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道行阅读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道行 中考 答案 阅读

管理员

摘要:

中考道行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道行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行  马宝山  ①于先……

中考道行阅读答案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考道行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道行

  马宝山

  ①于先生是小镇上的名人。

  ②于先生一辈子走村串乡唱皮影儿,小镇人一年也见不到他几回。一旦于先生出现在小镇里,这天晚上于先生小屋前面的老槐树下就聚起一帮人,等着太阳落山了看于先生的皮影儿。于先生是不收乡亲们一文戏钱的,权当是犒劳乡里乡亲。

  ③于先生的驴皮影人全部是自己设计、自己雕刻。无论是古代的人物,还是现代的人物,都做得有模有样。那年,上面派来一个镇长,是个贪得无厌的泼皮,没做两年镇长就被小镇人撵走了。泼皮走的当天,于先生就演了一场皮影儿,主角就是刚刚被撵走了的泼皮镇长。他那走势、坐样、贪相、泼皮无赖的模样惟妙惟肖,赢得乡亲们一阵阵喝彩:像,像,太像了,真是那泼皮无赖样儿啊。

  ④于先生的影人不仅由自己设计,自己雕刻,在幕布后面还自己操纵。更绝的是,生旦净丑,戏里的所有人物的说唱全部由他一人完成,男角声音浑厚敞亮,女角清婉柔美,丑角油腔滑调,让人禁不住捧腹大笑。人物是这样,就是那些动物也是活灵活现的,马嘶鸣,鸡啄食,狗啃棒,鸟扇羽,猴子翻白眼,鱼摆尾喷水……都栩栩如生,似有神助一般。

  ⑤就这样一个能人,愣是一生不收徒。真是可惜了一身绝技。

  ⑥给于先生挑担走村串乡的人姓皮,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叫他皮挑儿。皮挑儿跟着于先生,每天挑着于先生五颜六色的驴皮影人和锣鼓家什走南闻北,一跟就是三十年,愣是啥也不懂,啥也没学会。

  ⑦人们也劝皮挑儿,跟着于先生学几招,好歹能挣口饭吃不是。皮挑儿嘿嘿一笑:“我笨呢,就靠两个肩膀糊口吧。”

  ⑧人们也劝于先生,好歹教皮挑儿两手,您干不动了,让他也有口饭吃不是。

  ⑨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超拔绝妙的技艺不是教的,也不是学的,要看有没有悟性。悟性高了,自有天成。”

  ⑩说这话没过一年,于先生就故去了。

  ⑩小镇人叹息:可惜了,一身绝技都让于先生带进棺材里去啦。

  ⑩四村八乡人惋惜:于先生走了,再也看不到那么好看的驴皮影儿喽。

  ⑩没想到小镇忽然又演开了驴皮影儿,那幕布上的影人儿嬉笑怒骂、耍戏打斗,样样生动逼真、惟妙惟肖。特别是人们看到幕布上女人梳洗打扮的表演:散发、梳头、挽髻、瞽花、涂脂抹粉、更换衣衫的一系列动作干净利索,真不相信那是由几根竹棍子操纵出来的。观看的人无不喷啧赞叹,拍手叫好。

  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他的演技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于先生还要胜一筹。

  ⑩有人问皮挑儿:“你有这般手段,为何早先不露一手啊?”

  ⑩皮挑儿说:“那时候有于先生在,我是怕争人家的名头,夺人家的饭碗啊。”

  ⑩“那你现在就不怕了?”

  皮挑儿说:“现在于先生走了,他不需要那个名分,也不需要拿这手艺糊口,可我还是要活下去呀,大家也要看皮影儿度日子啊。”

  ⑩人们无不称道:皮挑儿这人德行好,道行又高。他是怎么学的皮影戏?又是怎样练就的一手功夫?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于先生也毫无觉察。

  ⑩大家再也不叫他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

  (选自《中国小小说·年度佳作2013》)

  【注】道行(héng):僧道修炼的功夫。借指人的涵养、本领。

  【道行阅读题一】(2014江苏扬州中考)

  18、小说末尾“大家再也不叫皮挑儿了,改称皮先生”一句包含了“大家”对皮挑儿的怎样的情感态度?(请用两个词概括,2分)

  19、阅读文本,回答下列问题。(4分)

  (1)“皮挑儿嘿嘿笑”“于先生也是嘿嘿一笑”,同样是“嘿嘿”笑,传达出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2分)

  (2)“这演皮影的人竟然是皮挑儿。”说说对句中加点词语“竟然”的理解。(2分)

  20、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并分析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6分)

  21、这篇小说写了两位皮影艺人,作者所要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研读全文,说说你的判断理由。(6分)

  【参考答案一】

  18、(2分)①肯定。(因皮挑儿高超的技艺)(1分)②尊重。(;在皮挑儿美好的德行)(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括号中的内容(为判断理由)不用回答,意对即可。

  19、(1)(2)皮挑儿的笑表现出他的随和与憨厚;(1分)于先生的笑表现出他的自豪与自信(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

  (2)(2分)①表明事物的发展出乎人们的意料;(1分)②表达了人们对皮挑儿高超技艺的惊叹。(1分)【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1分,意对即可。

  20、(6分)①表演技艺高超。演啥像啥,栩栩如生。②皮影技术全面,设计、雕刻、操纵、说唱均一人完成。③为人淳朴善良。一回到小镇,就免费犒劳乡里乡亲。④热爱皮影表演且极为自信。认为超拔绝妙的技艺来自心灵中的悟性。【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点2分,“概括”和“简析”各占一分,答出任意3点就给6分,表达清晰,意对即可。

  21、(6分)主要人物:皮挑儿。(2分)判断理由:(4分):

  ①从小说标题看。“道行”指人的涵养、本领,所谓“涵养”,就是待人处世方面的修养。小说表现于先生时只侧重表现了他的本领,而表现皮挑儿时,既表现了其涵养,又表现了其本领。所以,题目指向的应该是皮挑儿。

  ②从小说行文看,小说虽然起篇写的是于先生,但收篇在皮挑儿。主要人物无理由“中途消失”。

  ③从具体表现看,小说写于先生,一方面是为了引出皮挑儿,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衬托皮挑儿,以于先生的高超技艺衬托皮挑儿的技艺高超。

  【评分要点及说明】准确出主要人物为“皮挑儿”给2分;判断理由共4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要求表达清晰,言之成理。

  【特别说明】如果有学生认为皮挑儿和于先生都是小说的主要人物,认为作者是借他们两人表现了中国皮影艺人身上的道行,亦可酌情给分,理由充分亦可给满分,。但如果认为主要人物只是于先生,则不宜给分。

  【道行阅读题二】

  《道行》阅读题(2014聊城中考语文试题)

  1、皮挑儿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小说为什么用大量文字写于先生?(4分)

  3、你认为于先生“就这样一个能人”,为什么“愣是一生不收徒”?(4分)

  4、大家原来叫他“皮挑儿”,为什么后来改称“皮先生”?(4分)

  5、赏析第④段的画线句。(4分)

  6、第⑦⑨段“嘿嘿”一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7、你认为皮挑儿需经过哪些努力才能学得皮影绝技?(4分)

  【参考答案二】

  1、肯定(佩服)、敬重

  2、(1)皮挑儿的“嘿嘿笑”表现他憨厚、随和;于先生的“嘿嘿笑”表现他的自豪、自信与自傲。

  (2)“竟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表明人们对皮挑儿演皮影这件事感到意外和惊叹,同时说明皮挑儿技艺高超。

  3、①技艺高超。他表演技艺高超,演啥像啥。影人由自己设计、雕刻、操纵,说唱也是由他一人完成。②为人憨厚善良。他一回到小镇,就免费表演犒劳乡亲。③喜爱皮影且自信自傲,他认为超拔绝妙的技艺来自心灵的悟性。

  4、主要人物是皮挑儿。文章标题是“道行”,道行指人的涵养、本领。小说写于先生侧重于表现他的本领,而写皮挑儿既写了他为于先生着想、为人不张扬等涵养,也写了他的技艺高超。从行文上来看,小说前半都分写于先生,后半部分却只写皮挑儿,主要人物不应该中途消失。从写法上看,写于先生是为了引出皮挑儿,也是为了衬托皮挑儿。

  长清僧某道行高洁

  长清僧某,道行高洁。年八十余犹健。一日,颠仆不起,寺僧奔救,已圆寂矣。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河南有故绅子,率十余骑,按鹰猎兔。马逸,堕毙。魂适相值,翕然而合,遂渐苏。厮仆还问之。张目曰:“胡至此!”众扶归。入门,则粉白黛绿者,纷集顾问。大骇曰:“我僧也,胡至此!”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僧亦不自申解,但闭目不复有言。饷以脱粟则食,酒肉则拒。夜独宿,不受妻妾奉。数日后,忽思少步。众皆喜。既出,少定,即有诸仆纷来,钱簿谷籍,杂请会计。公子托以病倦,悉卸绝之。惟问:“山东长清县,知之否?”共答:“知之。”曰:“我郁无聊赖,欲往游瞩,宜即治任。”众谓新瘳未应远涉,不听。

  翼日遂发。抵长清,视风物如昨。无烦问途,竟至兰若。弟子数人见贵客至,伏谒甚恭。乃问:“老僧焉往?”答云:“吾师曩已物化。”问墓所。群导以往,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众僧不知何意。既而戒马欲归,嘱曰:“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众唯唯。乃行。

  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居数月,出门自遁,直抵旧寺。谓弟子:“我即汝师。”众疑其谬,相视而笑。乃述返魂之由,又言生平所为,悉符。众乃信,居以故榻,事之如平日。后公子家屡以舆马来,哀请之,略不顾瞻。又年余,夫人遣纪纲至,多所馈遗。金帛皆却之,惟受布袍一袭而已。友人或至其乡,敬造之。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异史氏曰:“人死则魂散,其千里而不散者,性定故耳。余于僧,不异之乎其再生,而异之乎其入纷华靡丽之乡,而能绝人以逃世也。若眼睛一闪,而兰麝熏心,有求死而不得者矣,况僧乎哉!”

  选自《聊斋志异》

  9、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河南有绅子故:过去的、老的B、鹰猎兔按:抓住、抓获

  C、我无聊赖郁:烦闷、郁闷D、不顾瞻略:丝毫、一点点

  【答案】B,带着、领着

  10、下面几组中,能全部暗示复活的公子是高僧灵魂附体的一组是:

  ①翕然而合,遂渐苏②家人以为妄,共提耳悟之③无烦问途,竟至兰若

  ④则三尺孤坟,荒草犹未合也⑤既归,灰心木坐,了不勾当家务

  ⑥又言生平所为,悉符⑦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A、①③⑤⑥B、①③⑤⑦C、②③⑤⑦D、②③⑥⑦

  【答案】D、①只是刚刚附体,④无法暗示内容⑤不关心家务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高僧圆寂后又灵魂附体,执意要回到原来的寺院,表现出他对以前弟子的牵挂以及不习惯于常人的生活。

  B、公子复活实际是高僧附体,家人不知,所尽管对已经附体的高僧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但也并没有究根问底,所以不断的产生误会。

  C、高僧借故外出,经过打听又回到了原来的寺院,其实连他的弟子们都不认识他。大家都认为他的说法太荒唐。

  D、作者写高僧灵魂附体的故事,不仅感慨他能死而复生,也赞赏他能拒绝人情逃开世俗,守住自己的本性。

  【答案】B。A、是因为他“性定”,即本性坚定。C、他没有打听,直接到了寺院;大家认为他的说法荒唐是他第二次又回到寺院,不是第一次。D、作者对他死而复生并不感到惊奇。

  12、翻译文章划线的句子。(9分,每句3分)

  (1)僧不自知死,魂飘去,至河南界。

  (2)汝师戒行之僧,所遗手泽,宜恪守,勿俾损坏。

  (3)见其人默然诚笃;年仅而立,而辄道其八十余年事。

  【答案】译文见(译文参考)(1)“自知”应为“知自”,(1分)“飘”为“飘然或飘飞”,(1分),句子通顺1分;(2)“戒行”“手泽”“俾”各1分;(3)“诚笃”“而立”“辄”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