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学》阅读答案与翻译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治学 答案 翻译

管理员

摘要:

《治学》阅读答案与翻译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治学》阅读答案与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治学  (东汉)徐斡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

《治学》阅读答案与翻译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我们都离不开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治学》阅读答案与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治学

  (东汉)徐斡

  ①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

  ②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①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③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④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选,以基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⑤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

  ⑥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②,没而后已。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帅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

  【注】①玄室:暗室。②亹亹(wěiwěi):勤勉不倦的样子。

  问题

  1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民之初载,其蒙未知载:开始

  B、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懿:美,好

  C、矫首而徇飞徇:顺从

  D、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赡:供给,供养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B、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C、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瓣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D、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辩矣/学者心之/白日也。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告诉人们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

  B、第④段用黄钟与缶、衮龙与被褐两组比较,阐明只有学了才知道“不学之困”的道理。

  C、第⑤段句式整齐和谐,节奏感强,富有气势,以形象的比喻论述了要从师学习的道理。

  D、第⑥段论述了志与才的关系,强调志的主导作用,得出一定要立志的结论。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答案

  13、D14、B15、C

  16、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

  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D项“赡”应是“充裕,足够”的意思,理解文言实词应结合其语境考虑。故选D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叙事内容的变化等。本题中,“而”句中停顿,前应断开,排除AC;“焉”与“则”中间应断开,排除AD。故选B项。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C项“论述了要从师学习的道理”错误,应为“治学要付诸行动”,故选C项。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顾,回顾;杳然;渺茫的样子;以,因为;懈,懈怠;非,不对。

  翻译

  从前的君子,能够成就高尚的道德、建立卓越的品行,形体死亡而名不朽灭,是什么原因呢?那就是学习。

  学习是用来通明精神、畅达思想、和悦情绪、修养品性的手段,是圣人最为看重的事情。人刚出生的时候,蒙昧无知,就好像珍宝放在暗室里,想寻找却看不出,太阳的光辉一照进去,各种东西都一目了然。学习,就是心灵的太阳。所以,从前的帝王都专门设立教官负责对公卿大夫子弟的教育,教给他们六种品德,教给他们六种善行,教给他们六种才能。这三种教育齐备了,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也就完备了。

  学习就好像是修整装饰,器物不加修饰,就无法获得美丽的外观;人不学习,也就无法拥有美好的品德。具备美好的品德,才可以妥善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做得美观好看,才可以供寄给神祇祖先。

  聆听了黄钟的声音,然后才知道叩击瓦罐所发出的声音是多么的细小;目睹了帝王礼服上的绣龙纹饰,然后才知道自己所穿的粗布短衣是多么的粗劣;接受过学校的教育,然后才知道不学习的困惑。所以学习这件事,就好像是登山,越走越高;就好像是睡眠,越久越充足;回顾学习活动的来由,就遥远渺茫了,但因为它难而懈怠,这就不仅认识错误,而且行为完全不对了。

  倚物伫立而想着到远方去,不如立即行走定能抵达,举仰着头而想追随鸟儿翱翔长空,不如自己修治翅膀定能实现,孤身独处而希望获取智慧,不如努力学习定能达到目的。所以,君子的心灵不随便幻想,而是一定要努力学习,自身不轻举妄动,而是一定要追随老师;说话不信口开河,而一定要广泛听取。

  君子对于学习,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就好像是天空的运转,就好像是日月的运行,终身勤勉不倦,死而后已。因此,尽管有资质,而无志向,也不能够建立他的功业。志向是学习的主要,资质是学习的次要。求学的人不担心才学不富足,而怕志向没有确立。所以,自古至今致力学习的人成千上万,不计其数,而有所成就的人却寥寥无几。因此,君子一定要确立他的志向。

  作者简介:

  徐干(170~217)字伟长,东汉末北海剧(今寿光境)人。“建安七子”之一。中国汉末文学家、诗人、哲学家。

  徐干年少时,正值汉灵帝末年,宦官专权,而徐干却专志于学,其“轻官忽禄,不耽世荣”。曹操曾任徐干为司空军谋祭酒参军、五官将文学,徐干以病辞官,“潜身穷巷,顾志保真”,虽“并日而食”,过着极为贫寒清苦的生活,却从不悲愁。曹操又任命其为上艾长,徐干仍称疾不就。后看到曹操平定北方,中国统一有望,即应召为司空军谋祭酒缘属,转五官将文学,历五六年,以疾辞归。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春,瘟疫流行,徐干亦染疾而卒。

  徐干以诗、辞赋、政论著称,其的《玄猿赋》《漏卮赋》《橘赋》《圆扇赋》等,曾被曹丕评为“虽张衡、蔡邕不过也”。徐干的存世之作,只有散文集《中论》。这本书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及其文章风貌,其著作《中论》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和文化学者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