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西楼》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曾巩 西楼 赏析

管理员

摘要:

曾巩《西楼》赏析  曾巩是有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以诗名。而他所作的这首小诗置于宋诗佳作之中,是毫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逊色的。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吧!  曾巩《西楼》赏析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

曾巩《西楼》赏析

  曾巩是有名的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以诗名。而他所作的这首小诗置于宋诗佳作之中,是毫不比其他人的上乘之作逊色的。下面和小编一起赏析一下吧!

  曾巩《西楼》赏析

  曾巩(1019-1083)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嘉祐二年进士。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也是“南丰七曾”之一。 这首中的标题是“西楼”即指文中的“朱楼”。我们性诗歌的内容看,也许就是与东面的海相对而言。其实,在古代诗歌中,“西楼”也许就是某地西边的楼房,也许就是某座楼就叫西楼,甚至更为重要的是也许就是诗人的一种情思意绪。如,李煜的《相见欢》中“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清照的《一剪梅》中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里,也许就是词人的一种独到的情怀。曾巩《西楼》全诗如下: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诗歌首先写道:“海浪如云去却回。” 诗人观看点在西楼上,所以,这一句主要写了西楼前面的景色。“却”即退,退回。这一句的意思是说,海浪像云一样高耸,去了又回来(海浪汹涌澎湃,撞击海岸,去而复回)。“海浪如云”这一比喻,不但描写了海浪的似如云朵一样白,而且更突出了海浪之高,气势之大。“去却回”是说海浪撞击海岸的力度很大。在写作方法上,诗人将静态的形象和动态的力度结合起来,突出了风雨来临之前海面的壮美气势。

  接着第二句写道:“北风吹起数声雷。”“数声”即几声。意思是说,北风吹起时又传来几声雷鸣。这一句是从听觉角度来写的。诗人通过声音的描写,突出了风雨欲来之前的情景:北风卷过,响起了“数声”雷响。这样,不但增添了海浪赫然的声势,提高了海浪壮美景象,而且也预示着疾风暴雨即将到来。其中,“吹起”二字很有力度,突出了北风的威力之大,也暗示了即将出现“山雨欲来风满楼”之景象。

  第三句接第二句一转写道:“朱楼四面钩疏箔。” “箔”是用苇等织成的'帘子。“钩疏箔”即把帘子挂起。诗题“西楼”即就是指“朱楼”。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红楼的四周都卷起帘子。风雨即将来临,本应该放下“箔”,而诗人却要敞开朱楼四面窗户。这一逆情悖理性动作,不但激发了读者的兴趣,更易于引起读者深入思考,同时,为后面表现情感做了有力的铺垫。诗人在这不可理解的行为方式中,自然蕴含着独到的思想情感。

  所以,诗人最后写道:“卧看千山急雨来。” 意思是说,(我)卧在楼上看着千山中急速暴雨的来临。这一句不但回到了上一句“朱楼四面钩疏箔”原因,解除了读者的疑问,也集中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豪情。诗人要看“急雨”来时的情景,感受别样的自然威力。可以说,诗人对这样的境界的追求,正是诗人开阔的心胸、力求上进、欲有所作为的思想表现。其中,一个“卧”字,不但表现了诗人雍容的气度,一种积极面对风云变幻的情怀,也表现了诗人闲情逸致的情趣美。这与宋代诗人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着披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在艺术上,首先,动静结合,以静衬动。其次,诗情跌宕有致,娓娓道来。再次,用词很妙,表现很有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