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难懂的成语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吗这些难懂的成语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吗1 鸢肩火色 典出《新唐书》卷七十四《马周列传》: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鸢肩火色”指两肩上耸像鸱,面有红光。唐代,有一位名叫马周的人。马周小时候家中很贫穷。但他……
这些难懂的成语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吗
这些难懂的成语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吗1
鸢肩火色
典出《新唐书》卷七十四《马周列传》: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
“鸢肩火色”指两肩上耸像鸱,面有红光。唐代,有一位名叫马周的人。马周小时候家中很贫穷。但他却十分好学上进。
后来,马周为了增长知识,到长安游学,有了向皇帝唐太宗上书的机会。
马周颇有才华。他认识事理深刻,进言必中,深得唐太宗的赏识。唐太宗说:
“我若一时见不到马周,就会想念他。”
马周的境遇,让朝中许多人都艳羡不已。
中书侍郎岑文本与马周有接触,并仔细观察过马周。岑文本对自己的亲信说:
“我多次见到马周论述事理。他机敏多才,能旁征博引,简明扼要,切中事理,准确精当,听来让人忘却疲劳。过去有名的苏秦、张仪、终军、贾谊等人,也正是这样的。”
夸赞了马周一通以后,岑文本话锋一转,说:
“但我仔细观察了,马周的形貌不好。”
“怎么回事呢?”亲信们不解地问。
岑文本接着说:“不知你们注意到没有,马周的双肩上端像老鹰,而且他脸色发红像火。因此,他虽然官位升迁很快,但只怕不能活得长久吧。”
岑文本依据自己的观察,判断马周必然是短寿的。他不幸而言中,马周果然在四十八岁时就死了。
后来,“鸢肩火色”这一典故,用来表示官运亨通但却不能长久。
这些难懂的成语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吗2
玉山倾倒
嵇康
典出《世说新语·容止》。
嵇康是三国时魏国末年的著名文学家,他长得很高大,风姿特别秀美,当时的人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出名的美男子。
嵇康和魏宗室联姻,曾经做过中散大夫。后来因为不满司马氏的专权,弃官归隐,和山涛、阮籍等人一起邀游于竹林中,被称为“竹林七贤”。
有一次,山涛邀请嵇康和阮籍到家里做客,山涛的妻子端出准备好的丰盛的酒菜招待他们。三人从中午一直吃到晚上,越喝越痛快,时而高歌长吟,时而奋袖起舞,放浪形骸,不拘礼法,最后三人一起醉倒在屋中。
第二天,嵇康和阮籍告辞走后,山涛的妻子说:
“嵇、阮二人果然名不虚传。尤其是嵇君的风度,恐怕天下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山涛听了,说:“你说得不错!嵇康的为人,就像山岩上独立的孤松;他就是喝醉了酒,也像一座巍峨的玉山即将崩坍!”
山涛和司马懿有亲戚关系,他看到司马懿和曹爽争权,才加入基隐士的行列。后来,司马师执掌朝政,他就出山做了官。嵇康见山涛出仕做宫,便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和山涛绝了交。
公元263年,嵇康被受过自己奚落的司隶校尉钟会诬陷,被司马昭杀害,年仅三十九岁。
后来,“玉山倾倒”这一典故,用来形容醉态;用“玉山”来形容伟男佳姿。
这些难懂的成语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吗3
山鸡献楚
典出《尹文子·大道上》。
战国时候,有个楚国人,挑着担子,在野外赶路。他的担子上放着一只山鸡,用绳子缚着。这只山鸡羽毛美丽,非常讨人喜爱。
这时,有个过路人迎面走来。他从未见过山鸡,就问楚国人说:
“这是什么鸟?”
楚国人停下担子,见那个过路人模样老实,故意欺骗他说:
“这是凤凰。”
过路人高兴得跳了起来,说:“我早就听说有凤凰,今天真的见到了!”
他对山鸡仔细看了一番,问:“这只凤凰是不是卖的?”
楚国人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出卖的。”
过路人又问道:“十两金子卖不卖?”
楚国人摇摇头,说:“太便宜了,不卖!”
过路人想了想,说:“那就加你一倍,算二十两吧。”
说罢,他打开布囊,对楚国人说:
“我只有二十两金子,再多也拿不出来了。”
楚国人又故意装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
“既然这样,那就让你拾个便宜货,买了去吧。”
于是,一个付钱,一个交货,一笔生意马上成交了。
过路人拿了山鸡,决计去献给楚玉。不料过了一夜,山鸡死掉了。他非常懊恼,逢人就说:
“我好不容易买到一只凤凰,一心献给楚玉,想不到死去了。我并不可惜这点金子,只恨没有能献上去。”
楚国的老百姓到处都在讲这故事,以为死去的真是凤凰。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楚玉的耳朵里,楚王很是感动。他下令把这个过路人召来,一下子赏给他二百两黄金,超过买山鸡金价的十倍。
后来,“山鸡献楚”这一典故,用来形容不辨真伪,以假为真。
这些难懂的成语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吗4
圯桥进履
典出《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字子房,他是战国末年韩国相国姬平之子。秦灭韩后,他曾因行刺秦始皇而遭到通缉。于是,他改名张良,逃到了下邳。
一天,张良在下邳的圯桥上闲步,看到一个穿着粗布大褂的老人坐在桥堍上,一只脚拖着鞋在桥堍下晃荡着。老人看到张良走过来,故意把那只晃荡的鞋掉到桥堍下的地上。
老人朝张良看了一眼,颐指气使地说:“喂!小家伙,下去把我的鞋拾上来!”
张良听了,十分惊愕,心中不由十分生气,真想上前揍他一拳。但他看到那老人白发苍苍的样子,便强忍住自己的火气,到桥堍下把那只鞋拾了上来,递给那老人。
老人又把脚一伸,用命令的`口气说:“给我穿上!”
张良愣了一下,感到这老人的举动有些怪,但他想既然帮他拾了鞋,不妨好人做到底,于是便跪着恭敬地给老人穿上了鞋。老人捋了捋胡子,微微一笑,连一声谢也没说,就大摇大摆地走了。
张良目送着老人的背影,感到十分惊奇,心中想:“这老头儿一定不是个寻常之人。”
果然,那老人走了里把路,又走了回来,对张良说:“你是个很有出息的年轻人,让我来教导你吧!”
原来,这老人是黄石老人,他知道张良是个人才,刚才故意来试探他的。过了些日子,黄石老人送给张良一部珍贵的《太公兵法》。张良研读了《太公兵法》,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在建立汉王朝的过程中立下了大功。
后来,“圯桥进履”这一典故,用来形容委屈自己而尊重老人,以求取老人的教诲。
这些难懂的成语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吗5
千里莼羹
典出《世说新语·识鉴》。
张翰是西晋时吴郡吴县人,他才思敏捷,辞赋文章都写得很好,但他不热衷于做官,把功名利禄看得很谈。
吴县邻近太湖,是一个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盛产莼菜和鲈鱼。平时,张翰经常和朋友一起喝酒聊天,他最喜欢吃的两个菜,一个是红烩鲈鱼,一个是莼菜羹。有个朋友见他如此落拓不羁,问他说:
“你只图喝酒时喝得痛快,难道就不考虑身后的功名吗?”
“在我看来,那些所谓的功名利禄,还不如眼前的一杯酒呢!”张翰回答说。
有一年,武康令贺循接到朝廷征召的命令,从家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前往洛阳任职。船到吴县阊门时,他坐在舱中弹琴消闲。正 巧张翰路过,循声上船拜访。两人虽然并不相识,却一见如故。张翰听说贺循要去洛阳,兴致所至,便搭船同贺循一起去了洛阳。
张翰到了洛阳不久,被掌握朝政的齐王司马冏召人大司马府,担任了东曹掾的小官。但张翰看到西晋诸王之间互相倾轧,朝政一片混乱,心中很不是滋味,知道这种地方不是自己久留之地,便想回家去。
一天,张翰正在庭院中闲步,一阵秋风吹来,身上不由起了一阵凉意,想起了家乡的莼菜羹和红烩鲈鱼,涌起了强烈的思乡愁绪,赋了一首诗:“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鱼肥。三千里兮家末归,恨难禁兮仰天悲!”
赋完诗后,他又长长地叹息了一声,说:
“人活着就要活得自由自在一些,我怎么能为了做官而一直住在数千里之外的异乡客地呢?”
于是,他脱下官服,雇了一只船,悄悄离开洛阳,返回家乡去了。
后来,“千里莼羹”这一典故,用来比喻不慕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这些难懂的成语你知道其中的典故和意思吗6
孟母择邻
典出《列女传·母仪·邹孟轲母传》。
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曾系统地学习了孔子的学问。但他小时候却很贪玩。
孟轲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他的母亲把他抚养长大。孟母很重视教育,一心想把孟轲培养成有学问的人。
孟家附近有一块墓地,会经常有出殡、送葬的人群,不是吹吹打打,就是哭哭啼啼。因为贪玩,孟轲经常与伙伴们一起模仿他们。孟母见了很生气,对儿子说:
“你父亲是一位有学问的人,但他英年早逝不能来教你。我们家境又不好,若你不认真读好书,将来怎会有出息?”
为了孩子的学习,孟母把家迁到城里。她以为这下孟轲可以专心读书了。但孟轲的新家离闹市很近,嘈杂的声音使孟轲无法认真读书。孟轲和他的新伙伴模仿起卖货的、打铁的、杀猪的。孟母见了更为生气,于是决心再次搬家。
这一次,孟母把家迁到了学宫附近。学宫是读书胜地,许多读书人在那里学习,还在那里演练礼仪。孟轲受到了感染,每日在家中专心读书,也渐渐模仿起宫中演练礼仪的举止来。
不久,孟母把孟轲送入了学宫,使孟轲受益非浅。也为他今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后来,“孟母择邻”这一典故,用来表示慈母希望子女成才,选择良好的学习环境,教育有方;也借指迁居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