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霓》阅读答案参考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云霓》阅读答案参考,欢迎阅读与收藏。 《云霓》阅读答案 云霓 丰子恺 ⑴这是去年夏天……
《云霓》阅读答案参考
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云霓》阅读答案参考,欢迎阅读与收藏。
《云霓》阅读答案
云霓
丰子恺
⑴这是去年夏天的事。
⑵两个月不下雨。太阳每天晒十五小时。寒暑表中的水银每天爬到百度①之上。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作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充塞了人间。
⑶室内没有一处地方不热。坐凳子好像坐在火炉上。按桌子好像按着了烟囱。洋蜡烛从台上弯下来,弯成了磁铁的形状,薄荷锭在桌子上放了一会,旋开来统统溶化而蒸发了。狗子伸着舌头伏在桌子底下喘息,人们各占住了一个门口而不息地挥扇。挥得手腕欲断,汗水还是不绝地流。汗水虽多,饮水却成问题。远处挑来的要四角钱一担,倒在水缸里好像乳汁,近处挑来的也要十个铜板一担,沉淀起来的有小半担是泥。有钱买水的人家,大家省省地用。洗过面的水留着洗衣服,洗过衣服的水留着洗裤。洗过裤的水再留着浇花。没有钱买水的人家,小脚的母亲和数岁的孩子带了桶到远处去扛。每天愁热愁水,还要愁未来的旱荒。迟耕的地方还没有种田,田土已经硬得同石头一般。早耕的地方苗秧已长,但都变成枯草了。尽驱全村的男子踏水。先由大河踏进小河,再由小河踏进港汊,再由港汊踏进田里。但一日工作十五小时,人们所踏进来的水不够一日照临十五小时太阳的蒸发。今天来个消息,西南角上的田禾全变黄色了;明天又来个消息运河岸上的水车增至八百几十部了。人们相见时,最初徒唤奈何:“只管不下雨怎么办呢?”“天公竟把落雨这件事根本忘记了!”但后来得出结论,大家一见面就惶恐地相告:“再过十天不雨,大荒年来了。”
⑷此后的十天内,大家不暇愁热,眼巴巴的只望下雨。每天一早醒来,第一件事是问天气。然而天气只管是晴,晴,晴……一直晴了十天。第十天以后还是晴,晴,晴……晴到不计其数。有几个人绝望的说:“即使现在马上下雨,已经来不及了。”然而多数人并不绝望:农民依旧拚命踏水,连黄发垂髫都出来参加。镇上的人依旧天天仰首看天,希望它即可下雨,或者还有万一的补救。他们之所以不绝望者,为的是十余日来东南角上天天挂着几朵云霓,它们忽浮忽沉,忽大忽小,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向人们显示种种欲雨的现象,维持着它们的一线希望,有时它们升起来,大起来,黑起来,似乎义勇地像踏水的和看天的人说:“不要失望!我们带雨来了!”于是踏水的人增加了勇气,愈加拚命地踏,看天的人得着了希望,欣欣然有喜色而相与欢呼:“落雨了!落雨了!”年老者摇着双手阻止他们:“喊不得,喊不得,要吓退的啊。”不久那些云霓果然被吓退了,它们在炎阳之下渐渐地下去,少起来,淡起来,散开去,终于音符在地平线下,人们空欢喜了一场,依旧回进大热的苦闷和大旱的恐慌中。每天有一场空欢喜,但每天逃不出苦闷和恐怖。原来这些云霓只是挂着给人看看,空空地给人安慰和勉励而已。后来人们都看穿了,任它们五色灿烂地漂游在天空,只管低着头和热与旱奋斗,得过且过地度日子,不在上那些虚空的云霓的当了。
⑸这是去年夏天的事。后来终于下雨,但已无补于事,大荒年终于出现。现在,农人啖着糠粞②,工人闲着工具,商人守着空柜,都在那里等候蚕熟和麦熟,不再回忆过去的事了。
⑹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因为我在大旱时曾为这云霓描一幅画。现在从大旱以来所作中选出民间生活描写的六十幅来,结集为一册书,把这首《云霓》冠卷首,就名其书为《云霓》。这也不仅是模仿《关雎》《葛覃》,取首句作篇名而已,因为我觉得现代的民间,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而且也有几朵“云霓”始终挂在我们的眼前,时时用美好的形态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与去年夏天的情况无异。就记述这状况,当作该书的代序。
⑺记述即毕,自己起了疑问:我这《云霓》能不空空地给人玩赏吗?能满足大旱时代的渴望么?自己知道不能。因为这里所描的云霓太小了,太少了。似乎这几朵怎能沛然下雨呢?恐怕也只能空空地给人玩赏一下,然后其消沉到地平线底下去的吧。廿四年③三月十九日作
注:①百度:这里指华氏度。华氏百度约摄氏38度。②粞:糙米碾压时脱掉的皮,可做饲料。③廿四年:即民国廿四年,1935年。
习题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本文采用倒叙的方式,先回忆往事,介绍作画《云霓》的缘由;再回到现实,点名写作《云霓》序的目的和内在的涵义。
B.“这是去年的夏天的事”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作者显然想借此种刻意反复表示强调之意。
C.作者用语形象,如“河底处处向天,池塘成为洼地,野草变为黄色而矗立在灰白色的干土中”一句就很形象,增强了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D.本文标题是“云霓”,前半部分用较长的篇幅详细描绘人们在“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中备受煎熬的无奈与辛酸,直至倒数第四段才首次出现“云霓”字样;大量的文字与主题关系若即若离,正体现了散文“形散而神聚”的文体特征。
E.作者以“云霓”命名画作、画集,在为画集撰写序言时又以“云霓”为标题,充分体现出作者对云霓的偏爱。
(2)前三段在文中有何作用?(6分)
(3)①“我现在为什么在这里重提旧事呢?”一句中,“旧事”指什么?(3分)
②“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一句有什么含义?(3分)
(4)作者对太小太少的几朵云霓偏爱有加,联系全文,概括作者喜爱云霓的根本原因。(8分)
答案
(1)BD
(2)前三段描绘人们在“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中备受煎熬的无奈与辛酸,为下文“云霓”在大旱时代给人们带来的慰藉、希望做铺垫。
(3)①指去年夏天,两个月不下雨,天上出现的几朵云霓并为给渴盼降雨的人们带来甘霖,只给几近绝望的善良百姓带来些许安慰和勉励。
②作者以“始终充塞着大热似的苦闷和大旱似的恐慌”的时代喻指中国严峻的社会环境,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现状和民族命运的担忧,以及自觉的把个人的艺术创作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可贵精神和使命意识。
(4)作者坚定的认为,这几朵云霓肯定给“大旱时代”的人们带来希望、安慰和勉励。仅仅这几朵云霓固然不能形成滂沱大雨,但集腋成裘,满天云霓就可能带来丰沛的雨水。所以,即使这些小云霓最终只能空空地给人玩赏一下,然后消沉到地平线底下去作者依然坚持把它奉献给自己的民族和艰难的时代,让它“用美好的形状来安慰我们,勉励我们,维持我们生活前途的一线希望”。(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