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诗意的追寻论文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 一提语文课的诗意,有人会这样想,这不是把语文课搞得玄乎了吗?下意识地就会把它与要“简简单单学语文”,语文课要上得“扎实、朴实”抵触起来。其实,非此即彼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正如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一样,生活中也……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论文
语文课诗意的追寻
一提语文课的诗意,有人会这样想,这不是把语文课搞得玄乎了吗?下意识地就会把它与要“简简单单学语文”,语文课要上得“扎实、朴实”抵触起来。其实,非此即彼是一种简单化绝对化的思维。正如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美一样,生活中也处处存在着诗意。如果我们的语文课缺少了诗意,那是诗意的失落,是教师缺少一种意识,缺少自觉地去发现去追寻罢了。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其意义在于,它会使语文课变得更精彩、更丰富,更走近语文教学的本源,从而更能实现我们孜孜 追求的理想中的教学鹄的。
众所周知,诗原本是一种文学形式,人类的文学是以诗歌开篇的,在未出现文章以前,诗就有了。诗经就是我国最早的文学著作。究其缘由,也许诗就是人类心灵中最隐蔽最美好的语言,最能表达质朴而纯真的情感。什么是诗意呢?诗意就是蕴藏于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理想和意念。如果诗意只存在于诗人的笔下,那我们的认知太浅陋了。诗意地栖居,原本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如果我们的日常生活为美好的理想之光所照耀,那么,我们的生活、我们所做的事便赋予了诗意。梭罗在《瓦尔登湖》里说:“人类无疑是有力量来有意识地提高他自己的生命的”,人应该而且可以“生活得诗意而神圣”。教育事业是一项充满诗意的事业,因为它是教人求真、向善、臻美,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事业。有首歌这样歌颂教师工作的诗意: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泪滴”,那个讲台“举起的是别人,奉献的是自己”。追寻语文课的诗意,是追寻语文课本该有的东西,也就天经地义的了。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就得认识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这是一片诗意盎然的土地。人与之打交道的不外乎人与物,可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是天真烂漫纯真可爱的儿童,这是我们的殊荣。诗意与年轻的生命有着天然的本质的联系,儿童历来就有天使的美誉。我们脚下是一片最纯洁,最少污染,保留着生命的原生状态的土地。每一个儿童都是幻想家,心灵中都藏着一串彩色的'梦,有梦就有诗。如果说“几乎每一个人的人生中,都有一段诗意盎然的岁月”,那么这段人生中的岁月,主要是指青少年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耕耘未来,怎能不勃然心动、激情满怀并引以自豪?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就得认识语文课的神圣职责——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儿童正因为稚幼,才具有潜在性、可塑性和发展性的特点。教育是一项奠基工程,本质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教学的本源是在为学生的生命垫底。垫什么样的底呢?当然是为学生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一道亮丽的底色。这就是说,不能把语文教学仅仅视为是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写字、增长知识,最重要的是要提升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和生活品质,诸如生成智慧、丰富情感、锤炼意志、完善人格等,使他们知、情、意、行的发展和谐统一,成为一个完善的独立的人。
建设学生的精神家园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是在学生、教师与文本对话中进行的,是在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中完成的。教师善于发掘和把握文本中的诗意是这项工程的前提条件。文本大多是文学作品,形象性和情感性是文学性的显著特点。它总是以最美的语言描写世间最美的状态和情景,这就是诗境;它总是以丰富的形象来表达最感人和最令人遐想的情思,这就是诗情;它总是选择最精美的文字来负载所要表达的内容,这就是诗句。从文本的诗境、诗情、诗的语言中,学生能汲取到丰富的精神营养。尤其与经典性的文本对话,学生更会得到一种温暖而厚重的精神力量,会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占据一个“制高点”,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境界。让学生与经典文本对话的意义,正如惠特曼在一首诗中所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所以,教师对每一篇课文都不能掉以轻心,而是要精心地开掘,以致取其琼浆醍醐去滋润学生的精神家园。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就是追寻艺术化的教学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既有生命的价值引导,又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爱意氤氲的境界。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有境界则自成高格。”此说“境界”,非指教义抑或学问的造诣程度,而是指一种“情与景相统一”的教学境地。在这种境界里,教师不仅娴熟地综合性地运用教学技能技巧,而且按照审美的规律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实践活动。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诗意与美感相联。因而诗意语文大致具有这样一些特征:1.课堂焕发着生命的活力,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和谐统一。教学拒绝了指示性或指令性,拒绝了机械的文字图解和操练。学习活动是学生自主的自觉自愿的选择和求索,是一种美好生活的享受,不再是一种重压和劳役。2.阅读是学生、教师与文本深层次的心灵对话,在文本所营造的特定形象或情景中,文章情、教师情、学生情相互交融。教学以情感、形象“说话”,教师不再肢解课文、理性说教,文本的语言不再是卧躺在纸面上的枯燥的文字符号,而是站立起来,对学生诉说衷肠。3.文本的阅读,教学资源的拓展,学生有广阔的阅读视野,思维有自由翱翔的空间,各种异见、创见得到充分地尊重和鼓励,学生不再死读课本,教学告别了僵化的窒息学生生命的目标一元化、过程同步化、评价标准化。4.教学营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氛围,一种悦人心目、牵人情思的吸引力。教师能熟练地综合性运用教学技能技巧,并能给学生以适时适度的点拨、启发和引导。教学手段不再只是课本、黑板加粉笔,毫无情趣与生气。5.教学过程摆脱了呆板、单一、松懈,不再令学生昏昏欲睡。而是具有一种节奏美、韵味美,简洁紧凑、缜密雅致,跌宕起伏、行云流水,时而高亢激越时而低吟回旋,似一首曲子有着内在的旋律,时时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语文教师得怀有诗情,得富有教学魅力。诗意需要智慧,需要真情,上课照本宣科、捉襟见肘,情感冷漠僵硬的教师与语文课的诗意是无缘的。教师的诗情、教学魅力哪里来?它源于理想信念的守望、文化底蕴的厚积和语言功底的修炼。平日有了这些“能”的蓄积,教学时才能激情释放,言语才能包蕴文化和智慧的含量,才能左右逢源、出口成章,才能像磁铁般地深深地吸引学生徜徉于语文课的诗境。
追寻语文课的诗意如果说是一种“浪漫”,那么这种浪漫要与做事的脚踏实地结合起来,即要实现“浪漫”与“现实”的统一。追寻语文课的诗意不能离开语文的基础性,不能因此而忽视语文课必要的基础性训练。反过来,重视语文课的基础性不能失去它的诗意。语文课是实的,但不失空灵;语文课是灵动的,但不失扎实。值得我们探究的是,要用诗意去观照基础。诗意,就在识字写字开始的语文基础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