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稚子弄冰》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稚子 译文

管理员

摘要:

《稚子弄冰》的原文、译文及赏析《稚子弄冰》的原文、译文及赏析1  稚子弄冰原文  作者: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瓈)碎地声。  稚子弄冰翻译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稚子弄冰》的原文、译文及赏析

《稚子弄冰》的原文、译文及赏析1

  稚子弄冰原文

  作者:宋·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钲)。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瓈)碎地声。

  稚子弄冰翻译

  儿童早晨起来,将冻结在铜盆里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起来当铮。

  敲出的声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锣敲碎落地,发出美玉摔碎般的声音。

  稚子弄冰注释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3、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4、磬(qìng):四声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5、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稚子弄冰赏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稚子弄冰》的原文、译文及赏析2

  《稚子弄冰》原文

  宋代:杨万里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

  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提在手中。

  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注释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脱晓冰:在这里指儿童晨起,从结成坚冰的铜盆里剜冰。

  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

  磬(qìng):四声 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以悬挂在墙上。

  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赏析

  全诗摄取瞬间快景避开直接描写,用生动形象的“穿林”响声和贴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开掘稚子的情趣。

  诗中孩子弄冰的场景,充满了乐趣:心态上,寒天“弄冰”,童心炽热;色泽上,“金”盘“彩”丝串“银”冰;形态上,是用“金盘”脱出的‘‘银铮”,圆形;声音上,有 “玉罄穿林响”的高亢,忽又转 作“玻璃碎地声”的清脆。全诗形色兼具以感目,声意俱美以悦耳赏心,绘声绘色地表现出儿童以冰为钲、自得其乐的盎然意趣。

  全诗突出一个“稚”字。稚气和乐趣能使儿童忘却严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孩童与老人在心理特征上有诸多的相通之处,唯其如此,孩童的“脱冰作戏”的场景在老人的眼里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这种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征为审美基点,杨万里通过“以稚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为诗趣,一方面从稚子的心理出发,描写“脱冰”的动作细节;另一方面基于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赏其行为细节,这样孩童的稚气与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为形之于笔端的盎然诗意。诗人发自内心地尊重儿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绘得如此真切酣畅。

《稚子弄冰》的原文、译文及赏析3

  稚子①弄冰

  【宋】杨万里②

  稚子金盆脱晓冰③,彩丝穿取当银钲④。

  敲成玉磬⑤穿林响,忽作玻璃⑥碎地声。

  注释

  ①稚子:幼稚、天真的孩子。②杨万里:生于1127年,卒于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诗自成一体,称“诚斋体”。③金盆脱晓冰:早晨从铜盆里把冰取出来。④钲:一种铜制古代打击乐器,形似钟,有柄可执,口向上以物击之而鸣,常在行军时敲打。见下图一。⑤玉磬:一种古代打击乐器,形状像曲尺,用玉、石制成,可悬挂。见下图二。⑥玻璃:这里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译文

  一个小孩子早上起床后,把铜盆里的坚冰取出来,然后穿上彩色丝线,提着当成银钲来敲。

  敲冰出来的声音,像玉磬的乐音一般穿越树林,忽然冰掉落到地上,发出玻璃碎裂一样的声响。

  鉴赏

  这是一首七绝形式的童趣诗。全诗通过对一次小孩子玩冰游戏的生动描写,表达了儿童淘气活泼的天性和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诗的内容很简单,也是过去特别是农村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冬天的早晨,小孩子起床后,看到院子里铜盆里的水结成了一块硬实的冰,便想尽办法把它取出来,从中间穿上彩线提着当做银钲来敲。这一敲,声音还不错,竟像玉磬发出的一样悦耳嘹亮,穿过树林。老远都能听得到。小孩子玩疯了,跑着,敲着。忽然,一个不小心,线断了,冰落了,只听“啪啦”一声,好似玻璃摔碎了一般。

  诗的写法也很简单,就是白描似的叙述。但仔细咀嚼,却能读出丰富的味道。首先是能读出动作。儿童是主人公,他们的取冰、穿线、敲冰甚至奔跑的动作都可以通过阅读想象具体化、可视化。例如一个“脱”字,我们就可以结合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来想象完善:是拿一个尖锐的器具去撬,还是把盆倒过来去拍……那种小心,那种吃力,如在眼前。还比如,“穿取”“穿林”都可以用儿童的动作细节去丰富。其次是能读出声音。儿童提着冰敲出来的声音像玉磬,清越悠长,给冬日寒冷的早晨带来一丝生机。而冰块摔落地上时,这个好像玻璃碎落一般的声音,一定是尖锐刺耳的`,一定是让人惊慌的。两种声音对比衔接,印象深刻。其三是能读出表情。这里的“读”主要是想象,你尽可以想象小孩子制作“乐器”时的专注,敲击时的喜悦,还可以想象他(她)看到自己的杰作“毁灭”时的惊愕和沮丧。其实,以上三个“读出”合而为一就是读出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可爱喜人。当然,我们不能到此为止,还应该继续咀嚼——其四是能读出诗人的情感,那自然是喜爱儿童的真情了。遍览杨万里的诗作,写到的儿童无不是纯朴顽皮,如“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插秧歌》)等等。笔者认为,没有一颗率真的童心,断难写出这样活脱脱的句子来。

  作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的诗自成一体,被誉为“诚斋体”。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趣味,用语浅白而又想象丰富奇妙,读之易懂而又耐人寻味。从《稚子弄冰》一诗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