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逍遥游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逍遥 语文

管理员

摘要:

语文逍遥游教学设计语文逍遥游教学设计  语文逍遥游教学设计  课 题  逍遥游  课 型  文言文新授课  课 时  第1、2、3、4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

语文逍遥游教学设计

语文逍遥游教学设计

  语文逍遥游教学设计

  课 题

  逍遥游

  课 型

  文言文新授课

  课 时

  第1、2、3、4课时

  教 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能力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把握先破后立的议论方法

  3.鉴赏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手法。

  教育点

  1.人们置身于自然社会中,不能不受到客观法则的限制,这是必然的痛苦,庄子告诉我们安时处顺,则穷通自乐。

  2.人们在蝇营狗苟地追求名利时,常会扭曲本性、迷失自我,庄子告诉我们敝屣富贵、淡泊荣利,则能悠游自得。

  重难点

  1.对庄子“逍遥游”主旨的理解。

  2.理解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作者作品

  诵读疏通课文)

  一、导语设计

  师:在我们学校双秀亭西侧二雅楼后面,有一雕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同学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吗?

  生:大鹏鸟

  师:知道为什么把雕像放在水边,

  生:鲲鹏鸟的来历,北海有一条鱼叫鲲,化作一只大鸟叫鹏,想飞到南海。

  师:有什么寓意?

  生:有“鹏程万里”之意。有远大的志向。

  是:是的,学校希望学生们“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并且预祝同学们能“鹏程万里”。

  同学们知道他的出处吗?

  生:庄子《逍遥游》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逍遥游》,一同来欣赏庄子的奇思(想象)、妙想(思想)。

  板书:想象 思想

  师:我们曾学过庄子《秋水》,他的作品写作艺术特色是什么?

  生:寓言,想象

  师: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

  二、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整体感知文言文,并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本文借助丰富的想象和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

  本次课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其人及《逍遥游》的基本思想。

  2.整体感知文言文。

  三、检查预习,回忆作者及《庄子》

  你对庄子及其创作有哪些了解呢?(适当补充背景知识,以促进对教学目的1的解决。)

  1、庄子其人:

  庄子(前369-前286),汉族,姓庄名周,字子休,享年84岁。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大体与孟子同时而稍后。楚庄王后裔,庄氏得姓始祖,道家学说的主要 创始人之一。中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辩论家。系出楚国公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楚国蒙地。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庄子与道家始祖老子同为楚人,并称“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但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庄子其书:

  《庄子》庄周和他 内篇7篇:一般认定庄子自撰

  的门人以及后学所 外篇15篇

  著。今存33篇 杂篇11篇 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鲁迅说:“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

  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

  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3、庄子思想

  ①庄子思想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师: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

  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师: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

  ②产生原因(写作背景)

  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其学无所不窥”(《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并非生来就无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虽有祈向,不可得也”(《庄子?天地》)。一方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胠箧》)的社会使他不屑与之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现实处境又使他无法一展抱负。人世间既然如此沉浊,“不可与庄语”(《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只好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③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师:《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

  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

  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云:

  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

  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谈南华三十篇。

  全文分两大部分,课文节选的是第一部分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因为“有所待”而失去自由,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通过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全篇集中表现了庄子哲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

  教师补充介绍:

  《庄子》在唐玄宗之前就已经有人称为“南华”了,而且很可能这样称呼的人越来越多,以致在玄宗时得到了官方的认可。

  庄子为何被称为南华:

  1、东晋王嘉的《拾遗记》云:‘庄子,字子休,号南华子’……但查今本《拾遗记》,未见‘庄周号南华子’这一条。

  2、注家又说,庄周隐居于曹州之南华山,故其书名《南华经》,这件事也值得怀疑。”陈撄宁先生通过考证《旧唐书·地理志》认定“南化县因庄子而得名……县名既然能改,难道山名不能改,未必是先有山名然后才有书名。”

  3、“南华”或许是像“东华帝君”一样的名称。六朝时道教上清派兴盛,《上清经》有不少神仙洞府的称号描述,“东华”就是一例。“南华”大约起于此时代。或许这种道教思潮受到过佛教净土思想的一些影响。与梁旷同注《老子》的卢景裕就兼佛教,他们或许同属北人,视庄子所在地为南方。

  四、走进课文:熟读课文

  (一)、初读感知课文,注意读音句读

  1、学生大声朗读

  字音识记

  鲲(kūn)鹏 抟(tuán) 齐谐(xié) 坳(ào)堂

  迁徙(xǐ) 北冥(mínɡ) 夭阏(è) 沮(jǔ)丧

  榆枋(fānɡ) 斥鴳(yàn) 舂(chōnɡ)米 晦朔(shuò)

  泠(línɡ)然 蓬蒿(hāo) 翱(áo)翔 蜩(tiáo)

  穷发(fà)之北 蟪蛄(huì) 决(xuè)起而飞

  数数(shuò)然 知(zhì)效一官 恶(wū)乎待哉

  2、听录音,补充不足

  (二)再读,参照注释,翻译课文。(分小组活动)

  问题:作者认为什么是“逍遥游”?

  1、通假现象

  (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冥通“溟”)

  (2)三餐而反(反通“返”)

  (3)小知不及大知(知通“智”)

  (4)此小大之辩也(辩通“辨”)

  (5)而征一国者(而通“能”)

  (6)而御六气之辩(辩通“变”)

  (7)旬有五日而后反(有通“又”,反通“返”)

  2、“逍遥游”的含义?

  用文中的话回答: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即:如果能够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而驾驭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那又需要凭借什么呢?

  师:“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逍遥”,表达一种难以言传的行动和悠远舒长的意境。

  就是徜徉、漫步、翱翔,安适自得优游岁月的情景。(优哉游哉2007山东高考题)

  板书:逍遥游:无所待(依赖、凭借)

  作者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下节课我们继续分析!

  作业:完成学案的“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部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