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 触觉、味觉、嗅觉在审美感知中处于从属地位,而视觉和听觉却起着主导作用,为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学生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其感知能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感……
中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器官对审美对象的感知能力
触觉、味觉、嗅觉在审美感知中处于从属地位,而视觉和听觉却起着主导作用,为其他感觉器官所不能替代的作用。中学生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文化知识的不断积累,其感知能力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各种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刺激都十分敏感,加之好奇心比较强,他们对新颖、离奇的事物更敏锐。比如,新小说、新戏剧、新歌曲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关注和较大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有表情地朗读课文,采用配音、影视、音像等手段,提高学生感知的强度与广度,加深学生对作品美的感知效果和体验。如教学《听潮》《春》《白杨礼赞》等散文时,教师要尽可能地采取配音、音像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感力去感知作品,体验作品表现出来的审美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心理位置互换,让学生置于作者位置逆向推进,从视觉、听觉、嗅觉、心理、空间、时间等方面去感知大海、春天的景象,整体上获得对大海春景和大漠白杨的审美感知,从中领悟作者审美感受获得的方法,强化感知,丰富感知,达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同时得到写作能力和独创性的训练。一位学生这样写道:“上语文课是最美的享受,可以登泰山看日出,可以去海边听海潮,可以上天山看奇景,可以顺长江游三峡……每一课每一篇就像一朵美丽的花儿一样,带着一股幽幽的.清香,飞入每一个学生的心田。”可见,这位同学在学习课文时,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对课文有一个敏锐的审美感知,达到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审美境界。
二、培养对审美情感表现和内在意蕴的感知能力
在对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中,老师尤其要注意对审美对象的情感表现和内在意蕴的感知能力的培养。审美感知具有情感性、选择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教师应从这三个方面出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饱含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只有当学生与审美对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审美对象饱含的“美”,才能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才能在欣赏中获得美的感受。在欣赏《狼牙山五壮士》时,教师先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人物,狼牙山五壮士虽饱受磨难,但仍然顽强抗争,他们那种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让学生油然起敬。从作品体现出的惨烈与壮美,使学生感悟出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最具震撼力的价值所在。审美感知具有选择性的特点。当今,文化产品日益丰富多样,学生的文化视野也很开阔,老师们更应像歌德所认为的那样,即鉴赏力不是光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所以他只让学生看最好的作品,等学生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学生就有了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高,而是恰如其分。在阅读课中,老师必须对阅读课进行精选,有系统、分层次地向学生介绍、推荐古今中外的精品,指导他们如何阅读、如何摘抄、如何做笔记,让他们细细去领略名著名篇中无穷的魅力,这样会使学生在对课文的感知中培养出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力,进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审美力,提升学生自身的人生质量的目的。审美感知具有整体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生阅读、写作时,注重对文章形与神、动与静、虚与实、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等等之间的辩证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感知作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他们在有限的既定印象中,获得更为丰富的感受和独特的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就是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让学生不断积累并总结经验,加强审美体验,善于捕捉并发现美。审美感知的培养是长期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中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中学语文教学中要不断转变观念,努力实践,使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实到我们的每个语文教学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