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诗词鉴赏 《雨霖铃》是柳永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雨霖铃柳永诗词鉴赏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雨霖铃》的由来 《明皇杂录》记载:帝(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
雨霖铃柳永诗词鉴赏
《雨霖铃》是柳永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雨霖铃柳永诗词鉴赏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雨霖铃》的由来
《明皇杂录》记载:帝(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杨玉环),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唯张野狐(徽)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宋王灼《碧鸡漫志》云:今剑州梓桐县地名上亭,有古今诗刻记,明皇闻铃之地,庶几是也。《杨妃外传》又载,上皇还京后,复幸华清,从官嫔妃多非旧人,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上四顾凄然,自是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
于此可见唐明皇晚年已有《雨淋铃》悲凉凄楚之曲。而后诗人又敷衍其事而赋诗吟咏之。
白居易叙述唐明皇杨贵妃历史悲剧的名篇《长恨歌》中有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元稹《琵琶歌》: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因兹弹作雨淋铃,风雨萧条鬼神泣。张祜《雨淋铃》:雨淋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杜牧《华清宫》: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罗隐亦有诗咏之云:细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铃。贵为天子犹魂断,穷著荷衣好涕零。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堪听。少年辛苦今飘荡,空愧先生教聚萤。一曲淋铃泪数行,是这首曲的基调,可见其哀惋幽怨的感人和艺术力量。
宋代词人据《雨淋铃》曲,而创《雨霖铃》双调慢词,而柳永的这首《雨霖铃》就是这一词牌的优秀之作。王灼《碧鸡漫志》又云: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音。王灼所说双调雨霖铃慢,即今所见《雨霖铃》词调。颇极哀怨,便是其格调特点。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鉴赏《雨霖铃》。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写。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苦。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念”字的主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从感情来看,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分别以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了。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 让读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