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基本实现现代化?什么时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达到中等发达……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本课内容安排的依据。
(1)学生面临的问题。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我们国家什么时候能基本实现现代化?什么时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什么要实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公有制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什么还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活力的日益显现,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中的这些问题,就有必要了解本课的基本内容。
(2)课程标准的依据。
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理解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的必要性,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是人教版教材思想品德课九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框题讲解了主要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目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是第七课整个链条上的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
3、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以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的含义及其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过程与方法。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体会“三步走”发展战略既鼓舞人心,又切合我国的实际;从我国多层次的生产力水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等方面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实际,体会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体会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不同作用,体会多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经济制度方面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的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
4、教学重难点: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说教法。
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基于此,本课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生活实际,教师以指导者的角色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引导学生阅读、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从教法看,本节课着重从以下两方面贯穿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针对学生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方面的模糊认识,我本着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嘴,让学生阅读、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思想。
2、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感受。引导学生探究“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现阶段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把基点放在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上。做好分析、探究工作,正确引导,就能把课堂教学内容讲活。
三、说学法。
现代教学思想尤其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学生学的方法。这堂课,我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以下学法。
1、阅读讨论法。
充分利用教材可读性的特点,组织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比较法。
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有比较,就有辨析、体验、过程。我采用比较法教学,如改革开放以前与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经济生活的变化比较,如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作用方面的比较等。
四、说教学程序。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各项活动的安排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1、导入新课。
由引言导入新课。引言从概括性的意义上,说了三层意思。一是经济建设在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生活幸福中的基础性作用及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所处的中心地位;二是从引导学生了解经济生活的巨大变化、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切入本课学习内容;三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进一步升华。可以看出,本课引言是描述性的。
2、讲授新课。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我选择了典型事例,由感性认识到理性分析,得出结论。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课堂练习。
练习的设计,使学生再次巩固学到的知识,多角度思考问题,并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