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五四遗事》读后感范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五四遗事》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爱玲《五四遗事》读后感1 张爱玲的……
张爱玲《五四遗事》读后感范文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张爱玲《五四遗事》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张爱玲《五四遗事》读后感1
张爱玲的《五四遗事》是一篇特别具有震撼力的小说,特别是对学生或者是青年人,看过后会给你一种当头棒喝之感。张爱玲通过罗与密斯范的爱情婚姻纠葛,给我们提出了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张爱玲在小说中并没有给主人公取上具体的名字,只是用姓氏简单的替代,视乎代表着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两个人出现,她要表现的是一群人,特别是现代的青年人。
罗为追求自由婚姻,而想同密斯范结婚。而整个过程却演变成了一出彻头彻尾的闹剧,张爱玲用极具喜感的结局收场,罗与她的三个妻子最终生活在一起,一夫三妻正好凑成一桌麻将,这样的语言极具的辛辣与讽刺。张爱玲并不是要展现罗的爱情的悲剧,也不是要你为罗与密斯范的婚姻痛哭流涕。她只是想通过这个故事表现现代年青人的彷徨、迟疑以及摇摆不定的心理状态。罗与密斯范都是自命于受过现代教育的人他们的打扮很摩登,他们的知识很丰富,他们明明知道有些事是不应该做的,可他们却偏偏要这样做,这才是最可悲的。
罗同自己的'妻子不是自由恋爱有感情的情况下而结合的,他想同自己所爱的人结婚这并没有错。但是他同密斯范恋爱后,他同妻子张氏的离婚,是一拖再拖,长达六年。因此让密斯范误以为罗不愿意与自己结婚,而去同当铺老板相亲。罗一气之下又同王氏结婚,因为当铺老板反悔,密斯范又变成单身,罗与密斯范相见后,罗觉得密斯范还是同自己相识时那样美丽,他们二人都认为还是像以前那样爱着对方的没有变,罗又经过了五年的时间同王氏离了婚。罗与密斯范是足足等了11年终于是达成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愿望。可是这段爱情长跑完成的婚姻他们并没有好好的珍惜,而是觉得自己的美梦被打碎了,因为罗同两位妻子离婚,把大部分的财产都给了这两位前妻,他变成了实足的穷光蛋,这让密斯范后悔嫁给罗。密斯范这样受过现代教育的女子,结婚后不去做事,只想贪图享乐,沉迷于赌博,这同没有受过教育的传统女子又有什么区别呢?这让罗后悔娶了密斯范。
在生活的逼迫下,在金钱的驱使下,罗接回了他的两位前妻,因为他们通过离婚都变成了富婆,因为传统思想不愿改嫁,也愿意接受罗,最终造成了一夫三妻的讽刺结局。张爱玲在小说中可谓是狠狠的批判的这些受过教育青年人的空想主义,浪漫主义。他们以反封建为口号,要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社会。要自由恋爱,因此抵抗自己的父母,辱骂自己的家庭。可是他们实际行动起来却是犹疑不决,徘徊不前,就算是抵抗父母获得了胜利,达成了自由结婚的愿望,就是金钱的诱惑,也可以让他们改变一夫一妻制,这种现代文明社会最最基本的理念。
如果是由这样的青年人,我们可以实现创造一个民主、自由以及文明的社会吗?像罗与密斯范这样的年青人,他们的口号很响亮,要反封建,要民主、自由。可就是这小小的婚姻问题,就完全暴露他们的迟疑、徘徊彷徨的性格。只要能够有金钱,就可以抛弃以前所追求的自由。这种口号多过实际行动的行为,这种享乐主义,空想主义的思想如果在青年人中泛滥,真正的民主、自由是永远不可能实现的,是不可能有希望的。就算是勉强一时得以实现,也会复辟,走以前的老路。
罗与密斯范可以欣然的接受一夫三妻这样的局面,还一直标榜自己是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年,难道这不让人可笑吗?作为五四以后的青年人,如果都像密斯范与罗这样,五四所提倡的民主、自由只会是永远的空想。
张爱玲《五四遗事》读后感2
文中讲述的是一个罗姓“渣男”娶了三个老婆的故事,张爱玲笔下的男子大多是渣男,如《色戒》中的'易先生,《红玫瑰与白玫瑰》中的振保,《沉香屑》中的乔琪,不是已婚出轨的男子就是游戏人生的浪子,将女人玩弄于鼓掌之中。
而《五四遗事》中的“罗”的经历印证了那句话“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总有恃无恐”。“罗”本是一位家境殷实,收入不错的年轻人,有一位乡下的妻子,然而他在城里生活遇到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密斯范,两人浓情蜜意,罗为了给密斯范一个交代,不畏艰难险阻与妻子谈判了六年之久,仍旧僵持不下,密斯范也对他失去了耐心,家人为她定了另一门亲事,罗知道此事之后,也生气起了报复心理,与妻子离婚后,立马叫媒婆说了一门亲事,娶了王小姐。
世事难料,当罗第二次结婚后,得知密斯范亲事告吹,又被朋友撮合和密斯范再次相见,密斯范的美丽依旧让他沉迷,这次他又不遗余力倾家荡产,最终散尽家财和第二任妻子离婚,娶了密斯范。而密斯范婚后却开始疏于打扮,不修边幅,让罗十分不满。这时有人提议叫罗把第二任妻子接回家,罗动了这个念头,当把第二任妻子接回家后,又有人提议为何不接第一任妻子回家?罗又将第一任妻子接回家,最终将三个妻子养在家里,实现了三美团圆。
罗在和密斯范结婚之前,密斯范就是他心中的白月光,是美丽动人且懂他的,但结婚后却变成了蚊子血,总归是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张爱玲《五四遗事》读后感3
张爱玲曾说她讨厌“爱玲”这个恶俗的名字,但是因为她,这个名字已无可取代。一直很喜欢张爱玲的短篇小说,简短而精致,人物形象饱满,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又常常出人意料,很多句子,或妙趣横生,或清新隽永,意味深长,不愧为经典。
《五四遗事》中,张爱玲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五四时期的故事,把那些标榜着“新青年”的人们狠狠地讽刺了一番。
两男两女,衣着入时,受过教育,算是新时代的大好青年吧,常相约泛舟西湖,吟诗赏月,是如此惬意恬然,这该是享受爱情的美好时刻,无奈两男均为有妇之夫,这于古于今皆于理不合,换做今天来看,这两名“密斯”该算是“小三”。但这也怪不得他们,这是一九二四年,五四运动后的第五年,民主自由之风正盛,崇尚恋爱自由,而作为那个时代的男子,差不多都是还没听到过“恋爱”这个词便已结婚生子,恋爱完全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男主角罗才有勇气下定决心去追求这难能可贵的爱情。他请密斯范等他。罗要以恋爱自由的新生思想去挑战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传统,“罗已经感到这可以说是她们的定情之夕,同时觉得已经献身于一种奋斗。那天晚上喝的酒,滋味也异样,像是寒夜远行的人上路之前的最后一杯酒”,他献身于一种奋斗,在他与他的女友与他的同伴看来不顾一切无比伟大的奋斗,他将要踏上远行,离婚注定是一段艰苦漫长的征程。
提及离婚,家中妻子诧异,不可忍受。他这等于向她宣判了死刑。
母亲不解。亲戚代为交涉奔走,靠不住,人人以和事佬自居。
接下来几年,罗很少回家,家中婆媳二人互相猜疑,矛盾升级。
这边厢,芳华有限,转眼六年过去了,女子是耐不住等待的,任由当初如何痴情。家中安排相亲。而罗的离婚也酝酿得相当成熟,他怨密斯范想另择佳偶,一气之下,又娶了王家小姐。密斯范的婚事却告吹。
如果故事仅仅如此告终,那也只留下“错的时间遇见对的人”的埋怨与擦肩而过的哀伤,但主旨上并未达到张爱玲式的深度。于是便有了这样一群满怀好奇爱看热闹的'朋友,为他们安排了在湖上月光中重逢那悲哀而美丽的场景。人事变化这样多,恍若隔世,而她却依然与以前一模一样,四目相对的瞬间,千万缕情意,有被勾起。他再次进行离婚,为了他珍视的爱情。不过,过去的他作为伟大的开路先锋存在,而今却被视为卑劣的玩弄女性的混蛋。
此时她也在抗争,她抵抗岁月无情的侵蚀,还有男子喜新厌旧的天性。到底是女人最懂女人,张爱玲将密斯范的这种心态描写得入木三分,引人共鸣。
于是又过了五年。有情人终成眷属。当然,爱情是一种很虚的东西,更接近于精神层面,更讲究精神上的相通。而婚姻是现实的,当爱情遭遇婚姻,就变得如此力量微弱。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她不再像当初那般讲究妆容,她已无所谓岁月侵蚀,顺其自然。他不满她变了一个人似的。争吵,于是难以避免。
亲戚撮合下,他接回了离了婚的两位夫人。在他本为两人筑起的爱巢里,拥着三位娇妻。
彼时已是一九三六年,罗为爱而战,已持续了十二年之久,但收获了什么?真的是他想要的真爱吗?
小说的结尾,“难得有两次他向他朋友诉苦,朋友总是将他取笑了一番说:‘至少你们不用另外找搭子,关起门来就是一桌麻将。’”这样的结尾是我最欣赏的,看似平淡描述,平静收尾,实则深刻讽刺却不着痕迹。张爱玲亦擅长讥讽现实,她的讽刺不及鲁迅那般尖锐毒辣,也没有鲁迅针砭时弊目的性极强的思想高度,但却带有一种小女人的挖苦取笑意味,贴切而自然。
太多的人和事,因为距离而变得神秘而美好,但经过百般折腾,终于拥有时,才发现真相,或许它们并不值得被如此珍视,有得必有失,有失也必有得,只是再回首却不解为何曾经会把这样的事物认为如此有意义而为之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其实罗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他不该身在那样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也只有在那样一个时代才有那些交杂着新旧思想方式的不伦不类的事物发生。张爱玲是通过罗,将那个时代冷冷地讥讽了。人人宣传五四新思想,张爱玲则不走主流路线,她心思细密,她还原社会变革不彻底的真面目,所以在多年以后远离了那个时代,当人们能以较为客观的视角来看待那段历史的时候,她的作品依然能焕发其无可取代的价值。
张爱玲是文坛一个绝妙的奇女子,我想这应该与她处在半新半旧社会的时代背景关系重大。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那是一个新思想与封建传统相碰撞的复杂社会。每个人的命运都被这样的现实左右,无论是张爱玲的家人还是她本身。很多人说童年时家庭的不幸影响了她的一生,但溯其根源,有那样一个遗少父亲,又有那样一个洋派淑女式的母亲,还不正是那样一个时代才能造成的?所以说是那样一个时代成就了她。
她便是那样一个奇怪的满腹才情的女子,她从骨子里涌动着一股悲剧感,她相信人生会有片刻的欢愉但她更相信人生有漫长的灰暗。正是这样,她的笔尖总透着一股紧贴现实的冷静,即使有冲动,在她笔下也变得理性。她也写爱情,但不会像很多女作家那般单纯地追求华丽纯洁感动,她总是通过那些外表精致实则不堪入目的爱情来揭露人性的弱点。对于《五四遗事》中的男女主人公,本大可把他们塑造成为勇于挣脱封建藩篱的痴男怨女,但敏感细腻的她,却将那个时代人们的某些动作或心理,或尖酸的,或伪善的、或好奇的、或嘲弄的,刻画得如此细致,让文章升华到另一个高度,无关爱情,直指大时代。有人说她生于乱世却毫无忧国忧民之心。其实,她也讨厌战争,她想要安逸的生活,战乱让她原本的希望落空,改变了她原先规划的人生轨迹,不得不颠沛流离,但她的小女人情怀与悲剧感又注定她是那个时代的“异类”,她无法跟随主流,她只是用她雪亮的眼睛与敏感的心,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象与人物心理真实地反映出来。
《五四遗事》并非张爱玲的代表作,但已是如此精品。它的副标题是“罗文韬三美团圆”。如此“团圆”,也是只有张爱玲才能写出来的“团圆”,在她所处的那样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