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耐心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中职 课堂教学 耐心 需要

管理员

摘要:

中职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耐心论文  中职学校这几年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校里班级增多了,班里的学生人数也增多了,一个学生有一种性格,五十个学生就会有五十种迥然不同的性格。学校在招生上的大力投入,学生数量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学生的质量却是越来越得……

中职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耐心论文

  中职学校这几年招生规模逐步扩大,学校里班级增多了,班里的学生人数也增多了,一个学生有一种性格,五十个学生就会有五十种迥然不同的性格。学校在招生上的大力投入,学生数量是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但学生的质量却是越来越得不到保障,课堂教学质量更是得不到保障,教师在课堂中失态、发脾气、冷漠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教师失去耐心投入教学,简直是可悲可叹,而这种情绪又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之间,其危害之大、之广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要求作为职校教师的我们,在接受现状的同时,通过自身努力,增强耐心,促进教育教学。

  一、为什么中职学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更多的耐心

  1.职校学生都很有个性

  个性是个体经常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个人基本的精神面貌。职校生中“落水者”的心态、“失败者”的心态、“多余人”的心态比较普遍,使得他们难以拥有一个健康健全的人格和振奋向上的个性面貌。从当前职校生个性塑造的实际情况看,狭隘、妒忌、暴躁、敌对、依赖、孤僻、抑郁、怯懦、神经质、偏执性、攻击性、自尊心极强等不良的性格倾向已经成为相当一部分职校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2.学生质量普遍差,思想觉悟低

  一般情况下,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是参加过中考,但成绩不理想的;二是家庭原因无法继续接受高等教育的;三是思想觉悟低、素质很差的,而此类学生在中职学校中的人数比例很高,由于在数量上占优势,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可以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或是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类学生普遍不喜欢学习,厌学情绪很高,他们对老师们所提出的观点置若罔闻,这样的反应既影响了正常教学,又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

  3.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如果教师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受益的是教师与学生。好的课堂环境能促进教学,好老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好学生的表现既能提高自身技能又能反作用于老师,促进教师更努力地学习,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二、如何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耐心

  耐心是指不急躁、不厌烦。

  教师增强课堂教学中的耐心,首先就得有坚实的基础打底,有过硬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稳而不乱。在此基础上可适当增加有利于教师心身发展的元素,由教师促进学生,教师相互促进,达到促进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最终目的。

  1.教师要加强专业技能学习

  专业技能是中职教师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在发展,专业技能也在随时进行变革,教师应通过多渠道学习,适时调整,将知识面扩大,提升专业技能的操作水平。我们总要求学生打好基础,其实在要求学生之前,老师应该主动改变自己,有良师,才会有优良的徒弟。 2.教师通过多渠道提升个人素质

  教师要通过相互交流、利用互联网、外出培训及本校学习等机会充实自我。教师不能局限于提高教学水平,还应包括管理水平、沟通技巧、生活常识、表达能力等方面。老师的对象多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并不只是教学上的来往,更是教育的来往,教给学生的不只是专业技能与知识,也包括为人处世、与人沟通、社会生存等知识与技能。

  3.教师要适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一切,观念左右思想,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导致结果。要改变思想,就要改变行为;要改变行为,先要改变思想;要改变思想,关键是要改变观念。我们不再只是教师,我们是多角色的.代表。在课堂上,我们是教学的促进者、组织者;在辅导学生时,我们是协助者;在生活中,我们是伙伴和朋友。随着场合的变换,教师的定位也在不断地变换。在教学中,不再单纯地使用一成不变的课本、教案及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学生的材料及方法。

  4.与学生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

  俗话说:解铃还需系铃人。课堂教学中发生的各种情况,不是老师闭门造车就能解决的,自身努力是必要的,但也要对症下药才行,病急乱投医只会适得其反。与学生交流,一来能直接了解学生的情况,二来能找到问题的原因,三来可适时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三、增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耐心意识

  职业教育的脚步仍是在不停地前进,招生的规模在不停地扩大,生源的质量是个不可更改的事实。我们在学会接受事实的同时,也要调整好心态,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主动出击。在改变学生之前,要先将自己进行改变,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教师通过促进自我,在课堂教学中更具耐心地教导学生,学生有进步,教师有欣慰,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双赢、共同促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