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的资料 《雨霖铃》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我们一起来了解雨霖铃这个作品资料吧。 〈一〉词调《雨霖铃》的由来 《明皇杂录》记载:“帝(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
雨霖铃柳永的资料
《雨霖铃》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我们一起来了解雨霖铃这个作品资料吧。
〈一〉词调《雨霖铃》的由来
《明皇杂录》记载:“帝(唐玄宗)幸蜀初入斜谷,霖雨弥旬,栈道中闻铃声。帝方悼念贵妃(杨玉环),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时梨园弟子唯张野狐(徽)一人善筚篥,因吹之,遂传于世。”宋王灼《碧鸡漫志》云:“今剑州梓桐县地名上亭,有古今诗刻记,明皇闻铃之地,庶几是也。”《杨妃外传》又载,上皇还京后,复幸华清,从官嫔妃多非旧人,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上四顾凄然,自是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世中。”
于此可见唐明皇晚年已有《雨淋铃》悲凉凄楚之曲。而后诗人又敷衍其事而赋诗吟咏之。
白居易叙述唐明皇杨贵妃历史悲剧的名篇《长恨歌》中有“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元稹《琵琶歌》:“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因兹弹作雨淋铃,风雨萧条鬼神泣。”张祜《雨淋铃》:“雨淋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长说上皇和泪教,月明南内更无人。”杜牧《华清宫》:“零叶翻红万树霜,玉莲开蕊暖泉香。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罗隐亦有诗咏之云:“细雨霏微宿上亭,雨中因感雨淋铃。贵为天子犹魂断,穷著荷衣好涕零。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堪听。少年辛苦今飘荡,空愧先生教聚萤。”“一曲淋铃泪数行”,是这首曲的基调,可见其哀惋幽怨的'感人和艺术力量。
宋代词人据《雨淋铃》曲,而创《雨霖铃》双调慢词,而柳永的这首《雨霖铃》就是这一词牌的优秀之作。王灼《碧鸡漫志》又云:“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哀怨,真本曲遗音。”王灼所说“双调雨霖铃慢”,即今所见《雨霖铃》词调。“颇极哀怨”,便是其格调特点。
〈二〉杨柳岸、晓风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历来传诵。贺裳称之为“古今俊句”(《皱水轩词筌》)与苏轼的“大江东去”(《念奴娇·赤壁怀古》)为婉约与豪放风格的`代表。俞文豹《吹剑录》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来歌唱,正说明它婉约缠绵的艺术风格。
此句妙处,全在点染。刘熙载云:“词有点染,耆卿《雨霖铃》‘念去去’三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三句点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否则警句亦成死灰矣”(《艺概·词曲概》)。刘氏“点染”之说,很有见地。江顺诒评论说:案点与染分开说,而引词以证之,阅者无不点首,得画家三昧,亦称词家三昧”(《词学集成》)。而此句点染之妙,谢章铤指出,在于“景中有情”(《赌棋山庄词话》)。点染之法,周振甫作了具体的分析:
“点染是画家手法,有些处加点,有些处渲染。这里借来指有些处点明,有些处烘托,点明后用景物来烘托,更有意味。柳永《雨霖铃》:‘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空阔,三样景物来烘托,衬出远别的离情。接下去说:‘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里点明‘伤离别’,用‘冷落清秋节’来渲染,再衬上多情,更觉难堪,所以说‘更那堪’。这是一重渲染。再有这句点明在冷落的清秋节伤离别,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杨柳岸、晓风、残月三样东西构成一种凄清的意境,来烘托在清秋节伤离别的感情。这是又一重渲染。这里有两种重渲染,显得感情的色采更浓重。这样,先点明,后用景物渲染,烘托感情,收到情景相生的效果”。(《诗词例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