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早发白帝城李白原文: 早发白帝城 李……
早发白帝城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
《早发白帝城》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流放途中遇赦返回时创作的一首诗,是李白诗作中流传最广的名篇之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李白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早发白帝城李白原文: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早发白帝城-李白拼音解读:
译文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相关赏析
唐代安史之乱初期,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亨留讨安禄山,不久,李亨既位,史唐肃宗。玄宗又曾命令儿子永王李磷督兵平叛,永王李磷在江陵,召兵万人,自树一帜,肃宗怀疑他争夺帝位,已重兵相压,李磷兵败被杀。李白曾经参加过永王李磷的幕府,被加上“附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遵义),当他行至巫山(今重庆境内)的时候,肃宗宣布大赦,李白也被赦免,他像出笼的鸟一样,立刻从白帝城东下,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此诗即回舟抵江陵时所作,所以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
此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把诗人遇赦后愉快的心情和江山的壮丽多姿、顺水行舟的流畅轻快融为一体,运用夸张和奇想,写得流丽飘逸,惊世骇俗,又不假雕琢,随心所欲,自然天成。
“朝辞白帝彩云间”“彩云间”三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为全篇描写下水船走得快这一动态蓄势。“彩云间”的“间”字当作隔断之意,诗人回望云霞之上的白帝城,以前的种种恍如隔世。一说形容白帝城之高,水行船速全在落差。如果不写白帝城之高,则无法体现出长江上下游之间斜度差距之大。白帝城地势高入云霄,于是下面几句中写舟行的迅捷、行期的短暂、耳(猿声)目(万重山)的不暇迎送,才一一有着落。“彩云间”也是写早晨景色,显示出从晦暝转为光明的大好气象,而诗人便在这曙光初灿的时刻,怀着兴奋的心情匆匆告别白帝城。
“千里江陵一日还”的“千里”和“一日”,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这里,巧妙的地方在于那个“还”字上。“还”,归来的意思。它不仅表现出诗人“一日”而行“千里”的痛快,也隐隐透露出遇赦的喜悦。江陵本非李白的家乡,而“还”字却亲切得如同回乡一样。一个“还”字,暗处传神,值得读者细细玩味。
“两岸猿声啼不住”的境界更为神妙。古时长江三峡,“常有高猿长啸”。诗人说“啼不住”,是因为他乘坐飞快的轻舟行驶在长江上,耳听两岸的猿啼声,又看见两旁的山影,猿啼声不止一处,山影也不止一处,由于舟行人速,使得啼声和山影在耳目之间成为“浑然一片”,这就是李白在出峡时为猿声山影所感受的情景。身在这如脱弦之箭、顺流直下的船上,诗人感到十分畅快和兴奋。清代桂馥称赞:“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札朴》)
“轻舟已过万重山”为了形容船快,诗人除了用猿声山影来烘托,还给船的本身添上了一个“轻”字。直说船快,那便显得笨拙;而这个“轻”字,却别有一番意蕴。三峡水急滩险,诗人溯流而上时,不仅觉得船重,而且心情更为滞重,“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如今顺流而下,行船轻如无物,船的快速读者可想而知。而“危乎高哉”的“万重山”一过,轻舟进入坦途,诗人历尽艰险、进入康庄旅途的快感,也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这最后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比兴,既是个人心情的表达,又是人生经验的总结,因物兴感,精妙无伦。
这首诗写的是从白帝城到江陵一天之内的行程情况,主要突出轻快,这也反映了李白心情的轻快。李白以58岁的年龄,被流放夜郎,抛妻别子,走向长途,忽然遇赦,得以归家,心里自然十分高兴。在诗中李白没有直接抒情,但是读了他对行程的描写,自然感受到他的心情和兴奋的情绪。
赏析
诗题一作《白帝下江陵》。白帝城,故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白帝山上,城因山得名。山峻城高,如在云中。第一句“朝辞白帝”四字,扣合诗题,谓早上离开白帝城乘舟东下。“彩云间”是写境,早上日光照射,云成彩霞,白帝城高,城为云绕,故曰“彩云间”。此谓出发时景物境界如此。如此景境,实又关合人之心境心情。“千里江陵一日还”承第一句,白帝至江陵,行程一千里,一日之间就回来了。江陵,今湖北江陵县,出蜀后长江岸上第一个重镇。“一日还”,既绾合上句“朝辞”,谓回到江陵时日已暮矣;同时又是写心境,一日即回来,是欢喜欣幸之词,而非惋惜之词。从此诗前二句用字用词和所揭示的心境看,表明李白此诗是写于流放夜郎遇赦归来之时,而不是初出川时作。李白一生有两次发白帝至江陵。初出川,时当年轻气盛,一心想奋发有为,浪漫气息正浓,一日间千里行程之事不会放在心上,而且第一次至江陵,也万万不会用“还”字。第二次因入永王璘幕府事,以“附逆”罪名先是被捕入狱,继之被定罪流放夜郎,途中遇赦,从白帝城返回。
当他被押解长江西上时,曾有诗写当时之愁苦心境: “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上三峡》)当时李白年近六十,其愁苦心情如此,是可以理解的。当时他无时不盼望朝廷大赦,“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流夜郎赠辛判官》)“远别泪空尽,长愁心已摧。三年吟泽畔,顦顇几时回?”(《赠别郑判官》)到了巫山,果然接到朝廷大赦令,李白喜出望外。他是带着困鸟出笼、寒灰重暖的心情,从白帝城乘舟而回的,故看到白帝城之彩云,心情之喜悦可知,似乎彩云在为自己送行;千里江陵,西上时步步艰难,头发都愁白了,而今一日即回,何其迅疾快意。只有此时此地,这“一日还”三字,才有分量。遇赦而归,满心欢喜,归心似箭,一心只想快出三峡,早回江陵,耳不暇他闻,目不暇他顾。但到了江陵之后,心情已定,回想一路所经,又陡感茫然,若有所失。这时方想到,难道船经著名三峡时,我竟一无所闻,一无所见?略一寻思,顿然明白,于是以倒叙之笔写出后二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人说三峡多猿,时闻猿声哀鸣,是的,我听到此声矣,而且是此起彼伏,啼声不住;人说三峡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的,我见到此景矣,轻舟即从此万重山间穿过。可惜猿声之长啸传响,我未能仔细体味;万重山之险峻多姿,我未能仔细观察。这两句,真是神来之笔,既是实情实境的真实反映,又蕴藉深邃,味之无穷。绝句中运用这种笔法而成妙品的还有孟浩然的《春晓》与张继的《枫桥夜泊》,读者可自去品味。
评价
七言绝句,初唐风调未谐,开元、天宝诸名家,无美不备,李白、王昌龄尤为擅场。昔李沧溟推“秦时明月汉时关”一首压卷,余以为未必。必求压卷,则王维之“渭城朝雨”,李白之“朝辞白帝”,王昌龄之“奉帚平明”,王之涣之“黄河远上”,其庶几乎。而终唐之世,绝句亦无出四章之右者矣。(王士祯《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
写出瞬息千里,若有神助。入“猿声”一句,文势不伤于直,画家布景设色, 每于此处用意。(沈德潜《唐诗别裁》)
但言舟行绝快耳,初无深意,而妙在第三句能使通首精神飞越,若无此句,将不得为才人之作矣。( 〔清〕桂馥《札朴》)
太白七绝,天才超逸,而神韵随之。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如此迅捷,则轻舟之过万重山不待言矣。中间却用“两岸猿声啼不住”一句垫之,无此句,则直而无味,有此句,走处仍留,急语仍缓,可悟用笔之妙。 (施补华《岘佣说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