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梁任父同年》原文及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赏析 同年 原文 任父

管理员

摘要:

《赠梁任父同年》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梁任父同年》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梁任父同年》原文及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原文: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

《赠梁任父同年》原文及赏析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赠梁任父同年》原文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赠梁任父同年》原文及赏析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原文: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译文

  祖国山河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瓜分谁来负责?

  我便如杜鹃一样呼唤祖国东山再起,向精卫填海一边的奋斗。

  赏析

  人并不出名,可是这首诗句却非常出名,温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也引用过。诗人是清末著名外交家黄遵宪,面对腐败的大清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尤其是甲午海战更是输给了东瀛小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再次割地,悲愤无比的黄遵宪写下这首传世名篇,面对对黄金般的国土,腐败的政府一味的割让,作者空有忧天之泪却无力回天,但是他相信中华民族拥有精卫填海般的恒心一定会有收复国土的那天。

  《赠梁任父同年》这首诗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一首诗。诗中表现了作者为国献身,变法图存的坚强决心和对梁启超的热切希望。

  诗题中梁任父即指梁启超,梁启超号任公,父是作者对梁的尊称,旧时“父”字是加在男子名号后面的美称。“同年”,旧时科举制度中,同一榜考中的人叫同年。

  首句“寸寸河山寸寸金”作者起笔便饱含深情的赞美作国的大好河山,蕴涵着对大好河山的珍爱之情。如果联系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又会体会出作者内心的几多痛楚,这么好的河山却被列强瓜分殆尽,此种局面又怎不让人扼腕叹息,痛恨。

  次句“侉离分裂力谁任”侉(kuǎ)离,这里是分割的意思,意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面对着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的受灾受难的国家,作者不禁仰天长问:什么人才能担当起救国于危难之中的重任。一片爱国激情溢于言表。

  第三句“杜鹃再拜忧天泪”杜鹃,传说中古代蜀国的国王望帝所化。望帝把帝位传给丛帝,丛帝后来有点腐化堕落,望帝便和民众一起前去劝说丛帝,丛帝以为望帝回来夺取皇位,就紧闭城门,望帝没有办法,但他誓死也要劝丛帝回头,最后化成一只杜鹃进入城里,对着丛帝苦苦哀哀的叫,直到啼出血来死去为止。丛帝也因此受到感动,变成了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据传说望帝始终在叫着这样的话“民为贵,民为贵”。这里是作者自比,表达了深切的忧国之情,表达了作者愿意为国家像杜鹃一样啼叫哀求,呼唤着国家栋梁之材,共同为国家出力。再拜,古代的一种礼节,先后拜两次,表示隆重,此处体现的是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

  最后一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精卫,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鸟,本是炎帝的女儿,因游东海淹死在那里,灵魂便化为精卫鸟,不停的衔来西山之木石,誓把东海填平。后来用精卫填海这个典故作为力量虽然微弱,斗志却极坚强的象征。这句诗歌借精卫填海典故表达了自己,──同时也勉励梁氏──要像精卫那样,为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坚定决心。

  诵读此诗,觉字字含情,句句蕴泪,作者那一腔忧国报国之情,跃然纸上。其殷殷之心,皇天可鉴。

  《赠梁任父同年》赏析

  《赠梁任父同年》:“寸寸山河寸寸金,  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这首七言绝句是1896年黄遵宪邀请梁启超到上海办《时务报》时写给梁的组诗中的一首。诗中表现了作者热切希望与梁启超先生一起为国献身,变法救国的坚强决心和坚定意志。

  可以说,这是十九世纪两个广东青年关于祖国前途和命运的忧思与对话。其爱国情之切,其报国志之坚跃然诗中。今日读之,深感励志!

  黄遵宪、梁启超同为1876年清朝光绪年间举人。黄遵宪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别号人境庐主人,清朝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诗人,有《人境庐诗草》等作品集,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梁启超,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寸寸山河寸寸金,  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的意思是:祖国的每一寸山河都美好如金,如今被列强一块一块地瓜分,导致分离、分裂,谁来负责?谁来拯救?我们要如杜鹃啼血一样呼唤祖国江山一统、东山再起,要像精卫填海一样为拯救国家不断努力、不断奋斗。

  这里特别要对诗中的“父”“  ”和“任”三个字作必要的解释。“父”不读“fù”,不是“父亲”解,读“fǔ”,同“甫”之意,是对有才德的男子的美称,多附缀于表字后面,这里是黄遵宪对同年中举的梁启超的尊敬。“  ”读“kuā”《康熙字典》解:“音誇,枯瓜切”“離絕貌”,即分离隔绝的意思。《人境庐诗草》中注释是“  离即华(kuā)离”。应该指出的是,现在的网络和一些书籍中把这首诗的“  ”写成“侉(kuǎ)”或“瓠hù”,这不单是错别字,而是天大的错误!“侉”或“瓠”都没有分离割裂之意。“任”,在诗中不读“rèn”,在《平水韵表》中属下平十二侵韵,读(rén)为“负荷”之意,在此诗中是平声韵脚。

  读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作者对国家当时被“  离”分裂的现实,既有不满,又有愤懑。但并未在不满和愤懑中沉沦、堕落,而是在不满与无奈的责问中邀请朋友、呼吁有识之士,为拯救国家尽心尽责!这正是“天下兴亡,我之责任”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

  诗人起笔用“寸寸河山寸寸金”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叠音词“寸寸”用间隔叠音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寸土”都不应被分离、被丢失强烈愿望。蕴涵着诗人对祖国每一寸河山珍爱与眷恋之情。

  “离分裂力谁任”指当时中国被列强瓜分的现实。当时的中国,由于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一而再再而三的割地赔款,《南京条约》《马关条约》等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赔款、割地纷至沓来。面对着风雨飘摇的政府,山河破碎的祖国。作者发出愤懑的责问:“  离分裂力谁任”?这个“力谁任”用得好极了,一词双义,既是责问当权者:“造成国家分裂这种情况,谁来承担责任?”,又是对自己、梁公和天下有识之士发出的呼吁:“谁来承担阻止国土分离,拯救祖国山河的责任?”达到了一箭双雕的责问效果,震撼当权者,也震撼国人人心!

  震耳欲聋的责问,发人深省,催人奋进。我们面对这样的形势,应该怎么办?此时,作者非常自然而贴切地信手拈来“杜鹃啼血”和“精卫填海”两个典故,表达拯救国家的决心。

  他自比杜鹃,并敦请梁任公一起“杜鹃再拜忧天泪”,为国家的完整像“杜鹃啼血”一样又一次(再拜)的啼叫、哀求、呼唤有识之士共同为国家出力。诗人何其强烈而执着的爱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结句“精卫无穷填海心”简直是神来之笔。自然、率直,却决心浩浩!也许,诗人感到,拯救国家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而且自己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但为了国家的完整,决不能放弃啊!我们要像“精卫填海”一样,以锲而不舍的无穷意志、矢志不渝的坚定决心为挽救危难的国家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人,不怕无力,就怕无心,更怕无志!对人生的责任如此,对事业的担当如此,对国家的情怀亦如此!诗人的“力谁任”的责问,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今天,也是我们当代青年必须思考与回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