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寓言的教案1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寓言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关于寓言的教案1 一、情景导入: 你……
关于寓言的教案12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寓言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寓言的教案1
一、情景导入:
你读过《伊索寓言》吗?从谈看法入手。
人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是怎么理解那些寓言的?钱钟书先生也读过《伊索寓言》,他写了一篇见解深刻的读后感。大家想读一读吗?
二、读前提示:
1、关于作者钱钟书:阅读圈划“附录”材料。
2、关于寓言及《伊索寓言》:
[小黑板]提示:(1)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性的小故事。(2)《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伊索编,共有寓言故事350余篇。
[提供]《伊索寓言》样本。
三、速读课文,整体把握:
1、提示:文章比较艰涩难懂,但全文思路清晰,请在预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框架。
2、点拨并明确:文章有两大块内容,可分为三部分。
四、研讨作者对九则寓言的'“评语”:
1、学习步骤说明:阅读---思考---讨论---明确
2、研讨问题设计:
Ⅰ哪些寓言讽刺了社会上某类人的劣根性?具体说明讽刺了什么。
[明确:1、2、3、4、9结合社会现实说明。
Ⅱ哪些寓言揭露了社会上的一些现象?
[明确:5、6、7、8联系社会现象讨论说明。
Ⅲ作者对每则寓言的看法和态度是不一样的,哪些是从寓言引申的,哪些是直接反对的?
[明确:引申---2、3、4、5、8
反对---1、6、7、9
3、小结:
作家很善于透过表面挖掘出事物的新意来,常常言人所未言,见人所未见,这便是发散思维。文章所揭示的社会人事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五、当堂训练:
A级:①练习一1、2、3、4、5、6
②哪些“看法”对你印象最深?说说理由。
B级:练习一1、2、3、4
分组讨论,采用抢答式。
六、课下作业:
1、将第一题整理到课本上。
2、完成练习四。
关于寓言的教案2
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
师:俺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只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今天,俺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课件出示句子:
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有个叫纪昌的人,想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要想解开心中疑问,俺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俺想,同学们不只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初步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指名朗读,检查预习情况。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重点词句,精读课文
1、默读课文,想:后来,纪昌学射的结果怎样?
出示: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问:“百发百中”是什么意思?
纪昌是怎样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的呢?
2、学习“飞卫教”的句子:
⑴ 飞卫是怎样教纪昌学射的?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
“你要想学会射箭,首先应该下功夫练眼力。眼睛要牢牢地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
“虽然你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你的眼力还不够。等到练得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的时候,你再来见俺吧!”
⑵ 读句子:
飞卫教纪昌学射,先练什么?(眼力)
练眼力的要求是什么?(一是盯住一个目标,不能眨一眨;二是能够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
3、学习“纪昌学”的句子:
⑴ 纪昌是怎样听从飞卫的教导学习的呢 ?找出相关的句子:
纪昌回家之后,就开始练习起来。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越。
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长头发,绑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⑵ 同学仔细读句子:
纪昌是怎样练眼力的?
引导同学抓住重点词进行理解:
(躺、睁大、注视、站、聚精会神、盯等词体会纪昌学射认真、刻苦)
师板书:盯梭子 盯虱子
⑶ 纪昌练眼力的结果怎样?
(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小虱子在纪昌眼里,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师板书:针刺不眨眼 虱大像车轮
关于寓言的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理解“发觉、乐滋滋、掩耳盗铃”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寓意,受到尊重事实,老老实实做人做事的思想教育。
3.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培养独立学习寓言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理解两个成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挂图、生字卡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解题
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2.“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3.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掩耳盗铃”这则寓言。教师板书:掩耳盗铃。
4.通过预习,谁知道“掩耳盗铃”中的“掩”、“盗”是什么意思?“掩耳盗铃”是什么意思?(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
(二)明确学习目标
投影出示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掌握“掩耳盗铃”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结合插图、动画片理解故事内容,懂得这则寓言的寓意。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则寓言。
(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课文
1.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l)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把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课文中勾出来读几遍。
(3)再读课文,勾出不明白的词语、句子。
(4)熟练地读课文。
2.学生自学。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带生字的词语卡片,纠正读音。
(2)指名试读课文。
4.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分小组讨论:故事的起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指名说一说讨论结果。
3.重点理解第二自然段。
(1)“明明知道”是什么意思?偷铃人明明知道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明明知道
只要……就……
(2)在书上勾出含有“只要……就”的句子齐读。
(3)指名用“只要……就”口头造句。
(4)那个人明明知道用手碰铃铛的后果,他不但没有就此打消偷铃的念头,而是想出了一个办法。
①投影出示课后思考练习第一题第(1)小题:掩住自己的耳朵,伸手去偷铃铛的人是怎么想的?他的想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在书上勾出写偷铃人怎么想的句子读一读。
②这句话里用了一个关联词语,是哪个关联词语?“掩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如果把耳朵捂住,响声就听不见了。)
③那个人用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就听不见铃声了。但是他能捂住别人的耳朵吗?别人还能听见铃声吗?
(5)他认为自己的想法很好,自己很聪明,于是就按这个想法去做了,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还这么做 刚……就……课文中的插图所描绘的就是这个结果,指名说出图意。)
(6)那个人一开始就“明明知道”盗铃的后果,为了达到目的,他想出了一个自己认为很好的办法。可事实证明,他只是“自作聪明”,他的做法在别人看来是“十分愚蠢”的。(板书:自作聪明,十分愚蠢)(关键在于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而无法把别人的耳朵也捂住。)
(7)指导朗读。
①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自作聪明的语气。
②齐读全文,注意朗读时要把盗铃人自作聪明的愚蠢表现出来。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投影出示思考题:
(1)掩耳盗铃的人愚蠢可笑在什么地方?
(2)你应该从他身上吸取什么教训?
(3)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同桌总结,用自己的话说说成语“掩耳盗铃”的意思。
3.联系生活
(1)那么生活中有没有这样自欺欺人的事呢?
(学生抄袭作业;犯罪分子明知自己在犯法,却铤而走险;社会上一些人为了经济利益,置法律、整改于不顾,最后出事了……)
(2)练习:选择填上成语——掩耳盗铃、亡羊补牢、揠苗助长
现在许多家长望子成龙,不顾孩子实际,让孩子学这学那,这真是( )!
我发现了自己的错误,赶紧改正,还算( )吧!
有的同学做练习册上的题目,照抄后面的答案,这不是( )、自欺欺人吗?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熟记本课生字所组成的新词。
2.用“只要……就……”造句。
3.把“掩耳盗铃”这则寓言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揭示课题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掩耳盗铃》这则寓言,同学们很喜欢,谁能说一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生说)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
(板书课题。) “株”指什么?“待”又指什么?这则寓言又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老师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解决这些问题。
(二)根据上节课的学习,确立学习目标
(或出示上节课学习目标投影、由学生自己订本节课学习目标。)
(三)课堂自学,整体感知全文
1.提出自学要求,布置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①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②勾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③在不懂的字词或句子后面做上记号。
④思考题目“守株待兔”的意思。
⑤完成学习任务后同小组交流。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字词投影片检查字词的读音及词语理解。
②指读课文。(正音通句)
③指名说出题目的意思。(株:树根或树桩。待:等待。题目的意思是说:守在树桩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激发学生情趣。让学生看《守株待兔》动画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二自然段。
(1)过渡:那只兔子是怎样死的?
(抓住“不知怎么的”、“一头撞到”,理解兔子撞桩而死完全是偶然的。)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试读)他为什么这样乐滋滋的.?(“没花一点儿力气”、“自捡”)他还会想什么?(启发想象)能读出这个种田人此时的心情吗?(试读)
2.第三自然段。
(1)真的有那么好的事吗?这个种田人后来又是怎么做的呢?齐读句子。
(2)他在树桩旁傻等,人家在干什么呀?
想象说话: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在等;别人....时,他还在等……
(3)当时他会怎么想?(着急、盼望、失意。)学生想象。如果你看见了,会怎样劝他?
3.事情的结果是怎样的呢?对事情的这个结果你感到怎样?(可笑)能读出这个意思来吗?(学生读)
(五)揭示寓意,总结扩展
1.讨论:《守株待兔》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不能存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要主动地努力去做。)
2.“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就是从我们所学的这个寓言故事中来的,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成语的意思?
3.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现象发生过?你是怎么做的?以后应怎么做?
(六)布置作业
1.熟记生字词。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七)探究活动
学生自由组合,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通过拓展,再次体会寓意。
关于寓言的教案4
教材分析:
这两篇寓言,篇幅比较短小,都是以假托的故事蕴涵深刻的道理,体现了寓言的几个特点:篇幅短小,寓意深刻,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物。这两则一则是神(其实也是写人),一则是动物(蚊子和狮子)。在教学过程中,我着重把重点放在第一则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上,并且通过改变故事情节来使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写作是取决于作者想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即寓意。授之以法后让学生自己学习第二则寓言并且自写寓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寓言的特点与《伊索寓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角色朗读,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故事情节了解两则寓言并概括寓意。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开启学生的思维,原来寓言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已经接触很多,消除认为寓言很高深的情绪)
2、学生阅读课文导言,了解寓言的概念与特点: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特点,寓言都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二、了解《伊索寓言》。
学生阅读课后注释一了解《伊索寓言》的常识:古希腊的寓言故事集。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与语调。
一生扮赫耳墨斯,一生扮雕塑者,一生旁白。(揣摩人物心理)
师生同评表演的角色是否符合文中人物的语气、神情
赫耳墨斯 一笑 二想 三问 (抓住笑字,赫耳墨斯形象浮现出来)
赫耳墨斯是个妄自尊大,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2、概括寓言的寓意:(齐读)
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自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
四、细读课文,鉴赏提升。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改编篇:
假如(1)赫耳墨斯先问自己的雕塑的价格。
(2)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改动了故事情节的结尾)
寓言改动之后寓意就有改变,寓言是通过对现实想象而来的它的写作取决于作者想告诉我们的寓意。(师生共同总结)
五、自主学习,阅读《蚊子和狮子》。
1、一生朗读寓言《蚊子和狮子》
2、学生自主阅读并概括寓意:蚊子的遭遇说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笑在最后的笑得最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多角度从蚊子的遭遇概括)
出示《蚊子和狮子》之改编篇: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与文中寓言相比较: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
六、拓展延伸,以读带写。
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
1、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
2、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七、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八、布置作业。
根据所给的题目自编寓言
a. 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猫和老鼠。(注意情节是否合理、情节和寓意是否一致、寓意能否揭示一种生活道理。一个故事最后点明寓意。)
教师小结。
九、板书设计。
伊索寓言两则
1、做人要谦虚。
2、不能骄傲。
十、课后反思。
关于寓言的教案5
一、引入新课
1、用部首查字法查寓:
⑴ 认读字音。
⑵ 积累新词寓言、寓意。
⑶ 借助拼音认读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帮学生理解词义时,可以简化为:寓言是借故事来说明道理的'一种文章。
寓意: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2、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这两个故事各说明什么道理?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自读感悟
1、自读课文。
2、感悟上面提示的问题。
3、选择一则细读体会。
三、小组合作讨论
1、同选一则寓言的一组,交流自己的阅读体会。
2、学当老师,给另一组的同学讲你学的寓言。
3、小组代表综合同学意见,整理讲稿。
四、大组互讲、互学寓言,体会寓意
1、看图讲述寓言故事。
2、读课文中带讽刺性的词句。
3、体会寓意:
⑴ 联系课文谈体会。
⑵ 联系周围实际谈体会。
五、朗读比赛,大胆质疑
1、两组比赛朗读。
2、质疑。
六、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关于寓言的教案6
教学目的:
1、理解、积累字词
2、了解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财富和不幸的审美心态和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白兔和月亮》对人类的讽刺意味
教具准备:、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教学过程
一、 导向:
1、导语:拥有权势或财富是好事,却可能生出得失之患,成为一种负担,一种痛苦,失去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顽强地挑战命运的不公,如失聪的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而奏响磅礴的钢琴曲。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呢?阅读周国平的《人生寓言》将会给我们很多的启示。(板书文题、作者)
二、 自学:
1、资料助读——了解寓言、童话、神话三者的不同。
2、作者简介:周国平,1945年7月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8年入学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系,先后获哲学硕士、博士学位;1981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长于用文学的形式谈哲学,诸如生命的意义、死亡、性与爱、自我、灵魂与超越等,虔诚探索现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视观照心灵的历程与磨难,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浅出,平易之中多见理趣。
3、积累字词: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窖、泯、厄、禀告、皎洁、风韵
快速查词典然后解释下列词语: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慧心:原是佛教用语,指能够领悟佛理的心,今泛指智慧。
风韵:优美的姿态神情。
险象迭生:(dié) 金窖(jiào)
泯(mǐn):灭,丧失。
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难。
厄运(è):不幸的命运。
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心情。
闲适:清闲安逸。
4、学生自由诵读,整体感知。
思考:这则寓言主题词是“得失之患”,在情节发展中有两处转折,请学生加以概括。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明确:这则寓言有两处转折。诸神之王宣布月亮归属于白兔,是一个转折。此前,白兔是心旷神怡地赏月;此后,却紧张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请求诸神之王撤销决定,是又一个转折。前一个转折,前后构成鲜明的对比,后一个转折给人留下一个启迪。
白兔从她前后不同的情感体验中悟出一个道理,拥有巨大的财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令她紧张不安,失去了生活的乐趣,所以她请求诸神之王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放弃对月亮的所有权。
三、 讨论:
(1)“和人类不同的是,我们的主人公毕竟慧心未泯,她终于去拜见诸神之王,请示他撤销那个慷慨的决定。”寓言中这样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明确:句子的意思说人类的慧心已泯。白兔的慧心未泯,悟到拥有月亮并非好事,所以放弃了所有权。人类慧心已泯,总以为拥有就是幸福,是无论如何也不肯放弃既得利益的。可见,这话对人类有讽刺意味。
(2)有人认为,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与其拥有,不如没有。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请说出理由。
明确:要充分理解寓言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寄寓的思想内涵。寓言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固然是诸神之王慷慨赐予,但是她实在不配拥有,因此不能泰然拥有,这就是说,不配拥有而拥有,就会生出得失之患,这种“得”,并非一般的“得”。寓言告诉我们,如果某种拥有,带来的是无穷的得失之患,使人紧张不安,那还不如没有,寓言并非鼓吹一无所有的意思。
(3)比较“白兔和月亮”“白兔和青草”“天空和月亮”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否相同。
明确:这则寓言的主题词是“得失之患”,讲的是白兔拥有月亮,两者处于两种不同的关系,决定了白兔的不同心态,而白兔之于青草、天空之于月亮,则可以泰然拥有,不会如此紧张不安,生出无穷的得失之患。所以三种构想透露出的寓意是不同的。
(4)白兔得到了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明确:说“必然”显绝对化,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从历史上看,从实际情况看,应该说是很容易,乃至极容易产生得失之患。说的是白兔,而不是别人,得到的是月亮,而不是一把青草之类的,得失之患更容易产生。有无得失之患,关键是有没有能力保卫财富,不怕别人抢去偷去,就没有得失之患。
四、 质疑:
深入研读课文,从中摘录认为优美的语句加以体会
如:用词精当的语句“有一只白兔独具审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阴晴圆缺无不各具风韵”,“从前的闲适心情一扫而光了,脑中只绷着一个念头”。对称的语句“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五、 自测:
请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句式,完成下列填空,使其成为合情合理的完整句子。
多媒体显示:
(1) 独具审美的慧心。
(2) 皎洁的月色。
(3) 无忧无虑的嬉戏。
(4) 心旷神怡地 。
(5) 不愧是 的行家。
(6) 各具风韵。
(7) 举世无双。
(8) 一扫而光。
(9) 闲适的心情。
(10) 乌云蔽月 。
(11) 心痛如割。
(12) 险象迭生。
六、 自结:
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担承生活的挑战。
第8课 《人生寓言》——《落难的王子》
第2课时
教学目的:1、理解、积累字词
2、根据寓言的特点,准确理解、概括寓意。
3、体会寓意,培养应对不幸的坚韧意志。
教学重点:诵读;抓住关键情节,揣摩寓意,并联系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落难的王子》的奇妙构思。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作 业:见自测
时间 教学过程
一、 导向:
1、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到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坦然面对人生的得与失,正确把握好人生的得与失。不仅如此,我国有句俗语“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注定要与困难同行的,甚至要与挫折和灾难打交道。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另一则寓言故事《落难的.王子》,我相信同学们会有一种别样的收获。(板书文题、作者)
2、明确目标:见教学目的 (投影揭题)
二、 自学:
2、学生自由诵读,读出语气和感情。
思考: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明确:——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说“才能”意味着只有遭遇厄运,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了,这个规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内容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强起来。
三、 讨论:
(1) 文中“天哪,太可怕了”反复三遍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2) 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明确:——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3)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明确:——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4) 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明确:——“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复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重复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寻味。厄运一旦落到自己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四、 自测:
1、这两则寓言,一则写好事变成了坏事,一则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会遇到的,怎样看待好事、坏事,这两则寓言很有启发。请结合自身经历,也选取同课文一样的两个角度的事例,谈谈你是如何应对的。
2、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炼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炼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雷蒂诺)
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 (培根《论厄运》)
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 (易卜生)
五、 自结:
同学们,学习了两则寓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告诉我们很多人生启示。我们知道了不计较得失是最大的“得”;不计较得失的人是最理智的人。我还要告诉你们,“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愿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远离欲壑,健全人格;藐视困难,直面人生。。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节选)
周国平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五、比较阅读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辨析:两篇课文在表现主题、安排情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方面,有什么异同。训练学生的赏析能力。
学生可自由评说,教师不必加任何框框,可适当点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将问题归结到以下几点。
①在主题上,两篇寓言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②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为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者的思想观念。)
③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更像是事实。
④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这是叙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多有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王子》则重在叙事。
人生二境 唐骥锋(《作文》)
雄鹰排云直上蓝天,险峰劲拔刺人苍穹,是一种“直”的景致。
小溪缠绵于群山密林,曲折于幽园深谷,是一种“曲”的景致。
两种景致各有其动人之处。青云直上,飞流直下,使人感到豁达快捷,心无旁骛;曲径通幽,缠缠绵绵,则使人感到山重水复,柳暗花明,有“犹抱琵琶半遮面”之美。
其实,人生也分为直和曲两种。有人愿意走直路,直达顶峰,有人愿意走曲折的小径,艰难攀登。无论直也好,曲也好,都是美的。
鸿门宴上,刘邦的性命岌岌可危。樊哙径直走到项羽面前,喝斗酒,吃生肉,无半点隐讳。“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一句话,抹去所有的繁文缛节,使刘邦不再顾及礼节而逃离了刀俎之威胁。樊哙的直,使他的猛士形象裱贴在了历史的画卷之上。
如果说樊哙不顾礼节的“直”,造就了真的猛士,那么五柳先生的“曲”则使我们认识了全新的陶潜。他不屑案牍之劳形,蔑视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乐归田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等清逸,何等洒脱!他宁愿耕种田园,享受那自然的幽深之美,也不愿为了五斗米而丧失原则。陶潜的隐逸,使他饱享了生命的曲幽之景-同时也使他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归去来兮辞》。
生活就是这样:直达光明的顶峰,可以让人领略雄奇;徘徊于深谷山林,可以让人感受婉转。两种生活都是美的,两种境界都是高的。立看排山倒海翻云覆雨是美的,坐看堂前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也是美的。大鹏扶摇而上九万里是美的,闲云野鹤的清新淡雅也是美的。
人生的境界无论曲直,都有其别致的风韵。而如何选择,决定权全在自己,因为路在自己的脚下!
人生哲理
①人生似一束鲜花,仔细观赏,才能看到它的美丽;人生似一杯清茶,细细品味,才能赏出真味道。我们应该从失败中、从成功中、从生活品味出人生的哲理。
③生活如花,姹紫嫣红;生活如歌,美妙动听;生活如酒,芳香清醇;生活如诗,意境深远,绚丽多彩.
④生活是一位睿智的长者,生活是一位博学的老师,它常常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为我们指点迷津,给我们人生的启迪。
⑧人生就像一座山,重要的不是它的高低,而在于灵秀;人生就像一场雨,重要的不是它的大小,而在于及时。
⑨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需要对别人察颜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了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
⑩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人生如一幅画,应该多一些亮丽的色彩,少一些灰暗的色调。
⑾生活是一部大百科全书,包罗万象;生活是一把六弦琴,弹奏出多重美妙的旋律:生活是一座飞马牌大钟,上紧发条,便会使人获得浓缩的生命。
⑿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就像在天边的大海上航行,有时会风平浪静,行驶顺利;而有时却会是惊涛骇浪,行驶艰难。但只要我们心中的灯塔不熄灭,就能沿着自己的航线继续航行。人生的路漫长而多彩:在阳光中我学会欢笑,在阴云中我学会坚强;在狂风中我抓紧希望,在暴雨中我抓紧理想;当我站在中点回望,我走出了一条属于我的生之路。
生活如虹
生活如虹.七彩纷呈。
如果你不能戊为翱翔的雄鹰,不用恕伤,你可以成为挺乐的小鸟。
如果你不能成为宽阔的大海,不要忧郁,你可以戊为缓缓的溪流。
如果你不能戊为娇艳的花朵,不必自卑,你可以成为默默的小革。
不要因为春花的凋零而神伤,毕竟,春花点缀过春天:
不要因为夏雨的忽促而担心,毕竟,夏雨拂去了灼热;
不要因为秋夜的孤寂而叹息,毕竟,秋夜带来了凉爽;
不要因为冬日的塞冷而无奈,毕竟,冬日也有过暖阳:
不要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气馁,毕竟,快乐的时光就要来临。
花蕊谢去,有青青的果实在枝头;乌儿掠过,有长长的羽翼在蓝天;碧水东流,有湿湿的印痕在河床;秋夜来临,有黎明的曙光在酝酿。
不要因为亲友的垂垂老去而伤感,不要因为事业的坎坷而徘徊。不要因为人生的风雨而退缩,不要因为挚友的背叛面烦恼。拼搏才有精神,奋斗才能崛起。懂得了这些,便懂得了生命的可贵。理解了人生的意义。
人生就是这样无数次的徘徊与选择,人生就要经过无数次的跌倒与爬起;人生就是拼搏,在拼搏中充实自己,相信自己,展示自己。
奋力拼搏,生活自然如虹,定会七彩纷呈。
看了我的《人生寓言》的教案设计,对大家有启发吗,我的设计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吗。
关于寓言的教案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指导学生了解对比阅读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
2.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本课时主旨。并应用所了解的思维知识,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的读书方法。
3.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独特的思维方式,尝试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分析文学作品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质疑解难的能力。
2.训练学生多角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做个文明诚信的人。
2.学习作者读名著的方法,即依据现代人的生活经验,联系现实生活重新读解原著,并获得新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提出核心问题,启发学生探究的动机。比较自己对寓言的看法与作者的见解有什么区别。
2.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研究,理清寓言故事本义和作者赋予的含义二者之间的关系。启发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教学难点】
试用多角度思维的.方式分析问题,尝试将这种质疑、探究的精神运用到读名著中去。
【课前准备】
以教师活动为主。针对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寻找对比阅读的切入点;浏览相关网站主页搜寻信息,引用一些成语故事、寓言故事以及一些短小的文学著作,捕捉与本课时主题研究的结合点;整理主要信息,建立链接,搭建教学互动平台。
【教学方法】
1.利用网页大容量的优点,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
2.提供充分的信息、补充一定量的课外知识,启发学生的多角度思维和探究的动机。
3.讨论交流法。利用好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书籍使中国几千年灿烂的文化得以延续,自从有了书,人们的生活变得充实而又生动,我们可以以读书的方式获取源源不断的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可以以读书的方式和英雄对话,和伟人同行。那么,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方法对待我们所看的书呢?中国有句古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方也有一句“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面对同一本著作,每个人的看法和观点都存在着差异,是什么原因呢?(适当地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教师再做引导。)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什么是思维?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曹日昌先生在《普通心理学》中的表述为“思维是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一个心理过程,是通过分析综合而在头脑中获得对客观现实更全面、更本质的反映的过程。”那么对于我们读书而言,通俗一点讲,就是我们的头脑对作品不同层次的反映。
二、介绍思维方式的基本理论
先让我们看看思维方式有哪几种?
思维有多种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通常根据思维时的凭借物或是载体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思维方式。人的思维能力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是思维由低级到高级的三种形式。
关于寓言的教案8
学习目标:
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④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
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多角度概括寓意。
学习难点: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学习目标:①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②分析故事情节。
③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翻译《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学生:熟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结合注释试着翻译。
二、导入:
在文学宝库里,有一种诙谐幽默的文章??寓言,能不能说说寓言的一般特点?能否举出你知道的寓言的题目?
三、自学,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①全班朗读《智子疑邻》、《塞翁失马》。
②在预习的基础上请学生解释词语并翻译句子,其他学生补充修改,个别问题老师解释。
③全班再集体朗读一遍这两则寓言,然后教师出示句子,全班齐读句子并解释加点的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的词。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不筑,必将有盗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胡人大入塞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
④复述课文大意
四、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①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概括这两则寓言大意。
②结合生活体验进一步深刻理解寓意。
③寓言故事一般比较短小而含义深刻,有许多成语就出自寓言,请你从这两则寓言中各概括一个成语。
五、成果展示
结合小组代表的发言,学生点评
六、课堂小结:通过以上讨论,我们明白,寓言是借一个故事寄寓一种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而要读懂寓言,则需要我们密切联系现实生活体验,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
七、课堂练习
结合今天的生活写出你对寓言故事《黔驴技穷》的理解。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学习目标: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③学习改写、编写寓言,进一步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重点:①分析故事情节。
②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难点: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诵读课文
二、导入新课
①《智子疑邻》的寓意是什么?
②你是如何得出这寓意的?
(由学生回答《智子疑邻》寓意的理解,过渡到寓意是通过分析寓言情节得出的。)情节的设置、想像是寓言创作中重要的一环。今天,我们再学习两则古希腊寓言,通过对这两则寓言的分析,发挥想像,学习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
三、自学研读
①朗读《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
②概括《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的寓意,并说说你是根据哪些具体情节概括出这些寓意的。
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让学生明白,概括寓意不能脱离寓言的故事情节,一定要通过分析具体的情节来理解寓意。如《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描写到的'“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后来看到自己的雕像又想到“身为神使,又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尊重些”。而“白送”的回答却使他狠狠地摔到了底谷。这些情节生动刻画出一个盲目白高自大者的形象,告诉人们要谦虚,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妄自尊大。《蚊子和狮子》也可以照此分析。
③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三、合作探究(先独立完成,再小组合作探究)
改动寓言情节后让学生讨论寓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出示投影(改动后的《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学生讨论,这样改动情节后寓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通过讨论,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得来的,如果改动情节,那寓意相应也有变化。如,改动后的《蚊子和狮子》去掉了蚊子向狮子宣战和取胜后得意忘形,撞在蜘蛛网上被蜘蛛吃掉这两个情节,那么原文中讽刺蚊子的骄傲之意便不存在了。而《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的赫耳墨斯打听到宙斯和赫拉的雕像的价格后,为什么一言不发,悄然离去了?他心里这时是怎么想的?显然,原文中讽刺缺少自知之明、妄自尊大的人的寓意也要改变了。
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点拨,寓言的故事情节都是作者依据现实生活想像创造的,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分析故事情节;而创作寓言,更不能忽视对情节的具体想像。
四、成果展示(小组推荐回答)
五、拓展练习
学写寓言,进一步锻炼想像思维与发散性思维
①续编寓言情节练习。
教师投影出示两个续编题目:a.赫耳墨斯听到自己的雕像作为添头“白送”之后,他的心情如何?他说了些什么?b.蚊子战胜狮子,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却被蜘蛛网粘住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
以上两题内容,学生可任选一题,做到练习本上,然后在班上读,其他同学评论。
②自编寓言练习。
教师出示题目:a.嘴和眼睛的对话;b.树和斧子;c.筷子和勺子;d.画笔和颜料;e.蜜蜂与花朵止猫和老鼠。
学生可以任选其中的一个题目构思,并在最后点明寓意,然后全班交流,讨论。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寓言故事的一般特点,学习了通过分析情节,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寓意,并且实习了创作简单的寓言故事。请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仔细观察生活,分析生活,还可以多读一些寓言故事,正确认识生活。
七、课堂练习(名校课堂积累)
八、信息反馈
关于寓言的教案9
教学目标: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内容,并学会用归类法来领悟寓意。
重难点:通过把寓言按内容归类的方法来领悟寓意。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进寓言世界
l 播放《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动画,谈话导入:这部动画片一播出就深受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的喜爱,还获得最佳国产动画片银奖,我想它之所以风靡全国,不单是那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和健康向上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过简单的动物故事告诉我们生活的哲理,传达乐观、自信、勇敢的精神。可以说喜洋洋的世界就如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这让我想起了一本书。
它也是通过动物故事影射社会生活,并且教人处世、做人的道理。被誉为西方寓言的始祖,在西方人眼中,它的.重要性甚至被认为仅次于《圣经》,这本书就是《伊索寓言》。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伊索寓言的世界,一起感受寓言故事中的生活智慧。
l 在了解《伊索寓言》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什么是寓言。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或教训。{出示板书: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
二、你了解吗?最近我们读了《伊索寓言》,下面看看大家都对这本书了解多少。
l 小测(2分钟):
1、《伊索寓言》产生于 希腊 (国籍)的古典时期,相传是由 伊索 (作家)编的。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 动物 寓言,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人公,往往简洁客观地叙述一个故事,最后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 蕴含的道理 。它们篇幅 短小 而寓意 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特别是动物寓言部分,广泛采用 拟人 手法,表现了动物各自的习性。
3、《伊索寓言》中有许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寓言故事,举出三例:《龟兔赛跑》, _《狼来了》_,《狼和小羊》。
要读懂寓言,就必须理解寓意。《伊索寓言》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那么,到底包含了哪些内容?我们能否通过内容去弄懂故事的寓意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两个问题。
三、你发现了吗?
l 阅读三组寓言故事,归纳《伊索寓言》的内容精要:
l 引导:每组的两个故事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或者结局上有什么相似点的?
1、默读第(一)组的两个语言故事,自主完成练习题。
2、自由朗读第(二)组寓言故事,小组合作完成。
3、第(三)组寓言故事,第一个齐读,第二个分角色表演读。男女生比赛,看哪队完成得最快又回答得最准确。
(1)影射当时社会现实
(2)表现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3)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缺点。
四、你找到方法了吗?
l 划出每则寓意的关键词,归纳概括寓意的方法。
1、揭露……表现…… 2、告诫……不要……警示……说明……
3、讽刺……批评……嘲笑……
五、何不尝试一下?
请用内容归类法概括下列故事的寓意。
《赫剌克勒斯和财神》揭露许多有钱人往往做不义之事。(表现了穷人对为富不仁者的不满。)
《蝙蝠与黄鼠狼》提醒我们遇事不要一成不变,要随机应变方能避免危险。
《牛和蛙的故事》讽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狼来了》嘲笑那些常常说谎话的人,即使再说真话也无人相信。
六、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内容归类法来概括寓言故事的寓意,其实概括寓意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过程中能边读边总结,只有掌握了好的阅读方法,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才会提高!
七、作业:
完成阅读题
关于寓言的教案10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学习寓言中的生字新词。
2.学习《拔苗助长》,理解寓意,懂得按事物自身规律办事的道理。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自己的想法、做法必须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拔苗助长的过程,理解寓意
教具:课文朗读带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朗读教学法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拔苗助长)
同学们从课题中能理解哪些内容?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师相机解释:拔高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质疑激趣
1、学生齐读课题。
2、学生思考:从课题中,你想知道或了解哪些内容?
3、学生质疑,师归纳:那个人为什么要拔高禾苗?那个人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三、学习课文生字词
1、学习课文生字词
学生自由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焦、喘
学生讨论自己习字的和小诀窍
2、学习生词
学生找出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多记
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焦急自言自语筋疲力尽喘气
3、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质疑激趣”中的思考题
四、学习课文
1、听课文录音朗读
2、学生分段读课文
3、找出人物的对话读一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一读。
4、学生说一说:从这个人的话语里你有哪些想法?
学生交流,师及时引导大家体会。
五、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课堂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说一说寓言所包含的意思。
关于寓言的教案11
【教学目的】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3、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教学重点】
1、体会寓言的寓意,学会把握寓言寓意的方法。
2、了解寓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课时】
2课时。
【课型】
综合新授课。
【教学方法】
讲读-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白兔和月亮》
一、看导语默读课文
二、借助注释、词典,识字识词
审美 风韵 闲适 窖 得失之患 泯 厄运 慧心 皎洁 心旷神怡 归属 禀告 身世 正色
三、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四、老师讲解寓言的基本常识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给人以生活的启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简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题多是借此喻彼,借远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奥的道理从简单的故事中体现出来,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寓言在创作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表现手法。
寓言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盛行。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传下来。外国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五、内容研讨
1、第三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赏月”与第一段的哪些语句相照应?
2、第三段中“从前的闲适心情”与第一段的哪些词语相照应?
3、第一、三段对白兔的心情用了对比的方法进行描写,请从这两段中,找出四个构成鲜明对比的四字词语。
4、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拟人修辞方法的句子各一个。
比喻: 。
拟人: 。
5、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寓意。
6、引导学生准确理解《白兔和月亮》,设问为什么不编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7、《白兔和月亮》的语言很精美,引导学生学习。
8、这一则寓言提到人类,含有什么意味?
老师点拨:
1、每天夜里,她都来到林中草地……心旷神怡地赏月。
2、无忧无虑 心旷神怡
3、无忧无虑,心旷神怡;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4、略。
5、拥有财富并过分地看重财富,就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
6、白兔虽有赏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实在不配拥有月亮,所以如此紧张不安。虽是诸神之王的赏赐,也是非分之财,拥有非分之财,必然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忽视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寓意,就可能误解、误导。
7、“慧心”“风韵”“闲适”“绷”等用词很精当。对称的句子也很精美,“或是无忧无虑地嬉戏,或是心旷神怡地赏月”,“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惟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8、意思是说:人类的慧心已泯。
第二课时
《落难的王子》
一、朗读课文
1、老师范读,学生齐读。
2、学生个别读。
二、内容探讨
1、请在文中空白写出汉字。
他自己也被敌人( )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
2、文中“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两句和“天哪,太可怕了……”分别出自 之口,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文中“至于此,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一句是什么意思?你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吗?
4、请在文中划出本文的主旨句。
5、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老师点拨
1、掳
2、王子、我、其他人;对比写出人世间没有不能承受的苦难。
3、略
4、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
5、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炼,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四、总结
两则寓言的寓意分别是:“拥有巨大的利益会勾起无穷的得失之患”,“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
一则寓言,写好事变成坏事;一则寓言,写坏事变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坏事是经常遇到的,怎样对好事,怎样对待坏事,两则寓言很有启发性。
【板书设计】
人生寓言
周国平
白兔和月亮
心旷神怡地赏月
转折 诸神之王赏赐 主题词:得失之患
转折 紧张不安心痛如割 请求撤消
落难的王子
寓意: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坚强起来
关于寓言的教案12
【教学要求】
1、会认5个生字,学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盘缠、硬要等词语。
2、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
【教学重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亡羊补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
2、过去我们学过哪些寓言?
3、寓言有什么特点?(用一个短小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讽刺某种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讲道理。)
4、寓言二则的则是什么意思?(相当于篇)
5、今天我们学习《南辕北辙》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我们先学习寓言。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
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
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
4、小结:
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课文哪几个小节讲丢羊的?
2、自由读1~4节,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
3、同桌互议。
4、集体交流:
⑴ 羊圈破了个窟窿:
① 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读,注意窿读轻声。
② 窟窿就是──(洞)。怎样记住这两个字?指导学生书写窟窿。
③ 齐读这句话。(第三句)
④ 第三句讲了丢羊的原因,那前两句讲了什么?引读前两句。
⑵ 街坊劝告,他不听:
① 街坊就是──(邻居),注意坊读轻声。
② 街坊是怎么劝的?指名读,读出劝告的语气。
③ 引导评议,齐读。
④ 可养羊人呢?指名读,评议。(读出他的无所谓,毫不在意)
养羊人是这样说的,你猜他心里会怎样想?
⑤ 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养羊人却漫不经心,不听劝告。同桌分角色朗读。
⑥ 指名读,评议。
⑦ 老师说提示语,学生试背对话。
5、让我们来看看他不听劝告的结果:
⑴ 指名读第4节,评议。
⑵ 为什么要读好两个又字?联系第一节,想一想。
⑶ 齐读第4节。
⑷ 刚才我们学习的片段,如果用题目中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这个片段,注意:可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动可通过语言、动作来表现。
7、二次丢羊后,养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读第5节,划出有关句子。
8、讨论交流:
⑴ 养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图说话。
⑵ 指名读文中句子,评议。
为什么要读好赶快?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⑶ 养羊人为什么会这么做呢?引读描写他心理的句子。
⑷ 指导读这句话,读出他的后悔之情。
⑸ 将这句话换一种说法。(要是就如果就)
⑹ 但是他转念一想,现在修还不算晚,为什么?
⑺ 他的想法对不对?从哪儿读出?(从此,他的羊再也没丢过。)
⑻ 从此是什么意思?指导学生用从此造句。
五、体会寓意
1、再次出示投影,这个人在修补羊圈时,原来劝告过他的街坊刚巧路过,想想街坊又会怎么说?养羊人又会怎么回答?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台演,并指导评价。
3、如果这个人再不修羊圈,会出现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见,像养羊人这样犯了错误,只要( ),就( )。
5、在生活中,也常常发生类似的事。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同桌互议,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视,沙尘暴,环境污染)
这些都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亡羊补牢。
六、学习生字总结全文
1、再读课题,理解题意。(本义,引申义)
2、所以,亡羊补牢后面往往跟着一句话──未为迟也。自己读读,理解它的意思。
3、总结学习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题意──理解内容──联系实际,体会寓意。
4、认读生字:
⑴ 记忆生字字型,并讲讲字是怎样记住的。
⑵ 难字指导记忆书写:
街:把中间的圭去掉,就是行。人们经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铺的。
窟窿:这是个冻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写时注意第11笔是横,不是点。
〖作业设计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谈你读了这则寓言的感想。
〖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 (未为迟也)
结果 又少 再没丢
第二课时
一、齐读《亡羊补牢》
二、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三、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缠。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四、汇报交流,指导朗读课文
1、检查读文和认读生字。
2、交流课文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
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
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
五、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出示图:
看着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
总结: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六、写字练习
1、抄写生字。
2、难点提示:
缠右半部不要写成厘
3、抄写词语:
寓言 窟窿 劝告 后悔 盘缠 叼走 街坊
第三课时
一、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两则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