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翻译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偶成 枕上 赏析

管理员

摘要:

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翻译赏析  《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前言】  ……

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翻译赏析

  《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作者为宋朝诗人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

  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

  河潼形胜宁终弃,周汉规模要细论。

  自恨不如云际雁,南来犹得过中原。

  【前言】

  《枕上偶成》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于庆元元年(1195年)家居山阴时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诗人感怀大好河山,时刻不忘复国中兴的夙愿。此诗有感而发,跌宕多姿、联想深远而又一气贯注。

  【注释】

  ①放臣不复望修门:放臣:流放之臣,古代称屈原为放臣。修门:《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入修门些。”陆游意指自己退职,不能再望临安。陆游此时乡居,仅任提举武夷山冲祐现闲居,不在朝位,故以放臣自称。

  ②身寄江头黄叶村:此句化用苏轼《题李世南所画秋景》诗“家在江南黄叶村”句意。

  ③酒渴:久不得饮酒。

  ④河潼:黄河、潼关。

  ⑤周汉规模要细论:周都丰、镐、洛邑;汉都长安、洛阳,都曾经统治包括中原在内的广大国土。全句是说要详细研究周、汉定都立国的宏大规模,以便准备收复中原后定都关中或者洛阳。

  ⑥云际:云边。

  【翻译】

  我这被斥逐的老头不再存重回都城的希望,只好托身寄住在这江边满是黄叶的`村庄。我久久想望喝酒却欣喜地听到疏落的雨点声声,一觉梦醒,常常是满怀忧愁对着一盏昏暗的灯光。难道要永久放弃黄河、潼关那险固优越的地方?周代、汉代建都立国的规模可要细细研究磋商。我怨恨自己还不如高入云天的鸿雁,它在南飞时还可以经过中原大地的故国家乡。

  【赏析】

  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冬,南宋朝廷以“嘲咏风月”的罪名,罢了陆游的官,面对这种无稽谗言和无理处置,陆游愤然离开临安,回到山阴故居。在闲居之中仍然忧念国事,《枕上偶成》这首诗就作于庆元元年(1195)十月闲居山阴期间。

  首联中第一句“放臣不复望修门”,起句突兀,愤然不平。其实这对陆游来说,是蓄之也久,其发也烈。因为他当年离开临安时就已经痛下了这个决心,有诗为证:“束书出东门,挥手谢国人。笑指身上衣,不复染京尘。”(《赠洞微山人》)既然“不复望修门”,那么此身何以寄托。这不寻常的起句,如高山落石,势不可遏,所以接着便顶上一句:那江畔遍地黄叶的村庄便是我的托身之所。“黄叶村”,既点出寄身之处,也于景色之中暗示了季节,并为尾联写雁伏笔。

  颔联说长时间没有酒喝如同渴之思水一样。又闻疏雨声声,听来犹如把壶沥酒,故曰“喜闻”,这比韦庄“酒渴爱江清”的诗句,写得更有情致。不过,尽管沉沉白昼,无酒销愁,在睡梦之中还是尽可驰骋奇想的,可是一梦醒来,依旧是昏灯一盏,愁绪满怀。此联细致入微地描绘了深秋雨夜的情景,在梦中可以驰骋想象,夙愿得展;但醒来之后,依旧只有昏黄的孤灯为伴,这里写出了诗人心头的孤寂和愁闷,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

  颈联的意思是:像黄河、潼关那样形胜之地,难道就忍心这么永远地放弃了吗!要知道周汉两代都是以河潼为根基,而逐鹿中原,统一海内。朝廷对周、汉立国的规模不是应该细加思索吗?前句用反诘提问,后句引古喻今,论证了“会看金鼓从天下,却用关中作本根”(《山南行》)的思想。十四个字,如高屋建瓴,委婉而又恳切地击中时弊,正显示出诗人精于历史、谙熟国事,以及驾驭语言的功力。颔联,写村居生活,情景、神态细致人微,而又妙在实而不滞,第四句的“愁”字既是实写心境,也为思绪的发展打开通道。颈联便是“愁”字的延伸,妙在不再说“愁”,而是拓开一层,提出自己对时局的主张,立意颇为高远。诗到这里似乎话已说完,不过陆游毕竟才力不凡,他又借云间飞来之物别开一境。

  尾联又写自恨不如“犹得过中原”的云间大雁,大雁尚且能够北归,自己何时才能看到收复中原、北伐成功呢?这里在人不如雁的强烈对比中抒写了难忘国事的悲怆之情。此联紧接上联,接得不即不离,不即,因为宕开一笔,不说朝政,转言自己;不再议论,转而即景抒情。然而万变又不离其宗,秋冬之际,北雁南飞,这与首联“黄叶村”遥相呼应,意境和谐。而“自恨”云云,也正是出于对恢复中原的关切之情。如此结尾,不仅完满地收束全诗,更把那报效无门的悲怆之情抒写得悠悠难尽,扣人心弦。

  这首诗先叙事,再议论,最后状景抒情,一气呵成,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的高洁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