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中的美国想象阅读附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美国 中国电影 想象 答案 阅读

管理员

摘要:

中国电影中的美国想象阅读附答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由封闭走向全球化并被纳入到新的全球场域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世界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着关联。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美国意识形态渗透,使中国的传统价值观……

中国电影中的美国想象阅读附答案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经历着由封闭走向全球化并被纳入到新的全球场域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与世界以不同的形式发生着关联。

  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美国意识形态渗透,使中国的传统价值观、道德观和伦理观不断被解构。以传统儒家文化和乡俗文化为参照,对立与碰撞中的崇拜则成为了世纪之交进行“美国想象”的基点。

  “美国想象”作为一种电影文化现象出现并非偶然,这与亘古不变的“大国情结”密不可分。当大国的行为期望与现实存在落差时,对美国的臆想和想象又给观众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和力度,而且它形成的张力与应力也给“大国情结”的宣泄搭建和扩大了路径。饱受侵略和蹂躏的百年近代史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种失落感和集体性精神创伤,中国的大国身份被历史暂时性“潜移”,但中国始终对大国身份和历史性无法释怀。《大撒把》、《北京人在纽约》等表面上探讨的是亲人情感的跌宕、家庭生活的起伏和文化对立问题,实际上隐藏着一种大国情感、观念的纠葛和冲动,特别是屈居于美国篱下的焦虑感。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辉煌与成就所遗留并积淀下来的“世界中心意识”以“美国想象”来呈现,这倒有一点古人词句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的意思。

  电影作为一种话语媒介,它导入了民族心智、思维和性格,就像王德威学者所说:电影和文学是对社会思维和社会心态的想象,它们成为“想象社会思维和心态”的方法。遵照电影的这一艺术特性,按照固有的思路和逻辑来进行“美国想象”的电影能够为触摸“大国情结”提供一种抚慰和想象性解决。

  新世纪大电影中的“美国想象”不再是八九十年代那种崇拜、迷恋和“单边主义”的塑造,而是在一种新的视野下对中美平等关系进行构置,实现两种文化的连接。被称为“现象电影”或“话题电影”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北京遇上西雅图》无不给予两种文化平等对话的想象,《中国合伙人》中三次高考失败、经历困厄、磨难的底层青年成东青,通过自己勤奋和努力成为拥有财富和地位的成功者,而且最终在国贸大厦谈判中实现翻盘。这种“美国想象”,不仅是中国人“潜意识”下“大国情结”的凸现,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国家言说”。在模糊了两种意识差别的基础上,以一种“新的成功”、“新的圆满”给人一个新的.期望和兴奋。

  “美国想象”在中国电影的呈现也许只是作为一种有效的、隐含商业策略的以“文化差异”为噱头,为永无餍足的欲望服务、也许反映了当下中国电影在“好莱坞”电影强势裹挟下的处境,但从“大国情结”契入的阐释分析,显然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作者为西南大学传媒大学教授,内容录用时有删改)

  17. 文中“美国想象”的含义有哪些?(6分)

  18. 请简要归纳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层次。(6分)

  19. 请结合文章,对最后一段中“合理性”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7.(1)不同文化对立与碰撞中的崇拜意识;(也可答成:对美国文化的崇拜、迷恋和“单边主义”的塑造)(2)大国的行为期望与现实存在落差时产生的对美国的臆想和想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焦虑感。(3)在一种新的视野下实现中美两种文化的连接和平等对话。

  18.首先,指出“美国想象”的出现与“大国情结”密不可分;其次,分析产生“大国情结”的原因;接着,以《大撒把》等作品为例作具体解说;最后总结上文,引古人词句生动说明“美国想象”与“大国情结”的关系。(层次划分正确2分,每层意思概括1分,共6分。)

  19.从“大国情结”契入的阐释分析,基于中国由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背景,基于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积淀下来的文化根源,基于电影作为话语媒介的艺术特性。(三个“基于”的内容每点各2分,如学生答:基于在电影艺术中开拓新视野构建新的“国家言说”的需要,也可给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