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家傲秋思古诗原文意思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
渔家傲秋思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渔家傲秋思古诗原文意思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全文翻译:
边境上秋天一来风景全异,向衡阳飞去的雁群毫无留恋的情意。从四面八方传来的边地悲声随着号角响起。重重叠叠的山峰里,长烟直上落日斜照孤城紧闭。
喝一杯陈酒怀念家乡远隔万里,可是燕然还未刻上平胡的功绩,回归无法预计。羌人的笛声悠扬,寒霜撒满大地。征人不能入寐,将军头发花白,战士洒下眼泪。
诸羌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他“腹中有数万甲兵”。这首题为“秋思”的《渔家傲》就是 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作者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汉族,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赏析
宋仁宗朝,西夏是从西北方面侵扰中原的强大敌人。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陕西延安),在边城的防御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朝廷腐败,败多胜少,只能坚守以稳定大局。本词即作于此时。
上片着重写景。“塞下”二句首先点明地点,时间和边地延州与内地不同的风光,其次具体地描述风光的不同,西北边疆气候寒冷,一到秋天,寒风萧瑟,满目荒凉,大雁此时奋翅南飞,毫无留恋之意。“四面边声”三句写延州傍晚时分的景象,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恻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画,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特异的风景。
下片抒情。“浊酒一杯”二句,先自抒怀抱,作者为前线三军统帅,防守边塞,天长日久,难免起乡关之思。想要借一杯浊酒消解乡愁,路途遥远,家人在何方?更重要的是,战争没有取得胜利,还乡之计就无从谈起。而要取胜又谈何容易,因此更浓更重的乡愁就凝聚在心头,无计可除。“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夜景,紧承“长烟落日,”到了夜晚,笛声悠扬,秋霜遍地,更引动了征人的乡思。全词结束在“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上,此二句从写景转入写情。戍边将士上下一心,同仇敌忾,本可以战胜敌人,无奈朝廷奉行的是不抵抗政策,戍守艰苦,又无归计,人怎么能睡得着呢!旷日持久的守边白了将军的头,使征夫洒下许多思乡的热泪。
把西北边陲的羌管笳鼓声带进词坛,使词进一步向社会化靠拢,旁枝独秀于艳词之外,本篇即为发端者之一。语气沉郁雄浑,风格苍凉悲壮,上下片之间情景相生,浑然一体。上篇“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生动地表现了征人久戍边关,更无留意的内心感受。“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在描写边塞风光的词篇中,可称警策。作者爱国主义的英雄气概充满了字里行间,气象开阔,开苏、辛豪放词之先河。
创作背景
北宋宝元元年(1038)西复王元昊称帝,大举进犯边寨入侵北宋。康定元年(1040)正月,元昊破金明寨,围延州(今延安),歼宋援兵刘平、石元孙军于三川口(今延安西约2 0公里),刘平、石元孙被俘,朝野震惊。三月,经韩琦举荐,朝庭将时任越州知州的范仲淹,复官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四月,又改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陕西都转运使。七月,又迁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同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同管勾都部署司事,夏竦为安抚使。从此,范仲淹开始戍边生活,镇守西北边关。
延州为西夏出入关要冲,战后城寨焚掠殆尽,戍兵皆无壁垒,散处城中。范公在延州整军备战,夺回塞门诸寨,修复已破荡的金明寨、万安城等,军中将士面貌一新。几年后,军威大震,迫使入侵保安(今陕西志丹)、镇戎军(今宁夏固原)之西夏军撤兵。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积极促使议和,平定边塞烽火。
品评鉴赏
范公创作的《渔家傲秋思》词,变低沉婉转之调而为慷慨豪放之声 ,大手笔反映出当时的国家、社会和边塞的重大问题,表现出作者忧国忧民和担当报国之精神。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而景中有情;下片着重抒情,而情中有景。
上片首句“塞下秋来风景异”,“塞下”指明当时延州为西北边地 ,是防守西夏进犯的军事要塞 ,故称“塞下”。“秋来”,表明时令季节。“风景异”,作者用一个“异”字概括地写出了延州秋季和内地风光之差异,也隐含着作者对边地风物的异样感受。
次句“衡阳雁去无留意”,雁是一种候鸟,每逢秋季 ,北方的雁即飞向南方避寒。传说,雁南飞时到了衡阳即止,衡山的回雁峰即因此而得名。故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到:“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作者用“衡阳雁去”以托物寄兴的手法,反衬出边地的寒风萧瑟,满目荒凉。
接着,“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三句,继续写景。“边声”,是指随着军中的号角声,而形成的一种浓厚有着边地特色的声响和悲凉气氛,而着重渲染战时的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画面,为下片的抒情蓄势。“千嶂里”,是写延州的周围环境,它是处在一个层层叠叠山岭的环抱之中。“长烟落日”,作者用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之韵,续以“孤城闭”三字,气氛顿然一变,隐隐地暗示敌强我弱,不利的军事形势。
此片,范公把所见所闻诸多现象连缀起来,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充满肃杀之气和满目沧夷的边塞之情景。
下片“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二句,是范公身负重任,防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有思乡之情的自我抒怀。同时也写戍边将士借酒销愁,一杯浊酒怎能抵御乡关万里之思?久困孤城,他们早已归心似箭,然而边患未平、功业未成,还乡之计又何从谈起?作者用“一杯”与“万里”之间形成悬殊的对比方法,说出了,一杯浊酒,怎么能够销除浓厚思乡之愁呢?“燕然未勒归无计”,燕然既指“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取自汉和帝永元元年(89),窦宪大破北匈奴,穷追北单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还”之典故。“羌管悠悠霜满地”这一句刻划入夜景色,是“长烟落日”的延续 。深夜,远处传来凄切的羌笛声,神州铺满秋霜,这耳闻目睹之情景,怎么不给人以凄清、悲凉之感呢?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二句,更加表明作者彻夜未眠,徘徊思绪万千,从而构成了将军与士兵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和伤感。流露出强烈的师老无功、乡关万里的怅恨心里,其情调与唐人建功异域、追奔逐北的边塞诗情迥然不同。
但是,范公到延州后,选将练卒,招抚流亡,增设城堡,联络诸羌,深为西夏畏惧,称“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此词慷慨而悲凉,激昂而又豪放,充分表现了作者抵御外患、忧患担当、报国立功的壮烈之志。最后用“将军白发征夫泪”总收全词。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婉曲地传达了,将士守边的爱国的激情,浓厚的思乡的情怀,构成了将军与士兵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绘画出了一幅情调苍凉而又悲壮的边塞之画卷。