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综合性 语文

管理员

摘要:

语文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1  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观、社会发展观为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实验稿)和与之相应的实验教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都做了重要的调整,其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与设置是一个最大的亮点,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来说……

语文综合性学习

语文综合性学习1

  以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观、社会发展观为出发点,《语文课程标》(实验稿)和与之相应的实验教材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上都做了重要的调整,其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提出与设置是一个最大的亮点,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教师和学生来说这切实是一个难点,笔者就近三年来组织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一点浅谈与反思。

  一、“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特征

  语文综合性学习首次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但对其内涵未作确切界定,以下三种观点较有代表性。 观点之一:“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体活动,体现听说读写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韦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

  观点之二:“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课程的整合为基点,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的联系,强调语文学习与生活的结合,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

  观点之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综合性的发展。”(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策略》)。

  鉴于以上说法,我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课程中一种相对独立的课程组织形态,它以语文学科为基点,超越了传统单一学科的界限,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有机地将知识与经验、理论与实际、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综合地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促进知情意行和谐统一的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有:第一是学际性。即把语文与其他学科相沟通。例如《语文七年级下册》中综合性学习活动“黄河,母亲河”的设计,以文学为基础,融入了历史学、地理学、生态学的学科知识,以复数的知识开展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二是实践性。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如“背起行囊走四方”、“到民间采风去”等活动的开展,能沟通学生同大自然、社会生活的联系,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密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独特的个人感受,从而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发现自我,获得成功感,增强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此次课改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变革,教学中更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可以说综合性学习进入语文教材标志着学习方式变革的全面展开。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搜集、整理、分析,与同伴交流合作,学会表明观点,改变过去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做到会学习,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农村初级中学现状

  我国幅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差异较大。云南是西部较为贫困的地区,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教育相当薄弱。首先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语文综合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性,而我们农村中学在这一方面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例如我们临沧市临翔区共有人口27万多,其中农村人口约占70%。农村家庭经济收入均不到500元,生活比较贫困。辖区内共有中学24所,其中农村中学18所,占75%;有10所地处高寒山区,18所农村中学中没有一所有图书室、阅览室,只有简易的图书保管室,生均占有图书不到10册,图书陈旧,多是余留的旧课本、旧教辅、旧期刊;有17所没有多媒体电教室;有16所中学没有计算机室。由于诸多原因,政府对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每学期生均投入不到20元,广大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教学手段严重滞后,城乡差别严重,教育不公平现象非常突出。

  其次是学生整体素质偏低。由于“普九”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初中学生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语文能力整体下滑,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素养令人堪忧,许多初中学生的作文错别字特多,部分同学写不出一段像样的话,有的同学甚至读一段文章都磕磕碰碰,让他们讨论问题有相当多的一部分学生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因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很难开展,或者说只能在较低层次上开展。

  再次是教师素质有待提高。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提出了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三维目标,要在教学实践中指导学生实现这些目标,无疑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有相当的文学素养,对语文知识要能较全面地把握,要有丰富的情感,对教材的剖析要做到游刃有余,能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可在现实中,能达到这个标准的教师为数不多,相当一部分教师语文功底差,知识面狭窄,上课缺少激情,有的教师甚至范读课文也或结结巴巴,或读错字音,基础性、常识性的知识也会出现错误,语文教师的素质确实需要提高。

  在众多困难下,我们许多教师发出疑问,实验课该怎样上?特别是语文综合实践课应该怎样上?怎样才能做到对传统的东西合理扬弃?课堂上教师的讲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个“度”应如何把握?等等,对此我是这样做的。

  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实践

  实践一:立足当地,充分开发学习资源,让学生了解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语文综合性学习由于组织难度大,学习资源短缺,因而我认为应该多从学生身边能感触到的人和事出发,本着让学习感兴趣的原则来开展教学。如八年级下册设置了“到民间采风去”这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命题大、范围广,如果泛泛让学生去做可能效果不佳。我根据本乡傣、汉杂居的特点,把本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为“探究傣族的民情风俗”,并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分别调查访问傣族的信仰、禁忌、婚嫁、节日、民歌、传说。经过近一周的走访,结果显示,学生对傣族的认识不仅仅只停留在泼水节上,而且对傣族的文化、风俗有了较深入广泛的了解。班里一位傣族同学这样对我说:“老师,这次活动使我真正了解我们傣族,学到了不少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又如另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背起行囊走四方”,活动涉及的目的是要让学生能写好游记,能介绍家乡,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天天生活在大山中的学生,对于山他们并没有什么鲜新感,加之本地也没有什么名胜古迹,要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的确存在很多困难。那么怎样开展才能实现活动目的?要让我们农村学生做到行万里路,畅游天下是不现实的想法。在这种情况下,我利用周末的时间带着同学到灵山寺(这是我们当地人认为的名胜地了),让同学学会用“眼”用“心”去观察,并现场作文。那些过去在同学眼里不值一写的风景,今天全在他们笔下生辉,那灿烂的阳光,新鲜的空气,磐石、碧水、楼亭,全充满了灵性。作文写得格外的细致而真实。

  实践二:融会各学科、拓展教材,培养综合能力。 发达城市初中学生的综合性学习可以通过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资料和信息,但农村学生没有这样的条件。于是我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教材,以及我力所能及找到的报刊、资料等来整合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例如开展“黄河,母亲河”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先让学生翻阅了历史、地理教科书,结合学生实际与同学一起设计活动方案:(一)黄河概况,(二)列举黄河流域的文明化遗址和历史故事,(三)黄河为什么断流了?(四)歌颂黄河的诗文和音乐。这些内容基本上是学生能找到的。这样开展学习,既促进了学科的相互联系,又不会让学生觉得学习查阅无处下手,产生厌学情绪。另外我一直收集学校订的《云南日报》、《临沧报》、《澜沧江晚报》,还请朋友收集《云南法制报》等报刊杂志,每周抽一节课让学生阅读,这样学生能了解到本地区, 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读后让学生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讨论,谈自己的看法和感想,并在班上交流。交流形式有时口头交流,有时书面交流(写成日记)。用这种形式开展活动,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进行语文学习,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还可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同时使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得到提高,人文精神得到培养。

  实践三:启迪心灵,体验真情。

  在农村,家长更多的时间忙于生计,很少与孩子交流,对孩子的关爱城镇家庭相比要少一些,以至农村学生情感贫乏,写亲情的作文像一个模子倒出来似的。所以我在开展综合性学习时,特别注意挖掘情感,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如组织综合性学习活动“这就是我”时,我不仅把口头作文训练(自我介绍)作为活动的一部分,还让学生展现他们的特长、兴趣爱好,思考怎样与同学和谐共处,反思自己的人生成长,体悟生命的价值。让他们明白我们要珍爱生命、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又如组织“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活动时,我选“老照片的故事”展开学习。一位女生给大家讲述她8岁时与父亲的一张合影,这是她父亲留下的最后一张照片,许多同学边听边流下了眼泪。就是因为她讲了自己的真实故事,是自己所熟悉的,动了真情实感才如此感人。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懂得了只要我们细心体会,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处不在的,懂得了理解父母、体验关爱。在后来组织的“母亲的颂歌”一次活动中,学生交流的作文比过去生动了许多,事例更丰富了,情感更真实了。

  四、几点思考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学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提出了目标和要求。新的实验教材每学期设计了三大三小六次综合性学习,可我们农村中学很难达到课标和教材的学习要求,但也并非如有的人所讲“无法开展综合性学习”。那么,农村学校如何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呢?我认为问题的关键还得看教师。

  首先教师要全新的课程意识,能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开发有利的学习资源。虽然我们地处经济文化落后的偏远山区,但农村也有农村的特点和优势。当地的自然环境、风俗民情、传统文化等等,都是有益的学习资源。当然,我们不能把学习资源等同于各种资料,而要从本地实际出发,有选择性,有目的性地去挖掘素材,组织活动,别总盯着那本教材。教材虽是一座通向彼岸的桥梁,但我们要创造性的去用它、丰富它,别把它当作金科玉律来死搬硬套。

  第二,先进的教学手段虽能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但没有它我们仍要开展教学。没有精美的图片我们可让学生自己画;没有丰富的资料,教师可力所能及地提供和让学生把各自的资料集中起来,相互传阅,达到资源共享。

  第三,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语文的重要途径。听说读写、口语交际能力是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化,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也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目标。如果把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只是定位在提高写作能力上,这是不全面的,三维目标缺一不可。

  第四,从学生实际能力出发,农村学校组织语文综合性学习主题不要贪大。俗话说贪多嚼不烂。重要的是选准切入点,定好学习方案。且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评价以激励为主,方法手段要多样。

  第五,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当好导师,教师对活动要收放有度,学生能自己去探究的决不要包办,但如果一味放手活动也不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六,教学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不单是一个执行者,更要是一个决策者,教师需要创造出特有的班级气氛和学习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教学表达自己的教育理念,要勇于开拓、大胆创新、营造平等、和谐、安全、愉快的语文教学课堂氛围,提高“综合学习”的效果。

  第七,语文教师要结合本班实际,设计好每一次“综合性学习”课,力求体现一种艺术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第八,语文教师必须关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体育的发展,具有新时代的人文精神,具有多种智能和管理能力结构,指导学生在包罗万象的信息面前学会选择信息。要学习并能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使教学技巧灵活而巧妙,教学手段现代化而优化,具有信息技术与学科科学整合的能力,从而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第九,人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因此语文教师应做到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并和其他教师交流,肯定成绩、克服不足、共同提高。

  第十,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但具有高度的不可预测性与复杂性,而且越来越找不到一套放之四海皆准的应变通则。因此,教师要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渊博的知识、善于研究不断提炼、终身学习,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通过工作与学习的结合,不断地对自身在教育教学进行研究,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真正达到“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是一条不断流动的小溪”。

  总而言之,农村中学由于学生水平低,教师素质不高,教学硬件奇缺等原因,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与发达城市相比,在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当然我们要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探索出一个适应本地区、本校学生实际的语文结合性学习的有效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水平。当然,我们更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

  参考资料:

  ① 韦健.解读语文课程标准中的“综合性学习”

  ② 郑国民,冯伟光,沈帼威.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特征.语文建设.20xx,4.

  ③ 郭根福.试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策略. 课程 "教材 "教法. 20xx,3.

  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语文综合性学习2

  作为教师我们平时所关注的是学生最后呈现的静态的文字成果,成果形成以前的活动过程不在老师的有效视野内。因此,综合性学习关键在于让学生领悟到:活动的成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得出成果前的一切设想、困难和解决困难的方法等等,让学生在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获取知识的艰难历程。

  一、要重视对综合性学习过程的监控与管理。

  单纯地观察结果,无法了解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分工与进度安排是否合理,每个成员是否都积极参与,合作是否愉快,材料来源是否规范。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 中安排中期交流,既要交流活动成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交流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各种偶然性事件,把整个活动的过程展现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对“过程”进行评价。另外,教师也可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尝试通过一些新的方式,例如,档案袋管理来“监控”综合性学习过程。

  二、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多种体验与收获

  教材中“说说我们美丽的家乡”这一单元的结合综合性学习作了如下建议:你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第一条建议关注的是学生的活动成果,第二条建议侧重于拓展学生思维,而第三条建议虽然只有短短一句话,却也提醒我们要重视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多种体验与收获。

  因此,在综合性学习中,我们应该提倡学生说一说、写一写、演一演“学习体会”“学习心得”,记录自己活动中表现出的专心致志、兴趣盎然,思维的活跃、想象的驰骋、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品质以及发现新知产生创意时的惊喜等等。

  三、要重视促进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多元化。

  学生不是同质化的原材料,而是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认知方式、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心理咨询特征的“人”。因此综合性学习要承认这种差异的存在,甚至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个性均得到合适的发展。综合性学习要凸现选择性,重视促进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多元化:

  1、综合性学习应该根据主题分解学习单元

  例如,“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中的综合性学习,调查、了解家乡的环境污染现状和保护情况是总的活动取向,但是我们教师决不能简单地把涵盖量如此大的、综合程度如此高的活动主题直接推到每一个学习小组前,这对年仅10岁的学生来说,是不堪承受的。我们应该有意识的把这一大主题进行分解:家乡的水污染情况;家乡的空气污染情况;社区的绿化;学校的环保宣传小队等等,不一而足。然后在宏观调控之中,让学生自主选择。

  2、综合性学习应提供多种学习策略、风格、方法、学习技术供学生选择。

  例如有的学习小组选择调查家乡的树木,可能我们建议学生“到网络探树”以增加研究的宽度,拓宽了学生的研究视野;我们建议学生“请专家谈树”以增加研究的深度,让专业的成果启发学生的研究视角;我们还建议学生“去实地探树”,让学生在理性探求的基础上丰富感性体验,使研究更立体。再以“去实地探树”为例,我们同意三五成群同行,也允许父母陪同协助。

  3、综合性学习应允许甚至鼓励学生用多样的形式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

  综合性学习,在活动的开始阶段,教师就应该通过认同、激励等方式,告诉学生可以通过作文、图表、模型、广告产品、诗歌、表演、绘画、歌唱等方式来汇报自己的活动成果。

  语文综合性学习,她前面有一个重要的前缀──“语文”,因此,我们应该民主、平等地建议学生多采用一些富有“语文味道”的汇报方式,例如在“爱护周围环境”这一单元中的“展示台”中所列举得“保护环境建议书”“保护绿色家园”“保护环境标语牌”等等。既让学生选择又有所指向。

语文综合性学习3

  学习目标

  研读两研究报告,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一、研读研究报告,领悟要点

  1.认真研读两研究报告,思考:两研究报告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

  (1)相同点:

  ①两个研究都有明确的结论。

  ②都有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

  (2)不同点:

  ①《奇怪的东南风》的思路:记录信息—→分析信息—→请教别人—→得出结论。

  ②《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的思路:问题的提出—→调查方法—→调查情况和资料—→结论。

  ③两研究报告的语言个有特点:前一语言更形象生动一些;后一更平实一些。

  二、充分讨论,准备撰写研究报告

  1.根据前一阶段理的资料,小组内讨论:

  (1)我们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拟定研究报告的标题

  (2)我们的研究的'结论是什么?

  (3)我们有哪些治疗?可以怎样表达?

  (4)我们采取哪一种研究报告的写法?

  2.课堂交流讨论结果,相互借鉴启发。

  3.取长补短,进一步讨论。

  三、小组合作,撰写研究报告

  1.确定组内执笔的同学。

  2.一边讨论一边拟写初稿。

  教后记

  优点:了解撰写研究报告的撰写研究报告的基本方法,讨论撰写研究报告。

  缺点:个别学生不会搜集研究资料。

语文综合性学习4

  开题报告

  由东莞市厚街镇桥头小学陈茹主持申报的《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经东莞市教育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批准,列为东莞市“十一五”期间普教系统教育科研第五批立项课题,现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准备正式开展研究工作,请各位领导和专家予以审议指导。

  一、课题研究综述

  1、核心概念说明

  “语文综合性学习”、“本土资源”是本课题的核心概念。“语文综合性学习”一概念《语文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的界定。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理论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认识逐渐清晰,主要有如下几个观点。

  王文彦、蔡明主编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学习形态。”

  郑国民等编著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则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立足于语文课程之上,通过学生自主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以促进其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的学习方式。”

  陆志平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综合性、生活化、经验性、个性化的课程。刘淼的《当代语文教育学》认为“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发展语文素养的一种课程组织形态”。

  综合以上观点,我们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以课题探究为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各种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方式等进行整合,通过学生自主合作的探究过程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所谓“本土资源”就是指生活在特定历史文化传统的人民由于其共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所形成的习惯、惯例,并由这些习惯、惯例上升形成的文化、意识等社会资源。至于“本土资源”,我们厚街镇有着丰富的具有地区特色的风俗文化(如桥头村又名“旱龙乡”,有着端午节陆地舞龙舟的习俗);特有的风景名胜(如神仙水、海月岩、天后宫、天然公园等);更有广阔的农村生活天地,这些都可以作为我们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程资源。由此,我们提出了“融厚街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一课题。此项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发掘厚街镇的本土资源,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厚街镇富有内涵的文化特色,并通过实践,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2.课题研究的背景

  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时代发展要求教育领域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有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针对我们国家基础教育的具体情况,新世纪初教育部决定“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提出“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在《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课程标准还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然而,目前国内教育界对这一块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缺,广大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由于未能及时得到相关培训,也没有相关教材、资料,在实际操作中感到非常困难,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此,我们尝试挖掘本土资源,有效地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力求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来促进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促进教师、学生素质的提高,沟通课内外,校内外,整合与文本相关的综合性学习资源,并从中捕捉并提炼出有价值的学生感兴趣的主题,结合自身的条件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自行设计,并引领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从学习中探究积累,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丰富人生的涵养。树立教师语文课程开发的意识,进一步确立以学生为发展主体的思想,设计能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并有效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案,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恰当的指导策略促使学生深入开展综合性学习。

  3.课题研究的意义

  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既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又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是落实小学语文课程“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乃至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本课题的研究,也正是出于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出发点,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理论观点,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开辟新领域、注入新的思想和活力。

  4.课题研究的现状简析

  随着新世纪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死盯教科书、学生死啃语文书”的方法已经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各级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实践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成了教育者追求的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首次提出了“综合性学习”,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但是当前我市小学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情况并不理想,教师和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充分。前一段时间我校分别对部分学生和语文教师作了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从调查的情况看来,的确不容乐观。

  教师认为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作用仅占48.5﹪,有带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只占45.7﹪。

  学生了解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占95.5﹪,学生对语文综合性学习感兴趣的只占51﹪,有上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程的占59.7﹪。

  根据以上调查情况,我们更觉得有必要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充分利用本土资源,探索出一条开展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可行之路,以改变当前对语文综合性学习只停留在理论上的状况。

  5、课题研究人员的构成

  课题研究人员的构成对取得课题研究的成功至关重要。本课题的研究视导员为市教育科研指导员邝志伟老师,课题组成员均是本校语文科组骨干教师,构成了一个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的团队。从申请立项到通过评审制定实施方案再到今天的开题,乃至今后两年的实施阶段,教师对课题研究有很高的热情,有执着的追求、充沛的精力,富有挑战性和创造力,专业知识扎实,对本课题的研究充满信心。

  陈茹:负责课题研究的全面工作。

  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曾任厚街镇桥头小学语文科组长、科研组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28年,一直担任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教学成绩显著,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对所任学科有一定的研究和独特见解,所撰写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曾在广东省综合实践研讨会上呈现“成果展示课”颇受专家、学者好评,其案例《回首看桥头》获全国综合实践案例评比二等奖。20xx年被评为镇“教学能手”,同年获 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20xx年被评为镇“十佳教师” 。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本课题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

  陈添辉:负责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桥头小学校长,中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曾从事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及语文教学工作,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教学理念新,理论水平高。所撰写的论文、案例多次获全国、广东省论文、案例评比一等奖。主持省综合实践课题研究获成果评比一等奖。

  陈启光:负责统筹、协调和评估工作。

  桥头小学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主管教学、教研工作。有二十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及多年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验。为人谦和,工作务实。

  方淦波:负责子课题《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撰写研究论文;配合制定操作策略。

  湛江师院中文大专毕业。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桥头小学语文科组长,教学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曾获镇优秀论文奖,两届全国教师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三等奖。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

  萧淑华:负责子课题《“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效果研究》撰写论文;制定评价标准;收集、整理形成论文集。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桥头小学语文科组长。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有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所撰写多篇语文教学及德育教育论文获镇二、三等奖;多次承担镇级公开课,并获得好评。多次被评为“先进教师”和“优秀班主任”。

  陈旺财:负责子课题《基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土资源库的建设与研究》,形成多媒体信息化资源库。

  小学一级教师,大学本科毕业,从教多年来,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教书育人。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教研活动。锐意进取、务实创新,初步形成“实、活、新”的课堂风格。曾被评为厚街镇优秀教师。

  陈秀青:负责子课题《基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土资源库的建设与研究》,形成多媒体信息化资源库。

  小学语文一级教师,江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十余年,一直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对待工作,曾获镇“优秀教师”;20xx年获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

  陈改璋:负责了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撰写《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的调查报告。

  陈改璋,小学语文高级教师,东莞理工学院汉语言文学大专毕业。有20多年小学语文、数学教学及班主任工作经验。担任了多年的级长工作。在工作上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多次被评为 “镇优秀班主任”、“镇优秀辅导员”、“镇教书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碧霞:负责子课题《“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撰写研究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曾多次参加镇优质课评比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获二、三等奖。曾在广东省综合实践研讨会上呈现“开题课”颇受专家、学者好评,其案例《厚街特产》获全国综合实践案例评比二等奖。所撰写论文多次获镇二、三等奖。20xx年获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

  陈慧珊:负责子课题《“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撰写研究论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小学一级教师。大胆创新,因材施教,从事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以来,所担任班级学科成绩优异,曾多次承担学校公开课,获好评。多个教案、课例曾获市、镇、奖项。综合实践案例《走进垃圾发电厂》获国家案例评比二等奖。20xx年获广东省英特尔未来教育创新教学竞赛三等奖。

  二、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内容及理论支撑

  1、研究目的: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旨在发掘厚街镇的本土资源,促使学生深入了解厚街镇富有内涵的文化特色。并通过过此项研究,科学、高效地培养教师语文综性教学的能力,树立教师语文课程开发的意识,总结、掌握符合本土特色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的策略和途径,使教师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自身专业素质也获得发展和提升。

  2、研究内容:

  怎样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开发课程资源,将本土资源与教材有机地融合起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师解读及运用教材的能力。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⑴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与外延的研究。

  ⑵“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形式的研究。

  ⑶ 基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本土资源库的建设与研究。

  ⑷“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效果研究。

  3、理论支撑: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综合性学习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成为语文课程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大语文观。“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开展就在努力建设着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坚持把语文学习和学生生活相联系,和自然界现象相联系。因此它的目标和内容是开放的,涉及的内容更广泛,更灵活,更富有弹性。它不仅仅是某一学科的,也可能是多学科的整合、交叉,具有大语文的观念。

  3、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应该重视更加综合性的知识”;“最好鼓励学生们进行较广范围内的探索,而将较小范围内专业知识的掌握暂时放在一边,还应鼓励他们综合各项活动之间的联系,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课外。在开展“融本土资源于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的活动中,学生为了获取未知信息,带着问题启动自己的语言习得机制与创造性思维,多种途径进行信息交流,通过阅读、实践、体验,获得信息,习得语文能力。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创造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这样,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为他们创设五彩缤纷的舞台,使每个学生的智慧得以展示,潜能得以发挥。

  4、人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及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类社会已迈进了全新的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迅速崛起,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时代与社会呼唤具有高素质。

语文综合性学习5

  1、学习中华“和”文化,理解其深刻内涵与现实意义。

  2、合作探究学习“和”文化,理解古今“和”多样化的思想内涵。

  3、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促进个人、家庭和谐,构建和谐环境。

  一、导入新课

  中国历来有和气致祥、和衷共济、和颜悦色、和蔼可亲、和气生财、和和美美、琴瑟和谐、家和万事兴、人和百业旺等富涵哲理的成语。同学们发现没有,在这些含义丰富的词语中都包含了一个“和”字,“和”到底是什么?对我们传统文化的影响为何如此巨大?“和”文化在今天又被赋予了怎样的含义?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谈谈“以和为贵”!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探“和”之义(说故事)

  1、“和”故事接力赛。

  教师先引入故事,鼓励学生将自己搜集的故事也大声分享出来。

  师:《罗威饲犊》

  汉代有个人叫罗威,邻居家的牛多次吃了他家的庄稼,他和邻居交涉,邻居不予理睬。罗威并没有火冒三丈,而是想,问题的焦点在牛,就从牛身上去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吧。于是,每天天不亮他就起床去打青草,然后悄无声息地堆放在邻居家的牛圈前。牛一闻到鲜嫩的青草,就大嚼特嚼起来,吃饱了就睡觉,再也不去吃庄稼了。邻居每天起来,总看到牛圈前有一堆青草,颇感纳闷,经观察,知是罗威所为,顿觉愧疚,从此对牛严加看管。“罗威饲犊”的故事也就传为美谈。

  师:老师讲的故事就是《罗威饲犊》,那我们“下一棒”谁来讲呢?

  生:《司马徽让猪》

  司马徽(人称水镜先生)是东汉末年一位善于识拔人才的有名学者。有一次,邻居走失了一头猪,因为司马家的猪和他走失的猪相似,就误认为是他家的。司马徽并不争辩,说:“是你的你就拿去。”邻居便毫不客气地把猪赶回家。过了几天,邻人从别处找到了自己的猪,很抱愧地把误认的猪送还司马徽。司马徽不但没责备他,反而说邻里间发生这类误会并不奇怪,还赞扬他懂道理、知错能改。邻居听了十分感动。

  生:《杨翥(zhù)卖驴》(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

  生:《于令仪宽偷》(具体故事内容见电子资源)

  师:同学们一起分享了这些“和”的故事,和善、和谐也是中华文化一直追求的。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有两个观点极具现实价值:一个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个就是“君子和而不同”。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平衡和谐,“以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根本特征和基本价值取向。“君子和而不同”正是对“和”这一理念的具体阐发。

  小结: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就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表象上的相同和一致。那么,怎样才能达成“和”的局面呢?实际上,孔子已为我们指明了答案——“不同”,也就是不强求一致,不重复别人。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

  2、由“和”故事联想到现在我们所提的“和”文化。

  明确:“和”文化也是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中国乃至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

  目标导学二:寻“和”之用(谈看法)

  战国时有“将相和”的美谈,清朝康熙年间又有“六尺巷”的故事,“以和为贵”的故事层出不穷,和和睦睦是我们社会和谐的追求,请你就这些故事谈谈你对“和”的社会意义的理解。

  明确:“和”的思想,在我们生活当中多用于调和人际关系,解决各种纠纷,大到国家安全问题,小到校园学生之间的摩擦,林林总总,归结为一句俗语,即“和为贵”。“和”在生活中是“和睦”“和气”等义,不管是“将相和”,还是“六尺巷”,对我们为人处世都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目标导学三:为“和”宣传(拟标语)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英的这首打油诗,可以看作一则诠释“和为贵”的精彩标语,我们平时也会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标语,标语对宣传主张、倡导行为、制造氛围等有着特殊的作用。今天我们一起探讨研究了“和”文化,学以致用,请同学们也创作几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

  明确: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②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③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④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⑤和谐使宇宙运转不停⑥如果你不同意别人的说法,至少不要和他人争执⑦促进和平的人受人景仰,挑起摩擦的人遭人嫌恶⑧持久的成功建立在和谐的人际关系之上⑨机器的摩擦耗费成本,人际的摩擦损耗心灵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在课前让学生做了预习,并将全班同学分成了若干学习小组,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这符合我们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

  不足之处在活动中,关于学生参与度及参与效果等问题,缺乏一些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

语文综合性学习6

  (1)阅读下列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所蕴含的物候现象。(2分)

  A、“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江都9月6日的天气预报,电台计划播送时,在各条信息内加上一些体现人文关怀的内容。请你为电台设计一段这样的话,50字左右。(3分)

  9月6日 多云转阴有阵雨或雷雨 温度:20—28 0C 风力: <3级

  (3)【城市印记】瘦西湖是著名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每当春回大地,走进瘦西湖大门,满眼都是滴翠的绿柳,处处涌着绵绵的绿浪:修长的堤岸,三步一柳,亭亭如盖,“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柔柔的态、长长的丝,飘拂着妩媚,透逸着秀美,散发着真性。

  请给此处景点取一个好听的名字(5字以内)。(2分) ▲

  (4)【妙联拾趣】走进平山堂,首先看到一座殿宇,里面供着大腹便便、面容慈祥、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旁的楹柱上有一副妙趣横生的对联,上联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请你设计一句下联。(2分 )

  下联: ▲ , ▲ 。

  答案解析:

  8语文实践活动。(9分)

  (1)(2分)A句反映了物候与纬度有关系;B句反映了物候与地势高下有关系。

  (2)(3分)今天多云转阴有阵雨,温度20—28 0C,风力小于3级,出门的朋友,请带上雨具,雨天路滑,请请注意安全。

  (3)【城市印记】长堤春柳、柳堤等,形象、简明即可得分。(2分)

  (4)【妙联拾趣】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宽对即可。(2分 )

语文综合性学习7

  仿照例子,从正反两个方面发表你对某个焦点问题的看法。(你既可以从下列三项中任选两项,也可以列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发表评论)(培养大家辩证思维的能力)例如,关于“克隆问题”可以写成:克隆技术掌握了生命诞生的规律,但给生物的.自然进程带来威胁。

  (1)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足球队在世界杯赛中三战三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可以铲除世界恐怖主义的毒瘤,但会给伊拉克平民带来人道主义的灾难。

  (2 )…综合性学习活动试题答案(此题在答案的第一页)…

  (3 )三战三败,一方面对我们的确是沉重的打击,但中国足球队从这次比赛中也得到了锻炼,看到了差距,吸取了教训,有利于今后的发展进步。(意思对即可)

语文综合性学习8

  探究性学习既可以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它也是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观,是相对于接受性学习方式而言的另类学习方式。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以接受性为主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呢?我想,就目前的实际,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两个层面的内容。

  一、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渗透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形成有一个培养、尝试、实践、熟练的渐进过程。不是一提到探究性学习就把接受学习全扔掉,把现行的教材全扔掉而另搞一套。因为这样搞的话,学生会被搞得晕头转向,也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被动局面。因此,起步阶段,在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有意识渗透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还是十分必要的。这种渗透,主要体现在针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进行一种必要的改造。结合课文学习,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

  在研究性学习中,关键的问题是学生会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去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得出结论,以及表达思想和交流成果等。这在我们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已有初步的体现。如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然后通过开展讨论、争论来学习课文,明辨事理等。而目前的不足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还不强,教师的指导作用还不到位,中途又不知不觉地把学生拉进教师设计的接受学习方案中。这就是我们需要加以改造的。要切切实实地让学生去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养成勤于探究,乐于探究的习惯。

  二、课外延伸,让学生独立进行研究性学习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成没问题了,就算目标达到了;而西方之教育目标则相反,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成有问题。简言之,我们的教育重知识,重接受,而西方教育重能力,重探究。采用课外延伸,即学习不以授课结束为终止,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产生一些新问题,课外能主动去探究解决。

  除了和课文学习有关的课外延伸活动外,也可结合社会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开展一些个体的或小组的探究活动。如根据当地古树名木较多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采访何实地调查。有的重点对标牌的文字资料进行记录整理,有的采用测量手段对树木进行数据统计,有的可用绘画或摄影的形式完成画面资料,有的还可以进行一些采访了解有关的故事传说。回来后进行整体加工整理,可以出一份漂亮的小报,可以开一个考察报告会,也可以布置一个小型的展览。这样一来,学生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从中语文的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实践运用。

  语文教学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是一种大语文教学观的体现,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的问题意识增强了,学习上主动探索的习惯培养起来了,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初步培养。总之,将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入我们的语文教学,不仅能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索、去尝试解决语文学习中的问题,而且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发挥创造潜能的环境,其结果不只是知识的获取、积累、运用,更重要的是创造能力得到培养提高。

  一、 紧扣文本直面语句,反复触摸,培养语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也是培养语感的开始。《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因此,语文教学就必须紧扣文本,直面语句,精心营造特定的朗读场景,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引领学生亲近语言,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明理。通过反复触摸文本,感受语言的内涵和文章的气势;通过反复的读领会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精妙。

  如《周总理,你在哪里》,整篇诗歌在抒情中穿插描写“那沉甸甸的谷穗上闪着的辛勤的汗滴”“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无不透露出周总理一心为民,是人民的好总理。所以上课时让学生自己读,小组读,集体朗诵等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体验。

  因此,我认为语文课堂的理想状态应是:教师立足文本,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情境中,反复诵读文本,从而使文本自然而然地融入学生的血脉深处,从而培养的了学生的语感。

  二、紧抓文本意蕴深刻句,咀嚼语言,加深感悟

  所谓意蕴深刻处,指一篇文章或具体语段中的中心句,也指文章中那些含义隽永,深刻动人的语句。它们往往是理解一篇文章的“钥匙”,所以语文教学可以以文章的意蕴深刻处,为切入点来咀嚼语言,加深感悟。

  a、起始句。文章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的作用。

  《夏》的第一句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整个文章都是围绕这三个词来写的。

  b、主旨句。

  《荷塘月色》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直接揭示了主旨。

  c、深化句。指在文中有画龙点睛的作用的句子。

  《一面》中“每当我被人随意辱骂、踢打的时候,我总是昂起头,我对自己说‘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我就变得更加坚强起来。“这一句饱含深情,教师可借此让学生展开想象:作者这句的背后包孕着怎样的情感。想清楚了这个,就能更好地走进文章的主题。

  d、矛盾句。文章中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却寄寓了深刻的含义。如《草》“他的话,又轻,又慢,却似沉雷滚过草原”其中“又轻,又慢”和“沉雷”看似矛盾,其实“又轻,又慢”表明周副主席身体虚弱,而“沉雷”表明周副主席的话给红军战士的震撼大。所以不矛盾。抓住字面上看似矛盾的词,挖掘它的深层含义,整句话的含义自然就明了了。

  e、总括句。文章或语段中概括总结文章,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童年的朋友》最后结尾“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饱蘸笔墨抒发了高尔基对外祖母的感激之情。

  f、标点符号。文学作品中的标点符号,如省略号,感叹号,问号,破折号都有较深的含义,包含了丰富的潜台词。

  总而言之,课文中有不少语义丰富或是深刻的重点语句值得品味感悟,对这些蕴含丰富的语句,教师要引导学生沉潜于文本语言的深处,鉴赏玩味,潜心涵泳,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透视出丰富的形象,理解到深刻的含义,体会到潜藏的情感。

  三、寻找学生情感触发句,品味语言,体验情感

  情感是语文课堂的灵魂,也是语文教学的“气”之所在。教学时,只有让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历程,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才能使他们真正受到熏陶感染。

  正如《三颗枸杞豆》文章的结尾,作者这样写道:“爸爸以为这是他拳头惩罚的功劳。他的口头禅是‘猪羊怕杀,人怕打!’其实,他的拳头只能伤及我的皮肉,真正征服我的,是那三颗启示生命意义的枸杞豆。因为联系全文他的转变过程来看,并不是爸爸的拳头打醒了他,而是三叔的悔恨以及一生的遭遇带给了他心灵上的.震撼,并因此才开始发奋努力.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拳头只能征服皮肉,深刻的启示,心灵上的震撼才能触及心灵。

  为了更好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我在课堂上先设置了一个小问题,说说让你受教育最深的一次经历。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很容易就得出: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眼神往往使我们受益匪浅,所以只有心灵上的震撼才能触及心灵。学生自然而然就理解了作者程海在结尾所要表达的情感了。

  总之,对文本蕴含的情感,教者不能简单地引导学生用语言归纳总结,而应牢牢抓住文中的情感触发点,通过对文本语言的品味,唤醒学生的相似经历;以学生曾经有过的生活情境诱发其真切情感,让学生进入文中,进入角色;凭借相似情感,以己度人,感受其情。学生在感同身受的心境中,会对课文的描写感到十分可亲,可信,从而让课堂在强烈的情感碰撞中进入高潮。

  语言,应是语文课的根!文本,是师生学习最重要的凭借!让我们引导学生潜入文本,回归文本的语句,回归文本的血脉,与文本作零距离的亲密接触,让学生在反复触摸中咀嚼语言,品味语言,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

  微笑是一种亲切的语言,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微笑是一缕柔和的阳光,温暖别人,明朗自己;微笑是一曲无声流淌的的音乐,能调节紧张的气氛;微笑是心灵相通的七彩阳光,可融化你心中的冰雪,使生命更加灿烂。

  教育最需要微笑,学生也需要微笑的老师。因为教师的情绪,教师的脸色,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教师同学生交谈中亲切的微笑会给学生无限的理解和信任,让学生感到巨大的热情和愉悦;上课时,教师走进课堂时甘甜的微笑,将给这节课增添浪漫的感情色彩;教师给学生解惑时春风润雨的微笑,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在化解学生矛盾时和蔼友善的微笑,将为学生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上学期,我教4(2)班的语文,记得有一天的下午,我进班上课,发现教室的黑板上画着一张笑脸,旁边还写着“汪老师的笑”。我想:是谁没事干,竟敢在黑板上画老师,真是胆大包天,太不像话了!我的火蹭的就上来了。我怒容满面,双眼严厉的扫视全班的学生,希望一下子揪出那位捣蛋鬼,学生们一个个睁大了惊恐的眼睛望着我,面面相觑,他们感觉到要下暴风雨了。教师的职业告诉我,此时必须冷静,否则会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我强带笑容说:“呀,谁画的老师,这张笑脸很灿烂呢。”教室里紧张的空气柔和了许多,学生们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这时班长罗勇怯怯地站起来,低着头说:“是我画的。”“是你,你为什么要给老师画一张笑脸呢?”我心中虽然有气,但是语气很柔和的问。他抬起头大声地说:“同学们都认为您每天的脸都是‘阴天’,动不动就发脾气,一点笑容都没有,同学们心里都非常紧张,不敢回答问题,害怕您批评,他们都希望您能微笑着给我们上课。”此刻,我心灵被深深的震撼了,顿时愣在那里。没有想到学生对老师的情绪变化观察得是这么仔细,更没有想到老师的微笑在孩子们的心中是这么重要!

  细细想来,也许我们老师在应试的海洋中迷失得太久,被分数遮住了双眼,被功利尘封了心灵,情感早已淡漠,心灵早已得了“肝硬化”,一味粗暴冷酷地面孔对着新鲜的生命和活泼的童年,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不幸,更是身为人师的悲哀!

  我真正认识到微笑是一种力量,教师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他们看来,老师的笑容就是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宽容!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把美丽的微笑留给可爱的学生们!因为微笑是人类最好看的表情,是一句不学就会的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若是人人都擅长运用这美丽的语言,让微笑成为连接人际关系的纽带,这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好。我以后能做的就是把我真诚的爱、炙热的情毫无保留的奉献给孩子们,要让他们感受到人生的温暖,我要把对教育的真情,对孩子的挚爱变幻成绚丽的微笑之花!

语文综合性学习9

  这段时间里,我们开展了“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了解了诗歌的起源,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学习在生活中运用诗歌,自己还尝试写了诗,从而体会到中外诗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活动中,同学们分头搜集诗词资料,我负责收集宋词的资料。我一打开“google”输入“宋词”,马上进入了词的世界,屏幕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名字:苏轼、陆游、辛弃疾、李煜、李清照……我轻快地点击着,尽情地欣赏着这些词人的流光溢彩的作品。我被陆游《卜算子?咏梅》中的“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所吸引。读到李煜的《乌夜啼》时,我默默吟诵着“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往来风”。看到李清照的《如梦令》时,我又沉浸在“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美好意境中……

  通过交流,我还阅读了不少唐诗、元曲、以及现代诗等诗歌资料,了解了以前不知道的许多诗歌知识。

  我知道了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距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它凝结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

  我知道了诗歌如何分类。按题材分,有山水诗、咏物诗、边塞诗;按形式分,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分为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

  我知道了从古至今诗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最著名的有爱国诗人屈原;在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父子三人为诗歌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唐朝这个诗的王朝,像诗仙李白这样的人不胜枚举,涌现出了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鬼李贺……;在宋朝,豪放词人苏轼、辛弃疾、陆游,具有婉约词风的柳永、李清照,他们共同造就了辉煌的宋词;另外还有“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他们使元曲达到了高峰;现代诗人郭沫若、徐志摩等人的杰出作品影响深远。

  我还揣摩着如何欣赏名家诗篇,我觉得首先要明白这首诗是描写什么的,是状物、写景、还是咏物记人;接下来,就要逐字逐句地分析、理解其中的含意;最后,体会诗人在诗中要抒发的情感。读诗有些好办法,例如,在读李白的《古朗月行》时可以用边想象画面边感受意境的方法去体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的美妙描写,可以用已学过的中国地形西高东低的知识来理解“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句子,还可以用对比的手法来读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体会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等等,运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走近诗人,理解他们的思想感情,这样,读了李清照《如梦令》,就能体会到诗人对自己“红颜易老”的哀叹含蓄;读了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就能知道什么叫亡国之痛了,也能想到苏轼《赤壁怀古》的一腔豪情。

  ……

  “与诗同行”活动虽暂告一段落,但我觉得徜徉在诗歌海洋里的感觉,真是太奇妙了!如果把诗歌比作海洋,我觉得我只得到了沧海的一滴水;如果把诗歌比作花园,我得到的仅仅是百花中的一朵小花。我还得继续在诗的海洋里遨游,尽情地享受诗歌无穷的魅力。

语文综合性学习10

  本次“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活动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实践性、工具性的特点。学生以自主与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搜集信息,整理资料,实地采访,进行思考与探究,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机会,培养了语文交际能力。同时,通过生动丰富的资料,使学生更深刻、更理性的认识了母爱,并以实际行动回报母爱。然而,活动中也反映了一些问题。一是单亲孩子和留守孩子问题。他们缺少对人间温情的深刻体验,因而在活动中不是太积极,虽将他们特意分成一组,但效果还是不太好。教师在生活中学习中应多给他们以关怀与鼓励。

  二是农村学生能接触到的`文化资源贫乏,搜集资料工作难度大。一些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父母有一定文化、一定修养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支持;而据学生反映,大多数家长文化条件有限,对提供一些文化方面的资料无能为力,对于学生的采访也表现的不够热心。然而,许多学生还是克服了困难,基本上完成了小组分给的任务。虽然艰难,但锻炼了学生,增长了才干。针对这一类情况,我们应该多开展这种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实践活动,从而为学生的发展和终身的学习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