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食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愚人食盐,佛家寓言。出自《百喻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是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不能单一形而上学的看问题,二是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愚……
《愚人食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愚人食盐,佛家寓言。出自《百喻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是看到事物内部的联系,不能单一形而上学的看问题,二是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愚人食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的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版本一
原文
昔⑴有愚人,适⑵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⑶益⑷盐。食之,甚美⑸,遂自念曰:“所以⑹美者,缘⑺有盐故⑻。”薄暮⑼至家,母已具⑽食。愚人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⑾盐而怪⑿之,但见儿唯食盐不食菜。母曰:“安⒀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⒁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⒂,味败⒃,反为⒄其患⒅。天下之事皆⒆然⒇,过则非唯①无益②,反③害之④。
注释
⑴昔:从前
⑵适:到……去
⑶乃:于是就
⑷益:增加
⑸甚美:(味道)很美。甚:十分,非常
⑹所以:······的原因
⑺缘:因为
⑻故:原因
⑼薄暮:黄昏,傍晚
⑽具:准备、置办
⑾出:拿出
⑿怪:对···感到奇怪
⒀安:怎么
⒁咸:尽,全部都
⒂已:停止
⒃味败:口味败坏
⒄为:成为
⒅患:害
⒆皆:一样
⒇然:这样
①非唯:不仅。唯:只
②益:好处,益处
③反:反而
④之:指代自己
译文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有一天到朋友家里去,主人和这位客人一起吃饭。这位客人嫌弃(这些菜都)淡了一点,都没有味道。主人已经听到了(他的话),于是加入了盐。愚笨的人尝了之后,特别好吃,就自言自语道:“菜这么好吃,是因为放了盐。”黄昏时回到家,母亲已备好了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取出盐,对此感到有点奇怪,只看到自己儿子唯独吃盐不吃饭菜。母亲问:“怎么可以这样呢?”他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一直不停地吃盐,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天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文言知识
适。“适”是个多义词,指“恰巧”,“正值”,“安逸”,也可指“到”,“到......去”。上文“适友人家”,意为到友人家去。又“适江南”,意为到江南去;“同适故乡”,意为一同到故乡去。
主旨句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唯无益,反害之。
启示
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哪怕是好事也会给弄得很糟。所以,凡事均有度,过犹不及。
版本二
原文
昔①有愚人,至于他家。主人与食②,嫌淡无味。主人闻已③,更④为益⑤盐。既⑥得盐美,便自念言:“所以⑦美者,缘有盐故⑧。少有尚尔,况复⑨多也?”愚人无智⑩,便空⑴食盐。盐已口爽⑵,返⑶为其患⑷。
注释
选自《百喻经》。《百喻经》,全称《百句譬喻经》,是古天竺高僧伽斯那撰,南朝萧齐天竺三藏法师求那毗地译。《百喻经》称“百喻”,就是指有一百篇譬喻故事,但原经真正的譬喻故事只有九十八篇;之所以称之为“百”,有两种说法,一就整数而言,二是加上卷首引言和卷尾侮颂共为百则。《百喻经》全文两万余字,结构形式单一,每篇都采用两步式,第一步是讲故事,是引子,第二步是比喻,阐述一个佛学义理。它从梵文译成汉文,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此经一经流传,就受到阅读者的欢迎。
①昔:从前。
②食:食物。
③闻已:听罢。
④更:再次。
⑤益:增加。
⑥既:已经。
⑦所以:什么的原因。
⑧故:缘故。
⑨复:再。
⑩智:智慧。
⑴空:空口。
⑵口爽:口味败坏。爽:差、败坏。
⑶返:同“反”,反而。
⑷患:祸患。
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到朋友家。主人给他食物,食物嫌淡而无味。主人知道之后,于是添加盐。加了盐,食物就味美,于是(他)自言自语说:“之所以味道鲜美,是有了盐的.缘故。很少就如此,何况又多了?”这个愚蠢的人没有智慧,就只吃盐。味觉败坏,反而成为他的祸患。
意义
比喻贪吃好玩,与断食偏食都不适中。过分的享乐与吃苦主义都有偏。世间万事必须适中,过与不及都可能坏事。又比喻有些人做事不负责任,可能一生一世都一事无成,过分的热衷名利,也会造成争夺计较而造恶业,或劳碌一生,与烦恼纠缠不休,乃至生生世世都轮回不息。
世间万事做得适中,即成功立业。物用之得适即物物皆良,人用之得适即人尽其才。时、地、人、都恰到好处,即事事皆通,否则事事都障碍。世间事事物物皆须靠我禅宗的祖师,往往一言半句即开启人的智慧—开悟。有人一生埋在禅堂里,埋在经典里参研,都不能开悟何故?机缘也、善根也、智慧也、对机对法,遇缘即应。否则多费工夫也没有受用,所以佛法一点点都很能受用,无善根无缘分的人再多亦没有用。
有些不法的人说:‘德行一斤值多少钱?’他们视道德良善一文不值!可是对于修行的人来说,德行乃是无上的至宝。一样一种东西,有的人如宝贝一样,有的人视如粪土,这就得看人的用途了。就好像有某些信仰佛教的人说:我没有空念佛,也没有空用功修行,待儿女长大以后,才来好好用功。
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真的一点空都没有吗?我想不是的,都是名和利填藏满了脑子里,那里有空呢?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至宝,没有信心的人把佛法当做闲时的消遣品!能不能受用佛法就是在这里。能受用的人,就是一点一滴也当作宝贝,而受持奉行。不能受用的人,就是听得再多,也是置若罔闻,本则故事意义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