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总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情赏月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赏月的作文一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
关于中秋节赏月的作文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月亮总是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想,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中秋情赏月的作文,希望大家喜欢。
中秋节赏月的作文一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又到中秋月圆时作文二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又到金秋月圆时,我忍不住轻轻吟起《水调歌头》。此时,外婆慈祥的面庞悄然涌现在我的脑海中。
记忆将我带回了两年前那个金秋。那天的月格外圆满,外婆抱着我在晓月里赏月。柔柔的月光洒下来,给我和外婆披上了一件银纱。外婆递给我一个小月饼,然后望着月亮轻轻的吟起了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幼年得我觉得这首词好美好美,殊不知,两年后的晶,当我也在金秋月圆时,轻轻吟起这首词,才深深体会到这首词里好美好美的离情别绪。
外婆逝世已有一年,然而我至今仍难以忘记外婆。
我仍清楚地记得,外婆教我识字时,会用她粗糙、爬满皱纹但很温暖的的大手握住我抓笔的小手在纸上写下“口”字,然后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宝宝,这个字念‘口’,就是我们的嘴巴。”“哦。”我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继而又高兴地叫道:“这是‘口’字。”“对!宝宝真聪明!”外婆脸上露出了慈爱的笑容,握着我的手又写下一横:“‘口’字加一横是什么字?是‘日’,太阳的意思。‘日’字加一竖又是什么字?‘田’,外婆种粮食的田。”就这样,外婆用她独创的识字法教会了我“口”,“日”,“田”;“十”,“木”,“禾”……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外婆就像一位魔术师,用她手中的笔变出了许许多多的文字。
教我数数时,外婆会将我搂入怀中,指着彩图上的数字唱儿歌:“1像棍子立起来,2像鸭子水中游,3像耳朵听声音……”3岁我便能根据外婆的儿歌从1写至10。除了单纯的识数,外婆还教我用数字表达日期:“宝宝,在两个数中间打上一个小圆点,便是日期的形式。你知道‘4.7’是什么日子吗?”“不知道。”“这是宝宝的生日。”“哦!”我高兴地叫道,尔后又望向外婆:“外婆,你的生日怎么表示?”外婆起先是一愣,但马上又笑着对我说:“外婆年纪大了,记不清了。宝宝,你知道‘8.15’是什么日吗?”“不知道。”“这是中秋节,团圆的日子。以后宝宝无论到了哪里,在这一天,都要回来见外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又到金秋月圆时,月依旧圆满,柔柔的月光依旧洒了下来。黄泉下的外婆啊,您可曾知道,在异地求学的外孙女在这天回来见您了!
中秋节赏月的作文三
时间是匀速运动的客观实在,可是在高尔基眼中,却又最快而且最慢、最长而且最短……我想他的看法是颠扑不破的。譬如北京奥运,期待足有百年,准备不下七年,盼只盼时针赛过秒针;当时间的隧道延绵到以缶计数的节点,一番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辉煌过后,却不管不顾我们的留恋,忽地变得敏捷起来,眨眼间又是一年光景。
又是中秋佳节,春节的姊妹篇,团圆的好日子,可是成年的我不曾有过一次中秋团圆。中秋佳节勿需铺张扬厉,只要举家围坐,沐浴月光,酒菜乃至月饼都是不必考究的,因为团圆已然好过一切,然而少小离家的游子是无福消受的。十六岁的我被命运的巨掌抛向了上海滩,冬夏时节才有心灵的返航——哦,父母的怀抱是永恒的港湾。
望日的月亮都是圆的,却只在三秋恰半之夜,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飘香,银蟾光满。是这样的良夜美景,为什么不团圆?只缘父母远在千里外。二十岁的我奉命来到泉的圣地,中秋之夜一样的皓月当空,可是头上也还是异乡的月亮,我的目光也实在穿不透那空间的桎梏。于是,“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账本越摞越厚,这中秋的欠债怕是今生今世不得还,好在债权人是我的双亲。账外账也是有的:自然的节律早已融进我的生命,化作我的脉搏,中秋的思念浓不可化。
其实,欠债早在我小的时候——大约五、六岁吧——就发生过了。那年临近中秋,一位朋友送给父亲一包月饼,被母亲藏在炕前的一口大缸里,上面盖着几块木板。缸里盛的是玉米或者小麦,小半缸的样子,总之是不在小孩子的兴趣之列的。顽皮的我碰掉了其中一块木板,千不该万不该,还下意识地往缸内窥视了一眼。可以想见,在那样的民生凋敝的年代,如果把那包月饼比作几条鲜鱼,那么我就是一只饥饿的猫。
不记得怀了怎样忐忑的一颗心,我偷吃了半块,慌乱之中没有忘记把包装复原。第二天依然风平浪静,于是我的胆量便渐次升级了。我想母亲是太过忙碌,也太相信自己的孩子了。终于有一天,母亲要拿这月饼去派礼尚往来的用场了,可是她老人家看到的只是一张油渍的纸。一声喝问之下我如实招供,同时恐惧也如电流一般让我颤栗了。我爬上炕,跳窗未遂,很快被逼到墙角,手面上结结实实挨了不下十记鞋底。
我大声地哭叫,随后默不作声,不晓得是痛感在递减,还是内心在默认?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打我,这可是今生今世头一遭,也铁定是最后一次。母亲说过,她最后悔的就是背着不满周岁的我,在隆冬的季节,去那滑溜溜的井台打水。我问她:“有一回我偷月饼吃,你拿鞋底子打我,这你不后悔呀?”母亲笑道:“那可是该打,又打不坏你。你小不知道,我是劲儿越打越小呀。”我说:“妈,其实你就该使劲儿打。
后来总是买最好的点心给父母吃,也曾邮寄过月饼。从邮局回来,才意识到落下了什么——是我的热爱和思念,柔软似水而又坚硬如铁,沉重无比而又无影无踪,再大的包裹也盛它不下。年复一年地膨胀,这热爱和思念快要窒息我的呼吸。月亮啊,你慢些走,千百年来你把清辉慷慨撒布大地,这一刻,你可愿意帮我,把热爱和思念捎回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