部分学生的突发情况处理得不够灵活。
2、要加强培养学生严密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学会质疑。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7
《认识周长》是孩子们以后计算图形周长的重要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形成表象,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周长这个词语,所以只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设计这一课时,我主要首先写了一个周字,让孩子们说一说周有哪些含义,然后再出示周长,让孩子们猜一猜周长的周,是什么意思,并指出周长的' 周是周围的意思。接着,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指出投影上的一些的图形的一周指的是什么?通过学生这样不断地指,去认识和理解必须是由起点到终点,也就是由起点回到起点,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概括概念。然后通过指一指,画一画,看一看,摸一摸等数学活动,让孩子充分感受周长的含义。接下来我设计了一些有难度的练习,出示了很多不规则的图形,让学生观察,通过不停地说和指,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这就是我们所指的周长。
最后设计了一些周长的计算。其实也是对周长定义的巩固。该课时的教学从目标的达成和学生课堂参与来看还是比较好的。不过在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安排多一点的内容,把时间把握得更加紧凑一点。
但是在学生动手测量树叶的周长时,由于在进行测量之前缺少对学生方法选择的引导,我发现学生对测量方法的选择很随意,不能较准确的测出叶子的周长,如果在测量之前加上个你打算怎样来测量?问题的探讨,也许孩子们完成的会更好一些。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8
对于周长,孩子们并不陌生为此,我在目标展示环节创设了这样的教学情境:你会量圆的周长吗?用你手边的工具,想办法量出圆的周长,孩子们跃跃欲试:有的用自带的软尺饶着圆周量、有的用绳子饶着圆周量了,展开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有的拿圆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还有的量出圆周的一半来乘2。看到孩子们有这么多的量圆的经验,感到很欣慰。随即提问:要想量得准确些,操作中应该注意什么?有的`说用绳子量的时候要记好起点和终点的位置、滚动时也要记好记号......
在第二环节自主尝试中,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刚才的经验和方法,测量指定大小的圆的周长,并猜想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小组长做好记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教学反思》。
第三环节,交流汇报: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的代表做好补充和评价。得到的结论是: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有的小组用表格的形式反映了操作的结果。
第四环节,启发点拨:圆的直径越大,这个圆的周长越长,圆的直径越小,这个圆的周长也越短。那么他们的关系有怎样的规律呢?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们的这个结论和专家的结论一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书上的说法。
一节课就在孩子们的探究和经历中进行着,虽然坎坎坷坷,但毕竟经历了、感受了、体验了。我想孩子们对于圆周率的认识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结论之上了。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9
在和学生共同探讨认识了“什么是物体的周长后”,我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开始了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们开始探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也很投入。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接连不断的举起来了。我让小组选代表汇报合作探究的成果:
“8+4+8+4=24(厘米)!”
“8+4+8+4=24(厘米)!”……
师:“谁有更好的方法?
师:“汇报的同学说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我测量了长方形的长和宽,然后两条长加两条宽。就得到了它的周长。”几乎每个同学都如是说。
那么能不能利用加法和乘法之间的联系用其他算式来表示。有些同学反映很快。所以,长方形的周长可以用这样一个公式表示:长方形的周长=长×2+宽×2。”
提问:谁知道一条长加一条宽的和就是什么?
逆向思维较好的同学或看看观察说出是周长的一半。
老师在对照图来解释。同时告诉孩子长加宽就是一组邻边。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比较以上几个算式,你认为哪个最简单。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四条边相加的和,但最后一种比较简单。
反思:以往的教学,都是先告诉学生公式,再引导学生用公式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现在提倡学生自主探讨知识,如果硬让他们死记公式是背离新课改要求的。也许让学生先记公式再学计算周长,就学习成绩而言可能会高点,可是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他们的`思维永远被禁锢在老师的讲解之下。对这些三年级小学生来说,难道学生自己得出的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不是更直观、更明白的公式吗?要让学生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牢固掌握,既然学生心里没有公式,教师就不能把一些刻板、抽象的数学知识强加于他们,只要他们的算法有道理,教师就要鼓励,今天他们自己总结出最好记、最好用的计算方法,正方形周长公式就顺其自然了。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0
本节课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逐步从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自己得出周长的概念和周长的计算公式。
一、灵活处理教材,有效激发兴趣。
通过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来引发学生探究周长的概念,让学生说说什么是周长,用手指一指,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图形的周长,在学生对周长的含义有了一定的理解后,我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这几种图形的周长。教学中,我以学生探究为主体,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自主评价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充分让学生经历学习探究过程,为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同时也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做好了铺垫。
二、注重算法的多样化。
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计算周长的一个特例,他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总结而获得的,它的特点是计算简便、迅速。但本堂课我没有直接让学生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而是要求学生去求一组不同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究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探索出求这些图形周长的方法,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出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且想出了多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真正体现了算法多样化和让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的新课程理念。
三、尽心设计练习,突出数学思考。
数学活动不是一个一般的活动,而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教师应该注重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量,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意识和策略。在练习设计中我要求学生用四个正方形来拼出我们学过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或者其它图形,以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即能使全体学生参与,获得成功,同时通过不同的想象的展示,交流甚至碰撞,让学生初步建立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以上的教学环节,始终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活动为主,重视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努力实践了发展为本,主动参与,重在思维、合作成功、探索创新的教学理念。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1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基础上,在学习了圆的初步认识,知道圆心、半径、直径及圆的特性的基础上,进而学习圆的周长的。
本课的重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难点是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主要是圆周率的理解及其推导。
本节课学生主要采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学习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促进他们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培养他们的数学素养。其主要为合作学习,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分工,学会分享。
本节课我尽量采取情境教学,为学生创设一个乐学、易学、好学的课堂氛围;始终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积极的参与其中,自主学习,作为课堂上真正的学习主人;尽量授之于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不断的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变的会写、会做、会思考;正确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学习表现,调动学生于一个较高的学习状态中;采用小结、应用等基本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圆的周长的相关知识,以达到预期的课堂目标;进行中国古代数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及学习热情。
本节课灵活性较强,希望看到学生的不同闪光点,看到他们的创新火花,看到他们快乐学习的笑脸。
本着这样的教学设计与意图来完成小学高年级《圆的周长》这节课的教学工作,课后我感觉:
1、教学环节不是很流畅
2、不能很好地与学生进行配合
3、不能很好的设计最细化的问题,问题较为粗略,学生答题有理解上的.困难。回答很是不积极。这是我这节课的失败的关键所在。
4、设计的内容有点过多
5、没有更多的流畅的教学语言,激励性的话语较少,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调动。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深刻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可能的克服这些缺点,不断充实自己,精心设计每一个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2
一、 练习教学体现“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练习课教学同样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进课堂。一上课,先练习口算,然后就小明爸爸在院子里围圆形花池的生活实例,引入课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练习题的设计上,充分利用和学生生活有关的例子,如操场的周长与面积,我们学校的花坛,让他们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理解。突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练习设计有“坡度”、有“智慧挑战”。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这节课精心设计练习,做到由浅入深,有层次有坡度,环环相扣,教学节奏明快。先让学生画两个圆,找出两个圆之间的关系,通过计算进一步验证这个结论的正确性,然后设计了两个圆之间的不断移动、变化、组合的变式练习题,发挥了同一学习素材尽可能多的功能,拓宽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从课堂上看,绝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以及圆环的面积,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通过努力可以完成最后一题的练习,从而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达到智力的自我最佳发展区。
三、课堂检测,提高学生做题的积极性。
一节课都是练习,学生容易疲劳,把练习题设计成测试题,有利于提高学生做题的积极性。本节课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一份测试题。测试题有填空、判断、计算,用卷子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由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在课堂上进行对改,对测试中出现的共性问题,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学生通过达标性的独立练习,进一步强化 “双基”,找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全对的同学体验了学习。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3
《圆的周长》教学案例
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新一代人的创新素质,是当今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需求。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在教学中我进行了合作式学习方式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尝试了这种学习方式给课堂带来的异常效果。
案例简介:
《圆的周长》是人教版第十一册数学的一节内容。它作为学生刚刚认识圆的第一个研究圆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在学习了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之后进行教学的。在学习本 节内容之前,学生对圆的特点有了认识。基于此,我以实物为探究素材,从创设联系整节课的一个活动为主线,小组分工合作为主体,及时、适时质疑为主点来组织 教学。
案例片段描述:
实践活动:小组分工合作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师: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吗?你有什么好办法测量它?
生1:我用绳子缠绕后两绳子的长度。
生2:我将圆形物体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周测其周长。
……
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测实物的周长,并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
生:相互交流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
师:引导学生测四种不同圆形物体的周长与直径,看一看有什么关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测完周长,再测直径,再记录。)
师:观察到学生这样做有困难,提出有什么好的办法解决?
生:我们几个合作会又快又好。
师:指导学生分工合作测周长、直径。
生:讨论交流出:同一圆中:圆的直径越长,它的周长越长。
师:及时质疑:小的物体可用你们的方法测出来,开头(情境导入)小灰兔和小白兔比赛跑的跑道还能用你们的方法测吗?怎么办?
生:根据老师的引导,用计算器算出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谈论交流出算得的结果,发现圆的周长与直径的规律,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说明:“合 作”会使学生产生一种团队精神,会使问题的解决浅而简易。针对于此,在教学时,我故意设计先让学生单独完成测周长、直径并记录的任务,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 独自完成的困难,不如和同桌、伙伴来共同完成效果好。创设出学生们对“合作”的渴望,由学生自己提出“合作”要比老师让学生“合作”效果好得多。在这个活 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了三个方面:
(1)讲清楚合作时的要求、规则;
(2)合作时间要充足,让学生充分体会、感受到合作的快乐;
(3)教师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指导。
从活动的效果看还不错,完成了合作的任务。如在测直径、周长及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时,有的组采用每人测一个物体,再相互交流;有的组是由两个人测,一个人准备物体,一个人记载……尽管方法不同,但都是在相互帮助、合作中进行的,深刻体现了“合作”的必要性,意义性。
可能是测量的误差的.原因,在测量中我发现有的孩子测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有的是2点多,有的是4点多,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指导学生采用了两种方法处理:一种是重新再测再算,一种是遵从大多数物体测出的规律。因此,合作的时间有些过长,在合作时间的把握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提高。
反思:通 过运用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对圆的周长进行教学,让我真实的感受到合作学习的力量。它不仅仅是让学生合在一起用短时间来完成学习知识的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 “合作”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查漏补缺,从多角度开发自身的创造思维能力。因此,“合作式学习方式”是现代数学课堂中最具有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 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
在 教学本节课时,我一直遵循着“学生渴望合作,而不是老师让学生合作”的理念,设计、指导学生们推导圆的周长公式,虽较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活动过程,但也存在 教师指导不到位,学生合作基础不太稳固;师生配合生疏,不够默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方面欠缺等不足。尤其是我在让学生单独测圆的周长、直径并记录时,有一 位学生已经想到,这么多任务一个人完成很困难,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我却没能及时地利用这一学生的建议,还是先让学生单独测,再让学生一起说出需要“合 作”,很大程度上表明教师教育机智的不灵活。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会多加注意以上几方面的问题,并努力使“合作式学习方式”成为我的教学课堂上的一个法宝,让“合作”成为我和学生共同学习的一种习惯。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4
圆的周长是小学阶段最后掌握的有关周长的知识,此时学生已有长、正方形周长作基础,学生已有能力自己去研究这部分知识。所以,在引入新课时我利用课件显示小花狗和小黄狗分别沿着正方形和长方形的路线跑,先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个比赛是否公平,它们跑的路程实际是什么?怎样求?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复习周长知识。利用问题设下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圆周长的学习打下伏笔。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研究方法对研究圆的周长有效,对发规其他知识也有效,这节课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学习方法。
本节课有两个难点:如何测量出圆的周长?发现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3倍多一些。我采用了逐一突破的方法,层层深入。让学生初步感知了“圆的周长”后,我出示教具绳子、圆片,让学生观察围成圆的线是一条什么线,这条曲线的长就是圆的什么。通过这个问题揭示圆周长概念(板书),在揭示了圆周长概念后,接着师生合作用绕线法、滚动法量出圆的周长,教师指导操作要点。最后小组合作用两种方法量出圆片的周长,充分认识圆周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化曲为直思想的应用使学生感到必须探索一个带有普遍性的规律,这时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圆的周长与谁有关。再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周长数学教学反思15
周长和面积的对比这节课,是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以及面积公式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开可伊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第一个小环节是让孩子自己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两个图形的特点。第二个环节是让孩子说说什么是图形的周长,并上台来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两个图形的周长。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第三个环节是让学生说说面积的定义,并和周长的定义作对比,不同的地方在哪。在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和周长公式作比较。总结周长和面积的不同点是在为以后能更清楚的明白实际问题中,解决的问题是在求的什么。这三个环节结束时,问:在解决问题时,什么时候是在求周长?什么时候是在求面积?这需要根据实际问题来解决。
第二个大环节就是根据实际问题探索什么时候是在求图形的周长,什么时候是在求图形的面积。第一个小环节出示的是一道最基本的`求周长和面积的练习题。读题,看问题,分析题,要求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最后解决问题。第二个小环节出示的是一道在一个长方形菜地上种菜,能种多少棵?要想求能种多少棵,首先得求出什么,再求什么。孩子在读题分析题时就能知道要想求能种多少棵,就得先求出长方形菜地的面积。让学生在每一道练习题增加的难度上理解读题的重要性,分析题意的重要性。第三个小环节是一道稍微更难的一道题。
一个正方形花坛,一面靠墙,花坛四周用24米的篱笆围了起来,这个正方形花坛的面积是多少?2平方米种一棵树,花坛里能种多少棵树?
我让孩子先读题,再读题,一道题连读3遍,让孩子自己分析题中的相关信息以及问题。思考问题是什么?要想求正方形花坛的面积首先得知道什么?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学生会回答出24米这个量就是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学生自己解决求正方形边长的算式:243=8(米)244=6(米)问: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结果?
生1:243=8(米)因为这个正方形花坛一面靠墙,篱笆只是围了3条边,所以是243=8(米)
这个难点攻克了,这个题就能解决了。致此,这节课就结束了,孩子也在自己动脑,分析题意,独立解决问题中学会了什么是在求周长,什么是在求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