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日记(精选7篇) 一天又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来历日记(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阳节的来历日记1 相传在东汉……
重阳节的来历日记(精选7篇)
一天又结束了,相信大家都有不少体会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日记吧。你所见过的日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来历日记(精选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阳节的来历日记1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
重阳节的来历日记2
很久以前,汝南县有个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着几片地,安分守己的过日子。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汝河两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夺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时候曾听大人说过,汝河里住了一个瘟魔,每年都会出来散布瘟疫,危害人间。为了替乡民除害,桓景打听到东南山中住了一个叫费长房的神仙。他就决定前去拜访。
谁知他翻越了千山万水,还是找不到仙人的纵迹。有一天,他忽炙看见面前站着一只雪白的鸽子不断地向他点头,桓景走近前一看,鸽子忽然飞了两三丈远,落地后又不断地向桓景点头。就这样,桓景跟着白鸽,终于找到了费长房的仙居。桓景走到门口,恭恭敬敬的跪了两天两夜。到了第三天,大门忽然开了,一个白发老人笑瞇瞇的对他说:“弟子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进院吧”。
费长房就给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让他练习降妖的法门。有一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害人。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说完,就用手招来一只仙鹤,把桓景载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乡,就把费长房的话向大伙儿说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带着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分给每人一片,让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说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当后,他就带着降妖青龙剑回到村中,等着斩杀瘟魔。
不一会儿,汝河里狂风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来。忽然抬头看见人群都在山上欢聚,它便冲至山下,却被酒气及茱萸的香味吓得不敢上前。一回头,又看见桓景抽出宝剑,和瘟魔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斗他不过,转身就跑。桓景“嗖”的一声射出了宝剑,宝剑闪着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钉死在地上。
从此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袭了。人们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祸的习俗,一代代的传到现在。
重阳节的来历日记3
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差点儿丧了命。恒景病愈后辞别了妻子和乡亲,决心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恒景访遍名山高川,终于打听到东方一座最古老的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在仙鹤指引下,仙长终于收留了恒景,仙长教他降妖剑术外,又赠他一把降妖剑。
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了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茯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
恒景回到家乡,到了初九的早晨,他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然后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吹来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瘟魔戛然止步,脸色突变,恒景手持降妖剑追下山来,几回合就把瘟魔刺死剑下。
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传下来。
重阳节的来历日记4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春秋战国。
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到了汉代,过重阳节的习俗渐渐流行。相传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戚夫人遭到吕后谋害,其身前一位侍女贾氏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氏便把重阳的活动带到了民间。贾氏对人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篷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从此重阳节的风俗便在民间传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过重阳节的习俗在文人雅士中已颇为盛行。到魏晋南北朝时,重阳已为民间普遍重视。晋人周处《风土记》中记载:“以重阳相会,登山饮酒,谓登高会,又名茱萸会。”又《齐人月令》中说:“重阳之日,必以糕酒登高眺远,为时宴之游赏,以畅秋志。酒必采茱萸以泛之,既醉而还。”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说明在魏晋时期,重阳日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了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曾记载了当时北宋重阳的盛况。《武林旧事》也记载有南宋宫廷“于八日作重九排当”,以待翌日隆重游乐一番。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九九艳阳天”,云淡山清,秋高气爽,又正值丰收季节,橘红橙黄,栗开榴绽,金桂飘香,遍野盛开的黄花,满山丰硕的果实,风光迤逦,是出外游览的最好季节。故重阳也有不少别称。汉代的风俗,人们在这天要饮菊花酒,以袯除不祥,于是,又称重阳为“秋袯”。晋代因为大诗人陶渊明喜欢在重阳赏菊,人们又呼为“菊节“或“金节”。南北朝时,在荆楚一带,人们在此日“籍野饮宴”,所以有人也就把它称为“野餐节”。
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来历日记5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据说,在皇宫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惨害后,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将这一习俗传入民间的。
古代,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人登高诗很多,大多数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重阳节还要赏菊饮菊花酒,起源于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士大夫,还多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很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种。清代以后,赏菊之俗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的来历日记6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跟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的形成已经不易考察明确,但民间流传着众多关于重阳节起源的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是认为重阳节的原型是古代祭祀“大火”的一种仪式。
“大火”即心宿二(天蝎座的主星),是古代用作确定季节的标志。“大火”在季秋九月隐退,故而《夏小正》有“九月内火”之说。大火星的隐退,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这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内心产生了莫名的恐惧,因此,在“内火”时节,正如其出现时需要迎火仪式那样,人们也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现在我们虽然很难知晓古人的祭拜仪式,但从后世重阳节习俗中,我们可以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有些地区重阳节有祭灶神的习俗,灶神就是家居的火神,这便是古代九月九祭祀“大火”的遗俗。
汉刘歆在《西京杂记》中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可见,古人是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相对应的春秋大节,而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便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候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代代传承。
重阳节的来历日记7
九月初九重阳节,又称为“重九节”或“老人节”。这一天,重阳佳节活动极为丰富,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放风筝、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重阳节,起源于战国时代,原是一个欢乐的日子。古人将天地万物归为阴阳两类,阴代表黑暗,阳则代表光明、活力。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九是奇数,因此属阳,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阳相重,故称“重阳”。
此时,正值仲秋季节,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是登高远眺,舒畅胸怀的好时光。中国历代许多文人雅士,每当此时,登上高处,一面饮菊花酒,一面吟诗取乐,留下无数诗篇。
重阳节又是“老人节”,老人们在这一天或赏菊以陶冶情操,或登高以锻炼体魄,给桑榆晚景增添了无限乐趣。
九月,严寒的冬关即将降临,人们开始添置冬装,他们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时烧纸衣,让先人在阴间过冬。这一来,重阳节便演变为扫墓及为先人焚化冬衣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