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成语故事 历史人物

管理员

摘要: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很多成语往往来源于历史事件,那么下面这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十个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一饭千金——韩信  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着钓……

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故事

  很多成语往往来源于历史事件,那么下面这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历史人物有关的十个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一饭千金——韩信

  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着钓上来的鱼充饥,运气差时就只能饿着肚子。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拿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给予他救济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两黄金来回报她。

  释义: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2、东山再起——谢安

  典故:东晋政治家谢安出身士族,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但他宁可隐居于东山,也不愿意做官。有人曾举荐谢安做官,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不想干了。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又出来做官,出任要职。

  释义:指退隐后再次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3、纸上谈兵——赵括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会按照兵书上的理论制定作战计划,不懂得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四面楚歌——项羽

  典故:汉高祖刘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项羽时,将项羽的军队围困于垓下。此时项羽的士兵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没有了。夜里四周围住项羽军队的汉兵唱起了楚国的民歌。项羽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楚地了么?为何他军队中的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打算突围逃走,最终在乌江畔自刎。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投笔从戎——班超

  典故:东汉时期军事家、史学家班超年少时常常替官府抄书,以此来养家。班超面对这样的生活曾扔下笔感叹:“我若没有更好的志向,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立功封侯,怎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就对他们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6、暗渡陈仓——韩信

  典故:汉高祖刘邦从汉中出兵要攻打项羽的时候,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7、韦编三绝——孔子

  典故:孔子晚年喜欢《易经》,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这样的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8、司空见惯——刘禹锡

  典故: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苏州刺使时,有一个曾任司空官职的人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便邀请他一同喝酒,并请了几个歌女作陪。席间,刘禹锡诗兴大发,赋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9、入木三分——王羲之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释义: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典故: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关心与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给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释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拓展阅读:更多历史人物的成语故事

  1、一鼓作气

  【释义】 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语出】《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人物】曹刿(guì)(又作曹沬,音mèi),一作曹翙(huì)。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大夫(今山东省东平县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战后,庄公问曹刿为何直到齐军第三次击鼓进军时才要下令出击,曹刿说:“打仗主要靠士气,而击鼓就是为了鼓舞士气。第一次击鼓进攻,士气旺盛;第二次再击鼓进攻,士气就已经衰落了;待到第三次击鼓进攻,士气已消失殆尽了。而我军正是一鼓作气,勇气十足,当然就把对方打败了。”

  2、一字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以千金。形容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语出】南北朝·钟嵘《诗品·古诗》:“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人物】战国末期,秦国有一个生意人名叫吕不韦(卫国濮阳人,原籍阳翟,今河南禹州),有三千门客,作为他的智囊,想出各种办法来巩固他的政权。这些食客,各色各样,应有尽有。他们把见解和心得,写出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文章,书名提作《吕氏春秋》。吕不韦命令把全文抄出,贴在秦国首都咸阳城门上,并发出布告:“谁能把书中的文字,增加一个或减少一个,甚至改动一个,赏黄金千两(合黄金一斤)”。

  3、一字之师

  【释义】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中不妥处的老师。

  【语出】《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人物】唐朝末年,诗人郑谷回到故乡江西宜春。僧人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于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4、一饭千金

  【释义】比喻重重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语出】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人物】韩信(江苏淮安人)在未得志时,时常往城下钓鱼,时常却饿着肚子。有一个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

  5、东山再起

  【释义】隐退后再度任职或失势后又重新得势。

  【语出】唐·杜甫《暮秋……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人物】谢安是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士族,年青的时候,跟王羲之是好朋友,经常在会稽东山游览山水,吟诗谈文。他在当时的士大夫阶层中名望很大,大家都认为他是个挺有才干的人。但是他宁愿隐居在东山,不愿做官。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重新出来做官。因为谢安长期隐居在东山,所以后来把他重新出来做官这样的事称为“东山再起”。

  6、图穷匕见

  【释义】比喻到最后露出了事物的真相或本来的目的。穷:尽;匕:匕首;短剑。

  【语出】 《战国策·燕策三》:“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人物】荆轲(卫国人,今河南省鹤壁、新乡一带)按秦王的要求,接过秦舞阳手里装有地图的匣子,当场打开,取出地图,双手捧给秦王。秦王慢慢展开卷着的地图,细细观看。快展到尽头时,突然露出一把匕首。荆轲见匕首露现,左手抓住秦王衣袖,右手举起匕首便刺。

  7、纸上谈兵

  【释义】 在纸上谈论用兵(兵:打仗;用兵)。比喻不解决实际问题的空谈。

  【语出】 清·曹雪芹《红楼梦》:“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

  【人物】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河北邯郸人)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施行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8、负荆请罪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人物】战国时期,蔺相如(今河北曲阳人,一说山西临汾人)“完璧归”有功,又在渑池秦王与赵王相会维护了赵王的尊严,被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山西太原人,一说山西平遥人)之上。廉颇对此不服。蔺相如知道后,就有意不与廉颇会面。别人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廉颇为此很得意。“我哪里会怕廉将军?不过,现在秦国倒是有点怕我们赵国,这主要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如果我跟他互相攻击,那只能对秦国有益。我之所以避开廉将军,是以国事为重,把私人的恩怨丢一边儿了!”蔺相如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9、卧薪尝胆

  【释义】薪:柴草。睡在柴草上;经常尝一尝苦胆。比喻刻苦激励自身;坚定报仇雪耻的意志。

  【语出】宋·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仆受遣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

  【人物】越王勾践(大禹子孙,姓姒si,名文命,今浙江绍兴人)回国以后,立志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国耻,他睡觉就卧在柴薪之上,坐卧的地方挂着苦胆,表示不忘国耻,不忘艰苦。经过十年的积聚,越国终于由弱国变成强国,最后打败了吴国,吴王羞愧自杀。

  10、揭竿而起

  【释义】揭:举;竿:竹竿,指旗帜。揭竿为旗,奋起反抗。泛指人民起义。

  【语出】 汉·贾谊《过秦论》:“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人物】几百人一下子都表示情愿豁出性命跟着陈胜(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孟洼村人)、吴广(今河南太康人)一块儿干。大伙砍伐树木为兵器,高举竹竿为旗帜,对天起誓,同心协力,推倒秦二世(嬴姓,名胡亥,也称二世皇帝,秦始皇第十八子),替楚将项燕(项羽的祖父)报仇。大家还公推陈胜、吴广做首领,一下子就把大泽乡(今安徽省宿州市南蕲县镇小刘村)占领了。大泽乡的农民一听陈胜、吴广他们起来反抗秦朝的暴政,青年子弟都纷纷拿着锄头、铁耙、扁担、木棍来营里投军。

  11、卿卿我我

  王戎是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世说新语》记载: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而按照礼仪,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

  可能感觉老被妻子这样叫不好意思,王戎就说:“你这样叫我,按照礼仪属于不敬,往后不要再叫了。”

  可他的妻子却道:“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

  王戎被怼得哑口无言,只好听之任之。

  由此, “卿卿我我”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形容夫妻或相爱的男女十分亲昵。

  12、胯下之辱

  韩信,西汉开国功臣、军事家,被刘邦评价为麾下三位人杰之一,后世以此称之“汉初三杰”。

  韩信是淮阴人,年轻时家里穷,饭都吃不上,却喜欢舞刀弄剑,村里的一群少年经常欺负他。

  有一个,一个屠户少年拦住了他说:要么,你用你的剑杀了我,要不,你从我的胯下钻过去。

  韩信握紧了剑,思索之下,他从少年的胯下钻了过去。

  多年之后,韩信在刘邦手下立下赫赫战功,被封楚王,衣锦还乡。

  他找到当时的少年,封他做了尉官。别人都不解,韩信却说:当年,我并不是不敢杀他,可是,如果杀了他,我难逃责罚,心中的抱负如何实现呢?所以我强忍屈辱,才终于有了如今的成就。可以说,是他帮助我磨炼了意志,我怎么能不感谢他呢。

  “胯下之辱”指从别人胯下钻过去的耻辱,也可比喻有才能的人在未显达时能够暂时忍受耻辱。

  13、不欺暗室

  蘧【qú】伯玉:春秋时期卫国大臣,大夫蘧无咎之子。

  蘧伯玉德行非常好,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在宫中夜坐,先听到辚辚的车声,可车声到宫门时却消失了,过了一会儿,辚辚的车声又响起来。

  卫灵公就问夫人说:“你知道刚才过去的人是谁吗?”

  夫人说:“应该是蘧伯玉。 ”

  灵公问:“你怎么知道是他呢?”

  南子说:“君子是非常注意自己的生活细节的,车走到宫门口时没了声音,那是车的主人让车夫下车,用手扶着车辕慢行,为的是怕车声打扰国君。

  忠臣和孝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信誓旦旦,也不会因在黑暗之中没有人能看到而改变自己的操守。

  蘧伯玉是我们卫国品行端正的大夫,仁而有智,对国家恪尽职守。他不会因为是黑夜,没人会看见就忘记礼节,所以我觉得是他。”

  灵公派人去看,果然是蘧伯玉。

  成语“不欺暗室”意为虽独处隐僻处,亦居心端正;形容为人坦诚磊落。

  14、截发留宾

  陶侃:东晋时期名将。其曾孙为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侃少年时,与母亲湛氏相依为命,家里很穷,生活过得清苦。

  有一天,范逵去陶侃家投宿,带了很多的车马仆从,陶侃发了愁:客人来了,可怎么招待他们呢?

  湛氏非常贤明,她对陶侃说:你去留住客人,我自有道理。

  湛氏剪下长发,卖了钱,换来了几斛米,把家里的房柱子砍削了一半当柴烧,把用来坐的草垫子铡碎了喂马。

  傍晚时分,家里便摆上了精美的食物,范逵既为陶侃的才华惊叹,也为他盛情款待而感动。

  成语“截发留宾”意为母亲贤明好客。

  15、出人头地

  苏轼:北宋文学家、诗人。

  北宋嘉袥二年(1057年)的科举考试,欧阳修担任主考。

  在阅卷时,他被其中一篇文章的文采深深吸引,认为应列第一名。

  不过,欧阳修觉得这份考卷很象是他的学生曾巩的,为了避嫌,就把它定为第二名。

  放榜后,按礼节考中的学生要去拜谢主考官,不想以第二名身份来的不是曾巩,而是年青的学子苏轼,欧阳修才知闹误会了。

  欧阳修很欣赏苏轼,他给朋友写信时说:“读苏轼的文章,不禁让我汗颜。真痛快啊!我应当给苏轼让路,使他高出我一头。”

  成语“出人头地”出自欧阳修《与梅圣俞书》:“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

  出人头地指高人一等,超出一般人;形容德才超众或成就突出比其他人优秀。

  16、坦腹东床

  王羲之: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

  晋朝时,王导声名在外,东晋重臣郗鉴派门生到王导家,想为女儿选一个女婿。

  王导说:你到东厢去看看吧,子侄都在那里,任你挑选。

  门生回去之后,告诉郗鉴:王家儿郎,都很不错,听说来选婿,都很矜持。只有一个人,躺在床上,露着肚子,仿佛没听到一般。

  郗鉴说:就是他了。一打听,这个人就是王羲之,郗鉴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成语“坦腹东床”就是好女婿的意思,是女婿的美称。

  17、管宁割席

  管宁: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

  管宁和华歆起在菜园里锄菜。

  看到地里有一片黄金,管宁依旧锄草,看待黄金犹如瓦片,而华歆高兴地捡起金子。

  一旁的管宁看上去不高兴,华歆赶紧又丢掉了黄金。

  两个人曾坐在一张席子上读书,门口有一个衣着华贵的人乘着华丽的马车经过,管宁像没看见一样,读书如故,而华歆赶紧跑出去看。

  管宁见此,割断席子与华歆分开坐,说:你不是我的朋友。

  管宁割席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或中止与志不同、道不合的人为朋友。

  18、奇货可居

  吕不韦:战国末年卫国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后为秦国丞相,姜子牙的二十三世孙。

  战国时,吕不韦是一个商人,善于投机和囤积居奇,所以富甲一方,名声远扬。

  有一年,他来到赵国邯郸做生意,他发现一件稀有奇货:秦国王子子楚。

  彼时,子楚在赵国为人质,境况十分凄惨。

  吕不韦改善着子楚的生活,并且,献上了大量的金钱宝物给秦王的宠姬华阳夫人。

  华阳夫人认子楚为子,并在秦王面前美言。

  后来,子楚被接回秦国,立为太子,后来,成为秦王。

  而吕不韦得到厚赏,成为秦国的丞相,得到从未得到过的权势。

  成语“奇货可居”指把稀有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高价卖出去。后比喻拿某种专长或独占的东西作为资本,等待时机,以捞取名利地位。

  19、怀橘遗亲

  陆绩:东汉末年大臣。

  陆绩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

  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三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

  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怀橘遗亲意为孝顺父母。

  20、断齑画粥

  范仲淹: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范仲淹幼年丧父,小时候家里十分穷苦,但他十分爱读书。

  范仲淹住在庙里读书。每天的生活十分清苦,用两升小米煮粥,隔夜粥凝固后用刀一切为四,早晚各吃两块,再切一些腌菜佐粥。

  正是靠着苦学,范仲淹考上科举,走上仕途,成为大文学家和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