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散文的身影吧?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你有了解过散文的写作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1
一、编写的指导思想和整体设计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是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编写的一本选修课教科书。它是与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相配套的。为了使它对学生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切实地培养学生的文学文化修养,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应不同地区、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编者在以下几个问题上,曾进行了反复思考、充分讨论,并采取了一些新的编排思路。
(一) 适应高中学生的文言文学习需求。
民国以前,文人科举考试以及公私应用交际、日常记事抒情言志,都离不开用文言形式写的诗文。对于诗文的学习、探讨,了解其做法,总结其得失,予以借鉴,甚至模仿,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代替了文言,古代文学与读者拉开了距离。阅读古代诗文,从以往的重在临摹仿效,转为偏重鉴赏和认识。古诗文学习的直接出发点,多半在于增进文化涵养,提高审美情趣;至于写作应用上的受益,则不像白话文那样直接。这是读者需求上古与今的差异,面对这种情况,课本的设计必须从欣赏角度入手,以适应读者需求的变化。
(二)采用全新的单元设置角度。
为了突出文言文学习中鉴赏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到古代文学的独特魅力,这本课本打破了一般以文学史顺序或作家文选式的单元编排方式。诗文分列,按不同的鉴赏角度、鉴赏方法设置单元。诗文各分三个单元,繁简适度,切合高中生的欣赏需要,尽可能地从几个基本方面充分体现两种文体的各自特点。尤其是散文的单元设计,由于可借鉴的资料不多,自出主张,从散文的形象性、抒情性与逻辑性、灵活性与趣味性三个方面勾勒散文的整体风格,很有创意。从选目看,各单元所选作品,均不在一个平面上简单罗列,而是根据教学需要和鉴赏需要作多层次安排。
(三)努力在教学内容和方法步骤上有所创新。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课程把引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根本出发点,因此,从单元开头的赏析指导,到课文后的练习与相关资料,均本着加强方法指导的原则作了新的考虑。
教材的编写与设计,有强烈的方法指导意识。“赏析指导”短文与“赏析示例”对所选诗作的具体分析,起了总领和示范作用。“自主赏析”部分又提供了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赏析活动的具体凭借。“推荐作品”则引导学生利用刚刚学到的鉴赏方法自行进行文学鉴赏活动。链接资料广泛丰富,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探究的空间。思考题名副其实是探究,注意多方面比较、引申、参见,能抓住关键性词句,深入作品肌理,不作泛泛探讨。
总之,本书区别于大学讲义,也不同于一般的鉴赏读物。它力求将接受性学习与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并举。给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提供了一定的空间,不限制过死;各项措施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都有切实的帮助,是一本富有创新精神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教材。
二、教材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从殷商到清末,有三千多年历史,给后代留下了非常丰厚的遗产。这笔遗产对于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有着重要意义。中国古代文学的几种主要文体中,诗歌和散文产生和成熟最早,历史最长,最受重视,发展也最为充分。从先秦到近代,产生了大量的名作、名家和诗文流派。许多优秀作品,到现在还是家喻户晓,众人皆知。“床前明月光”,“春眠不觉晓”,中国人是从刚刚学语时,就学会了背诵。从小学起,特别是到了初中和高中,语文课本中的古代诗歌、散文,逐年增加。同学们已经领略了许多作品的文采和意境,背熟了许多篇章和格言警句。但是对于古诗文的学习,这还只是初始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扩展阅读,以求获得更深的体会和更多的相关知识。
这本教材的编写,就是为了适应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古代诗文的需要。它着重从鉴赏这一角度引导阅读古诗文。让同学们有计划地阅读一定数量的名篇,通过自己的鉴赏探究,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深化热爱祖国的感情,增进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全书共六章,诗歌、散文各三章。诗和文后面分别有《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这样,将诗、文相对集中编排,有助于认识诗歌和散文各自的文体特征,掌握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同时,通过文学史知识介绍,能将已学过的作家作品贯串起来,获得对古代诗歌和散文发展概况的大致了解。
对于诗歌、散文,历代鉴赏和研究的成果很多,但相当分散。单是鉴赏,就有许多名目。这本教材,从高中生实际水平出发,对于诗歌,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探究诗旨)“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把握诗境)“因声求气、涵咏诗韵”(体会声韵)三方面入手;对于散文从“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理解散文的形象性)“散而不乱、气脉中贯”
(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文无定格,贵在鲜活”(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三方面入手,这样能够从大处抓住跟两种文体本质属性有关的主要之点,避免过繁过细,有助于初学者掌握运用。在具体步骤上,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单元所提出的鉴赏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第二项是“赏析示例”,每个单元各举一篇诗歌或者散文为例,从该单元所强调的鉴赏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供同学们参考借鉴。第三、四项是围绕这一单元的中心,提供阅读鉴赏的作品。自主赏析作品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学生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在“探究·讨论”题目之后,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
三、欣赏要点与教学建议
这本教科书从欣赏的角度展开对古诗文的学习。就引导学生阅读欣赏而言,可以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一)注重语感。阅读作品,只有通过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个缺乏语感的人,很难进行审美意义上的鉴赏活动。优秀作品,首先是以语言的直观表达,形成强烈的明显的“感觉”印象。对于古诗文,要引导学生反复吟咏诵读,感受它的音韵和文气,进入它的语境之中。
(二)展开想象。想象,是指读者的形象思维活动。文学作品通过个别反映一般,往往具有概括性。读者在赏读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想象,去不断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完整而丰富的形象美感,即从有限的描写中推测、联想,对原作品进行补充、扩展、联系、对比的想象,在作者的头脑中形成更加丰富、鲜明、丰满的文学形象。
(三)深入体验。体验,是指读者的情感反应活动。文学作品的鉴赏,必须真正深入到作品的生活场景去,从人物的喜怒哀乐中体会作者感情爱憎,感受作品所描写的人物幸福与痛苦等。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强烈的情感反应,使文学作品收到应有的艺术效果。
(四)力求领悟。领悟,是指读者的理智认识活动,它是进行鉴赏性阅读的高级层次。鉴赏作品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如果深入体味作品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的话,那么,领悟则是理智认识的要求与结果。只有达到情感与理智的高度结合境界,才能真正鉴赏出作品艺术描写的深长意味。
以上是欣赏的主要环节和要点,至于具体教学步骤的安排,我们有以下一些建议:
每单元的第一项是“赏析指导”,就这一章所提出的学习角度,介绍相关知识和鉴赏方法。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之前将整本书的大框架和概貌作一番了解,并力求对赏析指导部分能有深入的领会,从而可将几个单元的知识在教学中综合运用,增强各单元的互补性。
第二项是“赏析示例”,诗歌、散文各举一篇为例,从该单元提出的学习角度进行分析,带有举例示范性质。因为学生经过了高中的必修课阅读,对诗文有了初步的鉴赏基础,所以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自主研读赏析示例,也可以先不去阅读示例,由学生自己作一番赏析,然后将自己的赏析和示例作一比较,并由教师加以评说,这样会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第三项是“自主赏析”,自主赏析作品注释后面列有“探究·讨论”题目,这些题目帮助同学们在阅读鉴赏时打开思路、把握要点,在途径上、方法上作适当的提示或点拨。有的作品还有“相关链接”,进一步提供有关背景资料和信息。这一项类似于必修教材的课后练习,不同的是讲究“自主”二字,意即在赏析时,允许学生有多元性、开放性的解读,真正做到审美的个性化。自主阅读课文,可先尝试着由学生自己将疑难与感悟写出来,再接着阅读“探究·讨论”的题目,作一番深层次的理解,当然不是追求唯一的答案,而应力求多些不同的理解。也可利用网络资源,查找信息或设置讨论区,将某一作品探究上升到研究领域。
第四项是“推荐作品”,是推荐给同学们与本单元学习内容相关的一些作品,供课后阅读。同学们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将每一单元提供的角度加以运用,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推荐的作品也是有限的,同学们可以拓展到课外,自己多去寻找佳作名篇进行阅读。
教师可引导和安排同学多开展一些学习活动。如阅读交流,将自己对文章的感悟和质疑在班级里交流;鉴赏研究,可设置一些有价值的研究题目。古代诗歌部分,可就一些常见的意象、主题进行讨论研究;有条件的地区可结合与当地有关的名篇或著名作家,展开实地考察和讨论研究。总之,可采取多种手段,激发同学阅读古诗文的兴趣。
流传下来的古代诗文,有许多名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学们阅读多了,对古代诗文就会减少畏难情绪,产生阅读探究的兴趣,在自主阅读中吸取古代诗文的思想和艺术营养。
文艺鉴赏是一种主体性很强的情感和思维活动。这本教材的“赏析指导”、“赏析示例”,以及课文后的“探究·讨论”题目,用意在于启发引导,指出途径,激起
兴趣,而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文学作品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教材在一个单元之中列举一些作品,并不意味着这些作品只能从这一单元所提供的角度进行欣赏。在具体阅读和在今后的理解运用中,完全可以引入另外一些角度,以获得对作品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一些作品内涵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理解时不必限制过死,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有多元的、开放性的解读。
愿这本教材能够做教师和学生的好朋友,能够在高中学生和古代优秀的诗文的名作、名家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大家既感到有浓厚的兴味,又有探胜取宝的眼光和方法,怀着愉快的心情,走进中国古代名家、名作之林,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使自己的思想情操、鉴赏能力和语言素养都能大大提高。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
《拟行路难(其四)》《 咏怀八十二首(其一)》
【学习要点】
1.探究 诗歌的情感。
2.探究诗歌的诗眼。
☆课堂探讨☆
要点一:探究诗歌的情感。
【探究活动】
抓住 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的词语探究两手诗歌的情感。
【教师释疑】
探究诗歌的情感注意从三个方面入手: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诗歌的情感一般有一下几种: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 的担忧。 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王昌龄《从军行》 后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 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 陵人,暂游桃源里。” 诗人送友人归隐山 林,劝慰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 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时序转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讨论明确】
这两首诗中的表达情感关键词语分别为“愁”和“忧思”,具体的情感结合诗人的经历进行分析。
要点二:探究诗歌的诗眼。
【探究活动】
找到两首诗的诗眼,结合诗歌作简要的分析。
【教师释疑】
所谓“诗眼”就是全诗的关键所在,是全诗的情感的所在,或是全诗结构上的关键,答题时找到这个词语,然后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讨论明确】
《拟行路难》的诗眼是“愁”,全诗围绕“愁”字展 开,突出一个“愁”字,所叹者愁,酌酒为消愁,悲歌为断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咏怀诗 八十二 首》的诗眼是“忧思”,全诗围绕忧思展开,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夜晚失眠,起来弹琴),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三、四、五、六句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以动写静,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意境,以清冷的自然景色为衬托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忧思。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课堂提升】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 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全诗。
【答案】在一个秋天的深夜,天边缺月,暗淡无光。旅舍的床边,一盏油灯,半明半暗。自己身体有病,最容易感到风露侵人,气候转变的早;“归梦不知山水长”,是虚写,在梦境中回到家乡,就不觉得山高水长。因为感到岁时已晚而慷慨悲歌;下句接“山水长”,从梦境回到现实,看到天地的景色,是一片苍茫凄凉。蝉声聒噪,使得旅途中的人心烦意乱,鸣蝉所停的梧桐,已是树叶半黄了。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解析】
试题分析:“乱”是全诗的关键,分析 都哪些地方体现“乱”即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3
现行《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高中语文新课程由五个模块的必修课和五个系列的选修课构成。学生在前五个学段学完必修课之后,要在“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和“文化论著选读”这五个系列中选修四到五门课程。这五个系列,每个系列可以由不同的模块组成。教师和课程开发机构可以根据课程标准,开发不同课程作为其中的一个模块。
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是由人教社课程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和北大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共同开发的一门课程。这门课属于“诗歌与散文”系列,教材全名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我校计划在高二第一学期下半段开设该课程。教学时间为7周共42学时(包括周六补课)。
一、课程目标:
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应该与课标关于“诗歌与散文”系列的规定相吻合,具体而言即是: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与附录一所建议的古诗文程度相当),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散文的创作,组织文学社团,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根据教材编写情况,我认为,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具体教学目标是: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中国古代文学、文化常识,了解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和思想背景知识;
2、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学习课文中涉及到的古代汉语知识;
3、学习中国古代诗歌和散文的常见体裁和常用技巧;
4、能鉴赏古代诗歌散文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5、能评价古代诗歌散文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
1、欣赏古代诗歌,要学会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2、欣赏古代散文,要学会从形象入手,抓住所记之事、所写之景,探究作者的深意和感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对祖国语文、文化的感情;
2、养成高雅的审美情趣;
3、培养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
二、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赏析
指导
与示例
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长恨歌 2课时
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春江花月夜 3课时
因声求气、吟咏诗韵
将进酒 1课时
自主
赏析
蜀相、书愤、临安春雨初霁 1课时
行路难、拟行路难 1课时
湘夫人 1课时
梦游天姥吟留别 1课时
登岳阳楼 旅夜书怀
菩萨蛮 1课时
李凭箜篌引 1课时
阁夜、虞美人
苏幕遮、浪淘沙
1课时
推荐
作品
越中览古 一剪梅 今别离 夜中不能寐
白日沦西河 点拨1课时
积雨辋川庄作
归嵩山作 夜归鹿门歌
赠孟浩然、解闷十二首
1课时
新城道中 杨州慢、
长相思 1课时
国殇、菩萨蛮(温庭筠)
1课时
燕歌行、高祖还乡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洲 1课时
三、教学方法
1、无论是诗歌和散文,背景知识(包括文学常识、文化常识、历史背景、思想背景)都是教学的`重点,必须在教学中给学生点透。语文无非是积累,而这些背景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同等重要。同时,背景知识,又是解读诗文的钥匙。
2、要特别注重文言词语和句式的教学,无论是诗歌还是散文,都要以积累语言,培养独立的阅读能力为终极目标。
3、要把思想内容的基本问题讲清、讲透,务必使学生在学完一首诗、一篇散文之后,对作品的基本思情感有清晰的认识。避免过深、过偏的讨论,对有争议的问题(如长恨歌的主题)可以将多种看法提供给学生,做开放性的解读,避免挂一漏万,避免限制学生思维。
4、要发挥朗读、背诵的作用。充分利用早读、晚自习和课堂时间,加强学生对文本的主动感知,加强对所学知识尤其是文章本身的积累。
5、要适当做练习,尤其是要选择比较简单、典型的高考题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有效的训练。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为一门选修课,老师们对待它有两种偏激的态度,一是既为选修课,就干脆舍弃不修,提前进入高考复习;二是把它当做必修课一样进行教学。这两种做法都偏离了选修课设置的根本意图。新课标明确地指出设置这一门选修课的宗旨一是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二是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如果要有效地落实这样的能力,我认为应该抓住两个关键词,一是欣赏,二是积淀。
笔者认为欣赏、积淀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教学在有效层面上的着力点。为了实现这种有效,笔者这样进行操作。
一、回望必修教材,加强选修必修的联系。
例如教学散文之部,我们可以回望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的寻觅文言津梁,加强选修与必修的联系。苏教版必修三第四专题寻觅文言津梁有三个板块组成,即因声求气仔细理会融会贯通。因声求气重在声情并茂地诵读,仔细理会重在字词理解基础上的品味,融会贯通就是阅读的综合运用。选修教材的散文之部就为我们品味欣赏文言散文提供了三种渠道。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要我们从理解散文的形象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散而不乱,气脉中贯要我们从把握散文的逻辑性和抒情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文无定格,贵在鲜活要我们从体会散文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的角度去仔细理会。
再来看创造形象,诗文有别这一单元选了三类散文,独具韵味的山水风物的山水游记类,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的人物传记类,直观形象的.事实呈现的寄寓言志类。第一类散文的特点是情景交融的意境、灵活多变的笔法、多角度多侧面的细致的真实描写;第二类散文的特点是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精湛的场面描写、个性化语言、动作神态细节描写;第三类散文的特点是寓言说理、铺叙夸饰、渲染描摹、繁简搭配、多种修辞的运用。如果我们在欣赏《项羽之死》之后,将《史记》刻画人物的手法即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性格、运用多种手法来描摹人物、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行总结,再来反观必修教材《廉颇蔺相如列传》和《鸿门宴》两篇文章,并将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比较一下,学习就会更有文化意味。
二、欣赏诗文不求面面俱到,力求重点突破。
作为选修课,授人以渔是必要的,知识短文在于梳理欣赏的知识,赏析示例在于明示学生欣赏的方法,自主赏析在于老师引领学生欣赏,在这些基础上我们提出两点,一是欣赏不求面面俱到,求突破重点。二是规划每一篇的欣赏重点,在课外实践中加强,积淀学生素养。
例如教学诗歌之部,笔者首先研究确定单元欣赏方法的重点,那就是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重点在诵读,以意逆志的重点在体验,知人论世的重点在探究,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点在想象。教学时,我们在某一方面突破,欣赏效果会最好,也利于学生迁移课外诗歌甚至高考诗歌鉴赏。例如教学《长恨歌》和《夜归鹿门歌》:
《长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欣赏重点是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主题。
一是让学生明白爱情说、讽喻说、爱情讽喻说这三说由来的根源。二是让学生明白从哪些方面来探究主题。一要看作品怎么写和写了什么。二要看相对历史,文学作品作了哪些处理。三要将同类作品进行比较,看看它们的同中之异。四要看创作时代背景。
《夜归鹿门歌》的教学笔者确立的教学重点是在想象画面中辨清衬托和烘托。江边的喧闹、山中的寂寥怎么组成一个有机统一和谐的意境,那就是衬托和烘托手法的运用。在这一首诗的教学中,笔者重点讲清衬托和烘托的手法,让学生迁移阅读其它运用同类手法的诗歌。
三、丰富学生学习的课外活动,重视他们文化素养的积淀。
1.一句成名活动让学生评点欣赏某一首诗歌中的某一名句,品一品成名的价值。例如学生品味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一名句,写成一段文字。
2.诗人素描就是抓住诗人创作的风格、诗歌的内涵、生活经历、思想修养等来描述诗人在自己心中留下的美妙的情怀,让诗人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3.诗意写画诗意写画就是借助诗意,展开想象,运用多种手法,对诗歌的意象、情感等加以描绘、阐发。之所以名之为写画,一是强调描写的画面感,二是强调语言的美感。
4.编辑意象小词典就是积累意象为自己阅读欣赏古诗服务。例如学习《春江花月夜》,笔者让学生编辑以下意象的小词典:月亮、流水、浮云、南浦、扁舟、玉帘、捣衣、鸿雁、双鲤、落花等等。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选修,如果学生在学习中拓展了自己想像和联想的空间,对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善于发现作品的丰富内蕴和深层意义,对作品有独到的感受和创造性理解等,这才是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