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歌文天祥诗歌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文天祥 正气歌 赏析 诗歌

管理员

摘要:

正气歌文天祥诗歌赏析  《正气歌》这首诗的序为散文。有骈句,有散句,参差出之,疏密相间。在序里,作者先以排句铺陈,以骈散穿插描写了牢狱之中的“七气”,分享了正气歌诗歌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正气歌  宋代: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

正气歌文天祥诗歌赏析

  《正气歌》这首诗的序为散文。有骈句,有散句,参差出之,疏密相间。在序里,作者先以排句铺陈,以骈散穿插描写了牢狱之中的“七气”,分享了正气歌诗歌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正气歌

  宋代:文天祥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

  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

  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

  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

  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嗟予遘阳九,隶也实不力。

  楚囚缨其冠,传车送穷北。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阴房阗鬼火,春院閟天黑。牛骥同一皂,鸡栖凤凰食。

  一朝蒙雾露,分作沟中瘠。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嗟哉沮洳场,为我安乐国。岂有他缪巧,阴阳不能贼。

  顾此耿耿在,仰视浮云白。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

  哲人日已远,典刑在夙昔。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

  赏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用一腔热血酿成的这一佳句,千百年来,不知使多少懦者为之振奋,多少勇者为之落泪。

  然而,真正体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不屈的人格力量的诗篇,当属作于1281年燕京(今北京)元军都营里的《正气歌》。

  1275年,元军大举南下,南宋王朝岌岌可危。身为右丞相兼枢密使的文天祥力主抗战,亲率队英勇抗敌,不幸兵败于五坡岭(广东海丰县北),文天祥被囚于燕京。

  在恶劣的环境里,文天祥正气凛然,义无反顾,与敌酋展开了坚决的斗争。面对元军的汹汹气势和软硬兼施,毫不为之所动。

  所囚四年,竟不改初衷。就在临刑的前一年,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用血泪凝成了《正气歌》,完成了他毕生里的最后一篇杰作,昭示自己,激励来者。

  诗作前有序言,后为主体,二者相互阐释,互为补充,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序言部分慷慨陈辞,一气呵成,或议、或叙、或描写、或抒情,单独看来,恰似一篇优美的散文。

  着重介绍了写作的时间、地点、环境、诗作的缘由和创作的目的,突出了作者所具有的正气。序对于理解诗的内涵和意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支撑整篇诗作的左右臂。

  前七句写居所,极言条件之恶劣,环境的艰苦:土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纡下而幽暗”;中间描写七气:夏日之水气、土气、日气、火气、米气、人气、秽气杂然而出,时时侵蚀肌体;末层点名题旨,强调正气,为全诗定下基调。阴暗、潮湿、狭窄,“七气”时出。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里,诗人“以孱弱俯仰其间”,历经二年而“无恙”,何也?乃以有孟子的“浩然之气”。浩然之气者,“乃以天地之气”。以正气敌“七气”,自然便无损于诗人,于是作《正气歌》以明志。

  在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孟子“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阳刚之气对作者的影响。

  《正气歌》主体部分由韵文构成。作者以浓浓深情,热烈赞美了古代为正义而斗争的人们,概括了传统的民族气节,表现出诗人绝不屈服于任何压力,无论环境怎样艰苦都能经受住考验的顽强意志。

  总观全诗,由四节构成。前四句开宗明义,自成一节。诗人昂首高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直接点出宇宙间正气的存在,并道出这种正气表现的各种形态:“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在人则表现为浩然之气。

  正是这种浩然之气,古往今来,多少个为正义而献身的人才得以名垂青史;第二节紧承上文,诗人用二十四行诗句奋笔疾书,列举了十二位古代正义者的形象。其间有直言不讳的齐太史,有羁留而不弃节杖的汉苏武,有临危而不求苟活的严颜,有尽守臣节的孔明,也有坚贞不贰的唐代忠臣颜杲卿……

  他们在国家危难之际,能以己之躯,坚守信仰,维护整体利益,不屈、不惧、不避,置生死于度外,求名节于自身,“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这是厚积着文化沃土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是炎黄子孙生生不息、发扬光大的民族精魂;第三节用十句诗写出了作者个人的遭际。

  诚如序中所言,文天祥在北营里受尽了折磨。阴暗潮湿的牢房,四面迭出的恶气,与囚徒混杂一室的羞辱,一齐向诗人袭来。

  但这些怎么能动摇一个心系祖国和人民的赤子的铮铮铁骨呢!“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就是遭受鼎镬之刑,也在所不惜;末节十六句,诗人以乐观大度的胸怀聊以慰,时刻准备着为国捐躯。

  这里毒气弥漫,处境困苦,难料想哪一日将死于非命,抛尸荒野。然而,数年间“七气”四溢,污气横行,诗人却无灾无病,无痛无恙,益发显得神清气爽、心和气平。

  这不正是具有崇高志趣的人的精神源泉吗?在诗人的眼中,阴湿之所“为我安乐国,自然之气不能贼。”但是,诗人并非清心寡欲,无所事事。“悠悠我心悲,苍天曷有极。”他所忧虑的,乃是民族的存亡,社稷的安危。

  十二位古代贤人虽然远去了,但他们足以作为楷模的古风犹存。于是,冥然遐思之中,诗人蓦然回首,将眼光投放到现实中来,“风檐展书读,古道照颜色”,在书籍中追寻着古人的足迹,神情更为之一振。

  至此,一个“展书读”的诗人的形象便跃然纸上。他的爽朗,他的豁达,他的临危不惧和泰然自若的神态也就不言而喻了。

  正是基于对民族危亡的深沉忧虑,对南宋王朝的一片赤诚,才能在诗里表现出这样一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而这种英雄气概贯穿于他生命和人格的始终。在《金陵驿》里他曾沉痛地道出:“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在《指南录》里更表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正气歌》在爱国激情上与这一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诚然,文天祥的出身和修养决定了他永远只能是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士大夫,他的正气观也只能是正统的儒家思想的变形,其核心仍然是忠君。

  因而,在作品中,他只能以朴素的传统观念,把君主的得失作为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把“三纲五常”作为正气与否的墨绳,对十二位古代先贤没有也不可能上升到阶级的角度去分析和评判。这是历史的局限,对此,我们不应苛求于古人。

  文天祥不失为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民族楷模、才华横溢的爱国诗人。他身上所焕发出来的堂堂正气已经不是个人人格力量的昭示,而是一个民族精神的化身。

  世事沧桑,物转星移,这种正气激励和正在激励着无数爱国英豪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奋斗,鼓舞和正在鼓舞着亿万仁人志士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献身。愿这种正气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

  从艺术角度来看,《正气歌》属五言古体诗,300字60行,体制恢宏,意旨高远,色调明朗,工巧典雅,昂扬之气充盈其间;语言整饬,节律流畅,衔接紧凑,有张有弛,重点之处一挥而就。

  然过多用典,固然表现了诗人渊博的知识,但也使作品稍有堆砌晦涩之嫌。

  作者简介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史。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