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反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寓言 反思

管理员

摘要:

《寓言》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寓言》教学反思1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

《寓言》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人民老师,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寓言》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教学反思1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讲的是一个养羊人第一次丢了羊,街坊劝他修羊圈、堵窟窿,养羊人没有听从劝告;第二天他又丢了羊,才后悔没有听街坊的劝告,于是赶紧动手把窟窿补上,把羊圈修好。从此,他的羊再也没有丢掉。在设计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如,这篇课文里有一个多音字“圈”,在课文里的“羊圈”一词中念juan(第四声),孩子们经常会受“圆圈”中的“圈”的影响,容易读错。我首先让学生带着拼音读,然后再去掉拼音读;先让学生读词,然后再读句,最后再读全文。有了这个层次,学生在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成就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文章题目为突破口,直奔重点。“亡羊补牢”这个题目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抓住了课题,也就抓住了文章的重要脉络。因此在教学中,我就以选择“亡、补、牢”这三个字意思,让学生读课文。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要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字意,又为对下文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重视读的训练。朗读对学生理解课文有很大帮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了使用自由读,引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法的读、多层次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从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如临其境。

  四、注意了对学生的引导。在理解课文时,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例如:在理解“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这句话时,就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此句的意思。接着引出养羊人的这种态度对不对?你作为他的朋友快劝劝他吧。再找他第二次丢羊后的行为,再读你又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在对这个人的评价中,自然就总结了寓言的教育意义。这节课虽然在教学设计上有很多考虑,但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一些环节的处理上不够灵活,以后要多加注意。

  《揠苗助长》这则寓言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勾勒出了古代一个可笑的人物形象,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尽管内容简单,但这是学生初次接触寓言这种文体,所以承载着让学生学会学习寓言方法的任务,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侧重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语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并利用插图,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让学生读懂寓言小故事,再感悟寓意,并引导学生在课后开展广泛的寓言故事阅读。在讲这节课时有些环节处理也不是很妥当,也缺少应变能力。如让学生表演种田人焦急的样子,可是焦急的表情学生很难表现,尽管在语言上进行了引导,但学生的`表演还是稍显粗浅;再如,第三段学习中让学生通过“揠苗”体会“筋疲力尽”,可是部分学生觉得很好玩,并没有深入体会。而且课堂容量太大,复述故事环节来不及完成。在第二轮磨课活动中,更重视了细节的处理。如生字“焦”的学习,“焦急”意思的理解。让学生说说焦的意思吗?学生自然理解不是很到位,再引导学生看图片“看看最初的象形文字像什么?”再引导学生想象“上面的隹在古代是鸟,在火上烤,会怎样?”“要是这火在人心里烧,会怎样?”进而理解焦急的意思,找焦急的近义词。“现在这把火烧到了种田人心里,他是怎样的?”再引导学生朗读,读出那种焦急的心情。而且在这堂课中,更重视了对学生反馈情况的及时调整,解决了第一堂课中的一些问题。

《寓言》教学反思2

  准确把握学生的兴趣激活点

  寓言主要是通过故事的形式讲述一些哲理。虽然学生是第一次正式接触这种题材,但其实在小学阶段他们已经读过许多寓言。因此在课文导入中,我就从学生接触过的寓言开始引入,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自然转入文体介绍。初一学生好动活泼,因此在文章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我设计了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虽然准备仓促,但他们的热情被极大地调动,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感染了作为观众的同学,在看完表演后,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因此我认为,教师必须准确地把握并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才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注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挖掘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依附于课文载体实现的。它的实现需要老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去体验、去领悟。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关注教学对象的情感体验,并抓住了课文与学生的情感契合点。在学生学完了这篇寓言的寓意后,我设计了问题:你是否有过患得患失的现象?你今天学习了这篇寓言,你的人生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或变化?畅所欲言,有同学提到面对成绩时应该有平和心态,有同学开始正确认识与好朋友交往的问题,还有同学提到了独生子女如何面对父母的爱等,这些问题正是青少年普遍遭遇着的烦恼,在这堂语文课中,这些颇有共鸣的困扰竟被意外地迎刃而解了,而且是学生自己感悟出来的。因此,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改中提到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停留在中心思想、主题的归纳上,而应面向生活,走进社会,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地展现自己的喜怒哀乐。

  有效互动,积极评价,营造民主氛围

  在这堂课上,我与学生一直处于“对话”的状态,只有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真正的民主课堂才能建立,也只有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当学生思考“有无得失之患”这道题时,刚开始十分困难,我提出了变换角色的假设,如以“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进行启发;当学生联系自身谈得失之患时,我也说了同是独生子女的自己的感受和故事,并积极启发他们,最后还把自己找到的金玉良言送给学生,彼此共同领悟,共同进步!

  我还十分注重倾听,然后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如在品味词句的环节,有些同学在分析时暴露出对部分修辞手法还没掌握,认为“有仿佛就是比喻”之类的情况,我即时给予纠正。每堂课的前五分钟演讲,我总是让学生对演讲者积极评价,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前一个学生介绍罗嗦,但我更关注于她的优点———用了很多课本中的词语,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回顾生字词时,学生们完成得十分出色,我笑说:大家是否已经知道我的正确答案了?怎么那么正确的!

  当然,在某些题目的处理上,我认为还有欠完善的地方,值得推敲;在讲课时,感情的投入与感染能力还有待加强,同时,在整个备课过程中,备课组成员的相互启发使得这堂课更为完善生动。

  我认为只要坚持“享受语文,感受生活”的教学观念不动摇,终有一天,语文也会成为大多数学生都喜欢的科目。我将为此而继续努力!

《寓言》教学反思3

  由于教学进度上和同规班级差了两课时,所以打算今天一节课把《伊索寓言》上完。

  仔细阅读这篇课文,感觉比前面的《成语故事》要简单,简单之处在于:三个成语故事的道理要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自己感悟,而本文的三个故事不仅情节简单,而且文章的最后都用精辟的语言把寓意揭示了出来,似乎不需要老师讲过多的内容。

  于是,课就这样进行了。我打破了常规的做法,把三个寓言混在一起讲,也就是先熟悉故事情节,再分别理解寓意。故事情节自然没有问题,因为主人公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动物(狐狸、蝉、狼),而且这些故事在学生还没有入学的时候就已经被当做睡前故事听过许多遍了。

  而在揭示寓意的时候,学生虽然能很快地找到表示寓意的句子,也能很流利地读出来,甚至结合课文内容也可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我们知道,故事所要揭示的道理已经不能再局限在课文中,局限在几个动物的身上,它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和生活实际相结合。

  所以,当我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对三句话的理解,学生竟然目瞪口呆,无法回答。我突然认识到:学课文就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不能太过简单地看待看似简单的问题,否则,学生的学习是虚的,是无效的。

《寓言》教学反思4

  上周五我执教了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寓言二则》一课,课后两位主任和组里的老师对这节课进行了集体评课。听了领导的点拨,让我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下面就我执教的这节课的收获与思考与大家分享一下。

  1、这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旧课新上,体现生本,注重拓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提出了“精神助产术”,他以独特的教导方式启迪人们对问题的思考,在与别人讨论一个问题时,总说自己一无所知,但是当对方回答问题时,他总是通过一步步追问,最后启发诱导,让对方将自己观点说出来,以此达到教育目的。在这节课中,学生已经学过两则寓言了,读懂了故事,明白了寓意。基于此,我一开课先回顾总结学习寓言的方法,让学生在自学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从故事的结果入手,交流探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品词析句步步深入层层探究,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不仅仅在南郭先生身上,齐宣王的也是有责任的。从而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教学重点难点迎刃而解。这节课的发散点很多,通过你想对齐宣王和南郭先生说些什么这个环节,让学生和文中的人物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吓得( ),他心里想( )”,这个心理活动的想象,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为后面更精彩的复述打下基础。

  2、复述故事贯穿整节课。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阅读第五条要求能复述叙事性作品大意,关心作品中人物命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基于此,我在开课、学完《滥竽充数》,读完《守株待兔》时都设计让学生复述故事,第一次是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第二次复述的时候就加上了自己的想象,梯度的提升顺势而为,都达到了不错的效果。

  3、古文的拓展,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特点,言简意赅,抑扬顿挫。拓展学生阅读量。这也是阅读海量化在课堂上的体现。与此同时,还拓展了《守株待兔》这则寓言,让学生用自己总结的方法学习寓言,悟出寓意,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

  总体来说,这节课构思巧妙,推陈出新,能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充分给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在探讨中,想象中,思维碰撞中,明白了寓意,懂得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这是让学生实实在在有收获的一节课。

  当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尽管我们的收获很大,但同时我还有一些新的思考:要是这节课能从人物评价着手,让学生对不同的人物说出自己的看法谈谈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和思维的碰撞,那么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思维会更活跃,收获也会更丰硕。

《寓言》教学反思5

  《乌鸦喝水》这则寓言的教学,我已观摩过许多次,早已烂熟于心。但这一次,我却有了意外的收获。

  通过教师启发,大部分学生都形成了乌鸦真聪明,通过投石子,终于喝到了水的共识!唯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异议——乌鸦不一定喝到水!那是一个胖胖的小男生,稚气的脸上满是执着。一语惊人,听课的教师都低声交谈起来。执教者有些惊慌失措,“你为何这样说?”她追问。“因为石子会把水淹没!”孩子忽闪着大眼睛。教室内静得出奇,我也是满腹狐疑。“石子怎么会淹没水呢?连常识都不知道,以后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多动脑筋,希望小朋友们也要注意!”执教者显然有些发怒了。在学生们的齐声“知道了”中,孩子默默地坐了下去,沮丧的神色中透出一丝不服。

  课后,我独自找到了他,向他请教“乌鸦为何不一定喝到水?”开始他十分胆怯,不信任地看着我。经我再三鼓励,他终于道出了原委。“昨天我和康康玩过了,他的瓶里装的水多,投进石子后,水满到了瓶口;我的瓶里装的水少,石子反而把水淹没了。只有瓶中盛着大半瓶水的时候,乌鸦才能喝到水。而书中只说瓶里有半瓶水,若是少半瓶的话,乌鸦就喝不到水了。”“真聪明!”我摸着他圆圆的小脑袋,由衷地赞道,“今天你使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谢谢你,小老师!”孩子终于自豪地笑了,神采中更多了一份自信。

  且不说“乌鸦不一定喝到水!”是否一定正确,但它却充分表现了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从实践中得出结论更是一种求实的科学品质。不正是由于这种精神、这种品质,才有伽利略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真理吗?一句富有新意的“石子把水淹没了!”却被老师视为不知常识,还成了教育其他学生的反面素材。一个极富创造力的`见解就这样被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也许就会夭折在课堂这个摇篮里!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对话中既没有无所不知的圣人,也没有完全无知的愚人。师生双方相互平等,在对话中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在以上教学中,倘若教师能尊重学生的观点,耐心地聆听学生的见解,并肯定“乌鸦不一定喝到水”的正确性,对学生大胆的怀疑精神和求实的科学品质作出赞赏,那么,教学的意义也许就超出了乌鸦能否喝到水的问题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给学生一点“阳光”吧!让祖国的未来“灿烂”地成长!

《寓言》教学反思6

  寓言的道理蕴含在故事的字里行间,它短小精悍,故事性强,反映大众生活,成为令人喜爱阅读的`文学形式。在教学中 必须抓住寓言文体的特点,选择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读懂故事,明了寓意的教法。 因此,在上《寓言两则》这篇课文时,我紧扣故事内容,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寓意。

  在教学《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时,我根据课文思考题 “ 养羊人对街坊的劝告,开始是怎么想的?后来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 设计了表格, 让 学生自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填表格。学生自己读书、思考、 小组讨论、 填表,克服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归纳学生死记的弊端,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自学获得了知识,学会了学习。

《寓言》教学反思7

  本节课是在学校组织的双优课评选活动中,展示给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我亲切、谦和的教态赢得了老师们的赞许,同时对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起到了致关的重要。我非常满意的是学生们的表现,学习兴致高涨,参与意识强烈,发散思维活跃、学习效果良好。一节课的教学安排,老师可以精心准备,但课上的突发事件(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或是无关的),确实往往让老师始料未及的,怎样巧妙的处理好,就要看老师的应变能力,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继而就本课书的教学,发表几点不成熟的见解:

  1、目标明确,方法落实:

  了解故事,读懂寓言所蕴涵的道理,这既是寓言学习的主要目标,也是寓言学习的方法,老师把学习的目标与方法清晰地教给孩子,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扎实进行,落实有效。从题目激趣导入,探究寓言的意思,以关键问题为切入点,引导理解故事内容,感悟寓言的道理,并创设平台,多次引导学生把读懂故事内容与感悟故事蕴涵的道理交织深化,使目标的落实扎实到位。

  2、循环反复,螺旋深化:

  简单的环节,训练却绝不简单,训练在反复中提高。

  第一,教学中多次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生字词的学习:在课文中整体认读、在具体的语句中读准确、在探究中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反复的认知重现,对孩子学习掌握生字是积极的,

  第二,读故事,悟出道理,却没有到此为止,而是多次的相互碰撞:读故事,体会人物的心理;懂道理,找语句体会;创设口语交际训练平台,把故事与道理相融合,每一次的碰撞都是一次深化提升。

  3、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学法,但切入点的问题缺少讨论的价值:

  这节课环节清楚紧凑,老师以问题:养羊人两次丢羊的原因分别是什么?先自己在文中找,再在小组里交流。还有就是老师对养羊人有一种评价,不知对不对,待你们解决完第一个问题后告诉你们,帮我分析一下。为切入点,引导孩子读故事,在生生的合作学习和师生的'交流探究中,巧妙的使孩子读懂了故事,体会了寓意。这种探究合作学习在此运用得如此自然与高效。体现了三维目标的过程与方法,但是我觉得作为切入点的问题过于简单,因此关于这个问题的小组讨论的意义不大。

  4、教学无小事,更应关注细节:

  课后,学生向我指出课堂上我出现的问题,例如:甲同学在读则时,发音不准,我没有及时纠正;乙同学在对养羊人评价时,说了一个同学们不理解的成语,教师忽视了这一环节,含糊而过,给同学带来了学习上的阴影。这些只是学生给我提出的,可能还有一些细节出现了纰漏,作为当局者的我也没有意识到,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悉心聆听、快速分析、及时指出。

《寓言》教学反思8

  简、实、真、趣低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探索张庆先生在阅读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纬论,其基本理念是:教一课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经,以字词句的学习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使字词句的教学寓于读书训练之中。今年,我又回归了一年级,如何在低年段落实先生的思想,怎样把低年级的第一课时上得简单、扎实、真实、有趣,成了我想探索的一个问题。于是,选择了《北风和小鱼》一课来进行研究。

  一、简单记得上半年徐州培训会上,张庆先生也提出了课改八字方针,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倡简,提倡上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因为语文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靠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习得语言。本课从目标来看,只有两个要求。一是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二是识字与写字。从设计来看,对应目标做到了简洁,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识读结合,寓识于读,把课文读好。二是识写结合,使字形教学和写字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课堂中避开了冗余的教学环节,为的就是节省大量的时间有效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从过程来看,也显得简单、平实,追求简单课堂,丰富表现以及有效教学。

  二、扎实大家都知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就语文学习而言,首先是要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与写字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必须正确处理识字、读书、写字三者的关系,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力求同步发展。本课为第一教时,必须做到读通读顺,在读通阶段突出识字写字教学,遵循的便是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的原则。从自由读准提出的多读生字要求,到拿出生字词单独练习,再到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会,最后又继续巩固,让生字词在课文内外走了几个来回,真正地体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而写字教学时,再与生字见面,此时生字就变成了老朋友。在教学字形及书写时,从笔顺认读开始,到记忆字形,再教学读帖,辅之以写字姿势和习惯的指导,规范的生字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笔下。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扎实的写字习惯,影响今后做事的风格。

  三、真实语文课追求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课改实践中,加强对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规律性的认识,不断地求是,求真。这是课改成功、语文教学产生质的飞跃的前提和保证。在本课教学中,选择了第一课时,没有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努力不把第二课时的内容加入进来,就是为了做到纯正,让第一课时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而不是为了公开课便变得什么都可以装。就是要通过课堂把读的方法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会操作,做到真正能读,真正自己会读。四、有趣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坚持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放到阅读教学的首位。喜欢阅读被《语文课程标准》放在阅读教学起始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能在学生阅读起跑线的起点上,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逐步让他们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和享受。激发情趣,引起学的兴趣。从课的开始,一直贯穿着课的始终。时刻注意自己和学生的状态和言行,以全身心投入到到课堂,以此来激发、影响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真正让学生想,爱读。有效的评价也是激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成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用整个心灵去拥抱生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习兴趣,找到学习方法,找到自信,找到快乐。有了简单、扎实、真实、有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思想指导,再加上孙景华老师和杨新富校长在教材培训中提到的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为方法指导,通过自己对课堂的不断打磨,努力使张庆先生的经纬论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内得到有效的落实。

《寓言》教学反思9

  《寓言两则》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能在这样大型的活动中执教实是荣幸之至,非常感谢我们的团队——钟玲玲名师工作室,非常感谢此次磨课的刘海燕老师、夏叶芬老师和陈珊静老师,她们总是无私地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帮我抠,一个细节一个细节地纠正……

  本次执教过程总体较顺利,基本完成预期教学任务。但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朗读指导还欠火候

  整堂课中的朗读指导平平,尤其在读那个人喘气地说时的句子,课上先由学生读出筋疲力尽的感觉,接着老师示范,加上喘气的动作,再请学生读时,这位学生仍未读到位,应继续引导:一起做做喘气的动作,带着这个动作往下读,学生练到位,最后指名读,这样效果会更好,而不是为了赶时间而不顾学情。

  二.学法引导欠落实到位

  本课中有三处需要落实的学法引导。第一处,在学生找到“揠苗”意思的语句后连起来说题目的意思,指出借助文中的语句理解课题这一学法。第二处,通过比较有无“好像”,引导学生体会汉语的奇妙,加一个词语,句子意思发生了改变。第三处,引导学生借助黑板上重要的词语大概地讲讲故事的内容后,未指出回家可讲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可能导致寓言这种故事类的题材把握不到位。因为中高段都有复述故事的`要求,可在此做铺垫。

  三.课堂把控能力不够

  课前,由于向学生强调过上公开课需要注意的事项,结果导致大部分学生放不开,稍微胆小一些的都怕说错,担心会给客人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再者,执教时,由于自己也非常紧张,没能照顾学生的情绪,过于注重自己的预设。什么时候学会了享受课堂,什么时候就离优秀教师不远了。

  虽然本次执教已告一段落,但在实际教学中基于核心素养,把握学段目标,践行品质课堂之路永远不会停歇。

《寓言》教学反思10

  《螳螂捕蝉》是一篇寓言故事,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决定攻打楚国并不准别人来劝阻。千钧一发之际,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蝉”的故事劝说吴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警戒人们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身后隐患是危险的。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少年劝阻之“妙”,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深入感受课文内容。

  一、引起疑趣,发现其妙

  教学时,我抓住课文的“因”与“果”,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吴王想攻打楚国,开始态度如何?最后怎么样了?在此基础上,我再加以引导。这里,通过对比,让学生发现疑点以引起注意,从而激发了学生探究事物的兴趣。

  二、转换角色,感受其妙

  在激起学生探究少年劝阻“妙在何处”时,我再让学生读课文,感到少年讲的故事很妙,并启发学生通过生生朗读、师生朗读、分角色表演等方式把故事表现出来。学生以演促读,以读促理解,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互相协作的.氛围。从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到了解少年是怎样一个人,以至后来理解寓言的寓意,层层深入。

  三、复述故事,表现其妙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通过朗读内化“理解”,通过复述表现“感受”。我在作业部分就布置了这样一题,让学生通过内化吸收,进行行动的复述,把少年劝的妙处表现出来了,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运动”。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可以内化文中的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综合的言语表达能力。

  ,

《寓言》教学反思11

  今天,我给学生讲了《寓言二则》,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感觉很是失败,觉得很有必要反思一下,总结一下。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课上完了,到底上的有效率吗?静下心来细细回顾一遍,会发现自己在哪些环节是有效的,哪些是多余而累赘的。其实不是每节课都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如果能敢于面对自己那些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并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并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首先,教学目标不太准确,没给学生以明确提示本节课的任务到底是一则寓言还是两则?没让学生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其次,也是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教师讲得过多,以至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的时间来独立思考。没有深入的'结合学习。生活经验来体会寓意。所以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课堂上,凡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和理解的,老师就应该大胆放手,先自学再交流;凡部分学生能感悟的就请学生来讲授,让其他学生听得感兴趣;教师要讲解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再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总结,以后还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力争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出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