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和《吕氏春秋》古文对比练习题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什么样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和《吕氏春秋》……
《鱼我所欲也》和《吕氏春秋》古文对比练习题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练习题,做习题可以检查我们学习的效果。学习的目的就是要掌握由概念原理所构成的知识,什么样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鱼我所欲也》和《吕氏春秋》古文对比练习题,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鱼我所欲也》和《吕氏春秋》古文对比练习题1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万钟于我何加焉( ) ⑵景公致廪丘( )
⑶孔子辞不受( ) ⑷今说景公( )
11.下列句子中“而” 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3分)
例句: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
A.日出而林霏开 B.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C.黑质而白章 D.君将哀而生之乎
1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2分)
⑵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2分)
⑶其不知丘也亦甚矣。(2分)
13. 如果我们想要充实【甲】文的内容,使论证更有力,你认为【乙】段文字可以吗?为什么?(3分)
参考答案:
10.(4分)⑴(有)什么益处。⑵给、赠给。⑶推辞,拒绝。⑷游说,说服
11.(3分)B
12.(6分)
⑴(2分)先前(为了大义)宁肯死也不愿接受(一箪食一豆羹),现在为了宫室的美丽接受了(万钟俸禄)。
⑵(2分)我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而受禄。
⑶(2分)他也太不了解我了。
13.(3分)可以(1分),因为它可以作为事实论据来论证“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这一观点(2分)。
《鱼我所欲也》和《吕氏春秋》古文对比练习题2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鱼我所欲也》)
【乙】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③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 ②即:假如 ③下人:迁就他人
1、请用“/”给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三处)
夫 即 受 鱼 必 有 下 人 之 色 有 下 人 之 色 将 枉 于 法
2、对下列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者不可得兼 兼:同时
B、蹴尔而与之 蹴:踩踏
C、万钟于我何加焉 加:施加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感恩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屋舍俨然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同舍生皆被绮绣
C、是亦不可以已乎 然胡不已乎
D、万钟于我何加焉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4、翻译句子。
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②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5、下列对【甲】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孟子认为,人们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合乎人性。
C、孟子通过举例,告诫那些接受优厚俸禄的人也应该讲求“礼仪”,观点明确。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6、下列对【乙】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
B、公孙仪能将“受鱼”与“枉法”联系在一起,说明公孙仪知道自己大权在身,才能有“受鱼”的机会。“受鱼”,将使自己能正确执法而不“枉法”。
C、文中“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表明了公孙仪的观点。
D、两个语段都是写在利与义面前如何抉择的问题。
答案
1、【答案】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的停顿。先翻译句子,看看有几次停顿。翻译: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停顿很明显。
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C项意思是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加:好处。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意义和用法。A.舍:舍弃;房舍B.生:生命;学生C.两个“已”都是停止的意思。D.于:对于;在。所以选C
4、【答案】①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②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①高官厚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它。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万钟:这里指高位厚禄。加:好处。 ②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为什么呢?嗜:喜欢吃。何:为什么。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孟子认为,人们不可以忍受别人的羞辱去接受那些关乎性命的东西,如果接受了,那不符合“礼义”。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公孙仪知道做人要知轻重,明得失,晓利弊,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并能清醒自律,廉洁奉公,明白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所以他发做法是不接受鱼,不枉法。
【乙文翻译】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时因为特别喜欢吃鱼,全国都的人都争相买鱼来献给他,公仪先生却不接受。他弟弟对他说:“您喜欢吃鱼而不接受别人的鱼,这是何故?”他回答说:“正因为爱吃鱼,我才不接受。假如收了别人献来的鱼,一定会有迁就他们的表现;有迁就他们的表现,就会枉法;枉法就会被罢免相位。虽然我爱吃鱼,这时候这些人不一定再送给我鱼,我又不能自己供给自己鱼。如果不收别人给的鱼,就不会被罢免宰相,尽管爱吃鱼,我能够长期自己供给自己鱼。”公孙仪懂得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懂得靠别人为自己不如自己为自己。
鱼我所欲也(二)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由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扞②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③出涕,曰:“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元军元帅。②扞(hàn):保卫。③泫(xuàn)然:水滴下的样子。④捄:同“救”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2分)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 (2)天祥泫然出涕 涕: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
译文:
19、请从乙文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文天祥“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句子。(4分)
答:①富贵不能淫:
②威武不能屈:
20、乙文中,文天祥的所作所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1分)
21、请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何不同?(4分)
17、(2分)(1)通“避”,躲避。(1分) (2)眼泪。(1分)
18、(4分)(1)由此可见,人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所厌恶的有比兀亡更严重的事。(2分)(2)弘范于是用接待宾客的礼节来会见文天祥 。(2分)
19、(4分)①国亡不能捄,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2分) ②见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2分)
20、(1分)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或“舍生取义者也”)
21、(4分)甲文:通过比喻引出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分)乙文:以时间为顺序,通过对话、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2分)
鱼我所欲也(三)
(一)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以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1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1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
(2)此之谓失其本心。
18.文段(一)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请用文段(一)中的语句回答。(2分)
16.(1)有什么益处(带来什么好处)(1分) (2)感激(1分)
17.(1)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2分)
(2)这就叫做丧失了自己的本性。(2分)
(共4分)
18.对比论证法。 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2分)
1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此之谓失其本心)(2分)
鱼我所欲也(四)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乙文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②化:同化。③鲍鱼:咸鱼。④肆:店铺。⑤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故不为苟得也 苟得: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是以:
12.下列各组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欲有甚于生者 游于是乎始
B.即与之化矣 春冬之时
C.久而不闻其臭 妇拍而鸣之
D.亦我所欲也 亦与之化矣
13.翻译下列句子。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14.人生经常面临各种选择,关键看你怎样取舍。请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式,用现代汉语另写一个句子,表明你的取舍观。
15.请分别说出两文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共同的论证方法。
甲文的观点
乙文的观点
共同的论证方法
11.苟且偷生因此
12.D
13.就像进入了放满香草的屋子,时间久了,也就闻不到香味了,就是被香草的气味同化了。
14.如: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15.舍生取义君子慎其所处 比喻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