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唐诗《重阳》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重阳节 重阳 唐诗

管理员

摘要:

重阳节唐诗《重阳》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唐诗《重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  ……

重阳节唐诗《重阳》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唐诗《重阳》,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阳

  【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

  五亩就荒天一涯。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

  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注释】

  ①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②【节物】应节候出现的风物景色。

  ③【华】头发花白。

  ④【已】停止。仕三已,仕途不顺,多次离职。

  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高适28岁。是年起至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北游燕赵,先后欲投朔方节度副大使信安王禕、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幕府。唐朝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高适三十二岁。应征赶赴长安,落第。

  唐朝玄宗天宝八年(749年),高适四十六岁。为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唐朝天宝九年(750年),高适四十七岁。是年秋,北使青夷军(属范阳节度使)送兵。

  唐朝玄宗天宝十年(751年)春事毕,南归。

  唐朝天宝十一年(752年),高适四十九岁。辞封丘尉,客游长安。

  ⑤【就】接近,将要。

  ⑥【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服。指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岂有白衣来剥啄”,是说连平民百姓都未有来访,更不要说官员了。

  ⑦【剥啄】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⑧【乌帽】即乌纱帽。欹,倾斜。“一从乌帽自欹斜”,是说对官场已然心灰意冷,听任官职沉浮。

  【译文】

  节物惊人心,两鬓生白发。

  舍东篱下菊,空绿未开花。

  生年近半百,职场几退下。

  家田近荒芜,奈何身天涯。

  岂有客人至,一任官升罢。

  日暮人独坐,门柳噪老鸦。

  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艺术特色

  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高适诗歌的注意力在于人而不在自然景观,故很少单纯写景之作,常在抒情之时伴有写景的部分,因此这景带有诗人个人主观的印记。《燕歌行》中用“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勾划凄凉场面,用大漠、枯草、孤城、落日作排比,组成富有主观情感的图景,把战士们战斗不止的英勇悲壮烘托得更为强烈。高适在语言风格上用词简净,不加雕琢。如《别董大二首》之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技巧上看来全不用力,词从意出,没有刻意辞彩修饰。却使人感到默默的悲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