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式加减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整式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式加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整式加减教学设计……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整式加减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含有括号的整式加减运算。

  2.会先进行整式的加减,再求值。

  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复习“去括号法则”,请同学们先完成题目1:

  教师根据情况分析错误原因,并提醒学生注意括号前面的“—”号。分析:在去括号的运算中,当()前是“-”号时,容易犯的错误是只将第一项变号,而其他项不变。

  通过练习题1的分析后,再让学生继续完成练习题2,进行知识强化。(让4个学生出黑板板示,允许其他同学出来修改)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去括号,本节课我们学习整式的加减。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去括号,第二件事是合并同类项。请看例6.

  (按去括号、合并同类项两步先让生尝试)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说出整式加减的基本运算步骤吗?

  每一步应注意什么?

  让学生观察例题的过程,找出解题的路径。

  试探练习,回授调节

  师:请学生4人出黑板板示,其他同学在自己座位上迅速完成,作好改错准备。

  生:在自己座位上独立完成?

  板示学生返回座位后,发现有错误的学生可出黑板改正。

  师:提问学生,要求说出错误在什么地方,并加以改正。

  生:?

  学生练习,老师巡查并指导。

  学生多数会漏写括号。

  师:在这几个整式相加或相减时,为什么要加上括号

  生:思考回答?

  师:观察本例,并说出本例与之前练习有什么区别?

  生:此例最后给出x、y的值,要求多项式的值。

  师:请用两种方法做一做,并比较哪一种方法简单些?

  学生通过比较,都会认为先化简,后求值较为简单些。

  教师再板书规范的书写过程。

  通过本题的解答,让学生进一步熟练整式加减法的一般解题步骤,让学生先化简再求值,并培养学生规范的解题格式。

  学生练习,教师巡查指导,及时提醒出现差错的学生改正。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的调动,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训练中来,积极动脑、动手,同时教师对差生进行指导和鼓励。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1.这节的重点为:去括号。因此,本节所学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一个巩固和深化,要突破这个重点,只有在掌握方法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练习来掌握。

  2.去括号是整式加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下一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直接基础,也是今后继续学习整式的乘除、因式分解、方程,以及分式、函数等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1.去括号法则是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时会经常出现错用法则的现象。实验表明:完全可以用乘法分配律取代去括号法则.这是由于:(1)“去括号法则”,增加了记忆负担和出错的机会,容易出错;(2)去括号的法则增加了解题长度,降低了学习效率;(3)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的学习是同化而非顺应,易于理解与掌握;(4)用乘法分配律去括号是回归本质,返璞归真,且既可减少学习时间,又能提高运算的正确率。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进行合并同类项;

  3.理解去括号的依据是乘法分配律。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去括号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难点

  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问题

  青藏铁路线上,列车在冻土地段的行驶速度是100千米/时,在非冻土地段的形式速度可以达到120千米/时。

  请问:(3)在格尔木到拉萨路段,列车通过冻土地段比通过非冻土地段多用0.5小时,如果通过冻土地段需要t小时,则这段铁路的全长可以怎么样表示?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多少千米?

  解:这段铁路的全长为100t+120(t-0.5)(千米)

  冻土地段与非冻土地段相差100t-120(t-0.5)(千米)。

  提出问题,如何化简上面的两个式子?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探索新知

  1.回顾:

  1你记得乘法分配率吗?怎么用字母来表示呢?

  a(b+c)=ab+ac

  2-(-2)=(-1)*(-2)=2+(-3)=(+1)*(-3)=-3

  2.探究

  计算(试着把括号去掉)

  (1)13+(7-5)(2)13-(7-5)

  类比数的运算,去掉下面式子的括号

  (3)a+(b-c)(4)a-(b-c)

  3.解决问题

  100t+120(t-0.5)=100t-120(t-0.5)=

  思考:

  去掉括号前,括号内有几项、是什么符号?去括号后呢?

  去括号的依据是什么?

  三、知识点归纳

  去括号法则: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

  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

  注意事项

  (1)去括号规律要准确理解,去括号应对括号的每一项的符号都予考虑,做到要变都变;要不变,则谁也不变;

  (2)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掉括号后仍有几项.

  四、例题精讲

  例4化简下列各式:

  (1)8a+2b+(5a-b);(2)(5a-3b)-3(a2-2b).

  五、巩固练习

  课本P68练习第一题.

  六、课堂小结

  1.今天你收获了什么?

  2.你觉得去括号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七、布置作业

  课本P71习题2.2第2题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3

  回顾与反思

  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指出注意的问题

  沙场练兵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 次数是 。

  2、多项式3x2+2x-3x-4的最高次项是 ,同类项是 ,常数项是 。

  3、去括号3a-(2ab-3b2 +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一 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学生抢答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本上做,找一名同学板书。

  培养学生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回顾与反思

  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应注意什么问题?(出示本章的知识结构图:)

  师生互动梳理知识。弄清本章所学的概念、法则和有关的知识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写出知识结构图。

  布置

  作业P192 6、8、11

  板书设计:

  回顾与反思

  一、知识结构

  二、1、整式有关概念注:单次

  三、整式加减(注:同类项的确定,去括号的应注意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使学生在反思交流的过程中,师生共同建立知识体系得出本章知识结构图,在整个过程中不仅注重对知识的总结,更注重对知识形成过 程的反思归纳。留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反思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但由于留给学生时间较长,课时感到很紧张,今后要注意改进。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同类项、合并同类项的概念。

  2、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会应用该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多项式的同类项,会应用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解决实际问题。

  3、感受其中的“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同类项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法则。

  【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法则及运算律合并同类项。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链接

  1、运用运算律计算下列各题。

  ①6×20+3×20= ②6×(-20)+3×(-20)=

  2、口答。

  8个人+5个人= 8只羊+5只羊=

  8个人+5只羊=

  [意图:①复习乘法分配律;②感受“同类”。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口答(1)→分配律:ab+ac=a(b+c)→口答(2)→解释]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一只蜗牛在爬一根竖立的竹竿,每节竹竿是a厘米,第1小时向上爬了6节,第2小时向上爬了2节,问这个蜗牛在竹竿上向上爬了多少厘米?

  (1)请列式表示: ,你能对上式进行化简计算吗?

  (2)说说化简计算的依据。

  [意图:联系生活情境,探究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师生小结方法]

  探究二:根据以上式子的.运算,化简下列式子。

  ①100t-252t ②3x2+2x2

  ②3ab2-4ab2 ④2m2n3-5m2n3

  (1)上述各多项式的项有什么共同特点?

  (2)上述多项式的运算有什么共同特点,有何规律?

  [意图:让学生经历动手、观察、猜想、归纳的学习过程,从而探究出新知。操作流程:幻灯片出示→动手计算→回答并解释→观察(交流)→猜想→引导学生归纳新知]

  三、例题精炼

  例1、合并同类项。

  4x2+2x+7+3x-8x2-2

  例2、求多项式-x2+4x+5x2-3x-4x2+3的值,其中x= 。

  [意图: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突出重点。操作流程:完成例1(3~4人演排)→学生质疑→师点评并规范格式、注意事项(例2处理方式同上)]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意图:养成总结反思的好习惯。操作流程: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师补充]

  五、课堂检测(略)

  [意图:诊断、反馈学生学习效果。操作流程:8分钟内独立完成(学案)→学生互评→师统计答题情况→重点讲评]

整式加减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能用合并同类项,去括号等法则验证所探索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规律,通过运算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学习态度,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感受符号运算的作用。

  老师:请同学们观察并找出规律

  学生独立完成

  老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按要求亲自动手摆一摆,算一算。

  学生:老师,摆几个三角形呀?

  老师:先摆一个,再摆两个、三个、四个。关注学生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鼓励每个同学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关注学生在探索数量关系活动中的参与态度、思维水平和抽象能力:分析:

  三角形个数12345

  火柴棍根数357911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老师:每增加一个三角形,火柴棍根数增加多少?

  学生:2根

  老师:火柴棍根数是一组怎样的数?

  生:连续奇数。

  师:奇数可用整式2n+1(或2n-1)表示。

  师:从多角度思考,也可以分析表格中火柴棍根数与三角形个数之间的关系生:怎样找?

  师:如3=2×1+1,5=2×2+1

  生:哦,明白了

  师:从而得排n个三角形需要火柴棍根数为什么?

  生:2n+1

  师:请同学们亲自拼一拼,想一想,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从多个角度进行考虑,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生:好

  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参与态度,能否积极地从事数量关系的探索过程,不要以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实际活动。

  提出问题后,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并派代表在班组交流。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所需钱数为多少?

  生:2.3n元,

  师:当n>100时,n本笔记本需要多少元?

  生:2.2n元。

  生:观察这两个整式,当n=100时,需花钱230元,而当n=101时,只需花钱2.2×101=222.2(元),出现多买比少买反而付钱少的情况,所以如果需要100本笔记本,应该购买101本能省钱。

  师:请同学们继续探索,至少需要多少本时,可以按上面方式购买。

  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探究,鼓励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师:请同学们再找几个方框试试,看自己的规律是否还成立

  生:好

  教学时,也可以先开放,让学生发现月历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再讨论浅色方框中数字和与该方框正中间的关系课本。让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再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整理这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