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张曲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张九龄 曲江 称为

管理员

摘要:

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张曲江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张曲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

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张曲江

  张九龄(673年~740年)字子寿,号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朝开元名相、政治家、文学家、诗人,西汉留侯张良之后,西晋壮武郡公张华十四世孙。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张九龄为什么被称为张曲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张九龄唐开元二十一年拜相,由于刚正不阿,为李林甫所忌恨。李林甫当政后,当然不容九龄在朝廷安身。而皇帝李隆基听信谗言,终于在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把九龄贬为荆州长史。

  张九龄之所以被成为张曲江,最主要的一个是,他是韶州曲江人。古代人有个以籍贯来命名人的习惯。比如,宋代的米芾,祖籍山西,迁居襄阳,因此后世人称之为“米襄阳”。比如,明代的王守仁,在会稽上阳明洞宿居了一段日子,因此就自命为明。所以,张九龄被称为张曲江,主要还是后人以他的家乡来命名他了。

  早在张九龄担任宰相的时候,他见到安禄山时,就直接断言此人狼子野心,他日必定祸乱幽州。他就向皇上请示,趁这个机会诛杀安禄山。然后当时的皇帝唐玄宗李隆基并不相信他,没有同意他的意见,反而在日后愈发重用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在范阳骑兵,兵锋直逼唐朝的首都长安。惊惶之下,唐玄宗只好一个劲的往四川方向逃跑。在途中,他忽然想到了张九龄曾经劝告他诛杀安禄山的事情,后悔不已,写下了一副对联: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日卜相孰如之。已表示自己的悔意和对张九龄的纪念。同时派人到已经在开元二十八年就已经死去的张九龄在曲江的墓前去扫墓,并追赠其为司徒。正是由于唐玄宗的这段对联和张九龄的远见卓识,也成了他被成为张曲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他没有受小人的诬陷而被罢相,或许他可以像姚崇、宋璟那样,延续开元盛世的辉煌,但正是有了这些许遗憾,所以人们才越发怀念他。

  张九龄介绍

  张九龄,字子寿,一名博物。唐代韶州曲江人,死后谥号文献,因此后世人也称他为“张曲江”和“文献公”。他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在任期间,轻徭薄赋,重视农桑水利,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事,续写了开元盛世的辉煌。

  他有卓越的政治远见,曾极力建议诛杀安禄山,可惜唐玄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要不然,历史上也就不会发生安史之乱了。在和李林甫等人的权力斗争中,被李林甫诬陷罢相。四年后,在回乡扫墓时突然发病去世。

  在中国古代,名字的含义是要分开来看的。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名字有三部分组成:姓、名、字。部分豪华一点的,还有号。古时候,婴儿刚出生三个月的时候,由父亲对其命名。等到二十岁的时候,要举行一次成人礼,也就是冠礼。在此之后,就表示此人已经成年,可以顶戴成人的标志“冠”。在冠礼时,同样由父亲对其名取“字”。如果是女子的话,应该还要早一点,在十五岁的时候举行笄礼,表示可以嫁人,并取“字”。而“号”分成很多种,有的是自己取,有的是别人取,有的是皇帝赐,以及死后的谥号等。通常,字和名意义上有一定的联系,而字是对其人名的一种释义。如关羽,字云长,取的就是一飞冲天的含义。

  张九龄,字子寿。九龄,大概是有九十高龄的意思。表达了张九龄的父母对孩子的祝福,愿他健康长寿。子,在古语中一般是对男子的美称。比如杜甫,字子美。甫是对男子的美称,子不解释,美就和甫对应。同样,张九龄字子寿,子不释义,寿和九龄对应,长寿、高寿的意思。

  张九龄罢相

  张九龄,唐玄宗时期的宰相,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任名相。在他之后,大唐王朝便如江河日下,最终引发了几乎导致唐王朝灭亡的“安史之乱”。在张九龄当政期间,唐王朝虽然繁华到了极点,但社会的各种矛盾已经暗流汹涌。张九龄重视农桑,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保持了开元盛世的最后几年的稳定。

  唐玄宗宠爱武惠妃,武惠妃想让她自己的儿子当太子,日后可以继承大统。所以她私下里欲谋废掉当时的太子李瑛。但是她也知道,废太子是大事,如果没有朝中大臣的支持,这事根本干不成。所以武惠妃就派了个宫中的官奴去游说张九龄。结果游说不成,反而被张九龄骂了一通。张九龄马上将此事告知了皇帝,从而挫败了武惠妃谋立太子的阴谋,稳定了宫廷形势。但他也因此得罪了武惠妃。

  张九龄识人明察秋毫,刚见到安禄山就断言此人日后必反,便向唐玄宗申请斩杀安禄山。但唐玄宗却没有同意他的这个意见,二十年后,果然引爆了“安史之乱”,几乎导致大唐王朝的灭亡。

  当唐玄宗欲立范阳节度使张守珪为相,立朔方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时,张九龄极力阻止。这下也引起了皇上对他的不满。

  开元二十五年四月,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在奏章上引用了武后时的谶词:首尾三鳞六十年,两角犊子自狂颠,龙蛇相斗血成川。其中“两角犊子”被解读成牛,言下之意必有姓牛的人来祸乱大唐。唐玄宗认为他荒谬,当场将他杖于朝堂之上,几乎把周子谅打死。十七日流放广西,在流放的路上死去。

  这时,李林甫想起了当初他立相时张九龄也竭力阻止,就对皇帝说:周子谅是张九龄推荐的,张九龄也要之罪。唐玄宗想起了张九龄处处与他作对的往事,新仇旧恨一并发作。于是张九龄也受了牵连被罢相,贬为荆州长史。

  而在张九龄被罢相后没几天,太子瑛和瑶、琚两位王子也被贬为庶人。

  扩展资料:

  在古代,有个约定俗成的习惯,凡是名人,一般都以他的籍贯来命名。张九龄的籍贯是韶州曲江人,也就是今天的广东韶关市,所以,他也被称为张曲江。

  张九龄广东韶关曲江人,十九岁时中进士科榜首,由于出自岑南蛮荒之地受人非议,武后令人重试擢升状元,得同宗张说器重,为集贤殿学士,玄宗时封曲江县开国男,因此张曲江。张九龄高祖张君政官唐韶州别驾,迁入广东韶关曲江,父宏愈始迁清化(今始兴县隘子镇)生九龄九皋九章九宾四兄弟,开创始兴张氏,九龄被称为江南第一名相,九皋祖孙四代康公为海上丝瓷之路的开拓者,为五道财神,有谚:闲时唔装香,急时问老康。(各地皆有康公庙,至今在康驻地赣州有二康三康水东水西皆有康爷庙。)九龄远祖为晋司空张华,南朝为江南四姓八族之一,梁灭后迁洛阳为洛阳张氏,随守礼为涂山令。守礼子君政迁韶州。

  张九龄是个典型的官二代。那时,古代和今天也差不多,如果你不是官二代,估计你一出生就输在了起跑线上!人家的先祖,那可是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和西晋的武郡公张华!在讲究门庭和出身的社会,这个红彤彤的金字招牌好用的很!

  不过,等到张九龄做官以前,他们家最大的官就是他曾祖父张君政,曾做过韶关长史,这个官就相当于今天一个地级市的副市长。从他曾祖父以后,张九龄的爷爷和他爹也都在官场里面混,但是官儿都不大,只做过类似于今天的县长或有职无权的参谋。直到张九龄这一代时,他才借助家族给广州刺史王方庆的一封信开始接触政治,以后更是凭借才学和关系网而步步高升,最终成为一代名相!

  主要成就

  文学创作

  初唐以来,文学变革的主要力量来自一群社会地位不高的文人。但不可否认,他们的成功同某些具有远见的权势人物的支持有一定关系。如高宗的股肱重臣薛元超,曾举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杨以“薛令公朝右文宗,托末契而推一变”(《王勃集序》)之语,称颂薛氏对他们的文学事业所起的作用,四杰因此能在一时间造成很大势头。四杰、陈子昂之后,到了中宗神龙、景龙年间,应制之风大盛,诗坛有故态复萌的趋势。在开元前期,身兼执宰大臣和作家双重身份的张说、张九龄对扭转这一趋势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诗,虽因地位关系不免常常作出努力报效君主的表述,但内中同时也包涵了积极求取自我人生价值的热情,因而能脱出徒为虚饰的宫廷文学陈习,具有感人的生气。他们作出的表率和对众多优秀诗人的奖拔,使得唐诗的变革和发展得到有力的延续和推进。

  张九龄七岁知属文,有文名,张说称他“后出词人之冠”。有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和陈子昂的《感遇》38首相提并论,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更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另外,张九龄的五言律诗情致深婉,如:《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可以说,他是张说之后又一个既有权位又受人钦慕的文坛宗匠。

  张九龄的诗文创作在精神上和张说有一脉相承之处。他高度评价张说以王霸之气充实诗文,在他的诗里,也不时可以读到“中览霸王说,上徼明主恩”(《酬王履震游园林见贻》),“弱岁读群史,抗迹追古人。被褐有怀玉,佩印从负薪”(《叙怀二首》之一)之类的句子。

  但是,和张说的诗歌重在讴歌功业抱负不同,张九龄的诗歌更多地表现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操守的人格理想。在遭李林甫排挤罢相后,这种态度尤其鲜明。他一方面希望切入社会政治,追求经国之大业和不朽之盛举,另一方面又力图持超越态度,把“仕”和“隐”这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起来,不愿为追求功业而屈己媚世。这种进退裕如的生活追求,在当时是很有代表性的,其中包涵以主动姿态设计自我人生道路的欲望。而功名事业和自由人生,也正是盛唐诗的两条主要轨迹。

  在艺术表现上,张九龄的诗歌不像张说那样直抒胸臆,而是以兴寄为主,显得委婉蕴藉。例如他的《感遇》十二首,均以芳草美人的意象,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所信守的高尚品格。这些诗篇受楚辞的影响较多,但情辞委婉,在古典传统上,可以说是兼有“风”、“骚”的情韵。

  张九龄夙好山水清赏,喜表现风清月朗的江山与孤高清莹的襟怀的契合。他在艺术上着意追求“言象会自泯,意色聊自宣”(《题画山水障》),即重在象外之象、言外之意的理想,这就使他的一些写景诗突破了前人多注重极貌写物、工于形似的表现手法,而在主客观的交融中大力加强抒情意味。

  他写月夜的诗,情韵最为隽永,如《西江夜行》、《望月怀远》。这些诗中所展现的澄澈柔美的夜景,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分不清哪是景语,哪是情语,诗里的物色和意兴已经浑然一体了。胡应麟说:“曲江诸作,含清拔于绮绘之中,寓神俊于庄严之内。”(《诗薮》)又说“张子寿首审慎态度创清澹之派”(同上),认为他下开孟浩然、王维等一路的诗风。这是十分中肯的。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22]

  诗作:《晚霁登王六东阁》、《感遇十二首》、《望月怀远》、《湖口望庐山瀑布泉》、《咏燕》、《赋得自君之出矣》《答陆澧》

  政治主张

  张九龄是开元时期的贤相之一,也是唐代唯一个由岭南书生出身的宰相。他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时人誉为“曲江风度”。即使罢相后,如有人向玄宗举荐人才,玄宗辄问道:“其人风度得如九龄否?”开元末年,玄宗倦于理政,渐渐沉迷享乐,疏远贤人。在小人得志的凶险政情下,张九龄能守正嫉邪,刚直敢言,成为安史之乱前最后一位公忠体国、举足轻重的唐室大臣。他曾坚拒武惠妃的贿赂,粉碎了她危及太子的阴谋;他也曾反对任用奸佞的李林甫、庸懦的牛仙客为相,以至屡忤玄宗意,终于罢相。他目光远大,曾言安禄山“貌有反相,不杀必为后患”,然而不为玄宗采纳。后来安史乱起,玄宗仓皇入蜀时,忆起九龄平生之言,痛哭之余,唯有遣使祭奠故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