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百二十个常见的历史典故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历史典故 一百二十 中国

管理员

摘要:

中国一百二十个常见的历史典故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你知道经典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

中国一百二十个常见的历史典故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典故,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适当运用典故可以增大诗词表现力,在有限的词语中展现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增加韵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诗词委婉含蓄,避免平直。你知道经典的典故有哪些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一百二十个常见的历史典故,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夸父逐日——追求真理、理想信念、献身精神等。

  2、神农尝百草——开拓创业、勇于实践、不断探索等。

  3、精卫填海——矢志不渝、持之以恒、敢于奋斗等。

  4、尧舜禅让天下——可以论证出于公心、选贤举能、欣然让位等。

  5、大禹治水——奉献精神、公而忘私、勇于实践等。

  6、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眷恋故园、忠贞气节等。

  7、周文王礼遇姜子牙——礼贤下士、起用人才等。

  8、周公吐哺——当政者心怀天下、延揽贤士等。

  9、周成王桐叶封第——言而有信、谨言慎行等。

  10、曹刿论战——知彼知己,审时度势、一鼓作气等。

  11、管仲、鲍叔牙之交——人的诚挚友谊、信任、彼此关怀等。

  12、董狐的直笔——耿直仗义、不畏权势、实事求是、忠于职守等。

  13、晏子使楚——不卑不亢、聪明机智、维护人格国格等。

  14、赵简子与中山狼——不辨敌友、忘恩负义、以怨报德等。

  15、勾践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奋发图强等。

  16、鲁班发明锯子——类比思维、触发灵感、造福后世等。

  17、孙武操练女兵——严于律令、整军经武效果惊人等。

  18、西门豹治邺——破除迷信、革故鼎新、兴利除弊等。

  19、商鞅变法——改革求新、富国强兵、动机与效果背反等。

  20、邹忌讽齐王纳谏——进谏纳谏、广开言路、勇于接受批评等。

  21、孙膑、庞涓斗智——气量之宽窄、智谋之高下等。

  22、孟尝君养士——重视人才、招贤纳士、一技之长皆有用等。

  23、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突破传统、努力学习引进等。

  24、孟子母亲择邻而居——正确引导子女、重视环境对人的影响等。

  25、冯谖孟尝君狡兔三窟——居安思危、深谋远虑、留有后路等。

  26、庄子谈庖丁解牛——得其要道、掌握规律、应刃解难等。

  27、李冰修都江堰——功在当代、泽及后人、科学技术的重大作用等。

  28、扁鹊见蔡桓公——病须早治、讳疾忌医、后患无穷等。

  29、苏秦悬梁刺股——立志自强、勤奋刻苦、持之以恒等。

  30、田单以火牛阵攻燕——不屈不挠、智勇抗敌、创新开拓等。

  31、廉颇与蔺相如——大智大勇、改过从善、团结保国等。

  32、赵括纸上谈兵——脱离实际、空谈误国、用人要看真本领等。

  33、毛遂自荐——敢于挺身而出、肯定自我、为国排忧等。

  34、甘罗十二为上卿——年轻有为、建功立业、破除资历辈分等。

  35、荆轲刺秦王——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冒险犯难报知己等。

  36、叶公好龙——言行脱节、自取其咎等。

  37、秦始皇焚书坑儒——扼杀文化、荼毒人才之不可取等。

  38、赵高指鹿为马——颠倒是非的可恶与仰人鼻息、投人所好的可鄙等。

  39、项羽、刘邦鸿门宴——滥施宽容、坐失良机、酿成后祸等。

  40、刘邦约法三章——严于纪律、立信安民方可成大业等。

  41、韩信受胯下之辱——胸怀远大、大勇若怯、不计一时得失等。

  42、萧何追韩信——珍视人才、敢于重用无名之辈等。

  43、张良与圯上老人——尊重老者、经受考验、终获厚待等。

  44、董仲舒三年不窥园——专心致志、发奋读书等。

  45、司马迁撰《史记》——为了事业牺牲一切、孜孜不倦、奋斗不已等。

  46、苏武牧羊——忠于国家、保持气节、威武不能屈等。

  47、马援马革裹尸——立志报国、义无反顾、效命沙场等。

  48、班超出使西域——当仁不让、为国扬威、交流开拓等。

  49、董宣强项抗圣命——不媚上、不枉法、坚持原则、冒死抗争等。

  50、孔融让梨——谦逊礼让、克己待人、尊敬年长者等。

  51、曹孟德老骥伏枥——年高者壮心未已、理想永存、向往奋斗等。

  52、曹植七步成诗——不可同室相残以及奇才急智等。

  53、曹冲称象——少年英才、聪明过人以及独辟蹊径破难关等。

  54、刘备三顾茅庐——礼贤下士、诚心实意招揽人才等。

  55、诸葛亮七擒孟获——服人以德、攻心为上等。

  56、刘禅乐不思蜀——丧失气节、得过且过、寄人篱下等。

  57、周处除“三害” ——为民除害、改恶从善、战胜自我等。

  58、祖逖闻鸡起舞和击楫中流——修身健体、严格要求和不忘收复故土等。

  59、王羲之临池学书——刻苦练功、勤学不倦、矢志求成等。

  60、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甘于清贫、不媚权贵、保持高尚情操等。

  61、范缜《神灭论》——保持真理、不畏诘难、勇敢创立新学说等。

  62、李春修赵州桥——微贱者的才智、古科技的昌盛等。

  63、隋炀帝亡国——骄奢淫逸、专横跋扈的恶果等。

  64、唐太宗重用魏征——大胆启用反对过自己的人、勇于纳谏等。

  65、唐三藏取经——外出学习的艰难和学习的执着、顽强、矢志不二等。

  66、鉴真东渡日本国——为了信仰、为了宗教传播的冒险进取、不屈不挠等。

  67、日本派出遣唐使——外邦的虚心学习与古代的文化交流等。

  68、杨贵妃与荔枝——当政者的荒淫无度、耗费民脂民膏等。

  69、杨家一门忠烈——忠贞爱国、奋勇抗敌、英灵含冤等。

  70、包拯刚正不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不畏权贵等。

  71、欧阳修“三上”苦读——珍惜光阴、见缝插针、日积月累等。

  72、司马光砸缸——聪明少年临危镇定、机智救人等。

  73、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甘于攀登、勇于探索、无限风光在险峰等。

  74、王安石伤仲永——人的变化、环境影响、人才的失落等。

  75、杨时立学程门——求师的谦逊真诚与执着恳切的精神等。

  76、岳飞抗金与被害——爱国报国、奋勇抗敌、陷害忠良等。

  77、梁红玉抗金兵——女性的爱国精神、顽强斗志等。

  78、陆游的“位卑未敢忘忧国” ——忧国忧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

  79、文天祥的正气——忠心爱国、成仁取义、视死如归的无畏精神等。

  80、元世祖厚待马可·波罗——恩德怀远、东西文化等。

  81、黄道婆改进纺织术——传播技术、致富乡里、无私奉献等。

  82、王冕学画——勤奋苦学、坚持不辍、终获成功等。

  83、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要充分准备、待机成事等。

  84、郑和下西洋——大胆创举、开拓海外交流、发展贸易等。

  85、于谦两袖清风与临难护国——为官清廉自律、临危不惧、勇当大仁等。

  86、海瑞冒死上疏——刚正不阿、敢于直言、秉公执法等。

  87、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 ——忠于事业、不畏艰难等。

  88、徐光启学习西洋科技——破除保守思想、放眼海外、虚心学习先进技术等。

  89、袁崇焕的含冤而死——主观武断、偏听偏信、毁灭人才的后果等。

  90、东林党人关心国事——知识分子忧国忧民、谏言议政等。

  91、徐霞客游历天下——执着、勤勉、不惧艰难险阻的实践精神等。

  92、李自成起义的成败——兴亡盛衰、变化在自身等。

  93、夏完淳少年英烈——爱国抗敌、视死如归等。

  94、清初的文字狱——压制思想、扼杀文明的可悲等。

  95、林则徐的“睁开眼睛看世界” ——有识之士放眼天下、学习外国等。

  96、太平天国内讧——团结兴邦、分裂误国、同心同德方可成事等。

  97、武训办义学——尊师重教、兴学育人的献身精神等。

  98、火烧圆明园——侵略行径的可耻、国家贫弱的不幸等。

  99、严复撰《天演论》——优胜劣汰、思想启蒙、先觉者的历史作用等。

  100、康梁公车上书——忧国忧民、变法图强、志士仁人挺身而出等。

  101、大禹治水:鲧的儿子禹采取“开、通、疏、凿、引”方法治水,大禹治水有功,被推为部落联盟首领。后来,禹禅让帝位给伯益,禹的儿子启夺位称帝,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自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102、桀骜不驯、酒池肉林:夏王朝第16代君王“桀”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桀骜不驯”便出于此人。商第三十代大王纣和夏桀一样是典型的暴君,历史上有“桀纣”的并称。纣创造了“炮烙”“虿(chài,蝎子)池”等刑罚,造“鹿台、酒池、肉林”,劳民伤财,草菅人命。

  103、网开一面:汤,又名“成汤”取得黎民百姓的拥戴,后打败夏桀,灭掉夏建立了商。“网开一面”最初反映的就是汤的仁慈。

  104、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殷商“谗言进用,忠良远黜”,比干被挖心、萁子装疯、微子出走,周武王兴兵伐纣,奴隶倒戈,纣王鹿台自焚,殷商灭亡,周王朝诞生。周武王封姜尚在齐,周公旦(武王的兄弟)在鲁。后来周公辅佐成王,有“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典故。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止进食,急于迎客。

  105、烽火戏诸侯:周幽王千金难求妃子(褒姒)笑。“烽火戏诸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国都镐京被犬戎攻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太子即位,为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106、春秋五霸:东周在历史上分为“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公被称为“春秋五霸”。

  107、管鲍之交:指春秋时期,齐桓公的两位贤臣管仲和鲍叔牙的友情,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108、秦晋之好:指秦穆公帮助流亡在秦国的晋国流亡公子重耳回国做了国君,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嫁给了重耳,成就了“秦晋之好”。

  109、问鼎中原:鼎是古代国家权力的象征,楚庄公问鼎之轻重,有取代周室之意,“问鼎中原”源于此。

  110、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历经22年,报仇雪恨灭吴国,成为春秋时代最后一个霸主。

  111、可与同患,难与处安:相传范蠡献美女西施于吴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灭吴。勾践成霸业后,尊范蠡为上将军。但范蠡认为:“大名之后,难以久居”,认为越王“可与同患,难与处安”,后携西施隐退到陶邑经商,身家巨万,人称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为保护神。

  112、三家分晋:春秋时期,晋国的兵力虽然强大,但“政出多门”不能统一力量重振霸业,多年后被“韩、赵、魏”三家分割而亡。

  113、商鞅变法:商鞅,原名公孙鞅,秦孝公期间,其通过变法使秦国变的强大,但因执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车裂之刑(五马分尸)将其处死,可谓商鞅“作茧自缚”。

  114、庞涓孙膑:孙膑与庞涓本是同门师兄弟,但庞涓嫉妒孙膑的才能,献谗言于魏帝,并将孙膑的髌骨挖掉,孙膑装疯被齐国营救,后有“围魏救赵”的事迹,并在一次战役中设计大败魏军,诛杀了庞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多行不义必自毙”就是此事给后人的启示。孙膑著有《孙膑兵法》

  115、合纵连横:自秦孝公起,强大的秦国便有了统一天下的雄心,于是“齐、楚、燕、韩、赵、魏”六国便“合纵”抗秦,秦谋士张仪“连横”消解联盟,为秦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116、屈原投江:屈原名平,伟大的诗人、政治家、思想家、爱国人士,因遭谗言被流放,后因不忍看到楚国沦亡,抱石自投汨罗江,百姓乘舟寻尸不遇,为防鱼儿蚕食,用竹筒盛米倒入江中,后演化为赛龙舟、包粽子。屈原著有《离骚》《天问》《九章》等爱国诗篇,被后人整理为《楚辞》流传至今。

  117、纸上谈兵:秦国攻打赵国,老将廉颇据守,秦无策,后秦使离间之计,调离了廉颇,赵国任赵括统兵,此人只识纸上谈兵,并无实战之能,被秦将白起打败,40万赵兵,除240名年幼者,全部被坑杀于长平,成为历史上的一大惨案。

  118、荆轲刺秦王:秦王嬴政执政后,灭韩、赵,并攻占燕国,燕国太子丹派勇士荆轲刺杀秦王,“图穷匕见(xiàn)”,刺杀未果,丢了性命,可他英勇机智、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精神永垂青史。

  119、霸王别姬:刘邦采用韩信的十面埋伏之计将项羽困在垓下,项羽爱妻虞姬,唱罢“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拔剑自刎,一代名姬香消玉损。项羽退至乌江,乌江亭长劝其退回江东称王,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边拔剑自刎,“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120、吕氏之乱:吕雉,刘邦结发之妻,其子刘盈即位,吕氏便执掌大权,进入了吕后时代。吕后为人阴险毒辣、残酷无情,残害刘氏家族,欲将刘氏天下改为吕氏天下。其中,将刘邦爱妾戚夫人,砍手足、挖出双目、熏聋耳朵、弄哑喉咙,扔进猪圈,做成“人彘(zhi,猪)”。吕氏执政16年,继承了汉高祖开创的“与民休息、无为而治和对外和亲”政策,是历史上值得肯定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