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懂孩子隐藏的心理压抑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压抑 隐藏 孩子 心理

管理员

摘要:

怎么读懂孩子隐藏的心理压抑  表现  1、拒绝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就说明孩子的情绪出现了问题,父母应认真对待。要是对此忽视,就会导 致孩子的饮食节律紊乱,而父母在此时也不能强迫孩子吃饭,而是要改变平常饭菜的种类,……

怎么读懂孩子隐藏的心理压抑

  表现

  1、拒绝吃饭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特别注意孩子的饮食。如果出现厌食现象,就说明孩子的情绪出现了问题,父母应认真对待。要是对此忽视,就会导 致孩子的饮食节律紊乱,而父母在此时也不能强迫孩子吃饭,而是要改变平常饭菜的种类,鼓励孩子帮你做饭,帮你准备他爱吃的饭菜。如果他在饮食方面的不良倾 向持续很长时间或体重减轻很多,应及时看医生。

  2、说谎和欺骗

  在5、6岁的学龄儿童有时会撒谎,但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后果,再一点的孩子在能够分清真假的情况下也会撒谎,这也是因为他们受到 的压力太大了。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作为,如果你的孩子听到你吹嘘自己停车没付费,或撒谎以避开工作会议,你要小心自己在树立坏榜样。最 好把诚实的重要性和说谎的后果讲给孩子听。如果说谎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你就应该带他去看心理医生了。

  如果孩子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需要耐心引导,也应给予时间让其慢慢说出内心的感受,这个时候父母的关心和支持很重要。

  3、过度忧虑

  孩子看到电视里地震灾难的报道后而害怕地震是情理之中的事。同样,学生害怕临近的考试也是正常的。但如果他们害怕所有的人和事就不正常了,他们越感到软弱无助,害怕的东西就越多。

  4、攻击性行为

  就算是咿呀学语的孩子也会发脾气,他们也会有自己的减压方式,那就是咬、激怒或欺负他的玩伴。孩子会有这样行为,很可能是源于心情 压抑,这就是说,做父母的应尽量少一点地告诉他做什么以及如何做,否则只会增加他的压力,因为孩子需要无忧无虑地玩耍,做自己想做的事。

  想想自己,再去理解孩子

  1、注意鼓励与批评

  妈妈把孩子的作文说得一无是处,结果越来越不喜欢作文。鼓励了他几次后,文思泉涌,再没听他吵作文难写。大人是否也是喜欢鼓励,讨厌批评呢?

  2、不要逼迫孩子

  即使是好东西,逼着吃也会倒胃口。一位孩子的奶奶是数学老师,有了这个优势,错了就得讲一直到会,结果孩子很烦数学。大人是否也是如此呢?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哭哭闹闹是正常的,但其实孩子也会有很多小情绪,只是受限于表达方式的不足而没有及时告知你,那么作为家长就要留心观察妥善处理。

  3、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限制

  限制太多,会引起孩子的反抗。不让孩子干这干那,结果孩子只能通过发脾气、生气的方式达到他的目的。而你学会跟他商量了,他会觉得商量有用,就不必发脾气了。大人不也是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吗?

  4、变难为易

  觉得难的东西,孩子会有畏难情绪。大人也是这样的。所以,要做的不一定是迎难而上,而是要想办法把事情变得不难,如家长的辅助,把目标分解等。

  5、让孩子变成“董事长”

  自己的事会用心,而给别人打工就不那么情愿。其实很多家长的做法就是逼孩子从董事长变成了打工者。本来学习是为了孩子自己,而家长的做法却让孩子感觉是为了家长学习。

  6、正确看待孩子的情绪

  很烦、生气的情况下保持常态很难。这是情绪的规律。你的做法使孩子很烦、很不高兴,又要求他很有礼貌,很喜欢你,不是等于希望他是孔夫子再世吗?

  7、培养孩子的兴趣

  有兴趣的事爱做,没兴趣的事不爱做。很多家长眼睛只盯着成绩,不但没有着力培育兴趣,还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兴趣。

  8、不要教条主义的要求孩子

  给孩子定的条条框框太多:必须晚上九点睡觉,必须几点写完作业,必须。。。。。。这跟教条主义没什么区别,没有一点灵活性,大人不喜欢这样的要求,对孩子却乐此不疲!

  9、用实践结果说服孩子

  实践的结果对人是最有说服力的,它胜于七寸不烂之舌。所以,我孩子不想让我给她听写时,我就同意了。而课堂听写结果没有全对时,她就明白了,以 后就欢迎我给她听写了。孩子天生都是喜欢做得比别人好的,所以用结果证明哪些行为带来好的结果,她就会接受这些行为,会把这种行为变成习惯。

  10、注意与孩子的沟通语气

  如果和孩子沟通时,语气总是带有命令和责备,想想如果自己的领导也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我也会反感的,甚至故意“唱反调”。这样孩子自然不爱听,甚至逆反了。所以,为什么不想想怎么说,孩子才听得入耳,才不反感,才愿意接受。

  温馨提示:

  大道至简,返璞归真。没有什么独门秘籍,看起来更不像锦囊妙计。都是些每个大人都会有的心理规律,孩子也是如此啊!其实这样的心理规律还有很多,篇幅所限,不一一阐述。家长只要在孩子表现出一些现象之后,学习我的做法,想想自己的心理,就会读懂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