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学艺的成语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成语故事 学艺

管理员

摘要:

郑人学艺的成语故事  【原文】  郑人学艺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

郑人学艺的成语故事

  【原文】

  郑人学艺

  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艺成而大旱,盖无所用,乃弃而为桔槔,又三年艺成而大雨,桔槔无所用。则又还为盖焉。未几而盗起,民尽改戎服,鲜有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

  郁离子见而嗟之曰:“是殆类汉之老郎与,然老与少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艺事由己之学,虽失时在命,而不可尽谓非己也。故粤有善农者凿田以种稻,三年皆伤于涝,人谓之宜泄水以树黍,弗对,而仍其旧。其年乃大旱,连三岁,计其获,则偿所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之名言也。”

  注1:鄙人,原指住在郊野的人,暗含的意思是非贵族出身的人。

  注2:盖,挡雨之具。

  注3:桔槔,一种由杠杆从井中汲水的装置。

  注4:嗟[jiē],叹息。

  注5:汉之老郎,《西汉年纪》:“上(指汉武帝)尝辇至郎署,一老郎鬓眉皓白,衣服不整。上问曰:‘公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姓颜名驷,江都人也,以文帝时为郎。’上曰:‘何其不遇也?’驷曰:‘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是以三世不遇也。’”

  注6:黍(shǔ)(形声。从禾,雨省声。本义植物名。亦称“稷”、“糜子”) 。古代专指一种子实叫黍子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broomcorn millet)。其子实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

  【直译】

  郑国的一个平头百姓学做雨具,三年之后学会了却赶上大旱,雨具没了用,于是改学做汲水工具,又过了三年学会了又赶上下大雨,汲水的工具用不上了。回过头来再做雨具吧,没过了多久盗贼蜂起,老百姓都改穿戎装,很少有用雨具的了。想学做兵器,可又岁数大了。

  郁离子看到之后感叹说:“这就像汉朝的那个‘老郎’吧?可是年龄的老与少不是人能左右的了的,那是天意呀。学什么技术是自己选择的,虽然赶不上时代是由于命运,也不能说自己一点儿责任也没有啊。过去广东有善于种田的人开垦田地来种稻子,三年都受到涝灾,有人说应该排水来种糜子,那人不采纳,还是照旧。这一年却大旱,一连三年,最后计算收成,则弥补了歉收之后还有盈余。因此上说:旱天准备船只,热天准备裘皮(袄)。这真是天下名言呀!

  【典故】

  从前,有个郑人想学一门手艺,就拜了一个做伞的人为师傅。学了三年,学成了,师傅传给他一套工具,让他自谋生路。他做了很多好伞,但是 正好碰见大旱天,伞一把也没卖出去。他很生气,就扔掉了做伞工具,改行学做水车。又学了三年,等他学会做水车,却又年年风调雨顺,没有人需要水车。等他赶 紧备齐做伞工具,准备做伞时,天又放晴了。如此反复,最后到他下决心干铁匠时,他已经老了,抡不动大锤了。

  从这个故事里我知道了时间对我们是多么的宝贵啊!,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要坚持到底,不能看到一点情况变化就轻易放弃目标,那样,你也会像那个郑人一样,到老也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