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指南》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指南》读后感1 这是一篇由福建省转发的教育部关于《3-6岁儿童……
《指南》读后感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后感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指南》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指南》读后感1
这是一篇由福建省转发的教育部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指南》的文章,文章中有对于3-6岁儿童的发展观进行很详细的分析,包括很多的建议,我想对于幼儿教师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
《指南》主要从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在这个健康里面主要提到的是关于幼儿的身体、情绪、心理、自理以及安全知识。我想现在都是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重视应该都是很强的。但也由于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庭会出现宠溺,部分幼儿都会出现挑食、厌食、自理能力弱、容易自我为中心、以及性格不好等方面的负面情况,一般到了幼儿园老师在这几个方面也都会进行引导、加强,也许幼儿在学校就表现的很独立或者吃饭很快、很听话等,但是到了家里就不一样了。有部分家长也会跟老师讨论幼儿在校园跟在家里是两面性,在家都不听话,家长想让教师在园教育,但这些其实都是短暂性的,如果要幼儿在校园以及家里都保持一致的话,其实是需要家长与老师的相互引导的。
在健康里面提到的户外活动,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都是有着很多的理由不让幼儿参加户外活动,怕感冒、怕跑、怕咳嗽或者说怕摔倒,其实户外活动不仅是让幼儿增强免疫力还让幼儿多一些交往方面的加强。
二、语言
语言里面主要就分为听、说、写、画。幼儿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他不同的发展方像,就像我们一篇教案,在小班和中班,教案目标就要有差距,每个年龄段需要知道的、会做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要看老师平时的引导,还有礼貌用语的养成,教师及时的引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
幼儿的性格一般分为两种,内向和外向。他们的差别在与会交往跟不会交往,想交流跟不想交流,一般在这个年龄段,这两种性格是很容易形成的,这需要教师的注意以及引导,发现并解决
《指南》读后感2
指南,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工具书。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
而如何正确、高效、艺术地使用工具,人与人的差别,比人与动物的差别还要大。正因为认识到这一点,我向来喜欢看指南,瞅瞅别人是如何运用工具,以及如何更好生活的。
在拿到《收纳完全指南》之后,细细读来有三个感受:实用、艺术、思维升级。
实用性,是工具书的第一生命。如果整本书空谈理念,那么就不是工具书,而是理论书,大概率会被放到学校图书馆的最高层,而实用性高的工具书则可以放在工作的房间里、学习的桌上、睡觉的床头,时时翻阅,时时收获新技能。如何拓展厨房的空间?如何收纳厨房凌乱的台面?如何进行浴室用品归类?书中自有答案,但书中又不止一种答案。这就是工具书的特性,它不连贯,但是它立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任君各取所需。
艺术性,是工具书剑指苍穹的底气。生活需要艺术感,因为生命时时需要滋养,一个人常住脏乱不堪的“狗”窝,大概率会变成真的“狗”。《收纳指南》除了有对空间利用的实用小贴士,也有对空间规划的艺术性心理建设。大到如何打造质与量兼具的衣柜空间,小到如何折叠一件夏天的短袖。把生活过得艺术,从收纳开始,到心旷神怡结束。
思维升级,首先在于突破观念。我一直以为每个空间是有它的特定气质的,比如浴球只能出现在浴室里,书立只能出现在书架上,伸缩杆只能拿来挂门帘,药盒只能用来装药品。但此书完全如独孤九剑般,无招胜有招,把我的既有观念刺得千疮百孔,而我竟有些破壳而出的错觉。用魔术贴来固定保鲜膜,用名片盒来装调料包,用小文件箱装内衣裤,用木头碗架当作书架……可谓对我固有思维的有力升级。
但此书实用有余,理论不足么?我翻开本书的最后一章:北欧风特别企划。作者用宜家的理念来阐述收纳的理念,又在收纳之上讲述了空间的理念。如同从前看时间管理,其实哪里是管理时间,而是管理自己的精力,只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我们才能确定一些事情,也只有在一些事情确定之后,我们才能有更多的精力去工作,去生活,去幸福。
所以,我们为什么需要指南,为什么要学会收纳?只是为了让生命更美好罢了!
《指南》读后感3
利用空余时间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浏览进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实在不是马马虎虎的,有些语句固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具体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固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在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中,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留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榜样”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留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过剩或杂乱,每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纵性非常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具体的指引。
《指南》读后感4
本周园里进行了一次《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社会领域的一次学习,让我对这个领域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
看了《指南》,我觉得好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可以对照执行,并根据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其中的目标都能细化到我们可操作的程度,对于我们教师来说不是空口说大道理,比较实在,有可操作性,对我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性。
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教师更多的关注和引导。小班幼儿刚入园,面对幼儿园这个陌生的大环境,必然会感到害怕和恐惧。对于身边一下子多了几十个和自己一样年纪的小朋友,必然会感到好奇。面对于从未见过的幼儿园老师和阿姨,必然会疏远。面临如此多的社会性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呢?首先,教师可以以亲切的态度让幼儿感受到这个大环境其实并不可怕,幼儿园是一个温馨的大家庭,在幼儿园里能够感受到快乐。其次,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互相熟悉。因为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是直观感受的,而游戏又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能“打成一片”。渐渐地,他们就会彼此之间感受到熟悉,慢慢地就会发展成好朋友。再者,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幼儿关心和指导的老师和阿姨,会让孩子们感受到关爱,就会逐渐卸下心防,不再害怕,爱上幼儿园。
我想,这仅仅是他们社会性学习的第一步。学校需要努力,家长更要配合。周末或者是空闲时间,不要总是把孩子留在家里看电视,不仅对眼睛不好,而且长此以往接触不到社会中的人,孩子往往会形成胆小、懦弱、内向等性格特质。不妨带着孩子多去外面走走,玩玩,接触大自然,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孩子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开朗。
在这次的学习中,我懂得了许多,学习到了许多。我将把这次的学习,运用到实际的教学过程之中,给孩子们更多与他人交往的机会,让他们的天性得到充分的释放!
《指南》读后感5
这次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觉得观察孩子是了解孩子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刚开始工作时就准备了一个教育观察记录本,还信誓旦旦地和家长承诺要记录下每个孩子的成长。但是由于观察的无目的和无计划性,加之工作的繁忙,到现在为止我只零零散散地记录了部分行为比较典型的孩子的成长变化,对于大部分孩子则停留在表面化、概括化的了解。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意识到可以将《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孩子的框架和指导方向。首先要完整地熟悉和掌握《指南》的各个领域和目标,这样有利于我们在观看孩子活动或自由游戏时,能抓住他们比较典型的、重要的、具有意义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观察,了解他们实际能够做什么与应该做什么之间的距离,从而设计有效且适宜的环境及活动,支持和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发展。其次,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幼儿。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每天面对30多个孩子,不可能完全靠随机观察就能了解到每个孩子的学习与发展情况。因此,我们在对孩子有完整了解的基础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针对班级上一位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独自游戏,平时也不爱说话。针对这种情况,我就应观察她在游戏和一日生活中的表现,捕捉她的语言交流和社会交往情况,从而进行有效的引导。最后应注意对孩子做分析评价时,要全面整体地看待,从多方面的信息对其做出综合判断,并积极评价孩子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点滴进步。
在生活中学习和发展是幼儿的一个显著特点,融教育于一日生活中也由此而成为幼儿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如《指南》强调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以及儿童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不能片面、刻板地“上课”、“说教”,而要重视幼儿生活的独特价值,抓住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契机孩子进行有意识地引导和教育。如每天的来园和离园环节,我们可以重点进行情绪安定愉快、体质锻炼等方面的健康领域教育、以及主动和老师同伴问好、礼貌用语等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教育等。总之,各个领域的培养目标、途径,都离不开幼儿的一日生活,我们应在一日生活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让孩子们多体验、多操作、多感知。
《指南》读后感6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别是: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阅读《指南》艺术领域后,我有以下体会:
我发现《指南》艺术领域突出了两方面教育理念,一是大自然和生活中的美对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价值。《指南》指出:“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与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二是要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指南》指出:“幼儿对事物的感受理解不同于成人,他们表达自己人认识和情感的方式也有别于成人。幼儿独特的笔触、动作和语言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想象,成人应对幼儿的艺术表现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孩子,更不能为追求结果‘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遍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以上两大理念,对我们幼儿园的教学特色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导向。
艺术教育对开发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的自信、锻炼孩子的意志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孩子的艺术启蒙来教育孩子,发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谐、全面地成长。其中提到:在艺术活动中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严格区分幼儿艺术教育和艺术专业教育的界限,艺术接纳各种不同智力水平的儿童,给他们提供表现自我、发挥所有的机会。
通过学习,我也认识到了当前在艺术领域存在的误区。艺术教育的价值与目标定位忽略艺术本体能力的培养、内容选择中重技巧学习、教育方法上忽略孩子们的内在体验等。在这里我对艺术表现力有了较深的理解。表现力有表现技能的要素,但是不能划等号。我们过分的强调技能,而忽视幼儿的亲身感受是不可取的。没有亲身感受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不会感染到每一个人。
《指南》读后感7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也是一位幼儿家长,在教育自己孩子的同时也承担着教育别人孩子的责任,因此在教育孩子方面需要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总结更多的经验。通过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使我受益匪浅、获益良多。
作为一位幼儿家长,在刚开始阅读《指南》的目录时,会让我联想到当初宝宝出生前和出生后买的一大堆关于婴幼儿方面的书籍,如什么育儿经验、婴幼儿智力培养等等,但是认真阅读之后发现,《指南》对于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有着非常全面和详细的阐述,使我了解到了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通过这五个方面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并且《指南》在个体差异方面的教育建议,使我对孩子的期望更合理,也更科学。通过《指南》的学习,我懂得了如何让孩子全面协调的学习与发展,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理解孩子的特点,保育和教育一个相同共性和个体特性共存的孩子,让孩子快乐的成长。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培养和教育好幼儿是我的职责。在未看《指南》之前,根据新《纲要》为依据,进行教学课程的安排,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进行学习。在看了《指南》之后,发现《指南》和新《纲要》的目标一样,都是让幼儿快乐的成长,但是不同的地方是,《指南》比新《纲要》更细致更详细也更全面。相比较,新《纲要》更偏向于理论指导和课程指导方面,而《指南》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更让我在今后的`教育幼儿方面有了更多目标和建议,也能更容易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以及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另外也是对我在教育方面的一次学习和自我提高。
通过对《指南》的阅读和学习,未来的日子里,无论我作为一位幼儿家长,还是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都将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读后感8
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部分。做为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才能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更科学地指导孩子去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在园长的号召下,全园展开了读书活动,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我也细细品读了《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通过学习,使我茅塞顿开,平时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变得清晰明朗。让我更深刻了解自己工作中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还有许多需要我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指南》以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为目标,以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核心,通过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目标和相应的教育建议,帮助幼儿园老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
《指南》从五大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通过学习让我我深刻地体会到,一日生活皆课程的道理,让我更加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因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教师要在生活中做好榜样示范作用,不能忽视细节问题,所谓身教胜于言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指南》里每个领域的教育建议让我印象深刻,它就像一位慈祥的老师,告诉我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怎样去做,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也让我明白不管处理幼儿身上发生的什么样的琐碎的在我们看来不值得一提的小事,都要从尊重幼儿人格的角度去处理,不能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幼儿发脾气时,不能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再比如说要让幼儿自己练习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等,不能因为他们做的慢,做的不好而包办代替。还比如说学习文字,不能用强化训练的方式,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等等,诸如此类,我们容易忽视不起眼的细节,《指南》里面都一一列举了出来。
通过学习《指南》,让我体会到终身学习是老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只有不断地学习,我们才能不断地提高。知识就是力量,让我们用知识武装头脑,行动起来,坚持“好读书,读好书”,持之以恒,不断进步。
《指南》读后感9
我看的这本书叫《植物观察指南》,顾名思义,里面写的都是有关于植物的知识。但我对植物不感兴趣,倒对动物挺感兴趣的。看到《植物观察指南》后面写着:同款的书还有一叫做《野鸟观察指南》的,应该很好看。于是心里就在想:为什么老师不让我们买《野鸟观察指南》呢?起码比《植物观察指南》好看、有趣得多了。
这本《植物观察指南》写得还是很不错的,从这里可以看出它的作者一定是个细心的人,我在心中暗暗赞叹。这本书里面写了植物的分类知识、植物形态知识、植物识别方法……给我们介绍一些常见植物时,还会写清楚那种植物叫什么名字,什么科,什么属,还具有什么特征,有什么用途等把这个植物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写出来,有时候还会写这种植物的近似种是什么。它是这样写的:宫粉羊蹄甲,苏木科,羊蹄甲属,小乔木……园景树……羊蹄甲:花瓣……等等。这本书里还夹着一张“常见植物简明图谱”呢!
后来我觉得这本书还蛮好看的,原因是有一些花的图片很漂亮,把我给吸引住了。另外,这本书也会让我懂得许多植物的知识,而且有一些植物的名字很奇怪,常常会使我笑趴……买这本书还真是“一举三得”啊,何乐而不为呢?但说实话,这本书的这些好的地方也不能让我对这本书的热情提高多少,没办法,谁让我一直都对植物一点兴趣都没有啊。
在书中,有时候,我会看到一些我的“老朋友”,这里的“老朋友”指的是一些我见到、认识的植物,我见到它们后,会像见到好朋友一样两眼放光。这些“老朋友”有一些是在东华小学里认识的。比如说,澳洲鸭脚木呀,大王椰子呀,黄槐呀,桂树呀,鸡蛋花呀……还有一些是在玩的时候或是在家认识的。比如说,含羞草、变叶木、榕树、向日葵、荔枝、龙眼……
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许多有关植物的知识,让我终身受益。在此,我深深地感谢学校和班主任张老师推荐这本书给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