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晚年躬辛弃疾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鹧鸪 辛弃疾

管理员

摘要:

鹧鸪天晚年躬辛弃疾  辛弃疾的鹧鸪天晚年是颂陶之作,既颂其诗品,更颂其人品,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鹧鸪天晚年躬辛弃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

鹧鸪天晚年躬辛弃疾

  辛弃疾的鹧鸪天晚年是颂陶之作,既颂其诗品,更颂其人品,那么,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鹧鸪天晚年躬辛弃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原文:

  晚岁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篇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翻译:

  陶渊明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彼此融合无间。他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

  千年过后,流传下来的陶诗有一百多篇,没有一字不是清新纯真的。他晚年归耕在柴桑,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

  赏析:

  鹧鸪天上片颂扬陶渊明的人品高尚淳朴,下片颂扬陶渊明的诗品清新纯真。二者相合,将辛弃疾对于陶渊明这个前代作家的推崇景仰之心表达了出来。

  上片写陶渊明的人品,特取其岁晚躬耕之事,这是因为它与辛弃疾目前的生活境遇很接近,他可以从陶渊明的实践行为中汲取力量。他钦仰于陶的“不怨贫”,以淳朴之心与农民相交,对于晋宋之际政坛的黑暗和凶险毫无留恋地抽身而退,这些,都是同样处于退隐状态的辛弃疾暂时还不能完全做到的:他作为一个失意的英雄,对于当代政治和国家命运不能无挂虑,因此也不能无牢骚;虽因屡次被谗害而灰心失望,但不能彻底地抽身,完全安于淳朴的田园生活。所以,他写陶渊明高风亮节在这几个方面的体现,颇有取药自疗的意思。

  下片写陶渊明的诗品,特拈出“清真”二字,并表明这一清新淡远、淳朴真挚的抒情风格和内容,在陶渊明诗歌中的无处不有,不仅很能见出辛弃疾作为一个激情横逸的豪放词人对于一个不同类作家的深透理解,而且也显示出他对于这一外素内腴的诗品的仰慕。这一对前者人品和诗品的极度仰慕,他通过一个极端化的比较表达了出来。这个比较是,像芝兰玉树一样潇洒儒雅的东晋世家子弟王谢诸郎若活在陶的时代,彼此间加以比较的话.那么陶渊明所居住过的江西九江柴桑的陌上尘土,也远胜彼辈。这就将陶推崇到了从来也没有过的高度,显示出辛弃疾极度的情绪化心态。

  鹧鸪天虽短小而结构单纯,但是也有一点值得一提。这就是,鹧鸪天中上下片末句的语气,都与前文之间形成大的跌宕,但是因为词调格式全是偶句式,所以效果不如《破阵子》的末句——“可怜白发生”来得鲜明。

  相关解释:

  ⑴去手:离手。

  ⑵“晚岁”两句:谓陶渊明晚年躬耕田园,安于清贫,以薄肴淡酒邀会相邻,彼此融合无间。按:陶渊明有《西田获早稻》诗备述农耕之乐,结句云:“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陶潜又有《归田园居》诗:“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躬耕:亲自耕种。斗:盛酒的容器。

  ⑶“都无”两句:言陶渊明鄙薄晋宋年间的社会现实,向往和平淳朴的上古生活。晋宋之间事:指东晋末年、刘宋初年,即陶渊明生活的年代。这是一个南北分裂、战乱不断、篡弑频起的年代,极端动荡混乱,凶残黑暗。陶渊明因作《桃花源记》,幻想出一个超现实的理想社会。桃源中人竟“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辛词化用其意。羲皇以上人:指上古以远的人。

  ⑷“千载后”三句:言陶诗以其“清真”而流传千秋。清真:指陶诗独具的一种风格:清新纯真。苏轼《和陶渊明饮酒诗》:“渊明独清真。”

  ⑸“若教”两句:言陶渊明归隐田园,高风亮节,即便是柴桑的尘土也远较王、谢诸郎高洁。王、谢诸郎:王、谢两家的子弟。王、谢是东晋的两大望族,其子弟以潇洒儒雅见称。柴桑: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陶渊明柴桑人,晚年归耕也在柴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