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论文1 摘要:目前,……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论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论文1
摘要:目前,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现状并不乐观。为了提高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有效性,中职旅游地理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灵活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文分析了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
关键词: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有效性
一、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现状
《中国旅游地理》是中职旅游专业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教学的任务是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掌握旅游从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教材内容丰富多彩,涉及范围广,再加上大部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文化基础差,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起来难度加大。如果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一直沿用教师讲授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不仅很难调动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还会使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失去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很难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二、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创设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对于优化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帮助中职旅游地理教师活跃课堂气氛,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基于对中职《中国旅游地理》现状的分析,中职旅游地理教师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来增强课堂学习的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提升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开展模拟导游讲解活动,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久而久之会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因此,中职旅游地理教师可以尝试把教学内容与导游工作有机结合,让学生扮演导游角色来开展模拟导游讲解活动,这样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还能给予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更多真实的实践感受,凸显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其在以后的带团过程中能够积极应对所遇到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比如在学习“江西省”这个章节时,可以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搜集江西省主要旅游城市和主要游览胜地的相关资料,并整理成导游词。上课时旅游地理教师走下讲台,组织、引导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开展模拟导游讲解活动,鼓励他们通过自荐或推荐扮演地陪进行车上模拟导游讲解、旅游路线的介绍以及景区景点的讲解,同时让其他同学充当游客,给“导游”制造一些突发事件,并对该组导游的讲解内容,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点评,最后教师总评,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开展模拟导游讲解活动也能够锻炼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深了他们对导游工作的理解,为今后从事导游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充分利用本土旅游资源,开展实地参观考察活动实地参观考察是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中职旅游地理教师可利用节假日灵活选择到当地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开展实地参观考察活动,并在实地参观考察活动中引导学生结合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进一步提升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福建省东山岛职业中专学校旅游地理教师可以在清明节组织旅游专业学生到当地参观谷文昌纪念馆、到烈士陵园扫墓,在黄金周参观考察东山风动石景区。这样既能够激发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爱国热情,也能消化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逐步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求知欲,又能让他们在景区景点看到导游是怎样工作的,开阔了他们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见识,进一步提升中职旅游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3.巧用信息技术,开展间接体验活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材理论性强,主要是介绍中国各省的概况以及主要旅游城市和游览胜地,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只能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同时本门课程涉及全国各省的旅游景点,不可能带领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到各省市逐一进行实地考察。所以中职旅游地理教师应整合教材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呈现方式,大胆尝试创设各种间接体验活动,增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的学习体验。比如,中职旅游地理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各省市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的宣传片和图片等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利用计算机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示各地的风景图片和旅游宣传片来帮助学生体验“网上旅游”。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中职旅游专业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上所学的知识,还能让他们在头脑中形成相关的立体画面,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中职旅游专业学生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它主张“做中学、学中做”。在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以福建省东山岛职业中专学校2016级旅游班学生为教学对象,授课中职《中国旅游地理》“福建省”这一章节为例。首先在授课“福建省”前一周给本班学生布置任务为:“收集福建省旅游资源的相关资料”,同时明确任务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福建省主要的旅游城市和主要游览胜地的旅游资源”;然后中职旅游地理教师把本班学生分成3组,给小组成员分配任务:“假设每组都是代表1家旅行社,每家旅行社将要推出1个福建主题的旅游路线,以山水风土人情旅游路线、红色之旅旅游路线、历史文化古迹旅游路线3条路线为参考,由各个旅行社抽签决定”,这样就明确了他们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该做哪些事情;接着小组成员开始分工合作,收集景点的相关资料,集中讨论路线景点的组成、行程的安排;最终在课堂上把小组的合作成果向全体同学汇报,并由各组成员进行互评,最后由教师点评,并进行归纳总结。采用这种“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法,能够真正地把“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培养中职旅游专业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又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理解所学的知识点,提高了中国旅游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旅游地理教师在《中国旅游地理》教学中,要更新教育观念,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教材,结合所在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研究教学方法,选用模拟导游讲解、实地参观考察、“任务驱动+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来丰富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学,努力为中职旅游专业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静文.开展多种学习活动,促进中职旅游地理有效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07:4748
[2]刘金桥.中职学校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方法思考[J].亚太教育,2015,23:228.
[3]卢冬梅.基于“任务驱动+小组合作”教学法的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案例与反思[J]广西教育,2016,10.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论文2
【摘要】教学改革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必须加大其改革创新的力度。本文就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合理规划和设计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进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随着中国现代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旅游业已成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朝阳产业之一。早在1999年国家旅游局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世界旅游强国”的目标。因此大力培养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人才就成为各高等院校旅游专业的主要任务。
中国旅游地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从该课程的性质来说,它是一门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为今后从事旅行社经营与导游工作、旅游饭店管理、旅游地建设与区域旅游开发工作等,打下必备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基础。
笔者根据近年来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地理教学的实践、研究和探索认为,要提高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质量,应该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面。
1合理定位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国旅游地理是一门在旅游地理学理论指导下关于区域旅游地理研究的学问。就这门学问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由旅游地理学的部分原理和方法,与中国这个特定区域有关旅游的地理知识结合而成的实用知识领域⑴。它综合了地理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民俗学、考古学、生物学、经济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城市与区域规划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知识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其知识涵盖面广,不仅对教师,而且对学生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目前,在旅游类、地理类等专业都普遍开设了旅游地理课程。然而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的目标不同,所具有的知识结构不同,因此教学目标和要求也应该有所不同。同时,在我国高等本科教育从以前的精英教育转为目前大众教育的背景下,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其培养目标应该从培养“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转变为培养“宽(专业)口径,厚(专业)基础的复合型、交叉型人才”。这样,既可以增加本科毕业生就业的灵活性,又可为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⑵。
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按照国际国内当代大学课程发展的趋向、教育部21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总目标的要求,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以及现代信息社会对旅游人才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可以确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是:
(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的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科学地解释旅游资源形成的原因、旅游路线的设计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旅游素养;
(3)树立空间地域意识,形成旅游综合动态思维。[1]
2合理规划和设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与课程改革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是学校教育核心的核心。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目标,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综合性为基础,以应用性为动力,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内容应特别注意向自然、人文兼容,文化性与专业性兼具;向既有理论深度,又有较强实际应用性特征的综合性、开放性方向发展。为此,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在内容体系上除主要研究中国的旅游实际外,还可适当引入一些理论旅游地理和应用旅游地理方面的理论和知识,而且要重视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具体来说中国旅游地理的教学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避免重复,重点突出
中国旅游地理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如旅游者空间行为与旅游客流规律,旅游市场需求,区域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等在旅游管理专业或专业主干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等课程中均有专门的讲授;另一方面旅游资源是一国、一地区发展旅游的基本前提。在现代旅游活动三要素中,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最为密切。目前中国旅游地理知识体系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以旅游资源地理为主要内容的。因此,为了避免重复,突出重点,该课程应把中国旅游资源和旅游区划等作为重点内容进行讲授,让学生明确中国旅游资源的种类、成因、地域分布特点、主要代表性景区景点以及各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特征、主要旅游路线等。 2.2明确学习目标,扩大知识面
任何知识的学习都应该强调学以致用。在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学生除了要系统学习旅游管理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外,导游资格证的考取也是学生明确的目标之一。因此,为了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导游资格考试,应结合导游资格考试的要求,适当补充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2.3加强内容深度,提高旅游素养
中国旅游地理教育可以展示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独具风采的自然、人文景观,并揭示它们形成、发展的奥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的自豪感,树立旅游意识。对于丰富的旅游地理知识,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因此,我们在讲授过程中要加深涉及到的地理、历史、建筑、宗教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旅游景观的鉴赏能力,增强建设美好未来的责任感,从而自觉地保护旅游环境,爱护旅游设施,宣传我国的旅游资源及其知识。
2.4引入旅游地理研究的新理论,关注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动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旅游需求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出现新的趋势。为了适应旅游需求的不断变化,旅游目的地会不断地进行再次开发,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我们应把旅游地理研究的新理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动向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时刻关注旅游业发展的新变化。
3改进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指标内涵说明(教高司函[2002]187号)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是“教学建设与改革”中的二级指标“课程”项的三大重要观测点之一,并明确指出“教学方法的改革中心是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灌输式’和过分偏重讲授的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的教学方法”。改革要有利于加强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同时明确教学手段的改革就是要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技术和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技术,利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动画等信息的新技术。这就为中国旅游地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中国旅游地理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钻研教学方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并掌握多媒体技术这一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1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
中国旅游地理知识的讲授需要大量的图片、地图、视频、音频等材料。多媒体技术是集各种信息载体,包括文字、符号、声音、图形、语言、静止画面以及活动影像于一体的信息技术,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助于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声音、语言、图片等综合讲解可以直观形象地再现地理事物和旅游景点,它的新颖性、多样性、直观性和趣味性使本来比较枯燥的、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直观,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利用照片、视频等材料向学生介绍黄山、九寨沟等旅游景区的特征、成因等状况时,就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其次,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力的提高。旅游地理的某些教学内容需要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需要把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便于学生的理解。如在讲到花岗岩地貌景观时,坚硬的花岗岩岩石在球状风化和差别性风化的作用下会分别形成巨大的“石蛋”造型、浑圆多姿的巨石兀立形态和各种维妙维肖的象形峰石,这时可以结合青岛崂山的“石蛋”、海南的“天涯海角”、黄山的“老人峰”、“猴子观海”等景点的图片进行讲授。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很容易的理解这些奇特造型的形成原因,而且容易记忆这种类型旅游资源的典型代表。
第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有利于缩短学时,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课件信息容量大、图文音并茂、调用方便,因此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放到课堂上操作的、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清楚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很容易的展现出来,这样可以大大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时间及劳动,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科学知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3.2加强课堂教学的互动
课堂讲授法虽然因为具有在较短时间内能系统地向学生传授比较多的信息而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教学方法,但是其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及创新。针对课堂讲授法的不足,我们可以引进课堂讨论法、提问法、自学指导法等一些其它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针对课时较少,许多领域的知识不能在课堂上系统讲授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自学指导法和提问法,给学生介绍相关方面的书籍、杂志,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学;结合课堂讲授内容可以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或熟悉的旅游资源状况。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收集资料,提高表达能力和管理的组织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大教师和其它学生的知识面。
3.3重视野外实践教学
虽然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可以通过很多渠道获得丰富的旅游地理知识,但是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仍然是不可替代和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把学生带到野外让其亲临其境进行观察、判断和体验,一方面可以加强课堂讲授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把书本里和课堂中学到的理论和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内化为素质。此外实践教学可把旅游地理新事物、新现象以及相关最新理论成果及时反映出来,使中国旅游地理课堂教学和野外实践教学互为补充,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所以根据旅游管理专业及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旅游地理野外实践教学时间。并选择典型的、且开发较成功的旅游景区作为实习地点,也可利用周末及寒暑假组织学生到一些旅游景点进行考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学生到云台山实习后,不仅加深了对山岳旅游资源形成原因、景观特征的认识,而且对其开发利用和保护方面的问题也有直观的认识,增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业务素质。
4、小结
本文对旅游管理专业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进一步促进我国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出高素质的、符合社会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希望通过我们的有益探索,能推动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教学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罗兹柏,张树林编著.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9.
[2]蔡靖方,马勇等.新时期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2004.8.
[3]杨载田、钟顺清.试论新世纪高校中国旅游地理课程的改革创新〔J〕.嘉应学院学报,2004.6.
[4]苗雅杰.合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提高旅游地理教学质量〔J〕.长春大学学报,2002.10.
[5]吕新民,张金成.经济管理类专业《管理信息系统》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