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教学案例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吧,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寓言故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
《寓言》教学案例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吧,好的寓言的寓意,会随着读者的阅读进程而逐渐明晰,这是寓言独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魅力所在。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寓言故事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寓言》教学案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寓言》教学案例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这三则寓言的故事,能从寓意中获得教益。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中的例子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阅读《伊索寓言》,了解有关《伊索寓言》的资料。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关知识。
1、同学们都很喜欢看寓言故事,那你们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吗?
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
2、简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在儿童心目中始终扮演一个故事大王的角色。《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十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
二、引入课题,初读寓言。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伊索的寓言,课文共有三个故事。我们首先来学习《狐狸和葡萄》。(板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提出初读要求: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读音,读通读顺句子。
3、汇报初读情况。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内容的理解。提醒学生注意“狐狸”在一起连读时,“狸”读轻声,“谗”读翘舌音,“酸”读平舌音。
三、细读课文,领会寓意。
1、齐读第一、二自然段。
2、自读每自然段。思考: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馋得直流口水 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先找出来读一读。师生交流。
3、小组合作讨论: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
4、“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
5、自读第二段。思考: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
6、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读第三自然段。从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无能为力”是什么意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
提示寓意对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读懂的道理讲给同学听听。
四、积累迁移,指导写字。
狸、葡、萄、馋、酸
第二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大家还记得我们熟悉的那个《狼来了》的故事吗?谁来给同学们讲一讲。
2、这个故事也是选自《伊索寓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了解内容。
1、自读寓言,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
2、指名读,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1、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一步读懂课文。
狼没来
牧童:几次大叫 (说谎) 村民:闻声赶来(上当)
不禁哈哈大笑 (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气愤)
狼来了
牧童:吓坏大叫 (真话) 村民:没人帮忙(不相信)
2、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3、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四、迁移积累,指导写字。
慌、贯、谎、粪、戒
第三课时
一、故事引入,提示课题。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过的《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吗?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狐狸是非常狡猾的,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也与狐狸有关,它也使出了同样的手法又来欺骗别人了,不过,这回它的计策可是失败了,是谁这么聪明呢?(板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寓言。
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一想这篇寓言说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反馈。
三、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1、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
3、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
蝉:“察觉……有诈”“摘下……扔下来”
(头脑很清醒,保持警觉,进行试探。) 理解“有诈”。
狐狸:“以为是蝉”“猛扑过去”
(露出了真面目)
4、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蝉不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从同伴的灾难中吸取教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
四、积累迁移。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书面作业:
完成《练习册》、《语文补充习题》作业。
《寓言》教学案例2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他们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
多媒体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要想解开心中的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你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
指名读课文,注意相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
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
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
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
(3)有感情朗读。
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
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
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
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
识字:妻、虱。
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刺”左半部是“”不是“束”。
《寓言》教学案例3
教学目标
1、理解寓意,学习概括寓意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
2、学习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3、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知识与能力目标)
教学重点
1、理解寓意,学习概括寓意的方法。
2、学习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教学难点
感受优美的语言,学习巧妙的构思。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小学的时候学过寓言吗?从寓言的学习中,我们一般能得到怎样的收获?(认识一个道理)这正是寓言最大的特点。(幻灯片出示寓言的特点)寓言具有劝谕性,用短小精悍的故事寄寓深刻的哲理。那么,《人生寓言》的作者周国平想借《白兔和月亮》及《落难的王子》两则短小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人生的哲理呢?
二、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朗读完毕将思考所得与周围同学交流。
问题设置如下:(用幻灯片显示)
1、白兔拥有月亮前后赏月时的心理和神态有什么不同?
2、王子落难前后对悲惨故事或经历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由此可见,他的性格起了什么变化?
3、如何概括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明确并板书:
前: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白兔拥有月亮后: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前:流泪叹息脆弱
王子遭遇厄运后:正式相告坚强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教师小结:概括寓意要抓住故事的结局及主人公的下场来思考,想一想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表达。
三、思考讨论,加深寓意的理解,学习正确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过渡:理解了寓意,并不意味着能在生活中正确地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
问题1:有人说,既然拥有巨大的财富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那么,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一贫如洗,才不会有得失之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问题2:又有人认为,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也只有厄运才能使人变得坚强。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教师小结:通过讨论,我们加深了对寓意的理解,而这些理解还要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中反复验证。
四、赏读课文
过渡:这两则寓言在写法上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揣摩
《白兔和月亮》精美的语言和《落难的王子》巧妙的构思。
1、请一位学生朗读《白兔和月亮》,其他学生听读,用笔圈划出你觉得运用得很恰当的词语和写得很精美的句子,自由发言,谈感受。
2、请一位学生朗读《落难的王子》,思考:⑴作者为什么把主人公的身份设定为王子并极写他的脆弱,还把他遭遇的厄运编造得如此凶险?⑵为什么要写“我”遇见了王子并与他交谈,又写“我”又遭到了厄运?
明确:⑴这样写是为了突出“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这一主题。⑵这样写加强了寓言的真实性,又让人意识到类似的故事在现实中不断重演,给人启发,耐人寻味。
五、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两则《人生寓言》,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告诉我们要如何把握人生态度,对待人生际遇。我还想告诉大家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在生活中,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能远离坎坷,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六、作业:学习编写一则小故事,寄寓一个哲理。
板书设计:
前:无忧无虑心旷神怡
白兔拥有月亮后: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寓意: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
前:流泪叹息脆弱
王子遭遇厄运后:正式相告坚强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
《寓言》教学案例4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把式、盘缠、硬要”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重点难点:
在学生感受寓言揭示的形象、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起寓言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你们想一想我们都学过哪些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揠苗助长)
2、课件出示:寓言,“寓”,寄托;“言”,讲道理。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告诉人们一个深刻道理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和劝解的性质。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看看这两则寓言又向我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4、板书课题:寓言两则
二、学生自读寓言,了解故事内容。
三、学习第一则寓言
1、指名读第一则寓言,说说故事的内容。
2、理解“亡羊补牢”中的“亡”和“牢”的意思。
3、故事中的人丢了几次羊,他有何反应?引导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①第一次丢羊后
街坊劝他说:“赶快把羊圈修一修,堵上那个窟窿吧。”
他说:“羊已经丢了,还修羊圈干什么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丢羊的态度是:没有在乎,没有在意。
②第二此丢羊后
“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他赶快堵上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从“后悔”一词中你了解到什么?从“接受”一词中你明白了什么?从“再也”一词说明了什么?
4、“亡羊补牢”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5、教师板书: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四、学习第二寓言
1、板书题目,帮助学生理解“辕”和“辙”的意思。
2、自读第二则寓言,说说故事的内容。
3引导学生重点理解最后一段话。
“楚国在南边,他硬要往北走,他的马越好,赶车的本领越大,盘缠带得越多,走得越远,就越到不了楚国。”“硬要’一词可以看出这个人怎么样?(固执、执迷不悟)从这几个“越”字,我们能想到什么?(想到结果很难实现)
4、教师:所以人们用“南辕北辙”这句成语,来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也就是“背道而驰”的意思,含有讽刺和批评的意思。
5教师板书: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五、学完这两则寓言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六、检查学生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七、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八、作业
1、把这两则故事讲给父母听。
2、小练笔:“我想对那个楚国人说…..”
板书设计
9、寓言两则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认识本课的生字,能够正确的读写本课词语,通过读文了解了故事的内容,理解寓意,能过结合生活实际交流自己的感想。但同时也看出许多不足,例如,在读文时,还需要多读读熟练,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在学生概括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要教给学生方法如何去表达,注重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在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抓住重点句子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可以说化难为简。但有的学生不敢去表达,不愿意去表达,课堂气氛不活跃,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在联系实际谈感想的时候,学生缺乏想象和联想的能力,可见对寓意的理解还不够透彻。从这节语文课中,我觉得反思的地方还有很多,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还要放手,还要放得开给学生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敢说、会说;敢想,会想;敢读,会读。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的能力和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