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诗歌散文 古诗 中国 古代 欣赏

管理员

摘要: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下面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请参考!  中国……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下面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请参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篇1

  诗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西欧的诗歌,由古希腊的荷马、萨福和古罗马的维尔吉、贺拉斯等诗人开启创作之源。

  一、按内容来分类:

  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怀古诗。

  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

  (2)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等表现手法。

  (3)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4)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仍频,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形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5)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特别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或托物传情,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6)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古诗看到题之后一定先分类,分成唐诗、宋诗、豪放词、婉约词。不同的类型回答时内容是不一样的。因为唐诗是以情入诗,宋诗是以理入诗。比方我们正常生活中表达思乡,成天把思乡挂在嘴边是低级的表达情感的表现。比方写明月,进而写到家乡的月~比方写捧起家乡的黄土狂吻。这比单纯的语言表达强多了。请同学们记住,唐诗都是以景写情,触景生情的。反应到答题上,你要记得这样几句话:以景写情,触景生情,诗人通过对某某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某某感情,情景相生,使无形的人的'愁思有形化,使有形的景色沾染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二、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

  三、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忧国忧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2、反映别离和战乱的痛苦

  3、同情人民地疾苦

  4、对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

  2、保家卫国的决心

  3、报国无门的悲伤

  4、山河沦丧的痛苦

  5、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7、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思乡怀人

  1、羁旅思乡之情

  2、对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3、边塞思乡之情

  4、闺中怀人之情

  ●长亭送别

  1、依依不舍的留念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吐露)心志的告白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2、昔盛今衰的感慨

  3、借古讽今的情怀

  4、青春易逝的感伤

  5、仕途失意的苦闷

  6、告慰平生的喜悦

  四、答题模式:

  (一)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样的意境?表现了怎样的画面?诗人通过什么景物表达自己的感情?

  2、答题步骤:

  ①描写初始中展现的途径和画面(翻译——忠于原文)。

  ②用4个字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以下4组)孤寂冷清;萧瑟凄凉;雄浑壮阔;恬静优美+明净炫丽。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二)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怎样的表现手法?怎样的艺术手法?怎样的技巧(手法)?怎样抒发感情的?

  2、答题步骤:

  ①明确告诉其手法。

  ②结合诗句证明为什么。

  ③运用这种手法有效地表达出因---而产生的---情感。

  (三)分析语言型:

  1、提问方式:此诗有什么语言风格,语言特色,艺术?

  2、答题步骤:

  ①从以下六个词中选一个或几个。雄浑豪放;委婉含蓄;华美绚丽;朴实简练;运用口语;叠词互用。

  ②结合相关语句说明。

  ③运用这种语言表现作者因---而产生的---感情。

  (四)炼字型:

  1、提问方式:最生动传神的字是什么?给出一字,是否同意。

  2、答题步骤:

  ①解释此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翻译此句(忠于原文,语言优美)。

  ③回答表现诗人什么感情(先答原因,后答感情)。

  (五)诗眼型:

  1、提问方式:关键;不能删掉的词。

  2、答题步骤:

  ①解释词义。

  ②点名中心。

  ③是全诗的关键。(位于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不在第一段或者第二段)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分析 篇2

  近一年来,新课程改革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传统的语文教学似乎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而诗歌,尤其是古诗,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又是高考中的重难点,如何在新课改的理念下进行复习呢?我认为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可以形容为”带着镣铐跳舞”。

  弄清楚诗歌的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是鉴赏的两大要点。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

  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了解作品的主旨,即作者的思想态度。

  任何人写作都有其目的,都是为了宣传某一种思想,造成一种舆论,去影响别人的思想和行为。这种通过文学作品的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某一思想意见,就是作品的主旨,往往也是作者本人的观点。它是作品内容的灵魂,题材的统帅。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会首先被作品的主旨所震撼和感染,并从中获得对社会生活的理性认识。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涉及到的文学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自然现象、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以及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和生活经历等。比如读杜甫的作品,就必须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当时的处境,才能更好地体会到《三吏》、《三别》的凄楚、“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无奈以及“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的心酸!

  2、分析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

  优秀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为艺术美,而通过艺术美的形象,表达作家的人生理想,健康的思想感情,读了能使人受到教育与启迪,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

  3.明确作品的社会意义

  古典诗歌的重要主题往往有:怀古伤今、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相知相思、别恨离愁、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变化等。

  总之,评价文学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具体讲就是判定某一篇文学作品的政治内容、思想倾向,这是诗歌文学鉴赏的首要任务。

  同时,我们也要看作者的观点态度。古代的作者往往以诗歌作为载体表达情感、主张、观点和态度。其表现方式有别,手法各异:或直白张扬,或含蓄隐晦,或开门见山,或卒章显志。因此,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必须建立在广泛阅读和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必须准确分析诗歌的具体内容,这样才能概括出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观点和态度。

  一般而言,诗文作者表达观点态度有两种方式:

  一是直接表达,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诗先写景后抒情,语言直白畅达,对秋景的赞美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表露无遗。观点态度很鲜明。这类诗歌,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与诗歌内容的鉴赏处于同一能力层面,有了正确的鉴赏,也就有了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准确评价。

  二是间接表达。

  作者观点态度的间接表达也有两种方式:

  ①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对眼前“残阳”“露”和“月”等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九月初三夜”的喜悦之情。诗人当时外调离京,脱离官场的排挤倾轧,不由觉得一身轻松。其观点态度已渗透在对自然之景的描写之中了。

  ②侧身诗外,暗寄褒贬。如金昌绪的《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